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拆线及各种伤口包扎技术演示

合集下载

换药术ppt课件

换药术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3
换药的目的
观察伤口, 清洁伤口, 去除伤口内 异物或坏死 织,促进伤 口的愈合。
完整最新版课件
4
换药适应症
1.无菌手术术后3-5天第一次换药,检查刀 口局部愈合情况,观察伤口有无感染。 2.估计手术后有刀口出血、渗血可能者, 或外层敷料已被血液或渗液浸透者。 3.从位于肢体的伤口包扎后出现患肢浮肿 、胀痛。皮肤颜色青紫。局部有受压情况 者。 4.伤口内安放引流物需要松动、部分拔除 或全部拔出者。
完整最新版课件
38
引流物拔出/引流管拔管
多为污染伤口或易 出血伤口,引流物 是为引流积液、积 血,预防深部化脓 性感染而设置的。 如:橡皮片、条, 烟卷引流,T型管 引流,负压引流等 。
完整最新版课件
39
常用引流物处理
橡皮片、管引流,一般在术后24—48 小时拔除, 香烟引流通常72小时拔除。 特殊引流如T型管引流,在胆囊造瘘、膀胱造瘘、 肠造瘘等,一般术后2-3周左右拔管,拔管前做夹 管试验2—3天。 通过腹腔的引流管,需要周围形成粘连后拔除, 一般8—9天. 负压引流,对于手术后局部死腔大,有出血或感 染倾向而放置的负压引流,拔除时间要看引流物 的多少而定。多在术后24小时拔除,也可视引流 物情况推迟3—5天。拔管前注意解除负压。
完整最新版课件
27
换药步骤:消毒(清洁区、相对清洁区、污染区)
完整最新版课件
28
换药步骤:消毒:
如何使用器械 ???? 始终保持垂直向下的姿势
错误
正确
完整最新版课件
29
换药步骤:消毒(观察伤口)
换药时要注意观察 伤口情况。如创面 有无缝线反应、针 眼脓疱或伤口感染 ;伤口有无积血、 积液;伤口血供情 况等。

外科换药与拆线课件

外科换药与拆线课件

换药的设备及器械
多功能换药床,器械柜,换药车,活动圆椅,大小 敷料罐,无菌大方盘和小方盘,酒精灯,不锈钢镊 子罐,酒精、新洁尔灭、碘伏、纱布、干棉球、盐 水棉球罐;无菌一次性手套,一次性换药碗、注射 器等。
眼科剪、组织剪、敷料剪、钢丝剪、持物钳、血管 钳、刀柄、持针器、石膏剪、锯、阴道窥器、压舌 板、针、线、口镜等。根据专科情况配备绷带、弹 性绷带、石膏绷带等
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 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 护膜,防止细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 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 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 对于感染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 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 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积烧伤 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换药室的管理
换药室严格消毒。定期测试紫外线照射强度。 严格区分无菌、清洁、污染的物品,并且要标 上标志,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制度, 防止交叉感染。护士应对任何违反无菌操作的 行为都有责任监督和制止。病人家属和外换药 人员均不能进入换药室。医生护士进入换药室 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每次换药前 后须用肥皂彻底洗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一切换药物品必须保持无菌,遵守一人一套的 原则
凡士林纱布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组织 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 常加重感染。
3%双氧水: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 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0.2-0.5%庆大霉素溶液:局部冲洗,用于绿 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外科换药与拆线 ppt课件

外科换药与拆线  ppt课件
ppt课件 5
• 3.应用物品准备 原则:用什么,取什么;用多少,取多少; 先干后湿; 先无刺激性,后有刺激性; 先用后取,后用先取。
ppt课件
6
换药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
最好在换药室进行,若 病人病情不允许,可在床 2.病人准备 心理、姿势、疼 旁进行,注意保证充足的 痛问题等 光线,适宜的温度,保护 3.换药者准备 病人的隐私,停止一切打 充分了解伤口情况,衣 扫工作 。 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4.物品准备 换药车、换药包、消毒棉球、 另外根据伤口实际情况,酌情准 备引流条、酒精纱条、油纱条、 纱布、纱垫、绷带等物品。
换 药 与 拆 线
ppt课件
1
伤口换药
• 简称换药,又称更换敷料 • 目的: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伤口的 愈合。 • 合理的换药方法、伤口用药、引流条放 置、适当的敷料、恰当的换药间隔时间 是保证创口愈合的重要条件; • 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延误伤 口愈合,甚至导致感染,因此正确的换 药是提高外科治疗的关键。
11
(三)换药后的整理工作
• 1. 各物品归类处理: 包括污物和器械
• 2. 安排好病人, 最后洗手 • 3. 记录过程
换 药 演 示
ppt课件 12
步骤
揭开敷料、暴露创面
操作要点
动作要轻巧,手取外层、镊子 取内层,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
观察伤口
消毒伤口周围正常皮肤 处理创面 覆盖创面、包扎固定
ppt课件 17
换药详细过程
• • • • • • • 1.熟悉病人,简述病情,换药目的 2.换药者个人准备:衣帽、口罩、洗手 3.查看患者伤口,注意人文关怀 4.洗手、准备物品 5.换药操作,注意人文关怀 6.处理污物 7.洗手,记录病程

换药包扎拆线共30页PPT

换药包扎拆线共30页PPT

7、 3%双氧水: 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8、 0.2-0.5%庆大霉素溶液: 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9、 0.02%呋喃西林溶液:溃疡、脓性伤口等表面消毒。 10、 氧化锌明胶:经久不愈的小腿溃疡。 11、 胰岛素:主要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不愈合创口。 12、 2%红汞:
皮肤黏膜的消毒,皮肤檫伤红汞最好,涂上后十几分钟就干燥不用包扎。 13、 鱼肝油:局部涂敷,用于促进创面的上皮形成。 14、 0.5-2%醋酸: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5、 0.05%洗必泰:创面、伤口冲洗。 16、 利凡诺(雷佛奴儿):收缩创口效果最好(直接湿覆)。 17、 50%硫酸镁溶液:
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热敷。 18、 5%硼酸软膏:
缺点 出血多的伤口,效果不好; 创面过大不宜应用;过敏反 应多,需要脱碘,有腐蚀作 用。
对油腻的创口或者皮脂腺发达的部 位无效或者效果不好。
3、0.9%生理盐水:
主要用于:创口的洗涤湿敷和冲洗。
4、高渗盐水:
主要用于:创面水肿较重时。 高渗盐水的目的: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高渗盐 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 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 5、 高渗葡萄糖: 脱水剂,能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高渗葡萄糖能均匀分布于 创面,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菌体死亡,并能使 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 胞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 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对于感染 性创口局部营养差、创口面积大、用其它药物换药后疗效差或无效者, 下肢静脉曲张表面皮肤糜烂溃疡、创面愈合难者,浅Ⅱ度~深Ⅱ度小面 积烧伤水肿明显、创面愈合缓慢者,及褥疮疗效较为显著。 6、 凡士林纱布(油纱): 提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 创面还可以止血;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 常加重感染。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课件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课件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
结扎止血术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
结扎止血术
• 单纯结扎止血 • 缝扎止血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
单纯结扎止血
• 先用止血钳钳夹出血点,然后将丝线绕过止血钳下的血管和周围 少许组织,结扎止血。结扎时,持钳者应先抬起钳柄,当结扎者 将缝线绕过止血钳后,下落钳柄,将钳头翘起,并转向结扎者的 对侧,显露结扎部位,使结扎者打结方便。当第一道结收紧后, 应随之以放开和拔出的动作撤出止血钳.结扎者打第二道结。遇到 重要血管在打好第一道结后,应在原位稍微放开止血钳。以便第 一道结进一步收紧,然后再夹住血管,打第二道结,然后再重复 第二次打结。
• 换药碗1个,放置黄色垃圾袋的垃圾桶1个或弯盘1个放污染敷料, 镊子2把,剪刀1把,无菌纱布适量,胶布,碘伏等;
• 将换药碗拆开平放于换药车上,注意不要污染换药碗内物; • 需要冲洗时准备生理盐水、无菌注射器、双氧水、高渗盐水、凡
士林纱布、氧化锌明胶等,具体准备物根据实际情况准备。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
操作步骤
•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及帽子,携带已备齐的物品到病人床旁或送 病人到换药室;
• 让病人保持适当体位; • 解开敷料,应先用手去除外层,再用镊子取内层,如敷料与伤口
粘连,要用生理盐水浸湿敷料,揭敷料方向与伤口立纵轴方向一 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将污染敷料放入黄色垃圾袋或弯盘 内; • 用另一把镊子(清洁镊子)夹持碘伏棉球传递给揭开内敷料的镊 子(污染镊子),消毒伤口,注意方向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感 染伤口消毒方向与之相反,为由外向内消毒); • 用清洁镊子夹持棉球将伤外口科基及本操边作打结缘缝合部换药分拆线 擦干,以便做必要的检查
• 对大、中血管,应先分离出一小段,再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血管两 侧,中间切断,再分别结扎或缝扎。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 ppt课件

外科基本操作打结缝合换药拆线  ppt课件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之
•换药与拆线 •结扎止血术 •外科缝合术
胡韬
ppt课件
1
换药与拆线
ppt课件
2
换药目的
• 观察伤口情况,作相应处理; • 保持创面清洁,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 • 保持和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 通过以上三点达到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的最终目的。
ppt课件
3
换药指征
水浸湿敷料,揭敷料方向与伤口立纵轴方向一致,以减轻疼痛和组织损伤,将污染 敷料放入黄色垃圾袋或弯盘内; • 用另一把镊子(清洁镊子)夹持碘伏棉球传递给揭开内敷料的镊子(污染镊子), 消毒伤口,注意方向从伤口边缘逐渐向外(感染伤口消毒方向与之相反,为由外向 内消毒); • 用清洁镊子夹持棉球将伤口及边缘部分擦干,以便做必要的检查和相应处理(感染 伤口时用污染镊子),必要时需要对切口再次消毒; • 处理完成后覆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整理床铺,备用物品归还原处,妥善回收和 分类处理污染敷料。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剪线
•靠 •滑 •斜 •剪
ppt课件
22
缝合
• 进针 • 拔针 • 出针 • 夹针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8
换药频率
• 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一次; • 感染或分泌物多的伤口,至少每天一次; • 新鲜肉芽创面,1-2天一次; • 严重感染、置引流的伤口或粪瘘等伤口,应根据引流量及敷料情况决定换
药次数; • 烟卷引流伤口,每日1-2次,需要在术后12-24小时转动烟卷,适时拔除引
流,橡皮膜引流,通常留置不超过48小时。
11
拆线时间
• 头面部、颈部4-5天; • 下腹部、会阴部6-7天; • 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天; • 四肢10-12天,关节处适当延长; • 减张缝合14天; • 贫血明显、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切口过大可适当延长或间断拆线; • 伤后有红肿热痛明显感染者,应提前拆线。

换药拆线及各种伤口包扎技术演示PPT课件

换药拆线及各种伤口包扎技术演示PPT课件

(6)换药时应注意去除伤口内的异物。
(7)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局部用药,无刺激性, 对细菌敏感,并可促进伤口愈合。
(8)注意核对引流物的数目、型号是否正确, 并注意及时记录。
2019/8/22
11
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前身无异常表现,已 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 应提前拆线。
2019/8/22
34
胸部包扎法(见图)
2019/8/22
35
(三)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2.肩部包扎、3、胸背部包扎、 4、腹腰部包扎、5、单侧臀部包扎、6、手足包扎、 7、膝部包扎、8、悬臂带
腹腰部包扎
2019/8/22
36
(三)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2.肩部包扎、3、胸背部包扎、 4、腹腰部包扎、5、单侧臀部包扎、6、手足包扎、 7、膝部包扎、8、悬臂带9、单双眼包扎
(—)自粘创口贴、尼龙网套包扎 1.尼龙网套包扎、2.自粘性各种规格的创口贴 (二)绷带包扎 1.环行法、2.螺旋包扎 、3.“8”字包扎、
4.螺旋反折包扎 (三)三角巾包扎 1.头顶帽式包扎、2.肩部包扎、3、胸背部包扎、 4、腹腰部包扎、5、单侧臀部包扎、6、手足包扎、 7、膝部包扎、8、悬臂带 (四)简易材料包扎
⑤坏死或陈旧性肉芽组织:可在祛除表面坏死及陈旧肉芽组 织后,再外敷去腐生肌药物。
2019/8/22
7
4.深部开放性伤口:伤口深,不断有脓液流出
(1)中等量渗液的创腔:可用烟卷式引流,术 后48 小时开始每天要旋转并拔出引流物2~3 ㎝。
(2)大量渗液的创腔:可选用乳胶管持续引流。

急救-包扎技术ppt课件

急救-包扎技术ppt课件
固定。可以在眼、鼻处提起三角巾,用剪刀剪洞开窗。
10
3)双眼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双眼外伤将三角巾折叠
成三指宽带状,中段放在头后枕骨上,两旁分别从耳上拉 向眼前,在双眼之间交叉,再持两端分别从耳下拉向头后 枕下部打结固定。
11
(4)头部三角巾十字包扎:适用于下颌、 耳部、前额、颞部小范围伤口。将三角巾折叠成
只是前后相反。 (3)侧胸部三角巾包 扎:适用于单侧侧胸 外伤将燕尾式三角巾的 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 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 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 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 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 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 对侧肩部打结。
15
(4)肩部三角巾包扎: 适用于一侧肩部外伤。将 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 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 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 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 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 侧腋下打结固定。
4
“8”字形包扎法 : 关节部位的包扎法(如手肘、 膝盖等)
①先将绷带的一端在伤口的敷料上环绕 一圈。
②第二圈绕过上臂一圈,第三圈 时绕过下臂一圈。
5
③第四圈时再绕上臂一圈,第五圈绕过 下臂。
④反复②-③的步骤 包扎。
6
脚踝的包扎法
7
(二)、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依三角形命名,有顶角、底角、斜边和底边等 名称。
16
(5)腋下三角巾包 扎:适用于一侧腋 下外伤。将带状三 角巾中段紧压腋下 伤口敷料上,再将 巾的两端向上提起, 于同侧肩部交叉, 最后分别经胸、背 斜向对侧腋下打结 固定。
17
4、腹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腹部外伤
18
5、手部包扎法: 三角巾平铺,将患者手掌
向下指尖对着三角巾的顶角,手平放在三角巾的 中央,底边横放于腕部,然后将三角巾的顶角向 上反折,再将两底角向手腕背部交叉围绕一圈在 腕背打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金辉
孙金辉,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从事心血管外科近二十年,擅长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的外科 治疗。
一、换药术又称交换敷料,为创面提供一个相 对无菌的环境,以免再次受到攻击。
二、为创面提供一个相对利于生长,愈合的环 境,使其尽早愈合。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观察伤口 2.去除坏死组织 3.清洁创面 4.引流通畅 5.促进组织生长,
(3)化脓性感染:及早部分或全部拆除缝线, 清除脓液、异物,清创后放置引流。
(4)积血、积液:可用注射器从正常皮肤处潜 行穿刺抽除,或用探针、镊子由伤口缝合处稍 加分离引流。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2)有多个病人同时需要换药时,先无菌,后 感染;先简单,后复杂;先一般,后特殊。
就可能引起化脓或并发败血症、气性坏疽、破伤风, 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包扎的目的: 1、保护伤口,减少感染机会; 2、 减少出血,预防休克; 3、减轻疼痛; 4、保护内脏和血管、神经、肌腱等重要解剖结构。
1 绷带:包扎面积小,缠扎费事,主要用于四 肢、额及头面部小伤口。
2 三角巾:包扎面积大,使用方便,主要用于 四肢、躯干等部位面积较大的伤口。
③水肿肉芽组织:可用高渗盐水纱布覆盖。
④肉芽组织生长不良:可用生肌膏。
⑤坏死或陈旧性肉芽组织:可在祛除表面坏死及陈旧肉芽组 织后,再外敷去腐生肌药物。
4.深部开放性伤口:伤口深,不断 Nhomakorabea脓液流出
(1)中等量渗液的创腔:可用烟卷式引流,术 后48 小时开始每天要旋转并拔出引流物2~3 ㎝。
●如必须用裸露的手进行伤口处理,在处理 完成后,用肥皂清洗手。
包扎伤口动作要快、准、轻、牢;
包扎时部位要准确、严密,不遗漏伤口;
包扎动作要轻,不要碰撞伤 口,以免增加伤病人 的疼痛和出血;
包扎要牢靠,但不宜过紧,以免妨碍血液流通和压 迫神经
三 包扎操作要点
●不用水冲洗伤口(化学伤除外)。
●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 接包扎。
●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炎粉。
1.穿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六 步洗手法洗手。
2.消毒皮肤:用碘伏等消毒皮肤。
3.拆线方法:用镊子提起缝线的线头,使埋于 皮肤的缝线露出少许,用线剪将露出部剪断, 拉出缝线
4.拆完全部缝线后,用碘伏再消毒一次,覆盖 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1.拆线后1~2 天应观察伤口情况,注意有无 伤口裂开。如有伤口愈合不良或裂开时,可用 蝶形胶布或创可贴牵拉和保护伤口直至伤口愈 合。

2.放置引流的伤口:多为污染伤口或渗出 液多、易出血的伤口,其目的是防止深部化 脓性感染,引流物常为橡皮片或橡皮管。
(1)消毒:换药时伤口按常规方法消毒。 (2)拔除引流条:拔除引流条时应缓慢向外
牵动,防止被拉断。
(3)更换引流条:若取出引流物后发现分泌 物多,可更换另一引流条。
(4)手术中安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 小时取出,取出前若渗出过多,应随时更换 湿透的外层敷料。
3开放性伤口:多为感染伤口,换药的目的在于了解伤口的大 小、深度、分泌物情况,引流是否通畅,以及上皮和肉芽组 织生长情况。
(1)肉芽组织:
①健康肉芽组织:一般<5㎝的肉芽创面可自行愈合,创面过 大考虑植皮。
②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健康肉芽组织常常过度生长,高出创 缘,妨碍上皮的生长,可用剪刀剪平或硝酸银棒烧灼,用无 菌棉球压迫止血,盐水棉球拭净后,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3)有传染病的伤口换药时,如破伤风、气性 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等,应严格遵守隔离技术 要求,操作者应刷洗双手并浸泡消毒。
(4)操作时动作轻柔,过程迅速, 以免伤口 暴露时间过久,增加创面感染机会。
(5)根据伤口情况确定换药次数,一般伤口, 术后3 天观察1 次,无感染征象则直至拆线; 有引流的伤口,视引流量的多少,每日一次或 多次换药,以防止引流物湿透外层敷料;处于 新生上皮或肉芽组织生长的伤口,不宜频繁换 药;对分泌物多、感染严重的伤口,应适当增 加换药次数,必要时可随时换药。
1.需要观察伤口情况者。 2.伤口敷料被渗出分泌物浸湿,或有出血倾向
者。伤口敷料松脱或被污染者。
3.伤口内放置引流物需拔除者。 4.伤口已愈合需拆线者。
1.一般伤口换药: (1)始终保持一把镊子夹持无菌棉球、敷料,另
一把夹持接触伤口的敷料、粘染伤口分泌物的敷料 等。若内层敷料已与创面结成痂,可用无菌盐水浸 透再揭除,以免损伤肉芽组织引起创面出血。 (2)消毒:用碘伏棉球消毒缝合伤口及周围皮肤 ,一般应达伤口周围5㎝。 (3)覆盖敷料:覆盖无菌纱布、粘贴胶布。如需 用绷带者可其包扎,注意松紧要适度。正确的胶布 粘贴应与肢体纵轴垂直。
(2)大量渗液的创腔:可选用乳胶管持续引流。
(3)大而深的伤口:可用油纱条填塞引流;对 脓液多、脓液稠、渗出多且有较多坏死组织的 伤口,可采用伤口灌洗。
(1)缝线反应:可常规消毒后用75%乙醇纱布 湿敷。
(2)针眼脓庖:较小者可先用无菌镊子夹破并 用干棉球挤出脓液,再用碘酒和乙醇消毒;较 大者则拆除缝线。
2.延迟拆线的情况有: (1)严重贫血、消瘦、恶病质者。 (2)严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尚未纠正者。 (3)老年体弱及婴幼儿伤口愈合不良者。 (4)咳嗽没有控制时,胸、腹部切口应延迟拆
线。
(5)切口局部水肿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者。
包扎技术
一、概述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门户,如果伤口被细菌污染,
(6)换药时应注意去除伤口内的异物。
(7)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局部用药,无刺激性, 对细菌敏感,并可促进伤口愈合。
(8)注意核对引流物的数目、型号是否正确, 并注意及时记录。
适应证:
1.无菌手术切口,局部及前身无异常表现,已 到拆线时间,切口愈合良好者。
2.伤口术后有红、肿、热、痛等明显感染者, 应提前拆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