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简介

合集下载

墨西哥蝾螈

墨西哥蝾螈

墨西哥蝾螈墨西哥蝾螈(Ambystoma mexicanum),也被称为墨西哥盲螈,是一种令人着迷的两栖动物。

它是蝾螈家族中最著名的物种之一,因其独特的外貌和生活方式而备受瞩目。

墨西哥蝾螈是墨西哥的国宝动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

墨西哥蝾螈通常生活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的水中洞穴中。

它们拥有完美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身体修长,四肢短小而有力。

墨西哥蝾螈的皮肤呈淡灰色或粉红色,光滑而有光泽,使其看起来非常迷人。

与其他蝾螈不同,墨西哥蝾螈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着幼体的形态。

它们从幼小的蝌蚪阶段开始,经历几个阶段的生长,但始终保持着幼体的特征,如外部鳃和尾巴。

这一独特的生命周期特征使得墨西哥蝾螈成为研究多种遗传和生理学问题的理想模式动物。

墨西哥蝾螈以其独特的再生能力而闻名于世。

当墨西哥蝾螈的身体受伤或丧失某个部位时,它们能够再生这些失去的组织和器官。

这种再生能力令人惊叹,使得科学家们对墨西哥蝾螈的研究更为浓厚。

通过深入研究墨西哥蝾螈的再生能力,我们或许能够找到人类组织再生和治疗损伤方面的新途径。

墨西哥蝾螈是夜行动物,通常在夜间活动。

它们是食肉动物,以小型水生动物、昆虫和蠕虫为食。

墨西哥蝾螈的视力较差,但具有高度敏感的触觉和嗅觉,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捕食。

墨西哥蝾螈的保护状况非常糟糕。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墨西哥蝾螈的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被列为濒危物种,并且在野外几乎已经绝迹。

为了拯救这一宝贵的物种,一些建立了保护区和繁殖计划,以帮助墨西哥蝾螈的种群活动。

墨西哥蝾螈在动物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学价值。

通过研究墨西哥蝾螈的再生能力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进化和适应的机制。

同时,保护墨西哥蝾螈的栖息地和增加其种群数量,也是我们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墨西哥蝾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两栖动物,以其独特的外貌、再生能力和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威胁,墨西哥蝾螈正面临着严重的灭绝危机。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

蝾螈的品种、外形特征和分布蝾螈又称火蜥蜴,全世界大约有400多种,分属有尾目下的10个科。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也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包括北螈、蝾螈、大隐鳃鲵。

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

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一、火蝾螈火蝾螈分布于欧洲中部和南部的高山森林中,因为在凉爽的森林里可以找到遮荫和潮湿的栖息地。

由于喜欢藏身在枯木缝隙中,当枯木被人拿来生火时,它们往往惊逃而出,有如从火焰中诞生,因而得名。

火蝾螈与大多数两栖类一样是偏向夜行性的动物,它们夜里出来,通常是在雨后去捕食像蚯蚓这类的猎物。

它们在陆地上交配,但是雌性火蝾螈在池塘和溪流里产下幼螈。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其它威胁,火蝾螈总数量在下降。

图1 法国火蝾螈二、泥螈泥螈亦称泥小狗,因其能像小狗一样汪汪叫而得名。

泥螈是最大的一类蝾螈,成体体长约20~60厘米。

体色为灰色或棕色,间有稀疏的浅黑色斑点,尾鳍呈赤黄色,头和躯干扁平,尾侧扁,腿粗短,有四趾。

泥螈最容易被辨认,因为它们有三对鲜红的、浓密的外鳃,终身保留。

它们分布于北美东部,栖息在湖泊、池塘、河流和溪流的底部,从来不离开水,以小动物或其它水生动物的卵为食。

图2 泥螈三、斑点钝口螈斑点钝口螈身上最显著的特征是明亮的黄色斑点,它们大部分时间都隐藏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它们分布于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和中西部。

研究发现斑点钝口螈的数量总体上比较稳定,但它们对生态变化很敏感。

某些栖息地水的酸度增强、栖息地的丧失和宠物贸易导致斑点钝口螈的数量减少。

图3 斑点钝口螈四、帝王蝾螈帝王蝾螈是伊朗的特有物种,属于比较稀有的小型蝾螈类,其身上花纹最特别,黑白花的底色上搭配上橘色的四肢、腹部和背脊线,十分吸引人,在宠物贸易中的价位也是蝾螈中比较高的品种。

帝王蝾螈在互联网上的交易频繁使其数量的下降率已经高达80%,同时,野外数量急剧减少,人工养殖难度又比较高,需要23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才能存活,因此恐怕有灭绝的可能。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近 水沟中。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等省。
(概述图参考来源: )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东方蝾螈(7张)成体:雄螈全长66毫米,雌螈80毫米左右。头部平扁,头长大于头宽;吻端钝圆,吻棱较明 显,颊部略斜出;鼻孔近吻端,鼻间距小于眼径或眼间距,眼径与吻长几相等;上唇褶在近口角处较显;犁骨齿 列呈“八”形;舌小而厚,卵圆形,约占口腔底面的1/2左右,两侧游离。躯干浑圆,背脊平扁或略隆起。四肢 细长,前肢前伸时指端达鼻孔;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互重叠;指趾细长而略扁,末端钝尖,基部无 蹼;指长顺序为3、2、4、1,趾长顺序为3、4、2、5、1,第三、四趾几等长;内外掌、踱突略显或不显。尾侧 扁,尾长略短于头体长,尾高与头高几相等;尾背、腹鳍褶较平直,尾末端钝圆。皮肤较光滑,背面满布细小痣 粒及细沟纹;耳后腺发达;枕部有不清晰之“V”形隆起,其后有弱的脊棱。腹面光滑,颈褶明显。
该螈在室内的产卵行为,雌螈游至水面,用后肢将水草或叶片对褶合拢在泄殖孔部位,静止片刻,即将卵产 于其问,每产完一次卵,游至水下层稍停片刻后,再游至水面叶间继续产卵,有的可连续产卵5粒,每尾雌螈年产 卵100粒左右,最多达283粒。受精卵一般经15~25天后孵出幼体。幼体出膜2~3天开始捕食,喜食水蚤或水蚯蚓; 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幼体生长快。幼体当年完成变态。
近种区别
近种区别方蝾螈背脊平扁或略隆起;皮肤较光滑,掌突显或不显; 眼后下方无橘红色斑;肛前半部橘红色,后半部黑色。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
东方蝾螈生活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区,常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泥地沼泽、静水塘、泉水潭和稻田内及其附 近水沟中,一般数量较多。1974年6月7日,在安徽潜山梯田内发现1600余尾,梯田之内侧壁由石头砌成,石头间 隙成为该螈的良好隐蔽场所,一般靠梯田壁侧处较多,田里多有枯叶和杂草,易于隐蔽;该蝾螈行动缓慢极易捕 获。

蝾螈是什么

蝾螈是什么

蝾螈
蝾螈隶属蝾螈亚目、蝾螈科、蝾螈属。

蝾螈又叫四脚鱼,是一种有尾的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类似,但体表没有鳞,他的身体短小,有四个角,皮肤潮湿,体长大约在十到十五厘米,大都有明亮的色彩和显眼的模样。

蝾螈属于濒危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温暖淡水和沼泽地区。

蝾螈科在我国有6属23种,分别占世界该科20属77种的30.3%与29.9%。

其分布范围北起秦岭以南,南达南海,西自横断山区的四川大凉山和云南腾冲及盈江一带,东至闽、浙沿海地区和台湾等岛屿,处于我国较湿润的亚热带。

蝾螈是有毒的,且毒性很强!据了解,蝾螈毒素藏在尾巴处极小的腺体里,这里能产生河豚毒素,该毒对肠道有刺激作用,且经吸收后会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麻痹而死亡!
蝾螈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组成,头部扁平,四肢细弱,四肢视觉较差,靠皮肤来吸收水分的,所以需要潮湿的生活环境。

主要分布在池塘、稻田、沼泽地里,大多依靠着嗅觉来觅食,蝾螈食物主要是一些在水中微生物,类似于一些微生物,比如蝌蚪、水蚤等。

作为两栖动物。

它们在冬天冬眠的时候也可以一直都在水中生活。

所以经常出没池塘、稻田、沼泽等地方的人,碰到蝾螈应绕道走,以免被毒伤!。

蝾螈生理学

蝾螈生理学

蝾螈生理学蝾螈生理学是研究蝾螈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蝾螈是一种两栖动物,被广泛研究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

本文将以人类的视角来描述蝾螈的生理特征和功能。

蝾螈的身体构造非常特殊。

它们有一个长而扁平的身体,四肢短小,背上覆盖着粗糙的皮肤。

蝾螈的皮肤可以吸收水分和氧气,并且能够分泌黏液来保持湿润。

这使得蝾螈能够在陆地和水中生活。

蝾螈的呼吸系统也非常独特。

它们没有肺部,而是通过皮肤进行气体交换。

当蝾螈在水中时,它们通过皮肤吸收水中的氧气。

而在陆地上,蝾螈会躲藏在湿润的地方,以保持皮肤湿润,并通过皮肤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这种独特的呼吸方式使蝾螈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蝾螈的消化系统也有一些特殊之处。

它们有强大的消化能力,能够消化各种食物,包括昆虫、蠕虫、小鱼等。

蝾螈的消化系统中有一个特殊的器官,叫做蝾螈胃。

蝾螈胃具有强酸性,可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

这使得蝾螈能够从食物中吸收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

蝾螈的生殖系统也很特殊。

它们是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繁殖。

雌性蝾螈会选择一个湿润的环境,在那里她们会挖一个浅坑,然后产下一串卵。

卵会在湿润的环境中孵化,并且没有外部保护,需要靠蝾螈自身的保护来存活。

蝾螈的神经系统非常灵敏。

它们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包括眼睛、耳朵和嗅觉器官。

这使得它们能够感知周围环境中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蝾螈还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可以爬行、游泳和跳跃。

蝾螈的生理学研究揭示了这些神奇生物的独特之处。

它们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具有特殊的呼吸、消化和生殖机制。

蝾螈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使得它们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

对于人类来说,了解蝾螈的生理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蝾螈科

蝾螈科

Pachytriton brevipes(Sauvage)
分布
• 国内:分布于浙 江、江西、广东、 福建、湖南。 • 国外:越南北部。
形态特征
1. 体长 2. 头部特征 3. 四肢特征 4. 尾部及体色
•雄螈全长155毫米~ 193毫米。 •雌螈160~185毫米。
•头部略扁平,吻端钝 圆,头侧无脊棱,唇褶 发达,犁骨齿列呈 “∧”形。
• 多栖于海拔800米~1700米的 大小溪内。成螈以水栖生活为 主,常隐于溪内石块或石隙间 或在水底石上爬行 。
食性及繁殖
• 成螈捕食蜉蝣目、襀翅目、双 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 动物。 • 繁殖季节在5~8月,每一雌螈 产卵50粒左右,粘附在石块下,卵 乳白色,直径4.4毫米。
重要性
•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 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 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 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 动物名录 》。
• 皮肤光滑。 • 四肢较短,前后肢贴体相对时, 指、趾端间距超过后足之长度。 • 指4,趾5,第五趾显然短小, 趾侧缘膜较宽。
• 尾与头体长几相等,尾鳍褶、 显著。 • 体背部及两侧棕褐或青黑色, 腹面橘黄或橘红色,周身满布 棕褐色或褐黑色圆点,圆点之 多少,大小、排列疏密有个体 变异。
习性

蝾螈PPT课件

蝾螈PPT课件
❖ 成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捕食蜉蝣目、双翅目、 鞘翅目等昆虫及其他小动物。
❖ 繁殖季节在5~8月,每一雌螈产卵50粒左右, 卵乳白色,直径4.4毫米。
9
蝾螈的分布
❖ 蝾螈作为良好的观赏动物,全世界大约有400 多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和沼泽地区,主 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现有6种及亚种,均 分布于亚洲东部。日本有剑尾蝾螈和红腹蝾 螈两种。中国有4种及亚种,以东方蝾螈分布 最广,常见于华东和华中地区;蓝尾蝾螈有两 个亚种,指名亚种见于贵州水城;楚雄亚种 见于云南中部;呈贡蝾螈仅见于云南呈贡。
4
蝾螈种类
❖蝾螈亚目 ❖鳗螈科 ❖两栖鲵科 ❖洞螈科
❖钝口螈科 ❖陆巨螈科 ❖无肺螈科 ❖蝾螈科
5
东方蝾螈
鳗螈
6
墨西哥钝口螈 (六角恐龙)
东北小鲵
太平洋大鲵
7
蝾螈的特点
蜕皮现象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 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 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 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 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 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 时被同伴吃掉。所以不得不 说也是一种奇特的生物。
再生现象
蝾螈能够再生失去的肢 体、受伤的肺部或者是部分 脊髓,甚至是少量被削去的 大脑。这个令人注目的再生 能力也不再是那么的深不可 测,这也就意味着研究人员 或许可以利用它来研究如何 实现人类肢体再生。
8
蝾螈的生活习性
❖ 多栖于海拔800米~1700米的大小溪内。成螈 以水栖生活为主,常隐于溪内石块或石缝间 活在水底石上爬行。
❖ 分布区域:全球
2
❖ 1.蝾螈简介 ❖ 2.蝾螈种类 ❖ 3.蝾螈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 4.蝾螈的分布及中华蝾螈的药用价值
3
简介

蝾螈 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蝾螈 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蝾螈两栖纲有尾目动物
蝾螈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由于它们属于两栖纲,所以也是一类两栖动物。

其实,蝾螈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典型的两栖动物,符合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

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时期差别一般是比较大的,蝾螈也是这样。

当它们还处于幼体时期的时候,它们生活在水下,可以借助鳃部顺利呼吸;但当它们成年之后,就可以到陆地上生活了,此时它们借助肺部呼吸,同时皮肤还会发挥非常重要的辅助呼吸作用,因此蝾螈一般都需要待在空气比较湿润的地方,这样它们才能更顺利地呼吸。

另外,两栖动物繁殖后代一般用卵生的方式,蝾螈也会在合适的繁殖季节繁殖,采用的也是卵生方式。

两栖动物的体温也有共同的特征,它们的体温一般是不恒定的,也就是常说的变温动物。

蝾螈也是变温动物,所以在冬季时它们会因为温度降低而变得不活跃,必要的时候则会进入冬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启睿 刘雁翔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 但体表没有鳞,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淡水 和沼泽地区,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带区域。 他们靠皮肤来吸收水分,因此需要潮湿 的生活环境。环境到摄氏零下以后,他 们会进入冬眠状态。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受 精。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 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 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将精包内的精子纳进,保存于输 卵管内。此后,精子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受精。雌蝾 螈产卵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 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 腔孔,静止3-5分钟,受精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 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 每次仅产一枚卵。受精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分裂,卵变 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 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东方蝾螈为蝾 螈科的动物,含河 豚毒素,禁止食用 及喂食。蝾螈躯体 较小,泄殖腔孔隆 起,孔裂缝长,内 侧可看见明显的绒 毛状突起的是雄蝾 螈。
Hale Waihona Puke 东方蝾螈躯体较大,腹部肥大, 泄殖腔孔平伏,孔裂 较短,内侧没有突起 的是雌蝾螈。该物种 分布在中国中部及东 部。食性:以孑孓、 水蚯蚓、水蚤、面包 虫、小鱼为食。
帝王蝾螈
帝王蝾螈是伊朗的特有物种,属于比较稀有的小型蝾螈类, 其身上花纹最特别,黑白花的底色上搭配上橘色的四肢、 腹部和背脊线,十分吸引人,在宠物贸易中的价位也是蝾 螈中比较高的品种。近年来,帝王蝾螈在互联网上的交易 频繁使其数量的下降率已经高达80%,同时,野外数量急 剧减少,人工养殖难度又比较高,需要23摄氏度以下的温 度才能存活,因此恐怕有灭绝的可能。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已将帝王蝾螈列入濒危物种行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