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冀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教版)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教版)一、常见的建筑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1、常见的建筑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第1课常见的建筑教学目标:1、能力:能收集有关房屋建筑的资料;能根据资料分析不同地区房屋的外行、材料和功能的不同;能根据一定标准给建筑进行分类。

2、知识:对建筑发展史有一个简要的认知;了解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劳动人民在建筑中融入的汗水和智慧,以及科技对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能分析不同地区房屋的外形、材料和功能的不同。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房屋、建筑的资料(图片),制作成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房屋、建筑的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收集有关房屋建筑的资料;能根据资料分析不同地区房屋的外行、材料和功能的不同;能根据一定标准给建筑进行分类。

2、对建筑发展史有一个简要的认知3、感受劳动人民在建筑中融入的汗水和智慧,以及科技对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老师:课件出示组图(不同时期的房屋)。

学生:欣赏。

老师: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房屋)关于房屋,你知道哪些?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交谈。

活动房屋的变化老师:课件出示刚才所有的图片。

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的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学生: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老师:提问:从古至今房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讨论;整理资料,填写记录表。

汇报交流。

结论:人们的生活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收集有关房屋建筑的资料;能根据资料分析不同地区房屋的外行、材料和功能的不同;能根据一定标准给建筑进行分类。

2、了解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特点。

3、感受劳动人民在建筑中融入的汗水和智慧,以及科技对建筑发展的推进作用。

教学过程:活动不同风格的房屋[不同点]老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

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老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教版)_1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冀教版)_1
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 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 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 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 发生了很大变化。
.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 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 次构成的吗?
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 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
楼房构成的简图:
一栋楼房——单元房——房间——墙——砖
.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发言。
.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 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
.分组讨论并填图。
.汇报讨论结果。
.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Fra bibliotek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
第二课巧妙的结构
★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
.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 建筑物呢?
.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 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2.房屋的发展过程.(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3.讨论.(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2.房屋的发展过程.天然洞穴------人造住所结构简单------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功能综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2.分析房屋的构成.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楼房构成的简图: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分类.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2.楼房的构成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教学反思:2.巧妙的结构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培养学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课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二)新课教学◆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2.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总结发言.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6.分组讨论并填图.7.汇报讨论结果.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板书设计:第二课巧妙的结构赵州桥:拱形结构.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金字塔:三角结构埃菲尔铁塔:框架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讲述: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出示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图片.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A.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B.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C.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2.设计研究方案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研究讨论.3.汇报讨论结果.4.教师小结.5.讲述:在第10页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项目).步骤:(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6.分组展示研究结果.7.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1.讲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大家看看书上第11页的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生物的结构与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处?2.学生描述图中及自己发现的各种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3.阅读科学在线思考: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仿生建筑?板书设计:第二课巧妙的结构说说下列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弧形结构(2)拱形结构(3)管状结构(4)柱体结构(5)球体结构教学反思:3.美丽的建筑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二)新课教学◆活动:欣赏建筑美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2.教师归纳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学生写诗并朗诵.4.教师归纳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板书设计:第三课欣赏建筑的美建筑物美的表现:(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教学反思:4.人体的组成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2.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人体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关系.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细胞是怎样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不断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等方法初步认识人体的组成.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人体结构模型,显微镜,各种细胞装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那么人体内部有哪些器官呢?这些器官又是如何构成我们人体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组成.(二)新课教学◆活动1:认识人体的组成1.出示人体结构模型.提问:说说我们人体内部由哪些器官组成?把你所知道的人体内部器官画出来.2.参照P20图,将人体内部的主要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应的位置上找出来.3.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的名称.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4.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建筑物的组成,说说它和人体的组成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1)观察教材P21图片.(2)用类比的方法:人体的结构层次与建筑物的结构层次.讲述:细胞相当于“砖结构楼房”中的砖;组织(由许多细胞组成)相当于墙(由许多砖砌成);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相当于房间(由不同的墙面围成);系统(由不同的器官组成)相当于单元(由多个功能不同的房间组成);人体(由八大系统组成)相当于楼房(由多个单元建成).(3)同学间相互交流.人体的构成: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5.人体的结构除了与建筑物的结构有一定相似外,与机器和植物的结构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请选择某种机器或植物与人体的结构进行类比.植物体的构成:各种植物细胞——各种植物组织——各种植物器官——各种植物系统——植物机器的构成:铁分子——各种形状的铁块——各种零件——各种操作系统——机器6.提问:通过对人体结构的认识,说说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学生:细胞板书设计:第四课人体的组成1.人体的内部器官心脏、肺、胃、肝脏、大肠、小肠、肾脏、脑2.人体的主要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3.人体的构成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讲述: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就是细胞,那么细胞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吧!(二)新课教学◆活动2:观察细胞1.提问: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生命体的基本单元是细胞.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细胞非常小,想想我们用什么工具观察它们?学生:显微镜.2.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1)出示显微镜、介绍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2)观察细胞步骤:①将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②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细胞为止.③观察细胞,并描述自己看到的细胞形状.学生分组观察各种细胞的装片,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画下来.3.交流.教师:刚才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一些细胞,你观察了哪几种细胞,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汇报交流.教师:不同类型的细胞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学生讨论、交流.4.教师小结: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有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板书设计:第四课人体的组成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2.显微镜的构造.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3.观察的细胞(1)动物表皮细胞(2)植物表皮细胞(3)人口腔上壁细胞(4)人血细胞(5)人的神经细胞教学反思:5.消化与吸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以“小冬”同学为代表,描述了现在一些青少年同学中经常出现的不注意饮食卫生的现象,借此加强学生对饮食与身体健康关系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探究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与吸收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真正意识到饮食的重要性,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已知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人体消化道模型.2.能通过调查发现引起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原因.3.能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有关消化系统的问题.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交流.2.能分工合作制作模型.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各个消化器官的位置和作用.3.能举实例说明暴饮暴食对各个消化器官的危害.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探究治疗消化不良药物的作用.2.能根据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举例说明养成良好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原因.3.能举实例说明技术的进步给诊断和治疗疾病带来的帮助.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想像等多种方法在记住消化道名称的基础上,探究消化器官的作用,逐渐感悟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创设情景:生日聚餐会上,小冬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后,忽然感觉到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消化科.提问:你遇到过“小冬”这样的事情吗?医生可能会对小冬说什么?小冬会从中学到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学生交流.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妙的旅行.(二)新课教学◆活动1:奇妙的旅行1.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提问: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吗?学生观察.提问: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学生:(1)讨论.(2)汇报: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2.介绍重要的消化腺.教师:肝脏、胰脏和唾液腺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医生给小冬开的药主要成分可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板书设计:第五课消化与吸收1.消化过程: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两个重要的消化腺:肝脏和胰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讲述:当我们随心所欲地“大吃大喝”时,是否想过我们身体中消化器官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在节日里的诉说吧!(二)新课教学◆活动2:倾听它们的“诉说”1.活动任务.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5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戴上各自所扮演角色的标志进行“诉说”表演.2.交流.(1)解释为什么要将小冬送到医院去?(2)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才能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保持我们的健康?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拓展1:调查消化系统疾病1.布置任务:调查消化系统疾病,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与消化系统有关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引起的?应该如何积极地预防和治疗?2.与同学交流本组的调查结果,设计图表,对全班同学的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拓展2:制作消化道模型.教师:食物在消化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消化器官相互连接,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消化道,让我们制作一个消化道模型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参考P26提示,制作消化道模型.学生展示本组的模型,交流评价.教师:关于消化系统,你们还想研究哪些问题?学生交流.板书设计:第五课消化与吸收肝脏:解毒功能.口腔:咀嚼,分泌唾液腺.胰腺:消化腺.胃:消化.教学反思:6.呼吸与交换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主要讲呼吸系统,让学生通过体验呼吸、制作肺模型、测量肺活量、召开呼吸与保健信息发布会等活动,识别呼吸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呼吸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呼吸与保健的具体措施.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2.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3.能运用调查的方法,获得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信息.4.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自己的肺活量.5.能解释每个人肺活量和心率不同的现象.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2.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3.能举例说明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因素.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别提出几条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和保持呼吸系统健康的具体措施.2.能举例说明感冒时,应选择哪些药物治疗,并能对自己的选择说明理由.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过程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问题.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肺的图片或模型,测量肺活量的仪器.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观看“肺”的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器官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学生交流.新课标第一网2.讲述: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每天大家都会自然的呼气和吸气,今天我们就再次体验一下呼吸.(二)新课教学◆活动1:体验呼吸1.呼吸时胸部的变化.教师: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你仔细分析过自己吸气和呼气时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吗?学生:(1)互相观察小组同学深呼吸时的胸部变化,体验呼吸的过程.(2)交流呼吸的过程.。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类和自然- 主题: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界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 研究内容:-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自然界的节气变化- 居住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研究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能够了解并保护生态环境- 能够掌握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规律- 能够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2. 第二单元:人类的营养和食品- 主题:了解人类的营养需求和食品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 研究内容:- 人体的各种营养素需求- 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价值- 食品选择的原则- 饮食均衡的重要性- 研究目标:- 能够了解人体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需求量- 能够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能够根据食品的原则进行科学的食品选择- 能够意识到保持饮食均衡对健康的重要性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主题: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 研究内容:-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质的溶解和混合- 物质的分解和合成- 研究目标:- 能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够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能够观察和探究物质的溶解和混合现象- 能够了解和实验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研究内容。

-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和演示展示科学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2. 期中考试:根据研究内容设置合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3. 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录音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人类和自然(4周)2. 第二单元:人类的营养和食品(3周)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3周)以上为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常见的建筑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活动1:房屋的变化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学生回答。

(房屋)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

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结构简单------结构复杂功能单一-------功能综合。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房屋的变化,知道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这节课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学习房屋。

(二)新课教学◆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师:课件出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

这些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交流。

教师:介绍各个不同地区的环境与建筑间的关系。

教师:除了以上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有特色的民居?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领悟房屋的建造要与当地环境相适应。

2.分析房屋的构成。

讲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层次,你知道房屋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吗?教师出示楼房构成层次图,学生诉说楼房是按照什么层次构成的。

提问:外形不同的房屋它们在构成上有何相似之处?楼房构成的简图: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3.分析自己熟悉的房屋是如何构成的,用简图表示出来。

★拓展活动:不同功能的建筑1.提问:除了我们居住的房屋外,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呢?2.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的图片。

讨论:图片所表示的建筑物是什么?有什么用途?教师:请学生根据不同功能对这些建筑物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讨论,分类。

课后调查:我们周围的建筑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他们有哪些特点和功能?板书设计:第一课常见的建筑1.认识不同风格的房屋。

傣族竹楼、四川民居、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教特色的房屋、北京四合院等。

2.楼房的构成一栋楼房(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教学反思:2.巧妙的结构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在学生认识了房屋的产生、外形和功能、结构与层次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房屋的内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探究建筑物中力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命世界中某些结构的奇美,培养学生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多种分类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2.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自己对研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方面感兴趣的问题。

3.能从选材或结构的角度分析出增加建筑物承受力的道理。

4.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到各种巧妙自然的结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从多个角度分析同类事物的不同特点。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建筑结构有哪些基本类型。

2.能举例说明建筑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1.能分析出各种建筑结构与哪些自然结构有相似之处。

2.能对仿生建筑感兴趣并大胆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定性或定量地探究力与结构之间关系的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课1.讲述: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这些不同的结构与建筑物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呢?2.板书课题:巧妙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活动1:常见建筑物的结构1.讲述:上节课布置了查找关于建筑物结构的资料的作业,现在全班分组讨论,观察我们周围的建筑物有哪些形状和结构。

2.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发言。

4.全班一起讨论第八页的几幅图,各属于何种结构。

5.讲述:书上的第九页总结了三种不同的建筑结构,大家还能找出更多与之对应的建筑吗?6.分组讨论并填图。

7.汇报讨论结果。

8.讲述:想一想你还能制定哪些分类标准,举手回答。

9.汇报结果并将第九页的建筑物结构分类卡填好。

板书设计:第二课巧妙的结构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尔陵:圆屋顶结构。

英吉利海峡地下隧道:柱型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埃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讲述:结构各异的建筑物为什么那么稳固呢?与力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活动2:探究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出示赵州桥、埃菲尔铁塔等有特色的建筑的图片。

提问:关于建筑物的结构,你想知道什么?A.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B.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C.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2.设计研究方案并自由选择其中一个问题研究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小结。

5.讲述:在第10页的几个实验项目中同学们可任意选择一个实验进行研究(一个小组合作一个项目)。

步骤:(1)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2)将实验材料组装成实验模型;(3)改变实验条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尝试进行定量、定性实验研究。

6.分组展示研究结果。

7.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某种建筑物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科学道理。

★拓展活动:各具特色的形状和结构1.讲述: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大家看看书上第11页的几幅图片,看看这些生物的结构与建筑物有哪些相似之处?2.学生描述图中及自己发现的各种结构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结构有什么功能?3.阅读科学在线思考:想一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仿生建筑?板书设计:第二课巧妙的结构说说下列建筑物结构与力的关系:(1)弧形结构(2)拱形结构(3)管状结构(4)柱体结构(5)球体结构教学反思:3.美丽的建筑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由两个活动组成,“欣赏建筑美”是基本活动,“调查建筑材料”是拓展活动。

通过让学生观察,先从建筑物自身的造型、图案、色彩、装饰、功能等方面欣赏建筑物的美,再从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及功能的协调性上来进一步欣赏建筑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建筑物的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多个方面研究同一件装饰材料的特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体会出一些有关建筑的诗歌、散文中美的意境。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文学的语言描述某一建筑的特色。

2.能举实例说明可以从哪些方面欣赏建筑的美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对现有的装饰材料(如是否环保等)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欣赏建筑物的美。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你注意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装饰吗?留意过公园长廊的雕刻和绘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建筑物的美丽吧!(二)新课教学◆活动:欣赏建筑美1.课件出示一组美丽建筑的图片。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美吗?美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交谈;用词语、诗歌或散文来表示建筑物的美。

2.教师归纳归纳赞美建筑物美的方面:造型、色彩、装饰……3.课件出示一些赞美建筑物的诗,请学生分析这段文字是从哪个方面赞美建筑物的。

(1)讨论:人们是怎样利用周围的环境或创设某种环境来体现建筑物的美?(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能不能为你所喜欢的建筑物写一首赞美的诗?学生写诗并朗诵。

4.教师归纳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拓展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1.出示各种各样建筑物装饰材料。

提问:这些建筑材料的图案、造型和颜色是什么样的?2.结合课前调查得到的一些资料,小组讨论:人们是怎么利用某种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课后调查:我们学校是利用哪些装饰材料来美化建筑物的?怎样改进效果更好?板书设计:第三课欣赏建筑的美建筑物美的表现:(1)表现在自身造型和色彩上。

(2)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教学反思:4.人体的组成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构成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包括其名称和大致的解剖位置,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由细胞、组织、器官到系统的结构层次关系,借助显微镜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类比(建筑物的层次、结构)的方法举例说明人体的构成。

2.能借助工具(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各种细胞的外形有什么区别。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归纳出绝大多数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