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012年5月山东社会科学SHANDONG SOCIAL SCIENCES收稿日期:2012-04-16作者简介:薛成英,女,中石化胜利油田胜大集团胜大超市公司副书记、副经理,政工师。
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薛成英(中石化胜利油田胜大集团,山东东营257000)[摘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形成一种自我加压、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常怀忧患之思,常谋发展之策,发扬“亮剑”精神,面对异常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在应对挑战、战胜困难、解决矛盾当中,要有勇气有办法,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胜任岗位,忠诚职责,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关键词]领导干部;精神状态;保持[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专辑-0165-02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被置于首位,是最危险的“危险”。
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所谓精神状态,就是人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
就个人而言,精神状态好,就会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精神状态不好,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
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言,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暮气沉沉,一盘散沙,对工作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结果错失机遇、贻误发展。
可以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塑造干部形象的重要体现,又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员领导干部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是当地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本单位、本部门干部风气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质量,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
领导干部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作者:刘连志来源:《中文信息》2014年第10期摘要:精神状态决定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开拓意识、奋斗精神。
我国的改革已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
中国35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越是趟深水、过险滩,越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领导精神状态积极中图分类号:D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10-0342-02一、领导干部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曾今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靠艰苦奋斗的精神,靠拼命精神,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改革开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和发展的。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现在,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要求全党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碰到复杂难题、触及深层次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责任和勇气智慧。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那样一种干劲、一种拼命精神,敢于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创造性地推进党的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
领导干部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着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开拓意识、奋斗精神。
我国的改革已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时刻。
中国35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越是趟深水、过险滩,越是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标签:领导精神状态积极一、领导干部要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毛泽东同志曾今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靠艰苦奋斗的精神,靠拼命精神,把革命进行到底。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改革开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和发展的。
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我们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现在,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要求全党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碰到复杂难题、触及深层次利益,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责任和勇气智慧。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那么一股子气、一股子劲,那样一种干劲、一种拼命精神,敢于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创造性地推进党的事业和中国梦的实现。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风险,迈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步伐;才能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三个保持

(内参)“三个保持”是新钢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新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孟小强同志在2008年3月4日同集团公司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聊天”会上提出的。
这是继“三个提高”(思想提高、技术提高、效益提高)和“三个要求”(不能把个性带到工作中去、把握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团结友爱的工作态度)后的又一个重要思想理论。
是对“三个提高”和“三个要求”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加强新钢集团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两个务必”,使新钢集团中高层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和工作作风适应新钢发展,跟上时代主旋律的重要思想理论保障,是建设有新钢干部队伍特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实践,是新钢中高层领导干部近期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必须遵守的原则。
因此,深刻解读“三个保持”,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对于提高新钢集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迎接即将到来的二期工程竣工使然的产业化大生产,对于带领几千名员工实现新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良好的精神状态具有广泛的内涵,它包括良好的思想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两个方面,隶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思想文化范畴。
精神状态受社会环境、个人文化程度,社会经历及遗传基因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是诸多因素聚积于内的外在表现。
大思想家、哲学家黑格尔在《现实的宇宙观》中写到:“主观是客观的外在表现,精神催化物质”。
毛泽东哲学思想则概括为“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是取胜的前提。
《左氏春秋》《曹刿论战》中写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逐之”。
曹刿所以取胜,靠的是一鼓作气,即精神状态,说明了精神状态在人的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才能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近一时期,二期工程紧锣密鼓,为投产倒计时争分夺秒,为此,二期的工程技术人员每天晚上总结工作,部署任务,查找不足;铁厂的领导们已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为炉况顺行废寝忘食。
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曾和好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有的同志干得很出色,有的同志却平平沓沓?为什么同样的条件和人员素质,有的同志把本单位抓得很好,有的却不行?这里固然有经验和能力的差别,但最根本的还是领导干部精神状态问题。
戒浮躁之气,树立事业为本的进取精神。
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了这种精神,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困难再多也能找出克服的办法;有了这种精神,即使能力和素质差一点、办法少一点,也会一步一步赶上来。
否则,即使能力和素质再高,也干不好工作。
一些单位工作长年没有起色,总在低层次上循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领导干部不思进取,没有争先创优的劲头。
在一些单位,安心不尽心,任职不尽职,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已有所蔓延。
一些干部想金钱比想事业多,想个人比想群众多,想享受比想创业多。
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做到像江主席要求的那样,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改造世界观、人生观联系起来,不断增强革命事业心和责任感。
只有这样,良好的精神状态才有了立根之本、不衰之基。
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思想境界才能高起来,责任意识才能强起来,工作干劲才能足起来;才能有令必行,政令畅通,一呼百应。
戒功利之心,树立一抓到底的求实精神。
抓落实,本身就是一种好的精神状态。
在这个问题上,有出名挂号的思想不行,搞短期行为不行,患冷热病不行,有摆花架子的毛病和怕苦怕累的思想也不行。
现在有些领导常常把抓落实当成口号、标语,喊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材料上。
满足于文件发了、工作布臵了、要求提了,不是在面对面地指导上下功夫,而是在应付上级检查上动脑筋。
该抓的不去抓,该管的没管好;出了问题捂住盖住,文过饰非,甚至弄虚作假,把问题当成绩。
这不只是方法问题、水平问题,说到底是狭隘的功利思想在作祟。
因此,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为党的事业负责、为基层长远建设负责的精神,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甘愿干那些虽然榜上无名但对单位建设十分必要的事,干那些虽无益于个人扬名得利但对革命事业非常有益的事;要坚持讲实话、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做到工作不落实心里不踏实,有一种不抓出成效不撒手的韧劲;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揭露矛盾,盯着薄弱环节做工作,真正把功夫下在抓落实、打基础上。
领导干部应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

领导干部应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重在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执政能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品德作风的尺度●作风问题关系到党的形象,影响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树立“监督是治病、监督是救人、监督是负责任”的观念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兴衰成败。
领导干部的精神,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能否做到淡泊名利,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能否做到官要无所求,业要有所创,实际上对我们每位领导干部都是一种考验。
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立场、观点、方法的综合反映,是党性原则的集中表现。
在当前这个重要的历史变革期,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是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首先,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信念不坚定,轻则一事无成,重则要犯错误。
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干好。
其次,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始终坚持为民、靠民,靠实实在在的工作和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来得到群众的认同和历史的评价。
第三,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
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及时跟进、令行禁止、快速见效,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政令畅通,竭力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要有良好的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对领导干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理论思维的深刻性,能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理论认识的彻底性,能增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理论思维的系统性,能增强领导干部的前瞻性。
必须清醒认识到,提高理论水平不仅仅是个人的思想层次问题,也是影响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甚至全市发展的大局问题。
良好的精神状态,重在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
因此,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作为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途径,作为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养成研究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善于运用新知识理论分析问题,善于从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概括,抓住本质性、抓住规律性,抓住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科学发展。
理论征文: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理论征文: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理论征文: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理论征文: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2013-8-12 9:45:52理论征文: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事业,体现着不同的人生境界和价值追求,更决定着工作好坏甚至事业成败。
基层领导干部是部队建设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始终激发和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内在要求。
下面,个人结合基层实际,就领导干部如何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谈几点认识:一、领导干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满怀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爱因斯坦说:“热爱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境界”,领导干部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就必须满怀对本职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对部队建设的高度负责,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
基层调研中感到,个别基层领导干部缺少这种执着追求的精神状态。
工作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没有激情、缺少干劲,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有的对本职不钻研、工作不用心、岗位不操心,单位问题不少,自我感觉良好;有的怕担责、不担责,有了困难绕道走、出现矛盾往标准;有的学而不思、学用脱节,缺乏行知的责任感。
因此,必须把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作为保持奋发有为精神状态、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首要来抓,切实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在每个人的血液里、融汇在为部队发展尽责的行为中。
一是启发自觉主动学。
就是要引导领导干部认识到职务的提升并不带来知识的增长,组织给自己机会、但不能给自己智慧,给自己职务、但不能给自己经验,给自己权力、但不能给自己能力,给自己地位、但不能给自己威信,给自己人员、但不能给自己人心;当今时代一个人不重视学习就不会工作,不重视学习就不会生活,不重视学习就没有人气,不重视学习就没有快乐;深刻体会到学习着就是充实着、学习着就是快乐着,学习着就是进步着,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价值追求。
请谈谈你对以上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等方面的看法、评价

请谈谈你对以上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纪律作风等方面的
看法、评价
作为一个AI助手,我没有个人观点,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普
遍的看法和评价。
干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以及纪律作风对于一个组织的发展和运转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对于这些方面的看法和评价:
1. 精神状态:干部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会激发干部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推动工作进程的顺利进行。
有责任心、进取心、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干部是组织中的宝贵财富。
2. 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作风体现在高效、果断、勤勉、务实等方面。
高效的工作作风意味着干部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且灵活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果断的工作作风意味着干部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迅速决策并采取行动。
勤勉的工作作风指的是干部勤勉工作,不怕辛苦,不推诿扯皮。
务实的工作作风意味着干部注重实际效果,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
3. 纪律作风:纪律作风是指干部在工作过程中遵守组织规定和纪律的表现。
严格的纪律作风能够确保干部行为的规范和统一,维护组织的统一意志和执行效率。
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坚决贯彻执行组织的决策和安排。
此外,纪律作风还包括廉洁自律,要求干部在工作中做到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维护整体利益。
总结来说,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纪律作风将直接影响一个组织的发展和运营。
积极向上、高效果断和严格遵守纪律的干部是组织团队的关键和中坚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在“四种危险”中,“精神懈怠”被置于首位,是最危险的“危险”。
党员领导干部要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必须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所谓精神状态,就是人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思维活动和情感意志等表现出来的形态。
就个人而言,精神状态好,就会不断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动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反之,精神状态不好,则会庸庸碌碌,得过且过,最终一事无成。
就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而言,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好,就会群情激昂,群策群力,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相反,干部队伍的精神状态不好,则会暮气沉沉,一盘散沙,对工作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结果错失机遇、贻误发展。
可以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塑造干部形象的重要体现,又是密切干群关系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党员领导干部是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者,是当地科学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本地区、本部门干部风气和干事氛围的影响者和引领者,其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干部的工作状态,反映队伍的作风形象,决定工作的效率质量,关乎事业的兴衰成败。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一、坚定信念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前提和基础。
我们讲坚定信念,就是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始终坚定为民、科学、务实、必胜的信念。
“为民”,就是要牢记为民宗旨,坚信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推动的工作和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都是为群众服务、为老百姓谋福祉的,即使群众一时不理解、不支持,也要抱定决心,持之以恒,务求成效。
“科学”,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推动正确的事情,使我们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部署、推行的每一项工作,都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务实”,就是要求真务实,立志干实事、干成事、干大事,不做秀、不折腾、不劳民伤财、不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坚持不懈地把各项工作一件一件落到实处,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干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和让老百姓信得过的工作实绩。
“必胜”,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念,正如温总理所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事当前,缺乏自信、底气不足,很难把事情干成、办好;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念,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想方设法、攻坚克难,最终夺取胜利、获得成功。
作为领导干部,肩负着发展一方、造福一方、稳定一方的重任,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事业当作一种追求,把发展当作一种使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二、满怀激情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关键所在。
激情是一种积极心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要有一种不怕困
难、不怕挫折的勇气,一种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锐气,一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豪气。
工作需要激情。
没有激情,做事平铺直叙、按部就班,很难打开局面、干出成绩、创出亮点。
作为领导干部,对工作满怀激情,首先要热爱本职,只有打心眼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把岗位看做为老百姓做事情、谋福祉的平台,视作展示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用心干好工作,努力干出一番事业;相反,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只把它当做立身养家的一种职业、一个饭碗,就不可能满怀激情地干工作,也不可能把工作干好,群众也不会满意。
其次要潜心研究,我们所提倡的激情,是遵循规律、讲求科学、注重效率的激情,而非头脑发热、脱离实际地蛮干。
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情况、发展态势、内在规律不掌握,对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措施、制度规定、典型经验不熟悉,对工作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的症结、解决的办法和途径不研究,这样盲目地干工作,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满腔热忱,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也不会有持久的工作激情。
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自觉地把国家政策、上级精神和外地经验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工作发展中,始终满怀激情、满怀信心。
再次要享受工作,工作激情是需要培养的。
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个人的智慧、才能和心血都倾注到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上,用心干好每一项工
作,努力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这样才能在攻坚克难、推动发展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带来的身心愉悦和无比幸福,也才能滋养出绵绵不断、持久弥坚的工作激情。
如果把工作当成负担,整天忙于应付,就会身心疲惫,根本就没有快乐可言,也不可能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三、敢于担当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体现。
敢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认准的事、决定的事和已经部署的工作,就要雷厉风行,敢抓敢管,敢于负责,一抓到底。
古人讲,“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任其职就要尽其责,不能缩手缩脚、患得患失。
我们有些干部喜欢做“老好人”,不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事已关己他也“高高挂起”;有的遇事“耍滑头”,遇到问题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不敢担当、不敢负责,这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同样一项重点工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基本相似,为什么有的推进力度大、进展快,而有的则行动迟缓,关键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态度,是对工作敢不敢担当、敢不敢负责的问题。
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根本态度是,不能怕遇到矛盾和问题,而要敢于正视矛盾和问题;不能绕开矛盾和问题走,而要同群众一道千方百计地去求得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正确解决。
当前,西安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多,挑战也很多,如果没有这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说不干,不抓落实,再好的机遇也会错失,再小的困难也跨不过去。
四、争创一流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最终落脚点。
检验领导干部精神在不在状态、状态好不好,最终要看工作的成效。
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缺少亮点,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我们不能有“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的思想,应该站得更高一些,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要在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工夫。
一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瞄准排头找差距,对照先进学经验,多想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多少差距,与先进地区的水平还有多少距离;要自加压力、奋力争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迈向新的更高的目标。
二要重细节、抓薄弱。
我们干工作,不仅要从大局着眼,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确保发展不受影响、不走弯路;还要从细节入手,从薄弱环节抓起,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认真解决,一件事一件事地抓好落实,确保工作不出纰漏、不留遗憾。
三要出精品、创品牌。
要树立标准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努力把寻常工作做得不寻常,把优势工作做成亮点,把亮点工作做成精品;要盯着排头干、朝着先进赶,不断把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一流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