《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课程教学大纲(修)

合集下载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智能控制技术课程学分:4课程学时:6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本科三年级学生授课教师:X一、课程目标1. 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调试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3. 创新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1. 智能控制技术概述1.1 智能控制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智能控制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2. 智能控制理论基础2.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2.2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基础2.3 遗传算法控制理论基础3. 智能控制方法3.1 模糊控制方法3.2 神经网络控制方法3.3 遗传算法控制方法4.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4.1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原则4.2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步骤4.3 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分析5.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5.1 智能控制系统在工业领域的应用5.2 智能控制系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5.3 智能控制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智能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4.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调试方法。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4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成绩:占30%,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等。

3. 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智能控制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1. 教材:《智能控制技术》,作者:X,出版社:,年份:。

六、课程安排1. 第12周:智能控制技术概述2. 第34周:模糊控制理论基础3. 第56周: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基础4. 第78周:遗传算法控制理论基础5. 第910周:模糊控制方法6. 第1112周:神经网络控制方法7. 第1314周:遗传算法控制方法8. 第1516周:智能控制系统设计9. 第1718周:智能控制系统应用10. 第1920周:复习、考试七、教学要求1. 学生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吉培荣老师简介

吉培荣老师简介

吉培荣老师简介吉培荣,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精品课程《电路》的责任人。

主讲课程:电路、电工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教学特点:讲授课程内容严谨、概念深刻、富有启发性。

获奖及科研教研论文等:已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上发表电路教材研究论文多篇,研究成果被国家权威电路教材采用。

已在《电网技术》、《电工技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等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多篇,其中“灰色预测模型的分析和评价”、“灰色预测模型特性的研究”、“无偏灰色预测模型”三篇论文被他人引用已超过六十次,有较大学术影响。

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宜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峡大学优秀教学一等奖等奖励。

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灰系统理论、电路与系统、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等。

夏昌浩老师简介基本情况:男,1965年出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电子工程系本科,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硕士,副教授,电工电子教学基地教学副主任。

主讲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基础》,《Electronic Fundamentals》等。

教学特点:平易近人,注重与学生交流,语言深入浅出,注重实效,重点难点突出,不回避问题,实事求是,有时有点幽默。

获奖及科研教研论文等:曾获校优秀教师、高教研究积极分子称号,参加过数项科研工作,曾获得三峡大学科学技术一等奖证书,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研究方向:自控、超声检测、EDA等。

项目:“软件技术在电子电路分析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英国南岸大学与我校电类基础课教学大纲比较研究”。

向小民老师简介向小民,男,1963年12月9日,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从事电气自动化、检测专业工作,参与了《电路》省精品课程建设,现为《电工学》校优质课程建设责任人。

主讲课程:电路及电气测量、信号与系统分析、电磁场、电工学及电气设备、电路及磁路等。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14L185Q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基础课/主干课3.学时/学分:48/3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5.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铁道信号、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提高分析和评估数字电路与系统的能力,掌握利用新技术设计标准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数字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达到:1.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2.掌握数字电路系统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3.掌握查阅集成电路手册和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4.掌握数字电路的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和测试方法;5.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四、课程教学安排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新技术实验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1.课堂讲授在课堂讲授中,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从微观上启发学生能够从基本原理、集成电路外特性及系统工程方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2.课堂讨论在习题课讨论中,基于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与新技术相关问题,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起分析、研究和评估,并提出多个可行解决方案。

交换课程研究内容与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可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利用电子教案,CAI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实现边学习、边讨论、边实验。

3.专题研讨(含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以面向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围绕大学生电子电路竞赛和创新项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与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实践教学计划完成情况(3篇)

实践教学计划完成情况(3篇)

第1篇一、前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学期,我系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现将实践教学计划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践教学计划概述本学期,我系实践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实验:针对各专业课程,安排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2.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

4. 学术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5.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践教学计划完成情况1. 课程实验本学期,我系共开设实验课程X门,实验课时共计X课时。

实验课程涵盖了各专业核心课程,如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效果良好。

2. 课程设计本学期,我系共组织了X个课程设计项目,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个专业。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设计出了一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方案。

3. 产学研合作本学期,我系与企业开展了X个实习实训项目,涉及机械制造、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学术竞赛本学期,我系组织学生参加了X项学术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

学生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5. 社会实践本学期,我系组织学生开展了X次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环保、志愿服务等。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学生实验态度不端正,实验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

《科技创新与专利》教学大纲

《科技创新与专利》教学大纲

《科技创新与专利》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创新实践》课程是“实践育人”理念的具体实现方法,该课程也是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涵盖的领域有学科竞赛、学生论文、学生专利、专业证书、软件著作权、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室项目等领域。

二、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一)创新实践课程成绩的构成
学生在校期间应完成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的课外实践类《科技创新与专利》课程,课程成绩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学术论文、专利、创新性实验等相关
(二)认定程序
1、成绩评定时间
每学期开学初对上一学期的课外实践类《创新实践》课程成绩进行评定,与综合测评工作同时进行。

2、成绩评定流程
1)学工办提供上一学期各项竞赛获奖资料,科技部负责统一登记;
2)初始汇总表下发班级,学生本人确认,并提交学院统一汇总之外的相关支撑材料复印件;
3)学生会科技部进行二次登记并确认;
4)学工办进行审核;
5)成绩录入;
6)有关资料交学院档案室存档。

3、成绩评定
三、其他
本方案中未涵盖的校级以上(不包括校级)赛事获奖的学分认定,须由获奖学生提交相关背景材料(包括获奖证书原件、比赛过程材料等),由学院创新实践委员会根据竞赛的水平及影响力审核认定。

附件1
表二:学科竞赛环节评分标准。

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交通大学 教务在线

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交通大学 教务在线

课程教学大纲汇编(电气信息学院分册)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二○○七年十二月目录1.《电工与电子技术(A)Ⅰ》课程教学大纲 (1)2.《电工与电子技术(A)Ⅱ》课程教学大纲 (4)3.《电工与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7)4.《电工与电子技术(C)》课程教学大纲 (10)5.《电工与电子技术(D)》课程教学大纲 (13)6.《电路原理(A)Ⅰ》课程教学大纲 (16)7.《电路原理(A)Ⅱ》课程教学大纲 (19)8.《电路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21)9.《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10.《数字电子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27)11.《数字电子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30)1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3)13.《电机学》课程教学大纲 (36)14.《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9)15.《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42)16.《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5)17.《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48)18.《牵引供电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50)19.《电力牵引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3)20.《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6)21.《电力电子变流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58)22.《远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1)23.《继电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64)24.《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7)25.《接触网》课程教学大纲 (69)26.《电能质量分析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72)27.《电机及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74)29.《交流调速》课程教学大纲 (79)30.《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1)31.《控制电机》课程教学大纲 (83)32.《电气工程文献检索与新技术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86)33.《自动控制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87)34.《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90)35.《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93)36.《工业电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96)37.《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99)38.《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101)39.《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04)40.《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07)41.《工业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10)4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3)43.《数字信号处理(B)》课程教学大纲 (115)44.《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7)4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A)》课程教学大纲 (120)46.《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123)47.《工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126)48.《调速系统MATLAB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128)49.《现场总线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1)50.《智能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133)51.《DSP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36)52.《现代控制系统集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8)53.《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40)54.《自动控制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143)55.《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B)》课程教学大纲 (146)56.《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C)》课程教学大纲 (149)57.《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52)59.《数字信号处理(A)》课程教学大纲 (158)60.《通信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161)61.《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164)62.《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68)63.《程控交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71)64.《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74)65.《光纤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77)66.《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80)67.《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183)68.《数字图像处理与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186)69.《DSP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89)70.《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91)71.《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94)72.《接口技术B》课程教学大纲 (197)73.《射频识别(RFID)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0)74.《软件无线电》课程教学大纲 (203)75.《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教学大纲 (206)76.《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208)7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10)78.《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 (213)79.《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16)80.《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19)81.《网络分析与综合》课程教学大纲 (222)82.《微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24)83.《信号检测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226)84.《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28)85.《电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31)86.《遥感遥测》课程教学大纲 (234)87.《天线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37)88.《单片机原理及应用(B)》课程教学大纲 (240)89.《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大纲 (243)90.《通信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 (246)91.《计算机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249)92.《扩频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252)《电工与电子技术(A)Ⅰ》课程教学大纲Electrotechnics课程编号:0040801001 适用专业:本科非电专业执笔:孙艳霞适用年级:06-09级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非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柯西不等式

柯西不等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二、教学时数:56学时/68学时,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设;周学时:4三、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四、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当代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五、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制定本教学大纲。

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能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及应用、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基本应用,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及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应用。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的典型应用领域。

(二)熟悉微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

(三)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

(四)熟悉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在Internet上获取、传输、发布信息的基本方法。

(五)了解数据库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六)了解多媒体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何桥、朱丽莉主编,高教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一般教材。

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尹相一、王北星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高等院校新课程体系计算机基础教育规划教材。

《计算机应用技能教程》,齐景嘉主编,清华大学版社,2009年9月第1版,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规划教材。

七、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分类、应用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运算4.计算机中的编码5.计算机运算基础(二)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2.各部件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3.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及层次关系(三)操作系统概述1.Windows界面和基本操作2.利用Windows进行文件管理3.程序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四)字处理软件1.Word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文字的录入和编辑3.文档的格式设置和排版4.表格的制作和修改5.文档的图文混排6.打印输出及其它功能(五)电子表格软件1.Excel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2.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工作表的格式化4.工作簿的编辑5.公式和函数的使用6.图表的制作7.数据分析8.工作表的打印输出(六)演示文稿制作软件1.PowerPoint工作界面和相关基本概念2.演示文稿的基本制作3.幻灯片中插入各种对象4.幻灯片的设计5.幻灯片的放映、打包、打印(七)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1.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2.局域网的基本组成和组网技术3.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4.网络安全基本常识(八)数据库基础1.数据库相关基本概念2.Access中数据库的建立、修改、查询等基本操作(九)多媒体技术基础1.多媒体基础知识2.图像处理基础3.声音处理基础4.视频处理基础各教学环节(含主要实践环节)的学时分配(单位:学时):八、作业设计根据课堂内容,结合教材和配套实验指导书,在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各布置一次实践操作性作业,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

基本内容 简介
本课程中主要学习内容如下: 逻辑代数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电路、触发器及应用、同步时序电路、异步 时序电路、存储器与可编程器件、数模转换器、模数转换器
教材和 教学参考
资料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书名
陈光梦 孔庆生
《数字逻辑基础》(第三 版)
模拟与数字电路基础实 验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 分)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INFO130331
编写时间
数字逻辑基础
2016.3
英文名称 学分数 任课老师
Digital Logic Foundation
4
周学时
4
开课院系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尹建君,解玉凤,范益波,徐丰
预修课程
模拟电子线路中有关半导体器件的知识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
数字逻辑基础是面向理工科类学生的基础课程——电子学中的一门课程。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能以逻辑代数为工具,熟练掌握对各类组合电路、同步时序电路、异 步时序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进行逻辑分析和设计,并在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础 上,基本掌握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
课堂教学、课后答疑、配套实验
姓名 尹建君 解玉凤
范益波
徐丰
性别 男 女 男 男
任课老师介绍
职称 讲师
院系 信息学院
讲师
微电子学院
副教授
微电子学院
教授
信息学院
在教学中承担的职责 全部课程内容讲授及答疑 全部课程内容讲授及答疑 全部课程内容讲授及答疑 全部课程内容讲授及答疑
2
教学内容安排 (按 64 学时共计 17 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英 文 名:National Undergraduate Electronic Design Contest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35学时/1.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数字脉冲电路》、《可编程器件及EDA技术》
授课对象: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或硬件方向
开课单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 材(建议)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黄智伟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参考书目

1.《EDA技术实用教程》,潘松主编,科学出版社;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电路设计》黄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实训》黄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一、本课程的目的(标)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应使学生:
⑴了解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概述、命题原则及要求;;
⑵正确理解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各类题目;
⑶掌握电子产品的装备、拆焊及印制板的手工制作方法;
⑷掌握各种常见电路的工作原理;
⑸掌握51系列单片机相关的硬件软件知识;
⑹掌握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实际应用及相应的编程技术;
⑺掌握综合运用上述知识于电子设计大赛以解决实际问题;
⑻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
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
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教育也要实现两个转变重要思想的落实,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
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
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
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本课程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讲授的内容
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1.基本要求
⑴教师在讲授本课程过程中,应深入浅出,侧重重点,使学生完成课程目标和任务;
⑵教师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电子产品设
计的最新发展动态。
⑶学生应遵守学校《大学生手册》理的有关条例,如若触犯,可能要受到高至“开除
学籍”的严厉制裁;
⑷学生必须按时和独立完成作业,提交的作业要字迹清晰,否则,将有可能会受到相
应处罚;
⑸学生如不得不缺课的话,应履行请假手续,但你需要自己负责获取所有课上使用的
资料和讲授信息。

2.教学内容:
⑴ 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与分析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基本情况,命题原则和要求以及征题
方法,将历届的电子设计竞赛题目分成电源类、信号源类、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
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和自动控制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给出了部分设计方案例。

⑵ 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基础训练
本章节主要讲述以下内容: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型号,装配工具及使用方法,焊接
材料、焊接工艺和焊接方法,印制版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⑶ 基本单元电路设计制作训练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子设计竞赛用到的基本单元电路设计与制造,内容包含有集成
电源电路、信号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声音报警电路、传感器及其
应用电路、功率驱动电路、显示电路、A/D与D/A电路。

⑷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制作训练
本章主要介绍了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板、通用键盘显示电路、液晶显示模块、A/D
与D/A转换等单元的电路设计及其程序设计。

⑸ 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制作训练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FPGA最小系统、FPGA最小系统配置电路等设计制作,FPGA最小
系统的下载,VHDL常见错误及其原因分析及编程技巧。

⑹ 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训练
本章节主要对现代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子竞赛作品制作的步骤,单片机与可编
程逻辑器件子系统设计步骤,数字/模拟子系统设计步骤。

⑺ 电子设计竞赛总结报告写作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标准分析,设计总结报告的内容、要求与应
注意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3个设计与总结报告示例。

3.学时分配表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课程讲授学时: 35 :
序号 主要内容
学时
讲课 习题 实验
1 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与分析 5
2 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基础训练 5
3 基本单元电路设计制作训练 10
4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制作训练 5
5 可编程逻辑器件系统设计制作训练 2
6 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训练 5
7 电子设计竞赛总结报告写作 3
8
9
10
合计学时 35

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深度深、多学科及综合性强,需要很多相关元器件仪器仪表的
配合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在暂无相应规模的实验室前组织少量学生进入学院的创新实验室,
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培训、训练,从中挑选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

四、考核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或多媒体教学),结合自学,课程结束可多种形式考核(占总成绩的
70℅),综合平时成绩(30℅)给出最终成绩。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选拔出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


编 写 : 花海安 审 阅 : 严辉

2006 年 7 月 15 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