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土壤污染物综述

主成分分析土壤污染物综述
主成分分析土壤污染物综述

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2013年)

我国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摘要 近几年来环境问题成为全社会极为关注的热点,空气污染是其中最热门的话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本文针对这个现状,搜集了全国有代表性的31个城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先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了31个城市的综合空气质量,然后又分别用最短距离法和离差平方和法进行聚类分析,最终结果为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的空气质量较差;而海口、拉萨、南宁等城市的空气较好。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北京的空气污染与其它城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在最短距离法中被单独聚为一类且与其它类相距较远,这与北京目前空气现状是相吻合的。 在本文的最后还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的优缺点做了评价,并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大气污染;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1、数据资料 本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 表1我国主要城市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用1x 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x 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x 表示工业烟(粉)尘排放量,4x 表示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5x 表示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6x 表示生活烟尘排放量。 2、主成分分析 2.1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ij m m R r ?=有 ~ ~ 1 1 n ki kj k ij a a r n =?= -∑ (2)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计算相关系数矩阵R 的特征值 120m λλλ≥≥???≥,以及对应的特征向量12,,m u u u ???由特征值组成m 个新的指标变量: ~ ~ ~ 12111211~ ~ ~ 12212222~ ~ ~ 1212,,, m m m m m m m m mm y u x u x u x y u x u x u x y u x u x u x =++???=++???=++??? 其中:1y 是第一主成分,2y 是第二主成分, ,m y 是第m 主成分。 (3)计算特征值的信息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1 j j m k b λλ = ∑ 为主成分j y 的信息贡献率,同时有 11p k k p m k k λαλ === ∑∑ 为主成分12,,,p y y y 的累积贡献率。

科学初中二年级 土壤的成分(一)

4.1土壤的成分(一)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 2、知道土壤中水分、空气等非生命物质; 3、学习用科学观察的方法探究土壤的组成; 4、知道土壤中空气和水分的体积分数的测量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土壤的成分。 难点:土壤中空气和水体积分数的测量。 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招贤纳士(展示照片):以学校葫芦基地为题材,之前葫芦产量很高,但近几年产量越来越低,且葫芦不长个,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猜测可能原因是水、肥料、土壤…… 从学生的猜测中选择触手可及的土壤进行研究。 二、探究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一)活动:寻找土壤中有哪些生命物质? 组织学生观察从葫芦基地取样来的土壤,并寻找土壤中的生物物质? 学生:有蚯蚓、蚂蚁、蝼蛄、草…… 通过舒肤佳的广告,引导学生土壤中还有肉眼看不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二)总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 动物 土壤生物植物 微生物 (三)思考:(1)参照土壤取样器,自制简单的土壤取样工具(PVC管)(2)为什么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 三、探究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一)活动:进一步观察土壤,土壤生物要生存,根据生活经验或现有知识,你觉得土壤中还存在哪些物质。请写下这些物质,并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1)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我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污染物定义及危害

污染物定义及危害 利用天然矿物处理重金属废水 当前国内外对重金属废水的治理主要依靠化学处理法。对含 Cr(VI)废水的现行处理方法是化学还原与化学沉淀二步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利用化学还原剂如亚硫酸纳等将Cr(VI)还原成 Cr(III),然后再利用氢氧化纳或石灰石等将Cr(III)转化为沉淀物Cr(0H)3而将其除去。 土壤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尤其是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现象现在已比较普遍。重金属污染对于作物的生长、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危害,尤其是它还有被作物富集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畜健康的潜在危险。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图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在立体布局和生产季节上进行搭配,构建稳定的土壤净化生态系统,收获后的植物经干燥、灰化,回收重金属,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回顶端 室内化学品污染 除了室外的大气污染物能经空气流通进入室内之外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炊事,化妆品,日用化学品和化学制品,复印机,放射性污染物等都是重要的室内化学污染物.人们已从室内空气中鉴定出300多种挥发性化学物质.医学研究表明,上述污染可造成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 对室内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污染物可分为: Hg,卤素等元素类物质. CO,氮氧化合物(NOx),卤化氢,HS,SO等无几化合物.四乙基铅,二丁基锡等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 环氧乙烷,醚,酮,醛,有机酸,酯,酐,酚类等含氧有机物.

胺,晴,硝基甲烷,硝基苯,三硝基苯,亚硝胺等有机氮化物. CCl4脂肪烃和烯烃的卤化物,芳香族卤化物,多氯联苯等有机氯化物. 烷基硫化物,硫醇,硫基甲烷,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有机硫化物. 磷酸酯类(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有机磷农药等. 化妆品污染 临床发现,使用化妆品引起皮炎患者增多.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表面活性剂,漂白剂等都可导致接触性皮炎.例如:胭脂,眉笔的笔芯含有变应原,可引起眼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使用含雌激素的化妆品能引起儿童性早熟发育症状.洗发香波中含的苯酚有毒性.口服致死量为2~15g.溅入眼内,2天内眼球表面出现广泛损伤,并能渗入晶体引起白内障.因此,女性要慎用化妆品. 日用化学品污染

目前废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大气污染已不仅仅是在几个工业化国家中,他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年递增率达到10%以上),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将日趋严重。所以对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预防治,已处于刻不容缓的地步。要搞好汽车排气污染物的监控与防治,首先必须做好防治工作。用废气分析仪和烟度计测定排气污染物的浓度,目的是控制排气污染物的扩散,使其限定在被允许的范围内,已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目的。 一、废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 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硫化物和微粒物(又碳烟、铅氧化物等重金属氧化物和烟灰等组成)。 就CO来说,如果把汽油发动机CO排放量当作1的话,则液化气发动机的CO排放量为1/2,而柴油发动机的CO排放量为1/1 00。可以看出,柴油发动机与其有发动机相

比,其CO排出量要小得多。而且,柴油发动机的HC排出量也较少,但NOx排出量则和汽油机差不多,且会排出令人讨厌的黑烟。 汽车有害气体主要从下述途径排入大气: 以HC为主要成分(约占HC总排量的25%),并含有CO等其他成分的窜气,从曲轴箱排出; 在不同运行工况,从发动机废气排出不同成分的CO、HC(约占HC总排量的55%)及NO x等有害气体; 汽油从油箱、化油器浮子室及油泵接头处蒸发,散发出HC(约占HC总排量的20%)。 二、废气污染物的危害 一氧化碳(CO) 在内然发动机中,CO是空气不足或其他原因造成不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O吸入人体后,非常容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它的亲和力是氧的300倍。因此,肺里的血红蛋白不与氧结合而与

多组分分析方法综述

重金属多组分分析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组分重金属的检测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实际污染体系中重金属离子种类繁多,且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干扰,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仪器难以一次性精确的检测出各个重金属离子的浓度,需要对共存组分进行同时测定。 对共存组分进行同时测定,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是首先通过加入各种掩蔽剂进行组分的预分离,然后采用单组分重金属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检测。这种方法的分离过程往往冗长繁琐,实验条件苛刻,费时费力,而且检测精度低,无法应用于污染现场的检测。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光谱学和化学信息学的发展,复杂体系的多组分分析已成为当今光谱技术的研究热点,应用范围涉及环境监测、石油化工、高分子化工、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等领域,而且需求日益显著。由于多重金属离子共存时会产生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用化学分析仪器检测时会产生相干数据干扰,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准确,需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用于数据处理,消除各重金属离子共存时产生的相干数据干扰。近年来,引入化学计量学手段,用“数学分离”部分代替复杂的“化学分离”,从而达到重金属离子的快速、简便分析测定[1]。 化学计量学是一门通过统计学或数学方法将对化学体系的测量值与体系的状态之间建立联系的学科,它应用数学、统计学和其他方法和手段(包括计算机)选择最优试验设计和测量方法,并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解析,最大限度地获取有关物质系统的成分、结构及其他相关信息。目前,已有许多化学计量学方法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解决了分析化学中多组分同时测定的问题,如偏最小二乘法(PLS)、主成分回归法(PCR)、Kalman滤波法、多元线性回归(MLR)等,这些方法减少了分离的麻烦,并使试验更加科学合理。 (1) 光谱预处理技术 这些方法用来降噪、消除无关信息。 ①主成分分析法 在处理多元样本数据时,假设总体为X=(x1,x1,x3…xn),其中每个xi (i=1,2,3,…n)为要考察的数量指标,在实践中常常遇到的情况是这n个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如果能从这n个指标中构造出k个互不相关的所谓综合指标(k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种类及其来源 一、根据国内外对室内环境污染进行的研究表明,室内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室外大气和地质环境的污染、室内建筑装修材料及家具释放物的污染、烹调及燃烧产物的污染和人体的新陈代谢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的污染。由于工程交付使用后,人的各种活动和室外大气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室内环境污染不是工程建设阶段所能控制的,因此在这里只谈如何控制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所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等对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的污染。 二、通过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分析,目前检测到的有毒有害物质达数百种,有约49.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尤以氡、游离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几种污染物对人体危害最大。据相关报道,其中氡、苯化合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为强烈致癌物质,甲醛被WHO确定为可疑致癌和致畸形物质。因此《规范》将这几种污染物首先列为控制的对象,另外《规范》还将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含量列入控制指标。 三、氡是从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而来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惰性气体,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存在于自然界各种各样的矿石、岩石以及土壤中,常在开采和建筑施工时释放出来,并能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被人体吸入。人如果长期生活在氡浓度过高的环境中,沉积在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的氡会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内照射,导致肺癌等疾病的发生概率增加,危 害人体健康。室内空气中的氡有80-90%来自地基土壤、岩石,特别是在地质构造断裂层区域;其次是工程使用的建筑装修材料释放出的氡,尤其是掺工业废渣的建材和天然花岗岩。 四、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对人的视觉、嗅觉和呼吸器官有强烈的刺激,引发流泪、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可导致人的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发生异常。室内游离甲醛的主要来源有四个方面,一是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二是广泛使用的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等水性胶粘剂;三是对建筑装修材料进行防火、防腐、防虫处理所使用的各种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防虫剂等水性处理剂;四是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它各类装饰材料,如壁纸、化纤地毯、地板衬垫、泡沫塑料、水性油漆和涂料等。

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SS1-8)解读

暗棕壤栗钙土黄棕壤石灰岩土黄红壤黄色红壤砖红壤黄土 Ag 0.35 ±050.054 (±007 0.091 ± 0.007 0.070 ± 0.011 4.4±.40.20 ±020.057 ± 0.011 0.060 ±.009 As 34 ±413.7 土.24.4 0.658 6412 出6220 岀44.8 1.312.7 仕1 Au -0.00055-0.0017 0.00550.260 ± 0.007 -0.009-0.0008-0.0014 B 50 336 戈23 ±97 均53 ±557 ±-1054 ± Ba 590 ±2930 ±21210 ±5213 ±0296 ±6118 ±4180 ±7480 ±3 Be 2.5±.31.8 (±21.4 (±21.85 (±342.0 0.44.4 0.72.8 ±61.9 (±2 Bi 1.2±.10.38 0040.17 ±031.04 (±1341 449 ±50.20 ±.040.30 (±04 Br 2.9 0.64.5 0.74.3 0^4.0 0.7-1.58.0 0.75.1 052.5 05 Cd 4.3 ±40.071 0014 0.060 ± 0.009 0.35 ±.060.45 0060.13 ±030.08 0020.13 002

Ce 70 ±4402 出639 ±4136 出191 岀066 ±698 出166 龙C170 =962 出057 岀1-39- 7695 ^100 =668 ±12 Co 14.2 1±8.7 (±95.5 0.722 ±12 坐7.6 ±.197 ±12.7 ±.1 Cr 62 ±47 ±432 ±4370 ±6118 ±75戈410±368 ± Cs 9.0 ±.74.9 0.53.2 ±421.4 ±015 ±10.8 ±.62.7 0.87.5 ±7 Cu 21 ±16.3 ±.911.4 ±140 ±144^6390 ±1497 =624.3 ±2 Dy 4.6±.34.4(±32.6(±26.6(±63.7(±53.3(±36.6 (±64.80.4 Er 2.6±.22.1 ±41.5 (±34.5 ±72.4 0.32.2 032.7 (±52.8 (±2 Eu 1.0 ±13.0 (±20.72 ±040.85 0070.82 0040.66 ±043.4 021.2 ±1 F 506 ±22240 ±12246 =26540 ±5603 =28906 ±15321 ±9577 ±4 Ga 19.3 ±112 ±13.7 ±.931 ±32 ±30 出39 ±514.8 ±.1 Gd 4.60.37.8 062.9 0.44.7 053.5 0.33.4 039.6 0.9 5.4 05 Ge 1.34 ±.201.2 (±21.16 0.131.9 03 2.6 0.4 3.2 0M1.6 (±31.27 (±20 Hf 6.8 ±.85.8 (±96.8 (±814 28.1 ±.7 7.5 0.87.7 (±57.0 0.8 Hg 0.032 ±004 0.015 ± 0.003 0.060 ± 0.004 0.59 ±.050.29 0030.072 ± 0.007

SFA方法综述

SFA方法和因子分析法综述 (姬晓鹏,管理科学与工程,1009209018) 1.1DEA方法和SFA方法的区别 1.数据包络分析(DEA)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采用线性规划技术,是最常用的一种非参数前沿效率分析法。它由A.Charnes和W.W.Cooper[1]等人于1978年创建的,以相对效率为基础对同一类型的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价。 该方法将同一类型的部门或单位当作决策单元(DMU),其评价依据的是所能观测到的决策单元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决策单元在某种活动中所消耗的某些量,如投入资金量、原料量等,输出数据是指决策单元消耗这些量所获得的成果和产出,如产品产量、收入金额等。将各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数据组成生产可能集所形成的生产有效前沿面,通过衡量每个决策单元离此前沿面的远近,来判断该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的合理性,即技术效率[2]。 一般的评价方法比较同一类型的决策单元的效率,需要先对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指标进行比较,并通过加权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然后通过各个决策单元的评分来反映其效益优劣。数据包络分析法则巧妙地构造了目标函数,并通过Charnes -Cooper变换(称为2 C-变换)将分式规划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无需统一指标的量纲,也无需给定或者计算投入产出的权值,而是通过最优化过程来确定权重,从而使对决策单元的评价更为客观。对建筑设计企业进行评价的问题,很适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评价模型。 DEA方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当决策单元总数与投入产出指标总数接近时,DEA方法所得的技术效率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其次,DEA方法对技术有效单元无法进行比较;此外,由于未考虑到系统中随机因素的影响,当样本中存在着特殊点时,DEA方法的技术效率结果将受到很大影响。彭晓英等用因子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和综合,再采用DEA方法进行评价,解决了DEA方法对指标数量限制的问题,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经济发展进行了评价[3]。 SFA与DEA方法都是前沿效率评价方法,它们都是通过构造生产前沿面来计算技术效率的。与DEA方法相比,SFA方法利用生产函数来构造生产前沿面,并采用技术无效率项的条件期望来作为技术效率,其结果受特殊点的影响较小且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磷及钾。 一、铵态氮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铵离子,与纳氏离子作用时,会生成碘化汞铵合氧化汞 的橙黄色络合物,铵离子愈多,生成的橙黄色就越深,通过与已知的铵 态氮含量的标准色阶比较,便可求出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在强碱性条件 下,其反应式如下: 值得注意,水田在浸水情况下,会出现Fe2﹢,它会干扰铵的测定, 另外,待测液中存在的Fe2﹢,Al3+,Ca2+,Mg2+等离子,也会干扰铵的 测定,故在测铵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使它们产生沉淀,以消除干 扰。 NH4++4OH‐+2HgI4‐→碘化汞铵合氧化汞(橙黄色)↓+7I-+H2O 碘化汞离子 2、测定步骤 ①取待测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加入固体碳酸钠(约3粒黄豆大 小),摇匀,使溶解静置15min,等溶液澄清后,再吸取上层清液进 行测定(测定有效钾,亦用此清液)。

二、有效磷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有效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钼酸杂多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磷钼杂多酸被氯化亚锡或金属锡还原为兰色的磷酸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H3PO4+10MoO4-+2Sn2++24H+ → (MoO4·4MoO4-)2·H3PO4·4H2O+2Sn++8H2O 待测液的有效磷越多,兰色就越深,将其与标准比色阶比较,就可求出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测定步骤:

汽车尾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姓名学号 二﹑题目: 汽车尾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大气污染已不仅仅是在几个工业化国家中,他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年递增率达到10%以上),汽车排气污染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将日趋严重。 虽然我国也确立相关的法制法规来监控与防治汽车的排气污染物,不久以后我过也将实行欧4标准了。柴油车的电控系统相对于汽油车就不那么准确了,大部分学者与生产商都着力于对汽油机的各项研究,对柴油机的减排研究相对于比较少。 随着柴油车的不断普及,柴油车的尾气排放量所占的比重也不断的增加,柴油车的尾气所造成的污染也日益严重了。 在检测站的机动车的年度中,由于种种的因素,如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了很多测量所得的碳烟值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真实性。这对于尾气的排放没有实质性的预防作用,国家的尾气排放等工作也因此如同虚设。 在论文中,着重探讨各种因素造成的柴油车的尾气检测所得值的不准确性。为此有顺便提些建议,希望我国的尾气排放预防和控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保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学生签字:2011年3月30日

目录 前言 (1) 1 尾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危害 (1) 1.1 尾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 (1) 1.1.1 白烟 (2) 1.1.2 蓝烟(青烟) (2) 1.1.3 黑烟 (3) 1.2 尾气污染物的危害 (3) 2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检测 (3) 2.1 检测准备及注意事项 (4) 2.2 检测方法 (4) 2.3 排放限值 (5) 3 烟度值高的主要原因及防范 (5) 3.1 混合气过浓 (5) 3.1.1 原理 (5) 3.1.2 空气量问题 (6) 3.1.3 供油量问题 (7) 3.2 机械因素 (7) 3.3 人为因素 (8) 3.3.1 尾气检测员因素 (8) 3.3.2 引车员因素 (9) 3.3.3 车主因素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0.025mol(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磷及钾。 一、铵态氮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铵离子,与纳氏离子作用时,会生成碘化汞铵合氧化汞 的橙黄色络合物,铵离子愈多,生成的橙黄色就越深,通过与已知的铵 态氮含量的标准色阶比较,便可求出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在强碱性条件 下,其反应式如下: 值得注意,水田在浸水情况下,会出现Fe2﹢,它会干扰铵的测定,另外,待测液中存在的Fe2﹢,Al3+,Ca2+,Mg2+等离子,也会干扰铵的 测定,故在测铵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使它们产生沉淀,以消除干扰。 NH4++4OH‐+2HgI4‐→碘化汞铵合氧化汞(橙黄色)↓+7I-+H2O 碘化汞离子 2、测定步骤 ①取待测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加入固体碳酸钠(约3粒黄豆大小), 摇匀,使溶解静置15min,等溶液澄清后,再吸取上层清液进行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有效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钼酸杂多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磷钼杂多酸被氯化亚锡或金属锡还原为兰色的磷酸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H3PO4+10MoO4-+2Sn2++24H+ → (MoO4·4MoO4-)2·H3PO4·4H2O+2Sn++8H2O 待测液的有效磷越多,兰色就越深,将其与标准比色阶比较,就可求出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测定步骤: 附 1、测定原理 存在于土壤待测液中的钾,在弱碱性条件下与四苯硼钠作用,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K++B(C6H5)4→B(C6H5)K↓ 四苯硼离子四苯硼钾(白色) 土壤待测液中,钾离子越多,白色沉淀越多,因此可以根据浑浊的程度来确定钾的含量,由于铵离子也能和四苯硼钠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干扰测定,故在测钾之前加入甲醛,供生成的环六次甲基四胺,以除去它的干扰,由于反应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土壤待测液中可能有Fe3﹢,Al3+,Ca2+,Mg2+等离子,也会产生黄色或白色的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从而干扰钾的测定。为此,在除去铵离子之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于土壤待测液中,以除去Fe3﹢,Al3+,Ca2+,Mg2+等离子的干扰。

(完整版)评价方法综述

评价方法综述 综合评价是指对以多属性体系结构描述的对象系统作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即对评价对象的全体根据所给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给每个评价对象赋予一个评价值,再据此择优或排序。 常用的综合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Delphi法)。这类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可以利用专家的知识,结论易于使用的优点,但是主观比较强,多人评价是结论难收敛,适合于不能或难以量化的大系统,简单的小系统。 (2)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经济分析法和技术评价法,分别通过价值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价值功能分析,采用NPV(Net Present value)、IRR(Internal Rate of Retum)等指标和通过可行性分析、可靠性评价等。该方法含义明确,可比性强,但是建立模型比较困难,只适用评价因素少的对象。 (3)多属性决策方法(Multi Attribute Decesion-makingMethod,简称DADM),这类方法通过化多为少、分层序列、直接求非劣解、重排次序法莱排序与评价,具有描述精确,可以处理多决策者、多指标、动态的对象的优点,但由于隶属刚性的评价,无法涉及模糊因素的对象。 (4)系统工程法,包括评分法、关联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eess,简称AHP),前两者具有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的优点,但只能用于静态评价;AHP法的可靠度比较高,误差小,但评价对象的因素不能太多(通常不多于9个)。 (5)模糊数学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积分、模糊模式识别等,能克服传统数学方法中的“唯一解”的弊端,根据不同可能性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解,但不能解决评价指标间相关造成的信息重复问题,隶属函数、模糊相关矩阵等的确定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6)物元分析方法与可拓评价,可以解决评价对象的指标存在不相容性和可变性的问题。 (7)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具有全面性、可比性、客观合理的优点,但都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没有反映客观发展水平。

雾霾特征污染物(PM2.5)监测和成分分析报告操作手册簿

附件6: 雾霾特征污染物(PM2.5)监测和成分分析操作手册一、监测点 二、仪器与材料 1、PM2.5中、大流量采样器:切割粒径Da50=(2.5±0.2)μm;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为σg=1.5±0.1;采样流速≥100 L/min。每个采样点至少配备3台中、大流量PM2.5采样器(1台用于玻纤滤膜采样、1台用于石英滤膜采样、1台备用及进行平行样测定)。 2、采样亭(棚):采样亭(棚)上部有挡板,用于遮蔽雨雪;上部挡板与进气口距离距离≥0.5m,四周采用百叶窗结构,便于周围空气正常流动;下部具有排气孔,采样器排气孔可以直接通向采样亭(棚)外;采样器进气口距离地面高度≥1.5m;多台进气口间距离约为1m。下图是采样亭设计的一个实例。 图1 采样亭结构图 3、滤膜:直径90mm,包括玻璃纤维滤膜和石英纤维滤膜。滤膜对0.3μm标

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7%;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 Kpa;在此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每平方厘米的失重不大于0.012mg。 ?玻璃纤维滤膜:用于PM2.5质量浓度及多环芳烃成分分析。 ?石英纤维滤膜:用于PM2.5重金属和阳阳离子成分分析。 4、分析天平:感量0.01mg。 5、静电去除器:用于滤膜称量前去除静电。 6、滤膜保存盒:用于存放滤膜,应使用对测量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制造,对滤膜不粘连,方便取放。 7、恒温恒湿箱(室):箱(室)内空气温度在(15-30)℃范围可调,控温精度±1℃。箱(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室)可连续工作。 8、流量计:对≥100 L/min流量的测量误差≤2%。 9、PM2.5采样器流量校准连接器:用于连接PM2.5采样器与电子流量计,进行 实际采样流量的校准。 10、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空气温度,校准采样器温度测量部件;测量范围(-30~50)℃,精度:±0.5℃。 11、气压计:用于测量环境大气压,校准采样器大气压测量部件;测量范围(50~107)kPa,精度:±0.1kPa。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土壤成分测定实验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土壤有效成分速测 土壤有效养分待测液的制备 1、取相当2g风干土壤于三角瓶中,加入1mol(NaCl)L1‐—0.025mol (HCl)L1‐浸提液20ml,大力摇1分钟。 2、过滤到干燥洁净的三角瓶或试管中,滤液即为待测液,用于测定铵态氮,磷及钾。 一、铵态氮的测定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铵离子,与纳氏离子作用时,会生成碘化汞铵合氧化汞 的橙黄色络合物,铵离子愈多,生成的橙黄色就越深,通过与已知的铵 态氮含量的标准色阶比较,便可求出土壤铵态氮的含量,在强碱性条件 下,其反应式如下: 值得注意,水田在浸水情况下,会出现Fe2﹢,它会干扰铵的测定,另外,待测液中存在的Fe2﹢,Al3+,Ca2+,Mg2+等离子,也会干扰铵的 测定,故在测铵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使它们产生沉淀,以消除干 扰。 NH4++4OH‐+2HgI4‐→碘化汞铵合氧化汞(橙黄色)↓+7I-+H2O 碘化汞离子 2、测定步骤 ①取待测液约5ml,放入试管中,加入固体碳酸钠(约3粒黄豆大 小),摇匀,使溶解静置15min,等溶液澄清后,再吸取上层清液进 1、测定原理

土壤待测液中的有效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钼酸杂多酸,在一定酸度范围内,磷钼杂多酸被氯化亚锡或金属锡还原为兰色的磷酸络合物,其反应如下: H 3PO 4+10MoO 4-+2Sn 2++24H + → (MoO 4·4MoO 4-)2·H 3PO 4·4H 2O+2Sn ++8H 2O 待测液的有效磷越多,兰色就越深,将其与标准比色阶比较,就可求出土壤有效磷的含量。 2、测定步骤: 附 1、测定原理 存在于土壤待测液中的钾,在弱碱性条件下与四苯硼钠作用,生成四苯硼钾白色沉淀,其反应式如下: K ++B(C 6H 5)4 → B(C 6H 5)K ↓ 四苯硼离子 四苯硼钾(白色) 土壤待测液中,钾离子越多,白色沉淀越多,因此可以根据浑浊的程度来确定钾的含量,由于铵离子也能和四苯硼钠作用生成白色沉淀干扰测定,故在测钾之前加入甲醛,供生成的环六次甲基四胺,以除去它的干扰,由于反应是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土壤待测液中可能有Fe 3﹢,Al 3+,Ca 2+,Mg 2+等离子,也会产生黄色或白色的氢氧化物,碳酸盐或碱式碳酸盐沉淀,从而干扰钾的测定。为此,在除去铵离子之前,必须先加入碳酸钠于土壤待测液中,以除去Fe 3﹢,Al 3+,Ca 2+,Mg 2+等离子的干扰。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和发展,它也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或样品)综合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也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 因子分析的内容十分丰富,这里仅介绍因子分析常用一种类型:R型因子分析(对变量做因子分析)。 基本思想: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或样品)的相关系数矩阵(对样品是相似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或样品)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或样品)之间的相关(相似)关系,但在这里,这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是不可观测的,通常称为因子。然后根据相关性(或相似性)的大小把变量(或样品)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或样品)之间相关性(或相似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或相似性)较低。 R 型因子分析数学模型: 用矩阵表示:= 简记为 且满足: 即和是不相关的; Digg 排行 主成 分分 析 动态 分析 法 判别 分析 聚类 分析 因子 分析 密切 值法 综述 综合 评价 分析 相关 分析 法 因素 分析 法 平衡 分析 法 热门

即不相关且方差皆为1。 即 不相关,且方差不同。 其中 是可实测的个指标所构成 维随机向量, 是不可观测的向量,称为的公共因子或潜因子。称为 因子载荷是第个变量在第个公共因子上的负荷。矩阵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称为的特殊因子,通常理论上要求的斜方差阵是对角阵,中包括了随 机误差。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区别: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实质上是一种变换, 而因子分析模型是描述原指标斜方差阵结构的一种模型。另外,在主成分分 析中每个主成分相应的系数是唯一确定的。与此相反,在因子分析中每个因 子的相应系数不是唯一的,即因子载荷不是唯一的。 因子模型中公共因子,因子载荷和变量共同度的统计意义: 假定因子模型中,各个变量以及公共因子、特殊因子都已经是标准化(均 值为0,方差为1)的变量。 (1)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因子载荷的统计意义就是第个变量与第 个公共因子的相关系数即表示依附于的分量(比重)。它反映第个变量 评论

钢铁工业中的污染物及表现特征

钢铁工业有哪些污染物,表现为哪些特征形式,高炉烟气含什么污染 物,以及冲渣水含什么物质? 钢铁工业中涉及到一系列工序,每道工序都会排出各种各样的残料和废物。按污染物状 态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其中液态的有废水以及其中所含有的SS油、氨氮、酚、氰 等有害有毒物质;气态的有C02 NOx H2S CO以及VOC与烟尘等颗粒物;固态的有尘泥、高炉渣、转炉渣、氧化铁皮与耐火材料。 在钢铁工业中,各个工序都会产生各种状态的污染物。 钢铁各工序的排污形式及表现特征 一、高炉系统的排污特征 原料系统:在卸料过程中会产生粉尘、贮料堆的粉尘以及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与噪音 烧结、造球系统 烧结过程的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于原料装卸作业和炉算上的燃烧反应。后一来源的燃 烧气体含有直接由炉算产生的粉尘以及其他燃烧产物,如CO C02 SOx NOx和颗粒物。 其他排放物包括:由碳屑、含油轧制铁鳞中的挥发物生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质:在噪声条件下 由有机物生成的二噁英;从所有原料中挥发出的金属(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以及由所用原 料的卤化成分生成的酸蒸汽。 烧结工序的排污特征 有关的次要的排放物:二氧芑、Pb、Cd、放射性同位素、VOC碳氢化合物、PM10 HCl、 HF 造球过程排放物过程基本上相同 造球过程排污特征 有关的次要的排放物:二氧芑、Pb、Cd、放射性同位素、VOC碳氢化合物、PM10 HCl、 HF

炼焦系统在该工序中会产生废气废水、颗粒物等污染物,下图为该工序的排污特征: 有关次要排放物:多环芳烃(PAH苯、PM10 H2S甲烷 有关废水成分:悬浮固体、油、氰化物、酚、氨高炉系统这一过程产生的排放物主要是氧化铁的颗粒物,主要固体副产品是高炉渣,废水主要来源于气体净化和炉渣处理工序。 高炉系统的排污特征 有关次要排放物:PM10、H2S 有关废水成分:悬浮固体、油 铸钢和铸造系统的排污特征 氧气顶吹练钢 该工序的主要废气和粉尘的排放来自吹氧过程的BOF 炉口,气体排放物主要是一氧化碳,通过炉内进一步氧化会产生一些二氧化碳。粉尘以氧化钙、氧化铁为主,可能含有废钢铁带入的重金属、锌类元素以及渣和石灰的颗粒。 炼钢工序的排污特征 有关次要排放物:PM10锌 有关废水成分:悬浮固体、油 电炉炼钢电炉炼钢的主要排放物为粉尘和废气。粉尘排放物主要由氧化铁和其他金属(包括锌和铅)所组成,他们是从镀层钢或合金钢经冶炼而挥发出来的。或因废钢加料时混入有色金属碎片而产生的;废气主要是因通过渣门、电极孔、炉壁和炉顶之间等进入炉内的空气以及废钢带入的矿物燃料和有机化合物经燃烧产生的气体。 电炉炼钢的排污特征 有关次要排放物:金属(Zn、Pb、Hg、Ni、Cr)、二氧芑、VOC PM10 有关废水成分:悬浮固体、油铸造铸造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喷雾室的冷却水,含有大量铸造产品表皮的鳞皮,须经沉淀等处理后回用;来自润滑铸模的化学品、助溶粉、植物油,在排放前须经处理。 轧钢工序的排污特征 热轧 热轧阶段的排放物包括来自加热炉和均热炉的燃烧产物(如CO CO2 SO2 NOx颗粒 物),他们取决于燃料类型和燃烧条件,还包括来自轧制和润滑油的挥发性有机物。还会产生被铁鳞和油所污染的污水。而该过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铁鳞皮和切余料。 热轧工序的排污特征 有关次要排放物:VOC 废水成分:悬浮固体油酸洗、冷轧、退火、与回火 这一工序产生能的排放物包括来自退火炉和回火炉的燃烧产物,轧钢油产生的VOCs和油雾以及酸洗过程产生的酸性气溶胶;废水可能是含有冷轧过程的悬浮固体和油乳化液以及 来自酸洗过程的酸性废物;固体废物包括切余料、酸洗污泥、酸再生污泥和废水处理装置的氢氧化物污泥。 冷轧、酸洗、退火、回火工序的排污特征 有关次要排放物:VOCs酸性气溶胶、油烟、油雾 有关废水成分:悬浮固体、油、溶解金属 涂镀 涂镀工序的排放物包括:VOCs金属烟雾、酸性气溶胶、颗粒物、燃烧产物和气体等。

土壤检测项目

土壤检测项目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它是矿物和有机物的混合组成部分,存在着固体,气体和液体状态。疏松的土壤微粒组合起来,形成充满间隙的土壤的形式。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溶液(液体)和空气(气体)。因此,土壤通常被视为有多种状态。 我中心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方法、中国国家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农业标准和林业标准建立了土壤测试的综合能力,可以提供土壤污染物测试、农业土壤成分测试、以及相关采样服务。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 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土壤检测服务项目

序号检测项目检测项目指标 1 土壤营养成分分析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磷~~~~~(共17个养分指标,依据美国方法,最全面的养分水平分析。另可提供全元素分析,大约70个指标,可快速了解土壤的环境安全) 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分析:养分分析、土壤污染分析。 2 土壤有机物 及其他分析总石油类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苯酚类、多环芳烃、多环芳烃(低浓度)、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二噁英 氟化物、有机质、含水率、总碱度、酚、矿物油、pH值、水分、六六六、滴滴涕、氰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半挥发性有机物、阳离子交换量 3 土壤、肥料、植株土壤检测: 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机质、全磷、全钾、有效铁、铜、锌、锰、总镉、总铅、总铬、总汞、总砷、pH、阳离子交换量、水分、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容重、水溶性盐总量、交换性钙、交换

主成分分析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在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更加准确严谨的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应用SPSS软件对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2班48名同学期末成绩进行主成分分析。通过将现行的加权平均值排名法与主成分排名法相比较,总结出更具有代表性的排名方法。以其中11门课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并对相关系数、总方差解释,综合得分的输出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综合得分排名与现有的平均分排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为主成分分析在数据降维方面更具有优势,并且对课程的权重有更加合理的解释,所以主成分排名方法更加值得推广。最后,再根据上述结论对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学生成绩;相关系数;成分矩阵 Abstract:In this paper, SPSS software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inal grade of 48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finance). By comparing the current weighted average ranking method wit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ranking method, a more representative ranking system is developed. 11 courses regarded as research samp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omponent analysis has more advantages in the data reduction dimension and has a more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weight of the courses, so the ranking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is more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schools. Key word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tudent perform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mposition matrix I

主成分分析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化学 中的应用 专业:应用化学 学号:200902030134 姓名:何德聪 日期:2012.06.23

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化学 中的应用 摘要:主成分分析法( Princ ipal Components Ana lysis)也称定量分析。由Ho telling 于1933 年首先提出,主要是利用降维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指标是原指标的线性组合, 且彼此不相关, 它可以在力保原始数据丢失最少情况下, 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作为化学计量学基础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分析化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仪器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就主成分分析方法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学分析 1.主成分分析法 1.1主成分分析法介绍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由Ho telling 于1933 年首先提出, 主要是利用降维思想, 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指标是原指标的线性组合, 且彼此不相关, 它可以在力保原始数据丢失最少情况下, 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量降维[1]。由原始变量线性组合的主成分, 以揭示数据结构特征, 提取化学信息。在进行化学变量多元分析的时候,我们用多个变量去描述样本的性质,这些变量也可以称之为特征。对于复杂体系,特征数可能达到成百上千,计算量十分巨大,而且变量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