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1)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下列是某个知识结构简图,与这一简图中的空白处没有因果逻辑关系的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B.美国南北战争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2.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A.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B.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C.有利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表明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4.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是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人们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C.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D.1850年,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5.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商业营运。
”文中的交通工具是指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6.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分析下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2.观察下边的图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3.1844年一位英国工厂视察员在议会作证说:“最大数量被雇佣来上夜班和长时间白班的人是妇女,她们的劳动更便宜。
”这表明工业革命期间A.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C.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D.女工的技术水平高于男工4.导致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年份1801182118311841占比70%60%55.7%51.7%——摘编自艾莎·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A.光荣革命B.商业革命C.议会改革D.工业革命5.“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表明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6.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下图中A、B所示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内容分别是:()A.英国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胜利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运动D.巴黎公社运动十月革命胜利7.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8.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新中国的成立等对世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实践,所依据的理论来自A.《共产党宣言》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权利法案》2.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近来《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材料反映出《共产党宣言》A.促进了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B.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了科学C.有利于世界工人阶级的联合D.为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提供思想武器3.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A.凯伊B.哈格里夫斯C.瓦特D.斯蒂芬森4.“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表明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5.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下列反抗活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巴黎公社运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埃及华夫脱运动6.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商业营运。
”文中的交通工具是指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7.“开棉、清棉、摊棉……这一切工艺都是放在厂房里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机器完成的。
60年前要200—300人来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和机器就能完成。
”为此最应感谢A.瓦特B.斯蒂芬森C.富尔顿D.爱因斯坦8.如图所示的人物是A.但丁B.贝多芬C.达尔文D.马克思9.19世纪40年代一本著作横空出世,该著作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
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恩格斯B.丘吉尔C.马克思D.列宁2.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A.农业经济的发展B.交通工具的革命C.工业革命的推动D.世界市场的开辟3.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是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人们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C.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D.1850年,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4.《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的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
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让你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在该书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有()①曾经被西方国家征服②因内部矛盾而导致国力衰落③拜占庭灿烂的文化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6.19世纪40年代一本著作横空出世,该著作自发表以来已经有200多种文字的译本,是世界各国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必读的经典,也是全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该著作是A.《人权宣言》B.《权利法案》C.《共产党宣言》D.《拿破仑法典》7.《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图片是直观的历史,能清晰地反映历史的脉络。
下面图片和下列哪一重大事件直接相关?( )A.新航路开辟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2.1844年一位英国工厂视察员在议会作证说:“最大数量被雇佣来上夜班和长时间白班的人是妇女,她们的劳动更便宜。
”这表明工业革命期间A.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C.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D.女工的技术水平高于男工3.如果我们环顾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不敢因此而低估在反抗双元革命(“双元革命”指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中诞生的、具有革命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力量,这一思想体系在1848年已做了首次的经典性阐述。
材料中“做了首次经典性阐述”的著作是A.《人权宣言》B.《拿破仑法典》C.《共产党宣言》D.《资本论》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下列反抗活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巴黎公社运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埃及华夫脱运动5.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最能体现拿破仑“伟大”之处的是A.建立帝国,实行独裁B.颁布法典,加强法制C.发动政变,执掌大权D.发动战争,横扫欧洲6.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这一论断是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D.赞扬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广泛开展7.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8.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B.第一国际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9.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18世纪中期,它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它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材料叙述的是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改良C.电动机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2.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是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下列信息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的是A.材料描述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人们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C.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之一是住房条件差D.1850年,英国煤铁产量居世界第一3.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
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A.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4.如图所示的人物是A.但丁B.贝多芬C.达尔文D.马克思5.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
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③种姓制度④《汉谟拉比法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6.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7.下面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B.外来人口的增加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8.“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首气势磅礴,旋律激昂的作品()A.创作背景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田汉作词,聂耳谱曲C.欧仁·鲍狄埃作词,皮埃尔·狄盖特谱曲D.名称为《义勇军进行曲》9.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的时间轴,简要描述了某伟大人物的一生,据此判断该人物是A.苏格拉底B.邱吉尔C.马克思D.列宁2.1844年一位英国工厂视察员在议会作证说:“最大数量被雇佣来上夜班和长时间白班的人是妇女,她们的劳动更便宜。
”这表明工业革命期间A.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妇女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C.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D.女工的技术水平高于男工3.导致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简表年份1801182118311841占比70%60%55.7%51.7%——摘编自艾莎·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A.光荣革命B.商业革命C.议会改革D.工业革命4.“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
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表明A.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B.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C.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5.下表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 世纪英国各职业的比重年份农业工商业其他职业1811 年35%45%20%1841 年20%43%37%1871 年14%55%31%A.新航路的开辟B.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产阶级革命6.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
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A.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7.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这一论断是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作用B.肯定了英国宪章运动的作用C.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D.赞扬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广泛开展8.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B.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地便利9.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1)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工人阶级变得贫穷愚昧B.机器动力完全代替人力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2.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下列反抗活动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的是A.巴黎公社运动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C.印度民族大起义D.埃及华夫脱运动3.某初中九年级三班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A.思想解放运动B.杰出人物的作用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民族解放运动4.下面是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情况简表。
这些工人组织的建立时间工人组织概况1851年美国“机器工人混合工会”美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1860年英国“工会委员会”由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1863年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1863年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1865年美国“全国劳工同盟”美国第一个全国性工会联合会A.反映出资本主义走向衰落B.说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D.表明工人阶级斗争联运性增加5.“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
文中的“它”是A.珍妮纺纱机B.瓦特的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船6.英军统帅盖奇1774年给伦敦的报告中惊呼:“遍及整个美洲大陆的激情把所有的人联合在一种共同的事业中……全体人民达到这样的狂热程度,以致准备进行疯狂的尝试。
”报告中“共同的事业”是指( )A.确立君主立宪制B.摧毁封建专制统治C.维护国家统一D.推翻英国殖民统治7.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B.第一国际C.法国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8.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的现代化是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现代化的常规途径的,也是走得最顺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1)一、选择题1.1771年阿克莱特创办了第一个棉纱厂,雇佣了5000多名工人……他将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中实行了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这表明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B.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C.现代工厂制度建立D.棉纱厂生产效率提高2.“开棉、清棉、摊棉……这一切工艺都是放在厂房里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机器完成的。
60年前要200—300人来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和机器就能完成。
”为此最应感谢A.瓦特B.斯蒂芬森C.富尔顿D.爱因斯坦3.如图所示的人物是A.但丁B.贝多芬C.达尔文D.马克思4.“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
文中的“它”是A.珍妮纺纱机B.瓦特的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船5.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手工工场的普及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7.理清历史线索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下列是某个知识结构简图,与这一简图中的空白处没有因果逻辑关系的是()A.印度民族大起义B.美国南北战争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D.新航路的开辟8.德国《世界报》3月7日报道称,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5月5日)临近之时,来自中国的礼物﹣﹣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6日下午抵达德西南部小城特里尔,这里是马克思的出生地。
以下属于马克思发表的文献是()A.《共产党宣言》B.《独立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国家工业复兴法》9.分析下图,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半数的居民能享受雅典民主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10.16世纪在英国流传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
……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
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土。
……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
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
……”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A.棉纺织业的兴起B.工场经济的发展C.机器工厂的景象D.庄园生活的惬意11.观察下图,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工人阶级变得贫穷愚昧B.机器动力完全代替人力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12.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是A.凯伊B.哈格里夫斯C.瓦特D.斯蒂芬森13.19世纪以来,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化、系统化的是()A.《人民宪章》B.《共产党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论联合政府》14.某学习小组搜集到的资料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巴黎公社等,这说明他们要探究的主题是A.近代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B.杰出人物的作用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民族解放运动15.1825年9月,英国伦敦各报以大量篇幅报道:英国掌握的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进行商业营运,它将使人类出行发生重大变化。
这里报道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指A.火车B.轮船C.汽车D.飞机16.有学者指出:“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17.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反映历史。
下列艺术作品反映出的历史正确的一项是A.美术反映历史:《记忆的永恒》与德国法西斯的暴行B.歌曲反映历史:《国际歌》与巴黎公社C.文学反映历史:《美国的悲刷》与经济大危机D.电影反映历史:《莫斯科保卫战》与拿破仑入侵俄国18.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这两个“发现”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倡导人文主义B.发现了美洲大陆C.把世界开始连为一体D.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下表是英国1740年至1861年钢产量的统计数据。
导致英国钢产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手工工场的兴起B.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C.工业革命的开展D.参加“一战”的需求20.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A.工厂和乡镇企业B.租地农场和工厂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21.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A.提高了女性的生产积极性B.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D.促使女性走上领导岗位22.《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A.改变了生产方式B.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C.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D.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23.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使国人在短暂的假期中都能实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铁路交通的变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最早为铁路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B.爱迪生C.本茨D.莱特兄弟24.“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
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A.生产方式B.家庭结构C.生活方式D.经济结构25.“18世纪中期,它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
它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材料叙述的是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改良C.电动机的发明D.内燃机的发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工业革命开始后,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题干的“将生产的各个工序集中于一个工厂,在工厂中实行了12小时的工作时间,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表明现代工厂制度建立,故C符合题意;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是在14世纪前后,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排除B;棉纱厂生产效率提高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
故选C。
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捕捉题干中的关键句“由蒸汽机提供动力的机器完成的”由此可知,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重要机器是蒸汽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良蒸汽机的是瓦特。
因此A正确;斯蒂芬森发明了火车,B错误;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C错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D错误。
综上故选A。
【点睛】到十九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的重大飞跃。
蒸汽机提供了持续稳定、有效便捷的动力,用热力代替了人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3.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抛弃了空想的成分……展现了无产者的前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马克思,他和恩格斯合作发表了《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因此D正确。
但丁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A错误。
贝多芬是音乐家,与题意无关,B错误。
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与题意无关,C错误。
综上故选D。
4.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在许多的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的发展。
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与蒸汽机5.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英国。
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作为新的动力机器进入生产领域,蒸汽代替了人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1840年前后,工业革命在英国结束,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是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因此,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符合题意;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和其历史传统有关,A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俄国不是半殖民地国家,B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了俄国沙皇的统治,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7.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没有因果逻辑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新航路的开辟从15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工业革命与新航路的开辟没有因果逻辑关系,选项D符合题意;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对印度殖民掠夺,导致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于18世纪中后期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对美国原料要求量加大,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把棉花等原料卖给英国而不卖给北方,而且占有大量的奴隶,使北方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成为美国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的根源;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选项ABC与工业革命有因果逻辑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D。
8.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