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评审与疼痛学科建设(李伟彦)
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材料(一)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材料科室建设材料外科目录(一)医院临床科室设置及命名的相关资料。
(3)(二)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材料。
1.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的人事档案资料。
(4-5)2.按相关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相关资料。
(6-18)3. 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的材料。
(19)外科门诊、病房、急救室设置(一)门诊云南省中医医院外科门诊设于门诊综合楼二楼212、213,其中诊断室1间,检查治疗室1间。
具体如下:212:外科检查室、外科治疗室213:外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二)病房与急救室外科病房设于医院1号楼住院楼9楼,共有病床30张,护士站1个,抢救室1间(918),换药室1间(917),主任办公室1间(920),医生办室室1间(919),值班室2间(921,922),示教室与中医综合治疗室1间(911)。
外科命名文件(详见附件1)外科人员结构云南省中医医院外科是根据外科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分化出的临床、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
主要从事肺、肝胆、胃肠、胰腺、甲状腺、乳腺、周围血管病等外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术治疗和科学研究。
形成了以手术为主、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发展研究方向,既有中医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要求进行各种普外科常规及复杂手术的专科。
云南省中医医院外科现有医护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讲师2人,住院医师、助教1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3人。
硕士生导师1人,在职硕士2人。
外科人员结构一览表学术、学科带头人(科主任)符开伦,男,57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教授。
现任云南中医医院外科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中西医结合普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和昆明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疼痛科学与疼痛管理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疼痛科学基础研究 • 疼痛管理临床实践 • 疼痛科学教育与培训 • 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 • 疼痛科学与疼痛管理未来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疼痛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健康 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疼痛科学与疼痛管理作为新兴 学科,对于提高疼痛诊疗水平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非药物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按摩、针 灸、瑜伽等非药物手段, 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或替 代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疼 痛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与疼痛管理团队
多学科协作
疼痛管理涉及多个学科, 如麻醉科、骨科、神经科 等,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 协作。
疼痛管理团队
建立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 ,包括医生、护士、心理 医生等,共同负责患者的 疼痛管理。
04 疼痛科学教育与 培训
疼痛科学课程体系建设
基础理论课程
包括疼痛生理学、疼痛病理学、疼痛药理学等,为学员打下坚实 的理论基础。
临床实践课程
通过临床病例分析、疼痛评估与治疗技术操作等实践课程,提高 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疼痛科研方法课程
培养学员的科研思维和能力,掌握疼痛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疼痛管理专业技能培训
02
研究急性疼痛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如术后疼痛
、创伤性疼痛等。
疼痛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03
研究疼痛与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的相关性,探讨疼痛在这些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03 疼痛管理临床实 践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
01
02
1颈肩腰腿疼学科建设工作汇报

5、强化人才培训,为提高医学院校毕业后医学生的素质,努力提升在职专业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的能力,培养一批专业理论扎实、临床基础技能过关的高素质的卫生专业人员,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划。
①临床医学毕业经过1-3年规范化培训后,取得国家执业医师或相应专业资格,熟悉临床医学各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本专业的某些疑难病症,了解本专业的新进展;基本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参与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④规划时限:2015—2020年,共5年。
示范医院评审要求解读

相关要求
完全符合1分,不符 合0分
完全符合1分,不符 合0分
收治肿瘤患者的相关科室开展示范医院创建活动组织落实情况(87分)
标准
评价方法
分值 评价方法
(1)收治肿瘤病人的相关科室所有医护人 员熟练掌握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
对创建科室进行实地考察及作 问卷调查(问卷见附件)
2分
完全符合2分,不符 合0分
滴定、暴发痛处理、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和处理,查阅病程记录,是否 8分
对癌痛患者动态评估率≥90%
按照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剂量滴
定,过程符合滴定原则,及暴
发痛处理和剂量调整记录
评价方法
40 份 合 格 4 分 , 36 份 合格3分,32份合格2 分 , 28 份 合 格 1 分 , 28份及以下0分
均告知3分,否则0分
病程记录
档 病 历 40份 , 运
行病历每科室2份 (6)根据WHO三阶梯止痛原则,注意细节,
全 院 至 少 10份 ) (35分)
合理用药,不超过日限制剂量使用非甾体 抗炎药和复方制剂,注重个体化治疗及不
查阅医嘱或病程记录
6分
良反应的处理
(7)建立会诊机制,组织肿瘤科、疼痛科、有对难治性、大剂量或疼痛控
完全符合1分,不符 合0分
完全符合2分,不符 合0分
(4)阿片类控缓制剂的药物不受药占比和 门诊均次费用的限制
查阅文件资料,以及实地询问 医护人员
3分
完全符合3分,不符 合0分
医院开展示范医院创建活动组织落实情况(12分)
标准
评价方法
(1)有创建活动的计划,定期检查癌痛治疗 3.管理评估(1分)情况、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查阅资料和工作记录
围术期疼痛管理ppt课件

疼痛!
手术中——麻醉 手术后——镇痛
手术后疼痛来源
➢ 手术后疼痛来源
①术中手术切割皮肤、肌肉、神经、骨骼以及伤口牵 拉、组织缺血等引起的伤害性刺激 ②术后伤害性刺激的传入,包括继发炎症反应和术中 神经损伤后的异位神经活动
➢ 两个时期的各种因素都参与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过程, 致使外周和中枢神经敏感化
Best Pract Res Clin Anaesthesiol. 2014 Mar;28(1):59-79.
• 299 项随机对照研究
• 在3天的观察内,各种联合用药用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均优于静脉PCA(硬膜外 单纯使用吗啡除外)
• 对于静息痛和非静息痛来说,持续输注效果均优于PCEA(但PONV和运动阻 滞发生率更高,瘙痒发生率更低)
• 硬膜外联合应用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优于硬膜外单纯应用阿片类药物
“总之,无论使用何种镇痛药物,采用哪一硬膜外节段,用于何种类型 的疼痛,硬膜外术后镇痛均优于静脉PCA。”
Combined general and continuous regional anaesthesia for extensive shoulder or humerus/elbow surgery is frequently used in Europe
提要
术后疼痛治疗现状 围术期镇痛新理念 产科围术期镇痛选择
更新理念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术后镇痛最常用和最理想的方法
适用于手术后
优
中到重度疼痛
点
起效较快 无镇痛盲区
血药浓度 相对稳定
及时控制 爆发痛
用药个体化 满意度高
疼痛科一科一品一特色实施方案

疼痛科一科一品一特色实施方案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疼痛科在医疗机构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提高疼痛科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打造科室特色,我们提出了疼痛科一品一特色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创新诊疗技术、优化服务质量、加强疼痛科特色建设及培育疼痛科文化等方面,全面提升疼痛科的综合实力。
二、疼痛科一品一特色实施方案概述1.项目背景在我国,疼痛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疼痛性疾病患者众多,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疼痛科医疗服务质量,本项目应运而生。
2.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提升疼痛科的综合实力,突出科室特色,提高患者满意度。
3.项目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疗技术提升:引入先进疼痛诊疗技术,开展疼痛诊疗技术培训,提高科室整体诊疗水平。
(2)服务质量优化:完善就诊流程,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3)疼痛科特色建设:打造特色治疗方案,发展特色疼痛疾病研究方向,形成科室独特优势。
(4)疼痛科文化培育:加强疼痛科文化建设,举办疼痛科主题活动,提升科室凝聚力。
三、实施方案具体措施1.诊疗技术提升(1)引入先进疼痛诊疗技术:关注国际疼痛诊疗领域动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科室诊疗水平。
(2)开展疼痛诊疗技术培训: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参加疼痛诊疗技术培训,提升整体技术实力。
2.服务质量优化(1)完善就诊流程:优化门诊、住院等部门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2)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水平:加强医护人员服务培训,提升患者满意度。
3.疼痛科特色建设(1)打造特色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疼痛性疾病,制定个性化、创新的治疗方案。
(2)发展特色疼痛疾病研究方向: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疼痛疾病研究,形成科室特色研究方向。
4.疼痛科文化培育(1)加强疼痛科文化建设:弘扬疼痛科精神,树立科室良好形象。
(2)举办疼痛科主题活动:加强科室内部交流,提升团队凝聚力。
四、项目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1.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科室服务的评价。
疼痛科 建设标准

疼痛科建设标准
疼痛科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室设置:疼痛科应具备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等基本设施,以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2. 人员配置:疼痛科应配备足够的医师和护士,其中医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护士应具备相关专业技能。
3. 医疗设备:疼痛科应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如治疗台、药品橱、抢救车、无菌物件寄存橱、治疗车、多功能监护仪、麻醉机(带呼吸器)、吸引器、空气动向消毒机等。
4. 病房设置:疼痛科病房应独立管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平方米,病区内应设有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等。
5. 消毒卫生:疼痛科应严格执行消毒卫生标准,确保治疗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6. 管理制度:疼痛科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诊疗规范、疼痛评估制度、疼痛会诊制度等,以确保治疗质量。
总之,疼痛科的建设标准应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为首要目标,同时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定的要求。
医院学科建设自评报告

医院学科建设自评报告尊敬的领导、专家:您好!首先,我代表医院向您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审阅我们的学科建设自评报告。
接下来,我将向您汇报医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300亩,开放床位2000张,设有临床、医技、职能等部门,年门诊量达150万人次。
医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医疗团队,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00余人,博士、硕士学历人员400余人。
医院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
二、主要做法1.明确学科建设目标。
医院坚持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为核心,以打造优势学科群为目标,推动医院全面发展。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人才、选拔学科带头人等方式,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医院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研工作,并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4.优化资源配置。
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备利用率,确保学科建设所需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5.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
医院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与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6.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取得的成绩1.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医院优势学科在区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部分学科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医疗质量得到提升。
医院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医疗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医院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4.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医院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青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五章 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项5 • 第六章 医院管理——11项 • 第七章 日常统计学评价——6项
国家等级医院评审标准特点
1、引进了美国JCI医院评价标准的理念,强调以“质量、 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核心。体现与国际接轨。 2、从重视硬件到重视医疗质量内涵及管理,强调制度、 规范与专业指南,重视人员培训,尊重患者感受,体现 质量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3、注重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机关-科室,各级质量管理 队伍要有持续医疗质量改进的措施并取得成效 。
– 二级以上医院 – 有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 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 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的执业医师
• 诊疗依据: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诊疗科目登记
• 拟开展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 医疗机构可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 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 •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严格审查,对符合条件 的医疗机构予以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 • 疼痛科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为一级诊 疗科目,疼痛科在医院属独立临床科室。
诊疗规范
人员岗位职责
• 行政岗位
– 科主任 – 护士长 – 科务医生
• 业务岗位
– 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 住院医师 – 护理—主任、主管、护师、护士
科主任职责
• • • • 1、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 理等工作。 2、负责组织本科业务技术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诊疗质量监测控制方案的 制定、实施、检查和总结。 3、负责解决本科复杂、疑难的检查、诊断、质量及仪器申报的使用等技术问题。 参加临床会诊、抢救和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审签重要的诊断报告和治疗方案。 4、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维修,指定人员负责登记、统计和资料积 累、保管工作。 5、负责本科业务训练、人才培养和技术考核工作。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 并担任教学工作 6、学习、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组织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和科研工作,总结经 验,撰写学术论文。 7、督促检查本科人员履行职责,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进行 医疗安全教育,严防事故、差错。 8、负责本科医德医风建设,掌握所属人员思想、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提出考 核、晋升、奖惩和培养使用意见。
• 科主任
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8年以上。
科室基本配置与设备
门诊与病房基本配备: 急救设备与药品,生命监测设备 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必要设备: 射频、激光、臭氧治疗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 病床单元设备与同等医院其它临床科室相同
规章制度
•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 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 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 术规范等) • 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 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 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B】符合“C”,并 1.科主任具备副主任医师资格,且从事临床疼痛工作 5 年以上。 2.开展诊疗技术有循证依据,新技术经过审核批准。 3.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分析、总结、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相关学科有协调协作机制。
卫生部文件
卫医发(2007)227号
• 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 • 主要业务范围: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 条件:
• 病房应该具备必要的功能单元与设备
无菌治疗室;更衣室;护士治疗室;物理理疗室;医生 办公室;教室;值班休息室;仓库
• 人员
医师与病床比:1:4;护士与病床比:0.4:1。至少有2 名本专业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 以上职称的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 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 求
•
• • •
核心医疗制度
• • • • • • • • • • • 1.首诊负责制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会诊制度 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5.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6.出院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7.交接班制度 8.查对制度 9.新技术准入制度 1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1.其他制度 (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学习制度等)
科际会诊
住院病人病情伴有他科情况,需要他科协助诊治时,应及 时申请科间会诊 科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会诊单由经治医师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 号 、初步诊断,会诊科室、应邀医师、会诊时间和病情摘 要及会诊目的 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任务,急会诊15分钟内到 达被邀科室并作会诊记录 邀请科室原则上应执行应邀会诊医师的诊疗意见,如有不 同意见,由科主任决定是否再会诊或讨论等事宜
门
诊
–场地:候诊区、诊室、普通治疗室、无菌治疗 室等,建筑面积不少于50-80平方米(含诊室、 治疗室、治疗准备室) –人员: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 级以上职称、护士不少于2人、其他人员
病
• 病床:
房
原则上二级医院要求5张以上,三级医院10张以上。20 张以上可设置独立护理单元,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平方米
•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问
题,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 每周查房至少2次
–查房前下级医师应作好有关准备,查房时经管医师简 要报告病情后作必要的补充。主任医师应认真听取下级 医师的报告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严格要求下级医师
• 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内容包括
科内会诊
科内会诊一般由诊疗组长(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提出,科主任决定并召集有关人员参加 会诊前应完善有关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形成初步分析 意见,明确会诊目的,以便利有计划的组织会诊。 会诊时,由经管医师报告病历,分析诊断、治疗 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会诊意见可将最后取得的意见归纳,及时在病程记录 中记载
首诊负责制
•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首诊接诊医生 必须认真检查和处理,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诊断 明确 • 由于许多疾病以疼痛为首诊症状,对其它专科疾病 的患者,可转他科诊治 • 诊断有疑问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得借故不给 检查或处置
住院医师查房
• 主要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诊疗计划原则下对病情作 对症处理,遇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决定 • 每日至少查房二次:病情变化情况随时查房。特殊情况应在 病程记录中记载,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 查或治疗意见 •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病人配合执 行医嘱,如按时服药,卧床休息,适宜活动、饮食要求等 • 做好上级医师查房前的准备:备好病历、影像检查片子、检 验报告和所需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报告病情,提出 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查房记录
要求
科主任查房由科主任组织进行,参加人员应有主任(副 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 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查房前应准备好需提交科主任查房解决的疑难病例和问 题,并提前一天向科主任报告 科室应建立专用科主任查房记录本,详细记录科主任查 房情况 科主任查房应对查房结果进行小结和讲评
主治医师查房
•每日上午带领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一 次,接到下级医师或
护士报告应随时到场重点查房
•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及疗效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必 要时报告主任(副主任)医师或提交病例讨论
•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提出治疗及手术方案,决定出、转院问 题
等级医院评审与疼痛学科建设
南京军区总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 李伟彦
国家标准
第一轮等级医院评审回顾
负面评价
评审后日常监测缺失
评审内容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项 坚持医院公益性——6项 医院服务——8项 患者安全——10项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27
– 十三、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人 员 资 质
• 医师:
具备《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麻醉科、骨科、 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 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
• 主诊医师:
应具有相关临床专业工作经历2年以上,须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 格考试(疼痛学专业中级考试),成绩合格。已取得相应专业主治医 师资格者,应在在具有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培训至少1年, 考核合格;副高以上职称者,经过3个月以上疼痛诊疗培训。
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4.1.1 实施疼痛治疗医院与医师需具备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诊疗科目及医师资质;医院规 定疼痛治疗服务的范围 评审标准 4.13.1.1 实施疼痛治疗医 院与医师需具备 卫生行政部门规 定的诊疗科目及 医师资质,疼痛 治疗服务范围有 明确界定 评审要点 【C】 1.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疼痛科诊疗科目登记。 2.有疼痛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与诊疗范围、诊疗规范。 3.执业医师经过相关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执业范围与执业资格 范围相符。 4.有创操作实行资格授权制。
院内会诊
复杂疑难需要多科协同诊治的病例,应及时组织院内会 诊。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
会诊前科主任应向医务处报告会诊情况,提出院内会诊的理 由和目的,计划邀请人员名单和会诊时间。 申请科室应整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在会诊前送应邀有关 人员,以便会诊人员作好准备。 院内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院领导职能处室领导酌情 参加,医务处参加 院内会诊应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会诊意见不统一时,由主 持人做出诊疗决策。 申请科室有专人负责院内会诊记录,记录归入病历存档,包 括参加人员名单、时间、地点、主持人及会诊人员发表的意 和会诊意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