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品读……》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读懂____》写作指导

《读懂____》写作指导

题目呈现写作导引作文练兵场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初中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广州市天河区语文中心组成员,曾多次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市级、区级不同比赛的奖项。

本期导师陈超武《读懂_____》写作指导朱德读懂了母亲,尽忠于民族和人民是他的承诺;鲁迅读懂了时代忧患,弃医从文是他的担当;吴均读懂了大自然山水的魅力,“望峰息心、窥谷忘反”是他的感慨和领悟;苏轼读懂了人生的起伏得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他的豁达……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你是否曾用心地感受,仔细地阅读?你又读懂了谁?读懂了什么?请以“读懂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补全题目,横线上要填一个具体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一首诗、一篇文……2.文章应侧重记叙经历,抒写感触和理解,也可以适当议论。

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学生读完提示语后,需把题目补充完整,方可动笔。

题目看似简单,但是学生要提笔成文,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审题朱德、鲁迅、吴均、苏轼等词提示同学们须有主人翁的意识,不要忘记“我”的存在。

母亲、时代忧患、大自然、人生等词提示同学们须有“读懂”的对象。

承诺、担当、感慨和领悟、豁达等词提示同学们须有“读懂”的领悟。

“读懂”蕴含着三个阶段:“读懂”前、“读懂”的过程、“读懂”后。

2.选材提示语指出人、事、诗、文等可以是写作对象。

题目对选材限制比较少,同学们可根据对生活的观察,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题材。

这些题材最好是大家都熟悉,且别人不容易观察到的。

它们可大可小,大至生老病死,小至生活小事。

可以是自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

3.立意“读懂”的变化过程就是感悟产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或从对象的角度出发,读懂对方不一样的侧面;或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或对对象的认识从表层到深层,从肤浅到深刻。

世间最贵是真情,同学们不妨考虑以“情”立意。

4.写法题目暗含从“不懂”到“懂”的变化过程,文章的叙事需对此有所体现。

半命题作文“细品”写作指导及范文

半命题作文“细品”写作指导及范文

半命题作文“细品”写作指导及范文(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细品香茗,享受一苦、二甜、三回甘的茶趣;细品六月,欣赏夏日的浓墨重彩;细品唐诗宋词,感叹古韵的典雅;细品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请在“细品”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字数不少于600字。

【真题解析】审题:该题为半命题作文。

“细品”中题目由三个关键词组成:“小事”“感悟”“真谛”。

“细品”意思是仔细品味:要求考生写所见所闻所感。

通过经历的身边小事,感悟生活的真谛。

要从“小事”入手,“真谛”一词确定了文章的主旨,即是对自己的启迪、经验、教训等让自己具有正能量的感悟。

构思:首先填好关键性词语,有什么样的生活,对什么样的生活熟悉就填什么,认识什么样的好人、优秀的人,就填什么人。

谁对你影响最大,谁对你帮助最大就写什么人。

我们人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感情、经历、感悟、经验、教训等。

要写自己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面面俱到。

只有写自己的人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要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才能有生活,有东西可写。

如可填“快乐”“老师”“幸福”“美丽”“信任”“亲情”“友谊”“人生”等。

写法: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成长,以内容“熟”为考虑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抢人眼球。

如“细品父爱的美丽”“细品饺子”“细品花的芬芳”等。

其次构思立意时要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尾深化一下文章的主题。

如“细品父爱的美丽”结尾突出父爱的默默无闻,表达作者的细心和感恩。

再次要注意文中要有一定的“情”,如“细品饺子”详写包饺子过程,而饺子馅的寓意则使人们品出了丰富的内涵,品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品出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写作思路】思路一:细品食物,不仅仅是品尝味道,更是品尝食物中包含的文化英华。

写作指导:如何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1

写作指导:如何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1

写作指导:如何拟好半命题作文的题目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文,让学生感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提高写作和欣赏能力。

2、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学习重点:掌握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学习难点:运用半命题作文题目的补题技巧。

学习过程:一、美文欣赏:《聆听流水的歌唱》天空“哗啦啦”地落泪,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流水。

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流水歌唱的声音……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

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

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

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

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

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

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

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

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

”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远远的,我听到了大海波涛汹涌的呼唤。

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

”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

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伴纯音乐《高山流水》朗读,学生欣赏。

中考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

中考半命题作文《—— 的味道》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

中考满分作文《的味道》审题立意指导及满分作文3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炎炎夏日里,一口清凉的西瓜,是沁人心脾的味道:蔚蓝天空下,满野金黄的稻谷,是馥郁芬芳的味道;异地他乡处,一缕淡淡的乡愁,是魂牵梦萦的味道;依稀晨光中,母亲忙碌的身影,是淳厚质朴的味道:静谧柳荫旁,品读那别有情趣的文字,也是一种特别的味道……味道,无处不在。

请以“_________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戏剧、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首先应该先定义“味道”的内容,补完文题,诚如提示语中所写,这里的“味道”可以是某样事物具体的味道,也可以是指抽象的味道,如心灵的一种特别的感受等。

二者在某些点上会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味道”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在构思的时候,思路可以打开,可以写味道的特点,可以写味道的象征意义,可以由味道写到由此相关的人、事等等。

生活中,我们能品味到的味道是很丰富的。

感官会感知世界,感官也能保留记忆,当你调动起对往事的回忆时,注意不要只停留在简单的叙事上,要真实地调动起所有的感官,还原事情发生时候的种种记忆细节,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全方位地感受“味道”,再细致地描绘出来,读者才能从感官的体验中与你获得共鸣,从而更理解你想表达的感受。

第一,审题。

此题已确定题目为“的味道”,结合材料中“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喜怒哀乐是成长的味道”可以确定题目中应该补充的可以是“食品”“亲人”“生活”或者是人生中的某一阶段等等;再结合最后一句“……人间真味尽在其中”,可以明确此题无论写什么的味道,都要写出一种“真味”,而这种真味不单纯指客观上能品尝的味觉上的“滋味”,更多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某种心理、情感、认识、感悟等,是上升到思想方面的深入的思考和感触。

这也是题干明确要求的重点所在,不仅要写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悟”,还要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半命题作文“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写作指导及范文

半命题作文“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写作指导及范文

半命题作文“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写作指导及范文
3.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

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作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字以上。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答案】【参考例文】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温暖母亲呵!撇开你的忧愁,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题记。

母爱是一切的源泉。

母爱是维系世界并促使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如春般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让我们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能清澈澄清。

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

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在软弱时,她是力量……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幼年
母爱是让我沉酣的《摇篮曲》
一首节奏欢快的《摇篮曲》在您的唇齿间流露出,我已数。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赏析 (一)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赏析 (一)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例文赏析 (一)半命题作文是指写作时有一个主题,但是较宽泛,留给写作者一定的自由度。

与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更加自由,可以更好地体现作者的个人特色,但也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主题。

本文将介绍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和例文赏析。

一、写作指导1. 确定主题在写半命题作文时,首先需要确定主题。

主题应该比较广泛,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并且需要体现时代特色和社会背景。

从主题的角度去思考,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表达。

2. 划分内容确定主题后,需要进一步划分内容。

可以将主题分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是一篇小论文的内容。

要保证每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论述,同时需要注意不要出现重复的论述和无言的叙述,要尽可能做到说到点子上,避免模糊和冗余。

3. 重视结构文章的结构是写作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半命题作文中,结构的作用更加显著。

选定主题和划分内容后,需要进行结构的排列和布局,使文章有序、合理、连贯。

首先确定文章的主体结构,再渐次展开,最后给读者留下一个有趣的结论,使文章有自我独特的特色。

4. 注意表达在半命题作文中,良好的表达是必不可少的。

要注意对词汇的选择和语言的流畅性,避免使用口号式的措辞和空洞的语言,尽可能地自然表达。

要尽最大的努力表达清晰明确,在语言上表达自己的独特特点。

二、例文赏析以下是一篇关于“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的半命题作文:“读书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读书是人类文明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阅读,在心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成长为心智成熟、闪亮着智慧光芒的人。

读书对个人成长的过程有着无穷无尽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们的人生道路,人际交往以及自我成长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阅读可以丰富思想,提高阅读者的认知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了文化和人性等方面的东西。

通过书籍中的人和事物,我们感受到格局和文化的差异,体验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广博的学识和更加宽广的视野。

我们可以从书中学到其他人的思想与观点,领悟到不同的价值观,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性。

半命题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半命题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

半命题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佳作欣赏一、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半命题作文比较突出地考查了考生的构题、审题、构思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二、半命题作文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1.命后半题。

如《我不再》,《十六岁,我多了一份等等2 命前半题,如《的滋味》,《等等3.命中间部分,如《当我面对的时候》,《一份等等4.命首尾部分。

如《。

在完成补题的同时实际上也就是确定了写作的素材。

材料的选材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

,别再让我》,《_阅读》的答卷》是一把双刃剑》,《之乐》》三、补题的技巧写好半命题作文,关键在于补题。

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以内容熟为考虑的重点,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闪亮登场,抢人眼球。

下面仅以《让___的____》为例,谈几种常见的补题技巧。

1.巧借经典歌曲添趣味。

2.化解诗词警句添韵味。

3.倚仗修辞求生动。

四、半命题作文容易犯的毛病1、拘于提示,拟题过大。

2、选材俗套,情感平淡。

3、贪大求全,缺少细节。

4、脱离自我,文题不符。

五、【写作策略】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握好一半命题的权力与空间,把半命题变为容易自己发挥的命题,这就是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

下面就此问题谈四点策略。

1、切合题意,明确补题范围琢磨半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补题的内容。

一般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以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居多,考生应当根据题意明确补题的范围,否则容易偏题甚至离题。

二是文体的要求。

有一些半命题确定了文体,比如《小议》,显然是议论文,但更多的题目则是不同的补题有不同的文体,因此,考生要在文体定向的前提下选择补题内容。

2、拓展思维,筛选补题对象许多考生由于没有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所以往往难于开掘出更大的补题空间,因而也就无法补好题目。

一般来讲,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筛选好补题对象。

中考模拟半命题作文《记忆里的______》写作指导及范文《记忆里的芬芳》

中考模拟半命题作文《记忆里的______》写作指导及范文《记忆里的芬芳》

(2023·山西·一模)按要求作文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北海公园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你来说,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是什么?题目:记忆里的______________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①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例文:记忆里的芬芳我轻轻打开窗户,凉风裹着一阵清香徐徐吹来。

啊,那是桂花的芬芳!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老家小院里金色的桂花树,想起可口的桂花糕,想起院子里的爷爷奶奶。

淡淡的花香,把我带回了那充满欢乐的童年……小时候,爸妈很忙,于是我就被放在了乡下,由爷爷奶奶照看。

爷爷奶奶操心了大半辈子,一刻也闲不下来,便种了几棵树,其中就有一棵桂花树。

那桂花树刚种下时和我一般大,树干瘦瘦的,叶子却很茂密。

小时候的我总爱钻到绿叶丛中,躺在细细的枝干上。

眼看着这弱不禁风的小树苗快要被我压倒,爷爷就喊我快下来,我赖着不下来,爷爷便用钳子一样有力的大手捏住我的后脖颈,把我给提溜了起来。

小时候的我就像只小野兽,每天都在桂花树下和爷爷斗智斗勇。

岁月流逝,桂花树在爷爷的保护下长大,爷爷还用桂花树的一条枝干做了个拐杖。

桂花树很有感恩之心,在夏秋之际,它便换上一身金色的华服,一簇簇桂花从绿叶中慢慢探出脑袋,散发出阵阵幽香。

奶奶决定,把花全部摘下来,做成香包,蒸成桂花糕。

奶奶每摘一篮,我和爷爷就洗一篮,洗完后,我们爷儿俩的手就跟喷了香水一样,香喷喷的,这清甜的香味可是几天都不会消失呢!桂花洗完后,一批被拿去装成香包,另一批就被奶奶捣成浆,和上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小猪、小狗、小花,然后放在蒸屉上,爷爷便慢慢地生火,添柴。

笼屉上冒出袅袅的蒸汽,桂花香味就充盈了整个院子,迷醉了栅栏里的鸭子,迷醉了门口的黄狗,也迷醉了我。

蒸好后,奶奶又会把桂花糕分发给乡里乡邻,于是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的芳香……后来爷爷去世了,而那棵桂花树因为太大遮挡阳光,而被拦腰砍断,只有爷爷的拐杖还靠在树桩旁边,或许在夏秋交际的晚上,它还会做一个满枝桂花的美梦吧!我却再没吃过记忆中那样甜蜜的桂花糕了,有时我想念起桂花糕,想念起爷爷,就去街上买来吃,可是买来的糕可真是无聊呀!寡淡的味道让我感到无聊,千篇一律的长条形也让我感到无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命题作文《品读……》写作指导半命题作文《品读......》写作指导一、题解:品读,原用于读文字书画作品,含有品味、品玩、研究、揣摩的意思。

对于文字书画作品的品读,能够从浅层品味到深层,从眼前品味到联想想象,从感性品味到理性,才能品出个性,品出思想,品出情趣。

以《品读......》为题的作文,当然可以写对文章或对书画的品味、玩味,也可以拓展开来,写其它内容,这是移用了"品读"的品味、玩味、揣摩、研究等意义。

如《品读音乐》,音乐本是听觉艺术,不是"读"的艺术,但因为用了"玩味"之意,就可以说得通。

再如,《品读友谊》也是这样,是"品味"友谊的意思。

二、写法写作有法,但无定法。

在具体写作中,同学们要调动已有的生活储备(故事)、情感阅历、文字经验,写出有具体内容、真情实感、文字优美,能触动作者心灵的作文。

写法可以丰富多样,百花齐放。

但《品读......》,还是有特定要求。

就是要符合"品味、玩味、揣摩、研究"等意思。

否则就偏离了题意。

品读音乐初一7 方宇舜音乐是人类艺术的瑰宝,是构成人类文明的艺部分,从古至今,有不少著名的音乐家,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用于音乐创作上,谱写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乐章。

在人们心烦意乱时,音乐就可以使人静下心来,寻找走出困境的方法。

上周周末,我正为征文比赛寻找灵感与题材,苦思良久,无果,随即倍感焦躁,我离开座位,走到电脑桌前打开电脑听音乐。

首先播放的是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只闻其声流畅欢快,如山涧清溪在河道里飞速地流淌;又如年幼的小鹿,迈开小蹄在林中愉悦地飞奔;真乃一场"及时雨",此曲的音乐快感不一会儿就将我心中的燥火给熄灭了。

我忘记了写作文这事,右手拿着笔随着音乐乱挥,过了一会儿,我听着这音乐,便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

在音乐的结尾,风格转为华丽,整首曲子宛如一场舞会,一开始就欢悦有趣,最后华丽地结束了。

在欢悦的《土耳其进行曲》后,经过了难以等待的几秒钟后,开始播放海顿的《惊愕》。

音乐的开始让人感觉诙谐有趣,仿佛是一部小喜曲的配音,且韵律十足,我情不自禁地用手随着韵律敲打桌子,而脚则韵律踏着地板,突然,所有的管弦乐器一齐奏响,宛如一声惊雷吓人一跳,这持续不到一秒的巨响,与之前较小的音乐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本以为,接下来的音乐会是高潮,但却是一小段平静的音乐,我正打算继续拍打拍子,没想到却是一段较为大声的音乐,持续5秒,每秒都逐次增大音量。

宛如一名正在向山上爬的登山者,在5秒后,声音又逐渐减小,宛如正在下山的登山者,又是一段平静的音乐,仿佛经过一片平原,突然又起了一座"山丘",上述的30多秒的一小段音乐,声音高低起伏,就像在大海航行中遇到了几波浪,音乐如一艘小船,一会儿被高高抛起,一会儿又跌入浪谷;我也深深地投入在音乐中,仿佛就坐在那一艘小船上。

接下来,仍是高音与低音、较快的音律与较慢的音律相结合互相交错,相互映衬。

整首音乐形成一种难以言表的美,用文字来形容显得如此枯燥,让人联想连篇。

这首曲子让人陶醉于其中,与至于音乐结束几秒之后,我还以为这是波谷,而新播放的曲子开头亢奋异常,我定眼一看,原来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开始的声音有力、亢奋,不禁让人想起贝多芬那张严峻的脸,从开始15秒到45秒,音乐都是很有力度,仿佛积累了千万年能量的火山,在一瞬间爆炸,霎时,黑烟升起形成了蘑菇云,大量的火山灰遮蔽了蔚蓝的天空,远处传来惊雷的巨响,一道道闪电划破天际,犹如世界末日来临;这音乐又如同一颗超新星爆发,在宇宙中展现美丽的色彩。

接下去的音乐有力、亢奋的占大多数,只有一点是小声的作为陪衬,让人重燃斗志,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瞬间拥有强大的力量.......。

不一会儿,我便找到了灵感,奋笔疾书......音乐是人类最美丽的艺术形式,只要你用心品读音乐,那么音乐就可以为你带来快乐与斗志,只要你用心品读音乐,音乐就是你最好的帮手。

评论:这篇作文,其实是写"玩味音乐"。

1、总体把握正确。

第一段,总写音乐的好处。

第二段,从自己因作文无果而焦躁,引入音乐。

第三段, "玩味" 《土耳其进行曲》。

第四段, "玩味" 《惊愕》。

第五段,第六段, "玩味" 《命运》。

第七段,结束"玩味",动手作文,与第二段照应。

第八段,总结全文,与第一段照应。

2、作文结构合理(1)开头结尾相照应;中间内容也注意照应。

(2)欣赏三首音乐之间合理"过渡"。

3、写作方法(1)表达方式:首尾用"议论",中间部分"记叙与描写"。

因为是欣赏音乐,本文最突出的是心理描写。

听音乐的过程其实就是心理感受的过程。

(2)写作手法:抑扬(先抑后扬),照应,过渡。

(3)修辞手法:在描写的过程中,大量运动"比喻",如果没有恰当的比喻,本文很难表达听觉音乐的美,很难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

4、缺点议论,是品读的总结,是品读深度、理性和情趣的点睛之笔。

文本的议论还可斟酌。

品读友谊初一5 陈蕙颖友谊是绚烂的彩虹。

红色是友谊中的热情;橙色是友谊中的开朗;黄色是友谊中的淡雅;绿色是友谊中的自然;青色是友谊中的信任;蓝色是友谊中的安静;紫色是友谊中的秘密。

友谊综合了所有颜色的独特,构成了与众不同的美丽。

其实在我心里友谊并不是苦涩中的一股泉水,也不是冬日里的一抹阳光。

在我心里友谊并没有那么伟大,它只不过是一条简单无比的"三八线"而已。

小学时与异性当同桌时都必须在第一时间拿起直尺,"啪"得放于桌子的中线,捏起铅笔轻轻地在桌上描起一条淡淡的直线。

双方用眼神、动作、气势沟通交涉了半天后,像准备签合同的董事似的,四目相对,嘴角微微上扬,沉稳的点点头,交易成功!双赢!接着便举起已经快用没水的马克笔,"唰"得沿着直尺潇洒一划,那条如沟通着亚洲和美洲的白令海峡般的直线令人赏心悦目。

记得我每一次都是乖乖遵守约定,无一犯规,直到••••••我的第一次"犯规"好像是在五年级乌云遮满天的一日。

可能因为天冷,脑子跟着不清醒了,笔盒竟然忘带了,重点是我居然在上课时才发现。

我的眉头微微一皱,脑子如同装满了铅块慢慢地低下,与其说在掩盖自己紧张的心,毋宁说不敢面对那拥有鹰眼般的美术老教师,尽管在平时我倒认为他挺温柔的。

俄而,一枝笔像是挪动的小蚯蚓爬到我手边,我悄悄一瞟,我同桌正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推动着笔,生怕过了"白令海峡",不知他是手抖还是怎的小心翼翼推到了最后一步刹时连手指一并伸了过来,他一惊,瞪大眼睛连忙把手缩了回去,看我没什么反应,他些许是觉得我不知道便一脸镇定。

我慢慢拿起笔,憋着笑,向他投去感激的目光。

虽是他越线,不过还都因为要帮我,所以这次犯规算我的。

直到期末,我们一起用力地擦出那条"白令海峡"那些在桌上留下的痕迹,变擦还变笑着说:"当时画得那么重干嘛,现在真难擦。

"痕迹已失,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却镶嵌于心。

华盛顿说: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在我看来也是如此,只不过植物生长的地方不同而已,就像"三八线"上的植物。

评论:这篇作文,其实是写"玩味友谊"。

1、总体把握。

第一段,总写友谊的特征与美丽。

用比喻与排比写。

第二段,引入自己"友谊故事——三八线"。

第三段,写"三八线" 的形成。

第四段,写一次突破"三八线" 的犯规。

第五段,写擦去"三八线"。

第六段,引用华盛顿的话,说自己"三八线"的友谊。

2、作文结构合理开头结尾相照应;中间内容也注意照应。

3、写作方法(1)表达方式:首尾用"议论",中间部分"记叙与描写"。

中间部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生动形象,也可谓栩栩如生。

(2)写作手法:抑扬(先抑后扬),照应。

(3)修辞手法:第一段用"比喻、排比",最后一段用"引用"。

中间部分的描写,也用了"比喻",如,那条如沟通着亚洲和美洲的白令海峡般的直线;脑子如同装满了铅块;一枝笔像是挪动的小蚯蚓。

还用了"类比",如,像准备签合同的董事似的。

(此句不是比喻,因为都是"人",属于类比)4、缺点事情过程描写生动形象,人物栩栩如生,很有可读性。

但"品味、品玩、研究、揣摩"的意思却明显不足。

这篇作文优点很突出,缺点也明显。

品读吉他之音初一5 蔡欣荣吉他是什么?它是一件具有灵魂的乐器,虽然没有萨克斯那般浑厚的音色,也没有钢琴那样华丽的音韵,但吉他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一种自由的味道。

轻轻翻开我的"记忆之书",重新品味细读我的"吉他之音"......自从我无意中从电台听到吉他弹奏的《爱的罗曼史》后,吉他的音色就像一块吸铁石,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我也常幻想着自己拿着一把吉他,弹出那动人的旋律。

一次散步过琴行,摆在橱窗的一把吉他映入我的眼帘,令我驻足痴望。

父亲也看出了我的兴趣,从网上买了一把民谣吉他和教学书,让我自己练练看。

一拿到吉他的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的打开吉他包,"即兴"地弹了起来,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起初,我苦练基本功,训练指法和"爬格子"。

几个星期后,我开始学习和弦,而它就像"吉他之城"坚固的"城门",挡住了我的"学习之路"。

和弦就是将手指按在几个不同的品格上的弦,使吉他可以进行伴奏。

我刻苦钻研了几天,依旧没有什么进展,每次练习完后,手指就像小刀轻划过似的疼痛。

几次训练后,我已没有多少信心,几度想放弃吉他的学习,可每当父亲问起我学的如何,我又不知该如何回答他。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弹几首曲子,不能一点东西都没学成。

一有时间,我就会练习吉他,无聊时,我会将手指放在纽扣上、桌子上,模拟吉他"爬格子"练习,训练自己手指的流畅性和速度。

一个多月过去,我总算有所进步,几首简单的曲子,我弹得也算熟练,虽然不会弹奏那些吉他名曲,但对于自学来说我已经很满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