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屈原和楚辞共6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屈原与楚辞PPT课件

2021/4/8
5
屈原的作品
•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 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 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 篇,《史记》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现代的楚 辞研究者多认为《远游》、《卜居》、《渔父》 三篇非屈原所作。
• 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 《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 共23篇。
2021/4/8
6
“楚辞”名称源流
•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 “楚辞”一名,最 早见于武帝时《史记·酷吏列传》:“(朱)买臣 以‘楚辞’与(严)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 用事。”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 成帝时,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 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 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 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 《招魂》的艺术特色
•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 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有二:
•
一、结构精密。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
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
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 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 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2021/4/8
11
• 2.创作时间 : • 可能作于屈原流放江南之时,顷襄王初年。 • 3.精神价值: • 屈原峻洁的人格;美政思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追
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嫉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 《离骚》的思想内容。 •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 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
2大学语文 屈原和楚辞PPT课件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 末期楚国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 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 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 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 女;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所开 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 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 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 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1953年,屈 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 大利但丁)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 纪念。
《离骚》重点语句赏析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叹息地禁不住要洒下眼泪,我哀怜着人民的生涯 多么艰苦。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我虽然是爱好修洁而自制花环,在清早做成,晚上便 已被人折毁。 (2)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不怕他就毁坏了我秋蕙的花环,我又要继续着用白 芷花来替代。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说到头是我自己的情愿而心甘,纵使是死上九回我 也不肯悔改。
《离骚》重点语句赏析
(3)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丰姿,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4)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楚辞: 楚辞渊源于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 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 土长的歌谣。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 《说苑》记载,约公元前 6世纪就有 《越人歌》和《楚人歌》。《论语》 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 中也有《孺子歌》等等。可是这些楚 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 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 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 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名称, 最早见于西汉前期。由于楚辞中最有 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 以后人也有以“骚”(骚体诗)来指 称楚辞的。从汉代开始,“楚辞”又 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屈原与楚辞◎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五章屈原与楚辞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楚文化源于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二、政治思想方面和中原很一致。
三、习俗和审美趣味上“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崇尚巫风的习气受夏商文化和当地土著民族风气的影响。
对楚国审美风气影响明显,使其艺术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四、楚当时由盛而衰,内部政治黑暗,贵族间相互倾轧的社会现实。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生平及思想。
(一)两次放逐经历。
一次汉北,一次江南,积聚了深厚的悲痛和思念之情。
(二)主张连横,对理想充满信心,对遭到的不公正待遇充满了哀怨、愤激。
二、楚辞。
(一)“楚辞”之名始见于汉武帝时,这时已经成为专门学问,与“六经”并列。
(二)〔宋〕黄伯思《翼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是指用有楚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三)直接渊源是《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祭歌的浪漫精神,影响了楚辞的表现方法及风格特征。
由于楚辞和汉赋间的渊源关系,所以屈原作品又称“屈赋”。
(四)西汉末,刘向辑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编成《楚辞》。
《汉书·艺文志》载屈赋25篇,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认为屈原所作有《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远游》、《卜居》共24篇。
王逸《楚辞章句》目录中,除去《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
第三节《离骚》一、概述。
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
(一)“离骚”解释。
司马迁:遭受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王逸: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云:“离,别也;骚,愁也。
”(二)一般认为写于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
二、思想。
(一)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感情反复迸发,形成回旋复沓的特点。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中国古代文学史》PPT课件)

一、《离骚》的创作
▪ 《离骚》确有可能作于屈原放逐江 南进入沅湘一带之后。
▪ 一篇袒露胸襟、倾吐怀抱的政治抒 情诗。
▪ 将自身遭遇和心灵历程幻化为可触 可感的形象和新奇曲折的情节,以 一位非凡人物的上下于天求索寻觅 为线索。
▪ 独特构思受到了南楚巫觋文化的孕 育和影响。
二、《离骚》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远游》
▪ 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 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 寐兮,魂营营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 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
《卜居》
▪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 “君将何以教之?”
《抽思》
▪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悲秋风之动容兮, 何回极之浮浮!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结 微情以陈辞兮,矫以遗夫美人。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 兮,反既有此他志。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閒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々。兹历情以陈辞兮, 荪详聋而不闻。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不至今其庸亡? 何独乐斯之蹇蹇兮?愿荪美之可完。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夫何极而不至兮, 故远闻而难亏。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少歌 曰:与美人抽怨兮,并日夜而无正。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倡曰:有鸟自南 兮,来集汉北。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道卓 远而日忘兮,愿自申而不得。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 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 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理弱而媒不通兮, 尚不知余之从容。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轸石崴嵬,蹇 吾愿兮。超回志度,行隐进兮。低徊夷犹,宿北姑兮。烦冤瞀容,实沛徂兮。愁叹苦神, 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完整word版)屈原与楚辞

第五讲屈原与楚辞第五讲屈原与楚辞•学习要点:•楚辞的产生、涵义与特点•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离骚》及作品的艺术成就•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思考课后习题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一)楚辞体的产生•首先, “楚辞”的产生与楚地的民间文学有直接关系。
•其次, 楚地民间“巫歌”, 对“楚辞”体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战国之世, ¡¡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 被谗放逐, 乃作《离骚》。
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
后人惊其文采, 相率仿效, 以原楚产, 故称¡°楚辞¡±。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 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故可谓之¡°楚辞¡±。
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二)楚辞的涵义•1.楚辞是一种诗体•楚辞是既《诗经》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国地方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 须获有欣赏楚辞之能力, 乃为不虚生此国。
2.“楚辞”是一批作品3.“楚辞”是一部书名一楚辞的产生、涵义及特点(三)楚辞的特点•楚辞规范化地突出一个“兮”字, 用以协调音节。
在语言上吸收大量楚地民间口语和方言,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 形成唱叹。
感情奔放, 想象力丰富, 文采华美, 风格绚烂。
•句法参差灵活, 大体两句一联•六言句:•惟党人之偷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离骚》五言或六言:•帝子降兮北渚, 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湘夫人》•四言句: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华, 纷其可喜兮。
《九章·橘颂》第五讲屈原与楚辞二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一)生平屈原(前340?—278?), 名平, 楚国贵族。
博闻强志, 娴于辞令。
古代文学 课件 楚辞与屈原

楚辞形制特色: 楚辞形制特色: 1、“兮”字的运用。除《天问》、《卜居》 、 字的运用。 天问》 卜居》 远游》 楚辞作品均用“ 《远游》外,楚辞作品均用“兮”字。 2、特殊的句式。楚辞句式有六言与五言两种 、特殊的句式。 不计语气词“ ),节奏分别为 节奏分别为“ (不计语气词“兮”),节奏分别为“三 三二” 前者主要见于《离骚》 三”和“三二”。前者主要见于《离骚》 《九章》,后者主要见于《九歌》。句法 九章》 后者主要见于《九歌》 参差、韵散结合。 参差、韵散结合。
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楚辞: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 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语言、名物创作的诗赋。
楚地范围:长江、汉水流域, 楚地范围:长江、汉水流域,相当于 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一带。 今湖北、湖南、安徽、江苏一带。 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地在地理、物产、 楚文化的特殊性:楚地在地理、物产、 风俗、民情、制度、语言、 风俗、民情、制度、语言、音乐诸方 面都与中原不同。 面都与中原不同。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离骚 》 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较之于 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 《 诗 》 , 则其言甚长 , 其思甚幻 , 其文甚丽 , 其旨甚明,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其旨甚明 ,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 乃甚或 其影响后来之文章 在三百篇以上。 在三百篇以上。”
《湘夫人》、《山鬼》细腻的情感描写 湘夫人》 山鬼》
(1)表达思念之情 表达思念之情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 人》) 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 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 (2)对恋人的等待 对恋人的等待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湘夫人》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湘夫人》)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山鬼》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山鬼》)
03 大学国文之屈原与楚辞.ppt

58
因为纵观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 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 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人们对湘 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 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
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
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
59
54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
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
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
信兮告余以不闲。
55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 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
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
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56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 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 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湘君、 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
48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搴:qian,拔取; 汀洲:水中平地; 杜若:香草名;
聊:姑且;
容与:从容自在的样子。
49
•借景抒情,将景、人、事、现实、
追忆、幻想熔铸为一体。
•全诗基调感伤,气氛悲凉,带有强烈
的浪漫主义色彩。
•全诗线条清晰、结构完整,既跌宕起
伏,又融会贯通。
专指屈,宋等人的作品。
15
汉成帝时刘向校订古籍,编集屈,宋 等并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辑为《楚辞》。 东汉王逸在刘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一篇 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命名为《楚辞章句》, 这也是流传至今现存最早版本。
16
楚辞的文体特点
就体式而言,楚辞有两种形式:一是受 《诗经》的影响,如《橘颂》。《天问》 基本为四言体,虚字较少,另一种样式比 较典型,以《离骚》,《九歌》为代表, 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典型的楚辞诗风上铺排夸饰,想象丰富,
先秦文学史-屈原与楚辞PPT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屈原除了在郢都任职外,有两次飘零在外的 经历。 第 一次是汉北,这是在屈原遭到楚怀王疏远 之时,自己离开了郢都。 《九章· 抽思》云:“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次是在江南,历经长江、洞庭湖、湘水 等处,这是屈原遭顷襄王放逐之地。 在长期的流放生活中,屈原积聚了深厚的悲 痛和思念之情,并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屈原 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与漂泊生涯相关的。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这样,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计 23篇,分别是《九歌》(11篇)、《九章》 (9篇)、 《离骚》、 《天问》、 《招魂》。 正是这23篇奠定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 位。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二) 屈原作品解题 《九歌》
1.《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 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 从现存的《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 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九 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 贵族的政治理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如 晋楚邲之战时,楚庄王就认为用兵的目的不 在于炫耀武功,而在于“禁暴”、“安民”, 在中原儒家思想如出一辙。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二)楚国巫文化对审美风气的 影响
《汉书· 地理志下》将楚国的文化概括为 “信巫鬼,重淫祀”。 巫风的蔓延,自朝廷到民间,无处不在。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上官大夫靳(jin4)尚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 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 于是“怒而疏屈平”。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褚斌杰《楚辞要论》认为“上官大夫” 应顿开读,“上官”、“靳尚”为两个 人。 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亦说:“明是两 人”。 此争议至今未成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