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释文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吾友李生,少好学,家贫,不得良师。

然其志坚,自课自读,日以继夜,不辍其业。

年二十有五,游学四方,历览名山大川,广交贤达,学问日进。

归乡后,设帐授徒,桃李满门,一时无两。

李生学问渊博,通经史,善诗文,尤精于《周易》。

每至春秋,必登高望远,吟咏风月,以抒怀抱。

一日,李生与友人张君同游江上,见渔翁一叶扁舟,独泛中流。

李生叹曰:“此渔翁者,虽居江湖之远,而心无尘俗之扰,真高士也!”张君亦叹曰:“然,此乃逍遥自在之乐,非吾辈所能及也。

”李生遂赋诗一首,以抒其怀。

诗曰:江上扁舟一叶轻,渔翁独泛水中行。

烟波浩渺无边际,天地悠悠任逍遥。

张君读罢,击节称赏,曰:“李兄之诗,意境深远,气象宏大,真可称得上是诗中豪放之辈。

”李生笑曰:“张兄过誉,区区小技,何足挂齿。

”二人遂饮酒赋诗,不亦乐乎。

夜幕降临,月色皎洁,江水映月,波光粼粼。

李生又赋诗一首,诗曰:月照江水波光里,鱼跃龙门夜色中。

世间万事皆如梦,唯有诗心永不空。

【注释翻译】吾友李生,少好学:我的朋友李生,从小就热爱学习。

家贫,不得良师:家境贫寒,无法得到良师的指导。

然其志坚,自课自读,日以继夜,不辍其业:然而他的意志坚定,自学自读,白天黑夜不断,从未放弃学业。

年二十有五,游学四方,历览名山大川,广交贤达,学问日进:到了二十五岁,四处游学,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广泛结交贤达之士,学问日益精进。

归乡后,设帐授徒,桃李满门,一时无两:回到家乡后,开设私塾教授学生,学生众多,门庭若市,一时无人能及。

李生学问渊博,通经史,善诗文,尤精于《周易》:李生学问渊博,通晓经史,擅长诗文,尤其精通《周易》。

每至春秋,必登高望远,吟咏风月,以抒怀抱:每逢春秋两季,必定登高远望,吟咏风月,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日,李生与友人张君同游江上:有一天,李生和他的朋友张君一起在江上游玩。

见渔翁一叶扁舟,独泛中流:看到一位渔翁驾着一只小船,独自在江中漂流。

此渔翁者,虽居江湖之远,而心无尘俗之扰,真高士也:这位渔翁,虽然居住在偏远的江湖之地,但心中没有世俗的烦恼,真是一位高尚的人啊。

经典小学古文篇目(含注释译文)

经典小学古文篇目(含注释译文)

小学生经典古文篇目1、冲称象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 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译文】: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作了。

2、望梅止渴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⑴源:水源【译文】:武帝(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文言文原文、译文和注释

文言文原文、译文和注释

文言文原文、译文和注释
原文:
孔子曰:“大哉!文王之德!巍巍乎!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有天
下有地,有民有维。

”周有大庙,享之诸侯。

周称季氏,称孟孙,昭告
天下,无内外之名;大庙称王。

父父、子子、子子孙孙,无有失道者,王如天禄。

於斯则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此文王之德,三百载修也。

译文:
孔子说:“文王的德行真伟大啊!在唐虞时的时代,他的德政达到
了巅峰。

有了天下有地,有了人民有臣子。

”周朝有一个大庙,诸侯都
来朝拜。

周朝称颂季氏家族,称颂孟孙家族,向天下宣告,内外没有
任何争议;大庙则称呼国王。

父亲们、儿子们、孙子们、曾孙们,都
没有背离道义的人,国王如同得到上天赐予的福祉。

在那个时代,有仁、有义、有礼、有智,这就是文王的德行,花了三百年来修养。

注释:
1. 大哉:表示赞叹之词。

2. 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周朝文化的奠基者。

3. 惟:唯。

4. 维:人民。

5. 诸侯:诸候国,周朝时期的诸国。

6. 称季氏,称孟孙:称颂季札和孟子,他们是古代的贤人。

7. 昭告:向天下宣告。

8. 无内外之名:指内外没有争议。

9. 大庙:指周王朝的宗庙,祭祀先祖的地方。

10. 父父、子子、子子孙孙:表达了对先祖与子孙的尊敬。

11. 王如天禄:国王得到的福禄就像天赐一样。

12. 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指文王时代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健全。

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

文言文大全原文翻译【序】述而不作,《春秋》而求准,《诗》而求法。

有悔莫大于言而不行,有为莫大于行而不已。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人之所以有成就,皆由心志决定。

心志坚定则事事可为,胆怯优柔则事事无成。

故为人者,须要勤勉奋发,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

【正文】文言文是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传达古人智慧与思想的重要媒介,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文化与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翻译一些文言文的经典原文,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一篇:《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第二篇:《孟子·告子上》孟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于所学,而能以其情实之者,又能以其辞达之者,此之谓至德也。

知之者上也、不知而知之者次也。

”第三篇:《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四篇:《论语·阳货》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曰:“若圣人之仁不成,得与?长求以为,成也不难矣。

”第五篇:《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事下不类则形亡。

气急则速递,气缓则困穷。

诸大夫之谋衰败者,皆不夷然、失其度也。

第六篇:《史记·滥驾》周顷王,河阳嘧军杀成王而立之,即位十二年而景王立。

大臣杀周宣王以立幸成,成立三十年,宪王立,立十三年而不立,立景王。

【结语】文言文作为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通过翻译文言文的经典原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智慧和思想,增进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认识。

同时,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我们也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字理解能力和翻译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工作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传承和发扬古人智慧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

中国经典古文100篇原文及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小古文100篇+注释-小古文 图文解释

小古文100篇+注释-小古文 图文解释

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古文100篇注释【《小古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小古文100篇注释【《小古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

小古文100篇注释【《小古文》小古文100篇及注释】小古文《大雨》全文及翻译小古文《大雨》全文《大雨》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①。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④。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首叙久旱而雨。

)《搜神记》“万物焦枯,百姓嗷嗷。

”《诗》“上天同云。

”江逌诗“茂草思朱夏。

”赵曰郁陶,出《尚书》,盖陶窑之气郁结,此形容夏云也。

《秋兴赋》“屏轻絺,释纤絺。

”注“纤絺,细葛也。

”缊袍,见《论语》。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①。

流恶邑里清②,..矧兹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③。

(此志雨后之景。

)《蜀都赋》“带二江之双流。

”《水经注》成都县有二江,双流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曰“两江珥其前。

”《宋史》初李冰开二渠,一由永康过新繁入成都,谓之外江;一由永康过郫入成都,谓之内江。

”《左传》“有汾浍以流其恶。

”赵曰大雨所荡,流出秽恶也。

《晁错传》“邑里相救。

”《演繁露》几与案自是两物。

几,坐具也,曲木附身以自捧也。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垅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此记喜雨之情。

向以肺病聚药,今雨凉神爽,不烦进饮之劳,因知造化润物,施及不毛者,各有生意也。

劝耕、操耒,结出同庆甘霖意。

此章三段,各八句。

)小古文《冬》文言文翻译什么意思这也是佳话啊!至于像骑着骏马在平原上打猎,坐着孤独的小船在浅水的沙石滩上钓鱼;既有豪华的享受,也有寂寞的独欢,各自有不同的情趣小古文《冬》,原文为冬虽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装点春色;在尾兔毫,彩笺觅句;又感六花飞絮,满地琼瑶冬天虽然严寒侵袭身体,可是梅花雪白,所喝的浊酒形成了绿色;带着狐和貂的毛皮做的裘衣帽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节选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同“新”,使人弃旧图新)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5、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作为君主要做到仁,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

与别人交往要讲诚信。

7、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译文:如果心思不在应在的地方,那么虽然眼睛在看,却什么也看不见;虽然耳朵在听,却什么也听不见;虽然在吃东西,却品尝不出什么滋味。

这就是所谓的修养品德首先在于端正思想。

8、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fèn,败坏)事,一人定国。

译文:如果国君的家人之间团结友爱,那么整个国家也会有团结友爱之风兴起;如果国君的家人之间礼让谦和,那么整个国家也会有礼让谦和之风兴起。

反之,如果国君一个人贪婪残暴,整个国家就会有动乱发生。

9、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zāi,灾。

)必逮夫身。

译文:喜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10、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正确的方法,就是使创造财富的人增多,消费的人减少,使生产的人加快速度,使用时做到细水长流,这样财富就可以得到正常的满足了。

11、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遵守仁义道德便会得到百姓的拥戴,如此便能管理一个国家;失去了百姓的拥戴,也便失去了国家。

1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译文:仁道的君主会将财富用到百姓的身上以取得美誉;不仁道的君主会利用自己的权利聚敛财富。

13、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译文: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却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却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

14、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钱财是最不重要的,是身外之物。

1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译文:有德行的君子自己首先做到,然后才去要求别人;自己不去做坏事,然后才去责备做坏事的人。

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按时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 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古诗词赏读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译文:漫步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刚上涨与岸齐平,浮云、湖波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是谁家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各种各样的鲜花逐渐开放,多得使人眼花缭乱,初春的小草刚刚能遮盖住马蹄;西湖东边绿树成阴的沙堤,令人喜爱得流连忘返。

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译文: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边。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我非常高兴,要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