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屈原和楚辞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代词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的民谣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1.神话释义。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 的解释和说明;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它的愿望;它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 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做出符合实际解释的时代产物。 神话和传说的关系。神话产生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故事的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神话具有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内涵着人间行为的准则。 2.我国的神话系统。创世(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自然灾害(大禹治水 女娲补天)、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3.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内涵:体现着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即通过神幻的想象, 把不同类质的事物毫无理性、逻辑联系起来;紧紧围绕“人的生存”主题;英雄人物充满昂
第三章 两汉辞赋
第一节 西汉初期辞赋创作的发展趋势
• 骚体 贾谊《吊屈原赋》《旱云赋》《惜誓》,抒情叙志,情感浓郁,多直 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 赋体 《西京杂记》枚乘《柳赋》路乔如《鹤赋》《七发》是标志着枚乘
开创太赋的典范之作。铺叙描写,夸饰渲染,完全失去了作者自我的真情实 感。
第二节 司马相如、扬雄与汉大赋的勃兴 • 司马相如赋的特征
手法的拓展;结构语言上的创新。
第三节 屈原的其它作品
• 清新幽渺的《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
河伯、山鬼、国殇、礼魂-送神曲,一组祭神歌曲。 叙写神灵的活动和情感,所在的环
境和气氛,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 平实朴素的《九章》 包括《惜诵、涉江、哀郢ying 、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

古代文学-屈原

古代文学-屈原

二、《九歌》
⒋演唱
“这是一出戏的上下本,表现的是对偶婚时代
神的爱情故事。一位女神与一位男神已经互赠
信物,结成了临时伴侣,但女神总怕男神又有
外遇,一旦往来较疏,便相思愁苦,待盼来情
郎,又无限欢欣……表现了两神甜蜜中略有风
波的爱情故事。”
林河
二、《九歌》
⒋演唱
就民间祭神法事而言,江湘之神爱情生活 已得到满足,阴雨愁云将化为风平浪静,江湘 从此风调雨顺,江湘流域的人民自然也安居乐 业了。于是,祭祀江湘之神的法事圆满结束。
《橘颂》
多数学者认为是屈原今见唯一一篇 早年的创作
这是中国文人写的第一首咏物诗
《抽思》 作于屈原被疏远、贬官汉北时期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姜夔《踏莎行》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 夜长争得薄情知? 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二、《九歌》
⒌《九歌》的文学特点
第一,《九歌》虽然写神写鬼,但其中有些鬼 神极富于人情味,甚至有一定个性,这实际上 是人间情感生活的艺术表现。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少司命》: “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屈原的作品有时又被称作“屈赋”
楚辞是诗歌,汉赋则
楚辞在形式上同早期 是散文的一种。
赋作有些共同点,如
都用“兮”,都押韵, 楚辞与音乐的关系近,
写法铺张。
需要专门的音调吟诵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期末考试各章节考点、重点总结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考点一:神话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出于想象和幻想,反映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的愿望,是时代的产物。

我国神话主要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考点二:神话的主要类型及代表作创世神话(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盘古开天辟地、女婿造人。

自然灾害神话(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女婿炼石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

战争神话(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黄帝战蚩尤。

第二章《诗经》考点一:《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

运用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考点二:《诗经》的主要内容政治讽喻诗一一《小雅•十月之交》、《君子于役》、《邺风•击鼓》、《郦风•相鼠》婚恋诗——[基本内容:1.抒发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2.表现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3.写夫妇间深挚的情爱。

4.表现弃妇的悲凄境遇。

]如《北B风・静女》、《国风・周南・关雎》、《周礼•媒氏》、《陈风•月出》、《郑风•将仲子》、《那风・柏舟》、《齐风・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弃妇诗:《郎风•谷风》、《卫风•氓》(写妻子被丈夫无情抛弃,折射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卑下、附庸的情状。

)史诗一一《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周人的五篇著名史诗,它们叙述了自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考点三:《诗经》的文学成就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诗经》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朱熹)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方式。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

(完整版)屈原及楚辞第三讲、“楚辞”、屈原及其作品⼀、楚⽂化与“楚辞”1、楚国的地理及其风俗楚为南⽅⼤国,春秋之时,楚即兴盛于江汉流域,都城为“郢”(ying3今湖北江陵)。

楚占地千⾥,地⼴兵强,雄踞南⽅。

楚地⼈⾃称“蛮夷”,中原⼈也以“南蛮”、“荆蛮”相称。

楚地有江汉川泽⼭林之饶,物产富⾜。

所谓“楚、越之地,地⼴⼈稀,饭稻羹鱼,或⽕耕⽽⽽⽔耨(nou4),果隋(sui1)蠃(luo3)蛤(ge3),不待贾⽽⾜。

地埶(艺)饶⾷,⽆饥馑之患”。

(《史记·货殖列传》,“货殖”是指谋求“滋⽣资货财利”以致富。

即利⽤货物的⽣产与交换,进⾏商业活动,从中⽣财求利。

翻译:楚越地区,地⼴⼈稀,以稻⽶为饭,以鱼类为菜,⼑耕⽕种,依靠⾬⽔就能除草,⽠果、⾁类、昆⾍、贝壳,不须同外地通商,便能⾃给⾃⾜。

这⾥的⼟地上能产出丰富的⾷物,没有饥荒这样的灾祸。

)因此,较之中原,楚国的地理条件优越⽽独特。

复杂的地理条件,衍⽣出楚地繁复⽽独特的民风民俗。

楚地风俗,民神不分,迷信巫⿁,重淫祀。

(淫祀:祭祀不合时或祭祀不在国家祀典当中的神明。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中记载:“昔楚国南郢之⾢,沅湘之间,其俗信⿁⽽好祠,其祠必作歌乐⿎舞以乐诸神。

”不仅在民间,在楚国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这样,据记载:楚灵王简贤务⿁,信巫觋(xi4),礼群神,躬⾃执⽻,起舞坛前。

吴⼈来攻,国⼈告急,⽽灵王⿎舞⾃若,顾应之⽈:“寡⼈⽅乐神明,当蒙福,不敢救。

”可见,楚地民神杂糅、⼈⼈都好祭祀,⽽迷信巫⿁、求神赐福,已经成为了楚地代代相传的民俗。

楚⼈操南⾳,歌南风,其语⾔、⾳乐极富地⽅特⾊,与中原⼤为不同。

例如在《史记·项⽻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夜闻汉军四⾯皆楚歌”,于是惊叹“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之多也!”更是“楚歌”别具特⾊的最好证明。

2、“楚辞”的定义楚⽂化与中原⽂化在战争过程中不断交融,并驾齐驱。

中原⽂化以典重质是实为基本精神,楚⽂化则以绚丽浪漫为主要特征。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

屈原与楚辞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是分享的屈原楚辞。

供大家参考!屈原楚辞简介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

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

“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

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楚辞楚辞,其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二是诗歌总集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楚国文学)。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

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严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

2310考期【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2310考期【密训-考前30天】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17.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是《韩非子》。

18.《墨子》: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墨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19.《庄子·寓言》自道其书“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秦代散文和李斯★★1.名词解释《吕氏春秋》:(1)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文章比较短小,向来被视为杂家的代表。

(2)文学特征是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居多。

2.李斯《谏逐客书》的写作缘由是郑国修渠事发。

3.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3)他的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

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 4.晁错散文特点:(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具体对策。

(2)如代表作《论贵粟疏》,论述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3)辞藻偕偶,句式铺排,有战国策士遗风。

5.贾谊文章风格: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铺排渲染。

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向★★★ 6.《新序》的特点:(1)内容上: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含劝诫训教之意。

(2)艺术上:能以间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

(3)体裁上:成为独立的故事。

7.董仲舒和刘向是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最具代表性的作家。

8.在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人是:董仲舒。

9.董仲舒代表作:《春秋繁露》。

特点:阳灾异思想,逻辑严密,引经据典,冷静沉稳。

疾虚妄、崇实诚:东汉前期散文★★10.东汉朱穆散文的特点是批评时俗浇薄。

11.桓谭著《新论》29篇,如《陈时政疏》和《抑谶重赏疏》抨击虚妄之先河。

《抑谶重赏疏》的文风特点是质朴无华。

12.王充《论衡》的创作特点是疾虚妄,崇实诚。

13.《论衡》是东汉散文家王充的作品。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_学习笔记

科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所选《诗经》篇目的内容大意,不致混淆。

(对精读篇目《氓》、《蒹葭》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要具体掌握)2.弄清所选屈原4篇作品的出处,掌握精读篇目《国殇》、《哀郢》、《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成书时代、体例、编纂者及文风要能分清;所选课文分别出自上述哪部历史著作要清楚;要掌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

4《论语》、《孟子》、《墨子》、《庄子》、《苟子》及《韩非子》等诸子散文的作者情况(包括名、字,所属思想流派,主要哲学观点等)和文体风格。

[重点、难点、考核点]本部分精读篇目:《氓》、《蒹葭》、《国殇》、《哀郢》、《离骚》、《晋楚城濮之战》、《冯援客孟尝君》、《侍坐》、《齐桓晋文之事章》、《劝学篇》。

[重要]著作:《诗经》;重要作家:屈原。

[难点]:《离骚》的思想内容。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体现出来的仁政思想。

[考核点](一)课文出处《诗经》作品(略)。

屈原作品:《湘夫人》、《国殇》选自《楚辞·九歌》;《哀郢》选自《九章》《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说秦》、《冯援客孟尝君》。

(二)名言、范句、成语出处信誓旦旦:《氓》(《诗经》)。

弱弱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哀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左传》)。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邵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狡兔三窟:《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缘木求鱼。

挟太山以超北海。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越俎代庖。

大而无当。

庄子,《逍遥游。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自考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一(最全)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一(最全)笔记复习资料

熟读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屈原和楚辞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
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
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
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汉代人往往把“楚辞”称为“赋”,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楚辞”和“赋”,不仅
体式不同,而且其性质也有很大差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
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
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