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总体规划文本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定安县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定安县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定安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6.29•【字号】定府〔2023〕52号•【施行日期】2023.06.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卫生医药、计划生育其他规定正文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定安县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县政府直属各有关单位、各县级公立医院,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定安县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已经十四届县委常委会第75次会议和十六届县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定安县人民政府2023年6月29日定安县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府办〔2022〕37号)精神,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创造性、系统性落实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更快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和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结合我县医改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以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加快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与定安经济发展相一致、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
(二)行动目标以创新为驱动、管理现代化为导向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公立医院运行更加科学高效,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定安县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3.17
•【字号】定府〔2021〕12号
•【施行日期】2021.03.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定安县人
民政府网
定府〔2021〕12号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各单位:
《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定安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现
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定安县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7日定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南丽湖规划终稿1126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二零零九年十一月项目法人:海南发现者投资有限公司咨询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审核人: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工程咨询资格证书资格等级:甲级证书编号:工咨甲2032101002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湿地项目办公室:处长:袁军教授级高工参编人员:张晓云高级工程师李生高级工程师马晓晖助理工程师袁军教授级高工陈康娟高级工程师李晖高级工程师校对:李生高级工程师制图:马晓晖助理工程师王欢研究生吴丹子研究生邹成勇研究生制表:张晓云高级工程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曹新副教授王欢研究生吴丹子研究生邹成勇研究生海南发现者投资有限公司:林夏滨项目部经理雷泽明开发部经理总体规划参编人员前言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为各种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的生存条件,是物种资源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但是近30年来,由于重视不高、开发不当等原因,各地湿地生态系统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湿地的退化和消失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湿地保护工作已经引起了广泛地关注。
在我国,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湿地保护的局面正逐渐形成,湿地保护管理体系、资源监测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宣教培训体系等正逐步建立。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
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全国湿地保护牵头协调部门——国家林业局十分重视湿地公园工作,积极推动湿地公园建设。
自2005年2月以来,国家林业局共批准了38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试点工作。
定安县政府工作报告

定安县政府工作报告篇一:定安县地理位置定安县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内陆,北隔南渡江与琼山市相望,东接椰海之乡琼海市,总面积为1187平方公里,是全省主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环岛高速公路从县东穿过,通向县城的高速公路出口,距海口市35公里。
全县划分为以高新科技和商贸为主的定北经济区,以旅游业为主的定中经济区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定南经济区。
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和,终年无霜,年平均温度23.1—23.9度,年降水量达1965.6至2498毫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自然资源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东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南畔,地跨东经11007,至110031,,北纬19013,至19044,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90,年降雨量1965毫米。
北临南渡江与海口相望,东毗文昌,西北接澄迈,东南邻琼海,县境南北长68公里,东西宽45.5公里,面积1187.4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下辖10个镇,115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883个自然村,境内有3个国营农场,1个热作研究所,1个国营林场,2个县办国营农场。
海榆东、中干线和环岛东线高速公路途经本县,县政府所在地为定城镇。
(一)土地资源。
全县可利用土地面积178.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2.24万亩。
全县境内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有11条,拥用淡水水面面积5.3万亩,地下水资源总量约5.96亿立方米。
(二)矿产资源。
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铝、锌、钛、钴、铀、钶、石墨、黄铁、铬铁、毒砂、磁铁、石英砂、锆英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三)动物资源。
已知的野生动物主要有坡鹿、刺猬、果子狸、穿山甲、金钱龟、蟒蛇、鹧鸪等40多种,主要水生动物则拥有水獭、鳖、水龟等。
(四)作物资源。
近年来,定安县十分注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高效农业,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全县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花生、木薯、糖蔗、橡胶、胡椒等。
20XX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8万亩,总产量达9.7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5.5万亩,总产量达6.7万吨;油料播种面积6万亩,总产量24万吨;瓜菜面积10万亩(主要品种为苦瓜、丝瓜、冬瓜、四季角、菜椒、尖椒、食用菌、圣女果等),总产量14万吨;胡椒到达面积1.8万亩,总产0.25万吨;橡胶到达面积8万亩,总产量0.34万吨;槟榔种植面积35000亩,产量达2000多吨。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

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定安县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1.26•【字号】•【施行日期】2022.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定安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报告——县政府文件省人民政府、县委、县人大: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定安县政府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为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现将我县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及取得成效(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法治政府建设正确方向1.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取得新成效。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政府常务会议重点学习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全县各单位、部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296次。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必修内容,开展政法工作队伍全战线、全覆盖培训,全县政法部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19次。
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头等大事,纳入“八五”普法规划,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2.压紧压实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县政府冯云飞县长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多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工作。
2021年组织召开中共定安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等内容的学习,切实增强领导干部落实法治政府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第一责任人落实情况反馈的问题,及时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制定整改方案、整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具体措施,确定74项整改任务。
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安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定府办〔2016〕86号

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安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安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定府办〔2016〕86号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直属有关单位:《定安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已经十四届县政府第8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定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6月14日定安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为规范我县农村居民建房行政审批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海南省农村居民建房审批办法的通知》、《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订《定安县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县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居民宅基地新建、改建、扩建住房及现存但尚未完善行政审批手续的已建住房。
镇墟、重点片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内已有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的区域除外。
第二条居民新建住房的项目选址(或已建住房的项目地址)必须符合城乡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三条居民使用原有宅基地或村庄规划区内的宅基地、空闲地新建住房(或已建住房)的,必须遵循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划拨宅基地的原则并符合宅基地占地面积控制标准。
第四条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要负责农村居民建房的业务指导和许可证备案;各镇人民政府依法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各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本辖区范围内农村居民建房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和协助有关部门办理规划报建、施工报建、竣工备案手续等。
第五条各户农村居民建房要坚持“四公开、四到场、二监督”的原则,即所在镇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申请建房户应分别公开建房条件、申请建房户名单,公开建房审批程序,公开建房占地面积和地界四至范围及公开建房审批结果;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应派人选址定点到场,基础放线到场,基础施工到场,竣工验收到场;自觉接受全体村民和上级主管部门监督。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 33.6% 11535 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 46.4% 15984 46.4%开发功能区3571 10.4% 3699 10.8%其他用地3309 9.6% 3181 9.2%陆域合计34399 100.0% 34399 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县城性质与规模 (13)第五章县城总体布局 (14)第六章县城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19)第七章县城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老县城更新规划 (22)第八章县城绿地和景观系统规划 (25)第九章县城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28)第十章县城环境保护规划 (33)第十一章县城综合防灾系统规划 (35)第十二章县城城市规划区综合协调规划 (37)第十三章县城近期建设规划 (40)第十四章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对策与措施 (42)第十五章附则 (4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适用范围为适应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定安县城城市建设和县域城镇发展建设,定安县人民政府特组织编制《定安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在定安县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其它城市规划与本规划有冲突之处,均应以本规划为准。
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县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
第3条规划原则1.根据定安县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背景,充分考虑定安县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完善充实定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科学修编定安县城总体规划,切实有效地指导定安县内各层面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深入研究定安县的发展环境与条件,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
将县城总体规划与产业空间布局有机结合,全方位地促进县城经济社会发展。
3.合理确定定安县城的城市性质和规模,科学建构县城空间规划结构和总体功能布局,促进县城可持续发展。
4.合理组织县域和县城交通,加强县城内外交通联系,提高县城的中心地位和辐射力,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充分利用定安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城市的风貌特色,营造优越的人居环境。
第4条规划编制依据本规划编制主要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3.《海南省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1994年12月23日)4.《海南省城市规划工作行政规程》(2005年3月)5.《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6.《海南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7.《定安县城总体规划》(1993—2010)第5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2005~201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规划。
第6条规划地域名词界定本规划划分定安县、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和定安县城等三个地域范围。
1.定安县:定安县的范围为定安县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187平方公里。
简称全县。
2.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定城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为145.27平方公里。
3.定安县城:指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内连片的城市建设地区。
现状定安县城范围为定安县城城市规划区内(不含仙沟)现状城镇建设用地及相连地域之范围,规划县城范围为本次规划总体布局的城市建设用地及相连地域之范围。
第7条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8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近期期末,定安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5%左右,县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成为海南省域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较佳的城市之一。
规划期末,定安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4.8亿元,年均增长稳定到8%左右,继续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努力前进。
县城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的优势更加突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成以热带风光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市。
定安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详见附表1“定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表”。
第9条区域协调发展策略1.依托海口。
以海口为目标市场,充分接收和吸纳海口经济圈的产业辐射,加强产业配套协作,与海口市的发展有机结合。
2.服务中部。
定安做大产业,应率先从海南省中部地区崛起;汲取和利用中部地区的农业资源,加速资源转化利用工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借力出岛。
服务于海南省的输出型产业,以大陆市场为潜在目标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定安县和周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第10条经济发展策略1.产业发展策略(1)加强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关联协作,以提高资源本地转化能力为主,鼓励发展具有“1+2”产业综合体特征性质的新型工农合作关系,以此延长产业链。
(2)第一产业的发展应与市场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以绿色生态、热带海岛型农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3)抓住海口市汽车产业发展、南海油气资源综合开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机遇,加快定安县内工业发展,加强与上述产业发展的关联度。
(4)加强定安县与中部其他五县市的资源共享力度,力争成为中部六县市的新兴农业资源转化工业基地。
2.产业发展定位定安县城产业发展方向为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旅游用品产业基地和现代都市生活服务基地,规划期内致力于建成为海南省农副产品加工及主要集散地之一,海南省中部地区农业资源深加工主基地,海南省旅游用品加工及主要集散地之一。
3.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定安县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保一、强二、精三”的原则,第一产业保证农业稳产增产,打造生猪和槟榔特色品牌,加快农业经营多元化、精品化和产业化;第二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升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地位,把塔岭工业区建设成为海南省的新兴工业基地之一;第三产业培育成为定安县的潜力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旅游和康体产业,做出精品,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11条社会发展策略1.优先强化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总体教育水平跨入国内发达地区行列。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障和就业面,使人民生活整体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并创造条件进而达到富裕水平。
3.创新文体事业发展机制,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县、社区两级文化网络,建设面向全县服务的重点文化设施。
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社区和农村体育设施,积极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4.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逐步建立起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医疗服务网络。
第12条生态环境保护策略1.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进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布局合理、生态和谐、景观优美的人居环境,全面完成生态省建设的各项目标,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建成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农业基本实现生态化生产,将生态旅游业成为定安县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3.积极推广城镇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发展农村生态型村庄。
4.加强江、湖和城镇水体的综合整治力度,严格执行环境排放标准。
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大气、水体、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强重点污染源的监督与管理。
第13条县城特色保护与延续策略1.创建绿色环境特色:构建县城、沿江和外围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县城绿化覆盖率,大幅度、高标准提升定安县城净化、绿化和美化水平。
2.体现热带风光特色:充分利用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和自然条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通过建筑物、道路、广场和园林等各项建设,突出展示热带城市景观特色。
3.发挥滨江特色:合理使用岸线,加大岸线生态恢复性建设和美化绿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岸线的各种功能。
4.保持古城特色:大力维护和修缮名胜古迹,依托定安历史文化底蕴,开辟新的历史文化主题资源,促进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交融,保护与展现定安历史文化风貌。
第14条产业空间布局定安县产业空间布局按附表2“定安县产业空间布局一览表”所示要求实施。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15条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1.增强县城实力,形成以县城为核心的城镇化地区。
2.采取点轴带动发展战略,沿交通轴扩张,形成与县域经济水平梯度及资源分布相适应的城镇体系布局网络。
3.加强重点镇建设,适当控制一般镇数量,提高城镇建设质量。
4.构建县域内特色经济区,强调自身特色,实现城镇职能有效分工和协作发展。
5.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增强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
6.提高全县城镇化水平,增进城乡协调,吸引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
第16条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2010年县域总人口为3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4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为40.0%;2020年县域总人口为3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4万人,县域城镇化水平为55.0%。
第17条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坚持“依托轴线,强化县城中心地位,以重点城镇带动片区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规划期末定安县域城镇空间发展形成“一个中心,四条发展轴”的总体框架。
1.一个中心:即定安县城,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教育中心。
2.四条发展轴:①依托省域东线高速公路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该轴上有县城、龙湖和黄竹等城镇,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地区;②沿县域内南北向省道的城镇发展轴。
轴上有龙河、龙门、雷鸣等城镇,该轴继续向南部纵深方向发展,并加强与琼中地区连接;③沿县城到新竹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
该轴将促进东西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④沿龙湖到雷鸣、富文、新竹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
该轴将促进县域中部城镇加强东西向产业协作发展。
第18条县域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至规划期末,定安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级与规模结构如下:第一级为定安县城,人口规模为8万人。
第二级为重点镇,人口规模1.8-2.5万人,为黄竹、龙河、雷鸣和新竹等4个城镇。
第三级为一般镇,人口规模为0.8-1.0万人左右,为龙湖、龙门、岭口、富文和中瑞等5个城镇。
县域城镇体系等级与规模结构规划详见附表3。
第19条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将定安县域城镇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和农贸型四种。
综合型城镇积极引导发展和强化城镇的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使城镇成为与其等级相适应的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此基础上形成城镇的特色,应限制发展与城镇特色有冲突的职能。
工贸型城镇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发展工业、商贸业和相关服务业。
旅游型城镇依托周边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相关服务业。
农贸型城镇依托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集市贸易,城镇发展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并维护生态平衡。
县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详见附表4。
第20条县域乡村居民点规划导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节约水资源和用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