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奔驰疲劳驾驶提示原理

奔驰疲劳驾驶提示原理一、引言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则是一种智能化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的原理。
二、什么是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Attention Assist)是由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开发的一种安全辅助系统。
它通过对车辆行进时司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进行监测,及时识别出司机是否存在疲劳状态,并通过声音和图像等方式进行提醒,以避免因司机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三、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的工作原理1.传感器监测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通过车内摄像头和方向盘传感器来监测司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
摄像头可以捕捉到司机在方向盘上的动作,包括转动角度、转动速度以及手部位置等信息。
方向盘传感器则可以检测到司机握住方向盘的力度和频率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系统可以判断司机是否存在疲劳状态。
2.数据处理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处理。
在处理时,系统会比对司机当前的行为和生理状态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存在疲劳状态。
如果司机的行为和生理状态与之前不同,系统就会发出警报。
3.警报提醒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通过声音和图像等方式进行警报提醒。
当系统检测到司机存在疲劳状态时,它会发出声音提醒并在仪表盘上显示一个咖啡杯图标。
如果司机继续保持疲劳状态,则系统会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四、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的特点1.智能化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司机行为和生理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醒。
2.安全性高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司机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3.易于使用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操作简单,只需要开启系统即可。
在实际使用中,司机只需要注意仪表盘上的咖啡杯图标即可。
五、总结奔驰疲劳驾驶提示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安全辅助系统,它通过传感器监测、数据处理和警报提醒等方式来避免因司机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驾驶员疲劳驾驶主动预警系统毕业设计

驾驶员疲劳驾驶主动预警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车辆的普及,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而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开发一套能够及时预警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并设计并实现一套驾驶员疲劳驾驶主动预警系统。
一、研究背景1.1 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成为一种必需品,车辆数量大幅增加。
而交通事故也因此频发,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1.2 疲劳驾驶的危害性疲劳驾驶一直是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
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视觉模糊、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从而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1.3 预警系统的必要性为了预防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开发一套能够及时预警驾驶员的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拟对驾驶员疲劳驾驶主动预警系统展开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2.1 疲劳驾驶的识别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准确识别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我们将通过对驾驶员的眼部运动、头部姿态、手部操作等进行监测,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2.2 预警信号的输出一旦系统识别出驾驶员疲劳驾驶的情况,需要及时向驾驶员发出预警信号,提醒其休息或者停车休息。
2.3 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我们需要对设计出来的系统进行稳定性和实用性测试,验证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并在实际驾驶中发挥作用。
三、设计方案3.1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局为了准确监测驾驶员的状态,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将其合理布局在车辆内部。
可以使用摄像头监测驾驶员的眼部活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监测车辆的运动状态等。
3.2 数据处理算法的选择针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我们需要选用合适的数据处理算法,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识别和判断。
这可能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方面的算法。
3.3 预警信号的输出方式设计合适的预警信号输出方式,例如声音提示、振动提示等,以便及时提醒驾驶员。
四、系统实现4.1 硬件系统的搭建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我们将着手搭建硬件系统,包括传感器的安装和连接、预警装置的布置等。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物流行业
物流行业也是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应 用场景之一。物流车辆在运输过程中 需要长时间连续行驶,驾驶员容易疲 劳,导致驾驶能力下降。
通过使用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物流公 司可以更好地监控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安排休息时间 、更换驾驶员等,确保运输安全。
公共交通行业
01
公共交通行业同样关注疲劳驾驶问题 。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 城市中穿梭,驾驶员需要保持高度警 觉和集中注意力。
多模态融合
将多种信息源进行融合,包括驾驶员生理数据、车辆状态、环境感 知等,提高预警系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应用场景拓展
自动驾驶车辆
01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将成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必备安全配置,提高
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共交通工具
02
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出租车等推广应用疲劳驾驶预警系
统,降低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风险。
解决方案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技术创新,降低系 统成本。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 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疲劳 驾驶预警系统的普及和应用。
06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自适应 和自主学习,提高预警准确率。
实时监测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算法,实现驾驶员生理状态和车辆行驶状态的 实时监测,及时发出预警。
疲劳驾驶可能导致严重的 交通事故,对驾驶员和乘 客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疲劳驾驶可能导致交通拥 堵和混乱,影响道路交通 的正常秩序。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提高道路安全性
促进道路交通文明
通过实时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预 警系统可以提醒驾驶员及时休息,降 低交通事故风险,提高道路安全性。
2024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疲劳驾驶是一种危险行为,不仅会对驾驶员自身造成伤害,还可能给其他道路使用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了减少疲劳驾驶带来的事故风险,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备。
本文将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市场规模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全球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疲劳驾驶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交通安全的关注度提高,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2.政府法规的支持: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法规,要求汽车生产商在车辆中配置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3.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升,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
主要厂商和产品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厂商提供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几家:1.直接汽车制造商:一些汽车制造商在车辆中直接集成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其中包括奥迪、沃尔沃、宝马等。
他们的产品通过检测驾驶员的生理特征来判断疲劳状况,如检测眼睛的瞬目频率和头部的姿势变化等。
2.系统集成商:一些公司专注于为汽车制造商提供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系统集成服务。
他们将各种传感器、算法和软件集成到一起,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些公司包括Delphi、Mobileye等。
3.独立供应商:此外,还有一些独立供应商专门提供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产品,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汽车。
这些产品通常是后装设备,可以在车辆中添加。
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独立供应商包括Seeing Machines、Smart Eye等。
行业趋势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在不断发展中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技术创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性能和功能不断提高。
新型的传感器、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更加准确和可靠。
沃尔沃疲劳警示系统的原理

沃尔沃疲劳警示系统的原理沃尔沃疲劳警示系统是一项创新的科技,旨在帮助司机避免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该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来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并在发现疲劳驾驶的迹象时发出警示。
沃尔沃疲劳警示系统主要依靠两个核心组件来实现其功能:一是摄像头,用于捕捉驾驶员的面部信息;二是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分析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首先,摄像头将实时监测驾驶员的面部特征,包括眼部活动、眨眼频率、头部姿势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系统能够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例如,当摄像头发现驾驶员频繁眨眼、眼部活动范围较小或者头部偏离驾驶位置时,系统可能判断驾驶员已经进入疲劳状态。
其次,数据处理单元会对摄像头捕获到的图像进行分析。
它使用了一种称为机器学习的技术来分析图像数据,通过与预先收集的疲劳驾驶数据进行比对,系统能够准确判断当前驾驶员的状态。
在分析的过程中,数据处理单元会评估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并在发现疲劳驾驶的迹象时触发警示系统。
警示系统通常通过多种方式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以确保及时提醒。
例如,系统可能会通过仪表盘上的指示灯或声音来警示驾驶员。
同时,系统还可以通过车辆的振动来传达警示信息,以避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此外,沃尔沃疲劳警示系统还具备其他功能来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
例如,系统还可以监测车辆的行驶状况,包括车辆的偏离轨迹、超速行驶等。
当系统发现这些危险行为时,会采取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如通过声音警报提醒驾驶员调整车辆行驶情况,或者在必要时自动采取制动等措施。
总结起来,沃尔沃疲劳警示系统通过摄像头和数据处理单元来监测和分析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它能够准确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在必要时发出警示,以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这一创新科技为驾驶员提供了额外的保护,为道路交通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疲劳驾驶问题已经成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行业市场。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技术研发状况、主要企业以及未来市场趋势等方面,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概述。
一、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统计,目前全球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其中,以北美市场为主导,欧洲、亚太、中东等市场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市场在近年来开始崛起,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
二、技术研发状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目前,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主要采用摄像头或传感器等装置,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监测和识别,并通过声音、震动或显示屏等方式进行警示。
在技术应用方面,除了对专业驾驶员的使用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应用到家用轿车和SUV等车型上。
三、主要企业目前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主要企业包括大疆创新、博世、科陆电子、Flex等。
其中,国内的科陆电子、北汽绵阳等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势,成为了中国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领军企业。
四、未来市场趋势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0%以上。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道路安全标准的提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发展将更加迅速。
总之,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机会。
随着技术和应用的不断升级,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将扩大到更多的领域和行业,并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高效、智慧的出行体验。
2024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逐渐被广泛使用。
本文将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2. 市场规模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该市场在2019年的规模达到X亿美元,并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保持每年X%的增长率。
3. 市场驱动因素3.1 交通事故的高发性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的频率也相应增加,这促使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发展与壮大。
3.2 政府法规的推动为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要求车辆配备疲劳驾驶预警系统。
这些政府法规的推动对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技术的进步随着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也促进了市场对高性能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需求。
4. 市场分析4.1 北美地区北美地区是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
汽车保有量大,同时政府对交通安全要求严格,这促使了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需求。
许多知名厂商在该地区都有销售和服务网络。
4.2 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汽车保有量和交通事故频率较高,这为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市场需求提供了潜力巨大的机会。
4.3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增长迅速。
随着欧洲联盟对道路交通安全性的提高要求,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5. 市场竞争格局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ABC公司、XYZ公司等。
这些厂商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进步,提供性能不断提升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进入了市场,推动了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6. 市场挑战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2024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疲劳驾驶是导致许多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增加驾驶员的安全性,疲劳驾驶预警系统逐渐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2. 市场概述随着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对于驾驶员的安全性关注也逐渐提高。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作为一种安全辅助设备,可以有效预防疲劳驾驶所导致的事故。
该系统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生理信号检测等技术手段,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眼睛活动、脸部表情、生理指标等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提供相应的警示和提示。
3. 市场规模分析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法律法规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时使用疲劳驾驶预警系统,这将推动市场需求的增加。
•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提高:面对日益频发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的驾驶员意识到疲劳驾驶的危险性,并主动选择使用疲劳驾驶预警系统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技术进步的驱动:图像处理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4. 市场竞争态势目前,全球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车载设备制造商、传感器供应商和软件开发商等。
这些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具有更好性能和更高精确度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产品。
在市场竞争方面,厂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竞争力:•技术创新: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产品差异化:通过不同的产品特点和功能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价格竞争:通过价格的竞争来争取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量。
5. 市场前景展望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市场的前景非常乐观。
随着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和驾驶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简介发布时间:2007-11-16 点击次数:1977交通事故是当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之一,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一大公害,每年因交通事故的原因至少使50万人死亡. 欧美各国的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交通事故中80%~90%是人的因素造成的.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署的统计,在美国的公路上,每年由于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跌入睡眠状态而导致大约10万起交通事故,约有1500起直接导致人员死亡,711万起导致人员伤害.在欧洲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如在德国境内的高速公路上25%导致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都是由疲劳驾驶引起的. 根据2001年中国交通部的统计,我国48 %的车祸由驾驶员疲劳驾驶引起,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万美元. 有关汽车驾驶员的疲劳检测问题,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车速的提高,目前已成为汽车安全研究的重要一环。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一段时间的驾车之后所产生的反应水平下降,导致不能正常驾车行驶. 驾驶员产生疲劳后,其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如视力下降,致使注意力分散、视野逐渐变窄;思维能力下降,致使反应迟钝、判断迟缓、动作僵硬、节律失调;自我控制能力减退,致使易于激动、心情急躁或开快车等。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就是指一旦驾驶者精神状态下滑或进入浅层睡眠,该系统会依据驾驶员精神状态指数分别给出:语音提示,振动提醒,电脉冲警示,警告驾驶员已经进入疲劳状态,需要休息,并同时自动记录相关数据,以便日后查阅,鉴定. 其作用就是监视并提醒司机自身的疲劳状态,减少司机疲劳驾驶潜在危害.许多国家都比较重视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工作,早期的疲劳驾驶测评主要是从医学角度出发,借助医疗器件进行的. 这些研究可以追溯到1935 年美国交通部管辖的洲际商业协会ICC(the 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要求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署USPHS(the Un 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 对城市商业机动车驾驶员服务时间(the hours of service) 管理条例的合理性所进行的调查. 但是对疲劳驾驶的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80 年代由美国国会批准交通部实施驾驶服务时间(HOS)改革,研究商业机动车驾驶和交通安全的关系,并健全卡车和公共汽车安全管理条例开始的,由此把疲劳驾驶的研究提到立法高度,保证了开展疲劳驾驶研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持续性。
其研究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研究疲劳瞌睡产生的机理和其他各种诱发因素,寻找能够降低这种危险的方法;二是研制车辆智能报警系统,防止驾驶员瞌睡状态下驾驶。
20世纪90年代,疲劳程度测量方法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许多国家已开始了疲劳驾驶车载电子测量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尤以美国的研究发展较快。
研究成果中具代表性的有:(1) 美国研制的打瞌睡驾驶员侦探系统DDDS( The Drowsy Driver Detection System) . 采用多普勒雷达和复杂的信号处理方法,可获取驾驶员烦躁不安的情绪活动、眨眼频率和持续时间等疲劳数据,用以判断驾驶员是否打瞌睡或睡着. 该系统可制成体积较小的仪器,安装在驾驶室内驾驶员头顶上方,完全不影响驾驶员正常的驾驶活动。
(2) 方向盘监视装置S.A.M.(steering at tention monitor) . 一种监测方向盘非正常运动的传感器装置,适用于各种车辆. 方向盘正常运动时传感器装置不报警,若方向盘4s不运动,S.A.M.就会发出报警声直到方向盘继续正常运动为止。
S.A.M.被固定在车内录音机旁,方向盘下面的杆上装有一条磁性带,用以监测方向盘的运动。
使用S.A.M.并不意味延长驾驶时间,而是要提醒驾驶员驾车时不要打瞌睡。
另外,S.A.M.与录像机配合使用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证据。
(3) 日本研制的DAS2000 型路面警告系统( The DAS2000 Road Alert System) . 一种设置在高速公路上用计算机控制的红外线监测装置,当行驶车辆摆过道路中线或路肩时,向驾驶员发出警告.(4) 反应时测试仪PVT( The psychomotor vigilance test) . 根据驾驶员对仪器屏幕上随机出现的光点的反映(光点出现时敲击键盘) 速度测试驾驶员的反应时,用以判断其疲劳程度.(5) 日本研制的电子“清醒带”. 使用时固定在驾驶员头部,将“清醒带”一端的插头插入车内点烟器的插座,装在带子里的半导体温差电偶使平展在前额部位的铝片变凉,使驾驶员睡意消除,精神振作. 据说戴上这种“清醒带”,可以24 h 无睡意.“清醒带”使用电压12~14 V ,电流500 mA ,十分安全. 国内已开始生产和销售这种装置.自2000 年以来,随着计算机和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John Stern 博士是世界上研究眼部动态和疲劳驾驶的权威人士之一,他领导的由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和汽车联合会资助的研究所,通过自行开发的专用照相机、脑电图仪和其他仪器来精确测量头部运动、瞳孔直径变化和眨眼频率,用以研究驾驶行为等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人们眼睛闭合的时间在0.12~0.13s之间,驾驶时若眼睛闭合时间达到0.15s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宾夕法尼亚大学智能交通实验室和NHTSA采用PERCLOS (眼睛闭合时间占特定时间的百分率) 作为精神生理疲劳程度的测量指标.2000年1月明尼苏达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Nikolaos P. Papani kolopoulos教授成功开发了一套驾驶员眼睛的追踪和定位系统,通过安置在车内的一个CCD摄像头监视驾驶员的脸部,实现以下功能: ①用快速简单的算法确定驾驶员眼睛在脸部图像中的确切位置和其他脸部特征;②通过追踪多幅正面脸部特征图像来监控驾驶员是否疲劳。
我国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比较成型的是通过传感器测量驾驶员驾驶时方向盘、踏板等的运动参数来判别驾驶员的安全因素,发现方向盘的操纵情况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有一定的联系,方向盘较长时间不动,说明驾驶员在打瞌睡。
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简介(2)发布时间:2007-11-19 点击次数:1535目前研究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成果较多,但是还未见到一种方法被大家所公认. 究其原因主要是,虽然每一种方法都在某一方面具有了一定的说服力和可操作性,但是距离车载、实时、客观的本质要求还有其不可克服的弊端.下面针对每一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介绍:(1) 头部位置和眼睛所盯位置测量方法由澳大利亚研制,传感器是Head Position Sensor ,优点是测量头部位置精确,能用来评价使用者是有兴趣、困惑还是瞌睡等不同的精神状态,可以用于研究人是否分神,注意力是否集中. 缺点是要求在驾驶员的脸上作一些标记,车辆内的光线变化明显时,测量容易失败,由于点头的动作和瞌睡的相关系数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关系,因此准确率不是很。
(2) Line Tracking System由美国研制,测量车辆离开白线的时间和程度,要求白线清晰,但晚上或者冰封的雪天测量容易失败,对环境要求高。
(3) 日本研制的电子“清醒带”,只能使驾驶员尽量保持清醒状态,只能“提神”,而不能真正实现“预警”。
(4) PERCLOS由美国研制,比较客观地反映在瞌睡时人的眼睑活动情况,因此人瞌睡的程度比较深时,都能测量到瞌睡。
但眼电图(EOG) 难点主要在于脸部图像灰度阈值的选取,环境不同阈值也不一样,而且少数人瞌睡时眼睛睁开戴眼镜测量难度较大,误报警率很高.(5) Mayo Pupillometry可测量瞳孔直径随时间的变化,因此,睁闭眼的参数也容易得到,但现在还没有解决测量方法,不能方便实时测量瞳孔直径.(6) 主观方法:主观调查表、驾驶员自我记录表、睡眠时间调查表、斯坦福睡眠尺度表,一般在驾驶前后测量,结果是超前或滞后的;而在驾驶室内安装上述仪器也是不现实的.目前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发展遇到了难于逾越的瓶颈. 其一是难以实现车载实时的检测仪器,目前大部分的检测用传感器都是接触性的,在实际行车过程中往往造成驾驶员不适或影响驾驶员操作. 其二是疲劳指标不够客观,一种单一的监测指标往往不能够准确的衡量驾驶员是否疲劳. 因此寻找一种适合车载、实时、客观的疲劳指标已经成为制约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瓶颈,致使该领域至今还没有出现被普遍推广的产品化和商品化的成果。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 能够客观衡量人的清醒和疲劳状态的参数有心电图、肌电图和脑磁图等. 采用直接监测脑电图的方式,以神经电生理作为基础,综合数学、计算机学、电子学等专业技术手段对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实现大脑兴奋度(疲劳度) 水平的监测,一直以来被称为监测疲劳的“金标准”,有其他参数无法比拟的特点: (1) 未来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必须是非接触式在线检测. 由于驾驶员处在工作状态下,所以设计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以不干扰其工作为前提. 结合无线网络协议的佩戴式电极帽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测量,而且头戴传感器比心电和肌电传感器更方便驾驶员工作.(2) 由于人脑磁场比较微弱,加上地球磁场及其它磁场的干扰,必须有良好的磁屏蔽室和高灵敏度的测定仪器才能测到. 在有限的驾驶室空间内,这为在线检测带来了无法克服的困难.(3)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将会成为人们生活越来越普及的交通工具,车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而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设计必须考虑其成本,采用脑电信号研究比其他参数具有更便宜的价格。
基于脑电波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难点,在于疲劳指标的确定和非接触式在线监测传感器的设计. 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模拟驾驶仪和192导动态/视频脑电仪,可提取驾驶员清醒状态下静坐、启动、换挡、转弯、平稳驾驶、刹车动作下的脑电波和睁眼瞌睡状态下驾车过程的脑电波,经小波变换去噪声后,分别计算脑电波中几种典型频带(α波、β波、θ波、δ波以及40 Hz 脑电) 的功率谱密度,可得到大量样本的实验数据,然后利用各个频带之间的数学关系,结合数理统计的概念,探索疲劳指标. 另外,基于无线网络协议的佩戴式电极帽,省去了电极膏,干净、舒适、便捷,为车载提供了条件,由此可以预言脑电波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研究将是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