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数据常用的相关性分析(理论依据)

合集下载

检验医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检验医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检验医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医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因此非常值得关注。

而作为医学中最为核心的一个分支,检验医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从微观层面上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检验医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检验医学的概念检验医学是指运用现代化学、生化、物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体液、组织和细胞等生理液体或有机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评估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一门学科。

检验医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方面进行检测,以了解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这些液体或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采集,例如:血液、尿液、脑脊液、胸腹水、组织、分泌物等等。

液体或有机物质经过化学、生化、物理、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检测手段的分析与研究后,可以得出一些关于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信息,比如是否有病毒感染或癌症等等。

检验医学既可以用于诊断疾病、监测病情、评估治疗效果,也可以用于预防疾病。

二、检验医学的基本原理1. 检验医学的定量与定性分析检验医学对于液体或有机物质的浓度、含量等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可以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定性分析,从而确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这种定量和定性分析往往是通过化学分析和生物分析技术来实现的,比如光学分析、免疫学分析、酶学分析、电化学分析、质谱分析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对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2. 临床应用检验医学在临床应用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医生通过检验医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病理变化,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值来确定糖尿病的病情,也可以检测肝功能的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来判断肝癌的可能性。

检验医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深度,也为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汇总(精华)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汇总(精华)

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汇总(精华)一.概论1,医学统计学: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随机现象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进而阐明其客观规律性的一门应用科学。

2,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1)统计研究设计调查研究设计和实验研究设计2)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设计和数据处理中的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

A: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B:常用统计描述,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相对数,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统计表,统计图 C:统计推断,如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医学多元统计方法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与Cox回归分析。

3,统计工作步骤:1)设计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说,确定观察对象与观察单位,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拟定研究方案,预期分析指标,误差控制措施,进度与费用。

2)搜集材料A,搜集材料的原则及时、准确、完整B,统计资料的来源医学领域的统计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统计报表,二是经常性工作记录,三是专题调查或专题实验。

C,资料贮存3)整理资料 a检查核对b设计分组c拟定整理表d归表4)分析资料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4,同质(homogeneity):指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

变异(variation):同质基础上的各观察单位间的差异。

变量(variable):收集资料过程中,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同质观察单位,再对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或观察,这种特征称为变量变量值:变量的观察结果或测量值。

变量类型变量值表现实例资料类型数值变量离散型定量测量值,有计量单位产前检查次数计量资料连续型身高分类变量无序二分类对立的两类属性性别(男女)计数资料多分类不相容的多类属性血型(A,B,O,AB)有序多分类类间有程度差异的属性受教育程度(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等级资料5,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中所有观察单位某变量值的集合。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小结:
(1) 单个样本均数 H0:μ=μ0t= ν=n-1 (小样本)
(已知样本——均数) H1:μ≠μ0
α=u= 或u= (大样本)(2)配对:H0:μ=μ0
H1:μ≠μ0t= ν=对子数-1
α=
(3) 两独立样本均数H0:μ=μ0t= ν=n1+n2-2
(4)(已知样本——样本) H1:μ≠μ0
9.对任何参数μ和σ的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变量变换成标准正态分布,即μ=X-μ
σ
9
标准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
面积或概率
-1~1
μ σ
%
~
μ σ
%
·
μ σ
%
10.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value range)传统上称作正常值范围,指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及组织代谢产物的含量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包含95%的参照总体的范围。
实际工作中标准差 σ往往未知,因而通常用样本标准差S代替σ,求得样本均数 准误估计值S ,计算公式为 S = (当n→无穷,S→σ,S →0)
3 95%的可信区间的计算:x (μ,σ ) 1) σ已知,可信区间= σ
2)σ未知,n为小样本: t 3)σ未知,n为大样本:
T变换
μ变换
N (0,1)
3、t分布曲线的形态变化与自由度v=n-1有关。
2.四格表专用公式(
3对于四格表资料,通常规定为:(1)当n≥40且所有的T ≥ 5时,用检验的基本公式或四格表的专用公式;(2)当n ≥ 40 但有1≤T<5时,用四格表资料的校正公式;(3)当n<40,或T<1时,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 概率法。
4 行×列表资料的χ 检验: 自由度:ν=(行数-1)(列数-1)

卡方检验的假设

卡方检验的假设

卡方检验的假设卡方检验是一种用于统计分析分类资料的常用方法。

它主要用于检验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从而判断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或独立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卡方检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来判断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

卡方值的计算公式是:X^2=∑((O-E)^2/E)其中,O表示观察频数,E表示期望频数,X^2表示卡方值。

卡方值越大,观察频数与期望频数之间的差异越大,说明分类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二、卡方检验的步骤卡方检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建立假设、计算期望频数、计算卡方值、确定临界值、进行假设检验。

1. 建立假设卡方检验的零假设(H0)是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或独立性,备择假设(H1)是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或独立性。

2. 计算期望频数期望频数是在零假设成立的情况下,基于总体比例和样本容量计算得出的理论频数。

3. 计算卡方值根据计算公式,将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代入公式中,计算得出卡方值。

4. 确定临界值确定自由度(df)和显著性水平(α),根据卡方分布表或统计软件找出临界值。

5. 进行假设检验将计算得出的卡方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卡方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零假设,认为分类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或独立性;如果卡方值小于等于临界值,则不拒绝零假设,认为分类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或独立性。

三、卡方检验的应用领域卡方检验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常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医学研究:卡方检验常用于分析疾病发病率与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

2. 社会科学研究:卡方检验可用于分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是否独立。

3. 模型拟合检验:卡方检验常用于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是否良好。

4. 质量控制:卡方检验可用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不良品比例与标准比例是否存在相关性。

四、卡方检验的限制卡方检验虽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限制:1. 样本容量限制: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卡方检验的可靠性较差。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

尿沉渣与尿常规在尿液检验中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沉渣和尿常规在尿液检查中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采集的400例尿液样本,采用Mejer-600型尿11项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同时,通过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有360例(90.0%),两种检查结果不相符的有40例(10.0%)。

结论尿液分析仪的尿常规检查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尿沉渣检查,在临床尿液检查中,应做到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才能确保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尿常规;尿沉渣;相关性;分析尿常规检查作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检查之一,近年来,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遍应用,能够简单、快捷地完成检测,但是该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以及检测方式的制约性,影响了结果的准确度[1]。

而传统的显微镜尿沉渣检测,虽然操作相对繁琐,但是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2]。

本研究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采集的400例尿液样本,采用Mejer-600型尿11项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同时,通过显微镜检测法,进行尿沉渣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我院采集的400例尿液样本,其中男220例,女180例,年龄3.5~75.0岁。

晨起采尿,及时送检。

1.2 尿常规检测方法采用Mejer-600型尿11项分析仪,进行尿常规检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完成操作。

1.3 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方法对于没有离心的尿液,直接涂片镜检。

将新鲜尿液混匀,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使用低倍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镜辨认细胞和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对于离心尿沉渣,涂片镜检。

新鲜尿液离心,弃上清,保留沉淀物,混匀尿沉渣,滴于载玻片,涂片镜检,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各种管型,并做好相关记录。

医学科研常用研究方法

医学科研常用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 察不同暴露水平对健康的影响。流行病学实验对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03
文献研究法
文献回顾
目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筛选、 评价和综合分析,了解某一领域 的研究现状、进展和趋势,为后 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假设检验
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利用样本数据对假 设进行检验,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方差分析
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分析不同因素对数据的影响。
高级统计方法
高级统计方法
在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的基础上, 运用更复杂的统计模型和方法,对数 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
01
02
回归分析
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通 过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因变量的值。
方法
使用关键词、主题等检索工具, 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等资源中 查找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 分类和归纳。
注意事项
确保文献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避免遗漏重要文献,对文献进行 客观评价和分析。
内容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文献的主题、 观点、趋势等特征,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02
在医学领域,个案研究常用于 罕见病例或特定疾病的深入研 究,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知 识。
03
个案研究需要详细记录病例的 病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过程,以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 解释。
系列个案研究
系列个案研究是对多个相似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分析不 同案例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得出更广泛和全面的结论。
对文献内容进行分类、编码和统计,利用表格、图表 等方式呈现分析结果。

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种假设检验方法。

它们都是用于检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或者关联度,以判断某种因素与某种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统计关系。

卡方检验是一种非参数的假设检验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分类数据的关联性。

它通过统计观察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来决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关系。

卡方检验可以处理多个分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并且不受数据分布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卡方检验经常用于医学研究、社会科学调研等领域,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分析和解读数据。

精确概率法,又称为精确检验法,是一种基于排列组合原理的计算方法。

它主要用于处理小样本或者数据限制条件较多的情况下的假设检验问题。

与卡方检验不同的是,精确概率法通过枚举出所有可能的组合情况,计算出达到当前观察值或更极端情况下的事件发生概率,从而得出假设检验的结果。

精确概率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统计推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适用于小样本和稀有事件的研究。

本文将会介绍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的原理和应用,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在结论部分,将会对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它们适用的场景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对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的背景和概述进行介绍。

首先会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包括其原理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会明确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整体上的概括。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首先,在2.1节将详细介绍卡方检验的原理和应用。

会对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进行解释,包括假设检验的流程和计算统计量的方法。

同时,会介绍卡方检验的应用领域,包括医学、社会科学和市场调研等。

接着,会对卡方检验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乳酸脱氢酶及白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乳酸脱氢酶及白蛋白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176407 2022年4月妊娠期高血压病(HDCP)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本病患病率约占所有妊娠患者的5%~10%,病死率约占妊娠相关死亡患者的10%~16%,严重威胁孕妇胎儿的健康与生命安全[1]。

目前,HDCP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普遍认为与滋养细胞侵袭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功能异常、遗传与营养等因素有关[2]。

有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激活是HDCP的重要致病原因,而氧化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反应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参与了本病的发生与进展机制,其中乳酸脱氢酶(LDH)与血管内皮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3]。

LDH属于无氧糖酵解酶,可以促使乳酸脱氢形成丙酮酸,一旦体内缺氧便会快速升高[4]。

同时,血清白蛋白(ALB)是人体血清总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由肝脏合成,主要用于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运输,可以评估HDCP患者肝肾损伤情况。

为进一步完善HDCP患者的诊疗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6月章丘区人民医院68例H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LDH、ALB检测指标与本病严重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以期为HDCP的诊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简介:谢卿(1987.2-),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南市,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围产医学。

*通讯作者:卢克新,E-mail: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6月章丘区人民医院68例HDCP患者的临床资料。

68例HDCP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划分为妊娠高血压组37例与子痫前期组31例。

妊娠高血压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9.52±2.45)岁;孕周31~40周,平均孕周(35.05±2.03)周;体质量指数(BMI)22.12~31.20 kg/m2,平均BMI(26.02±1.47)kg/m2;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9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