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

合集下载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大学物理实验 2(48 课时,1.5 学分)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5.有机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6.物理化学实验(48 课时,1.5 学分)
7.军事训练(2 周,1 学分)
8.电工电子学(16 课时,0.5 学分)
9.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I(64 课时,2 学分)
008401101055
高等数学 Ⅱ1
Advanced Calculus Ⅱ1
高等 数学
008401101057 008401101059
高等数学 Ⅱ2 线性代数
Advanced Calculus Ⅱ2 Linear Algebra
高等数学 Ⅱ1 高等数学 Ⅱ1
008401101063
概率统计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072503201261
选修
072503201283 072503101244
072503211281
072503202295
072502101271
海洋 特色 选修
072502102299
072503101277 072503201255
能源 特色 选修
拓展 选修
083702211261
072503201277

Physical Chemistry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 Experiments of Physical Chemistry

College English I
大学 外语
008301101035 008301101037
大学英语 Ⅱ 大学英语 Ⅲ
College English Ⅱ College English Ⅲ

有机化学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二级学科:___ 有机化学_____________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代码:____ 070303____________一、学科简介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和海洋化学密切相关,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几年有机化学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药物合成、有机材料、发光材料、膜分离材料、天然产物利用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海洋天然产物开发、海洋功能材料制备等其领域发展迅速,形成了鲜明特色,取得了丰硕得成果。

有机化学拥有实验室近千平米, 拥有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同位素质谱仪、换红外光谱、中高压微型反应设备、电化学工作站、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差热-热重分析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基本仪器。

二、培养目标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学风严谨、作风正派、具有可持续发展技能得的有机化学学科专门人才。

掌握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熟练地应用于本学科方向的研究,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具有一定的材料科学、海洋化学、生命科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有较高外语水平,能熟练应用与工作及学术交流。

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毕业后,能在有关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从事产品开发、科研、教学工作,也可以从事有关部门的科技管理工作。

四、修读年限2-3年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核心模块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

(二)拓展模块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组织,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鼓励各学院对全校开设。

硕士研究生至少获得公共选修课2学分。

专业英语学术活动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实践训练跨校选修课程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但不能超过5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修国外一定层次水平的相应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

具体修课计划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订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

拓展模块学分要求不低于14学分。

(三)保障模块(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硕士生资格考试1)硕士生资格考试在“核心模块”完成后,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2)学生自我鉴定,党支部填写政治表现,填写“中期筛选考核表”;3)提交5000-6000字“文献综述”,并经过讨论认可;4)采取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结合的形式;5)组织5位专家组成考试小组,进行考核6)考试小组听取并论证其“开题报告”,事后将“考核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一并交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30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系统地掌握化学及分析化学专业的专门知识、理论、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

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生物分析化学2. 波谱分析化学三、培养方式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按一级学科开设学位基础课;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硕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订完成。

四、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特别优秀者可提出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五、应修总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24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

由学校组织的研究生在第二校园经历和海外经历中取得的学分,与培养计划内必修课内容及要求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可采用课程置换方式,具体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1. 必修课24学分思想政治理论(理工医)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前沿讲座2学分;社会实践2学分;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共四门12学分。

前沿讲座:包括研究生的个人专题综述,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

前沿讲座应贯穿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前沿讲座不少于15次,主讲不少于2次。

前沿讲座的成绩将根据参加学术讲座的次数、自主讲座次数及内容由导师组进行考核评定。

考核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分,成绩通过者记2学分。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刘春颖-中国海洋大学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刘春颖-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针对低年级药学专业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分析化学的若干基本内容:误差的概念与分类、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有限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各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滴定方式;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等。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低年级药学专业学生探讨和理解具体分析过程中的理论和应用两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五个模块:分析化学概述、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吸光光度法、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

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能够体现分析化学的基本特征。

分析化学概述是分析化学中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课程包括分析化学的定义、分- 1 -类、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和趋势,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方法,滴定分析法概述以及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是基于误差的概念和数据的统计处理,课程强调正确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与测量值的正态分布,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检验,可疑值的取舍,置信区间的含义和计算等。

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是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又涵盖了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课程将从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出发,探讨基本分析方法的相关内容,并给出典型分析事例。

吸光光度法属于仪器分析方法,先介绍仪器分析方法不同于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然后从光的基本性质、光吸收的基本定律出发、介绍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等内容。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理学 专业代码 070301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和海洋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受到良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步训练,能胜任化学、海洋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的人才。

毕业生可到科研部门、高等或中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可到厂矿企事业、技术和行政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研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化学、海洋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含应用化学和海洋化学两个方向。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在学好数学、物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和海洋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3.了解化学、海洋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海洋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关于科学研究、化学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5.具有获取有关专业信息的能力,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基本方法;6.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能自主进行实验的设计和改进,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

三、支撑学科应用化学方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海洋化学方向:化学四、核心课程应用化学方向: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含仪器分析I)、有机化学I、物理化学I(含结构化学)海洋化学方向: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含仪器分析I)、有机化学I、物理化学I、化学海洋学五、特色课程应用化学方向:海洋资源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实验、专业实习海洋化学方向:化学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海洋物理化学、专业实习六、实践环节必修实践环节应用化学方向:1. 无机化学实验 I 96课时/3学分 7. 应用化学专业实验(1和2) 80课时/2.5学分2. 分析化学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8. 化工原理实验 II 32课时/1学分3. 有机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9. 认识实习 1周/1学分4. 物理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10. 专业实习 4周/4学分5. 仪器分析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11. 毕业论文 16周/12学分6. 大学物理实验 III 96课时/3学分 12.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海洋化学方向:1. 无机化学实验 I 96课时/3学分 7. 海水分析化学实验 54课时/1.5学分2. 分析化学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8. 化学海洋学实验 36课时/1学分3. 有机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9. 认识实习 1周/1学分4. 物理化学实验 I 128课时/4学分 10. 专业实习 4周/4学分5. 仪器分析实验 I 64课时/2学分 11. 毕业论文 16周/12学分6. 大学物理实验 III 96课时/3学分 12. 创新创业教育 /2学分选修实践环节应用化学方向:海水分析化学实验 48课时/1.5学分海洋化学方向:1. 海洋化学综合实验 32课时/1学分2. 化工原理实验II 32课时/1学分七、学分分配八、专业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教育层面2.通识教育层面通识教育层面的课程设置参见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doc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中国海洋大学.doc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的配套课程,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全部为定量分析实验。

本课程针对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课程包括分析化学实验的若干基本内容:称量与滴定基本技能练习,各类滴定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光度法分析的技能训练与设计实验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系统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正确熟练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化学分析方法,建立“量” 的概念。

2.设计思路:本课程引导药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分析过程中的理论和操作两方面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六个模块:称量与滴定练习、酸碱滴定分析、络合滴定分析、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沉淀滴定分析、光度法分析。

这六个方面相互关联,能够体现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特征。

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实验教学进度,从基本操作练习入手,逐渐提高要求和加大训练力度。

本课程主要设置四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训练、验证性质、综合实验、研究型设计实验;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课前讨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4个环节。

称量与滴定练习是分析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操作,课程包括电子天平的使用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实验技能主要包括:(1)称量技术(直接称量法、递减称量法、指定质量称量法)。

(2)玻璃量器(精密量器和非精密量器)及常用器皿的洗涤方法。

(3)玻璃量器的校准和使用方法。

(4)常量分析中各类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5)多种样品的溶解及预处理。

(6)滴定终点的控制。

酸碱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酸碱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酸碱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课程包括硫酸铉肥料中含氮量的测定(甲醛法)和混合碱的测定(方案设计实验)。

络合滴定分析是让学生加深对络合滴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锻炼络合滴定分析的操作技能。

海洋化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管理办法-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海洋化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管理办法-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办法(二○一四年七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专业于1993年8月被批准列入我校海洋科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建设,2008年5月化学(海洋化学)专业获批成为独立设置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目前我国海洋化学高等教育领域唯一的理科基地。

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我国海洋化学的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性研究和教学人才的重要任务。

为加强基地的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提高基地的科学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二条化学(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由学院院长和分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直接领导,学院指定专职教师作为基地负责人,基地负责人协助院长和分管副院长组织基地的建设和改革等各项工作。

海洋化学基地实行虚拟化班级管理机制,学院为基地单独编制班级并配备班主任。

海洋化学系承担基地班学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团委、基地负责人和基地班主任负责基地班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基地学生遴选办法与滚动管理机制第三条遴选办法。

化学专业(本科)学生于第一学年结束后,根据本人的素质测评成绩,自愿申请进入基地班学习,填报《化学(海洋化学)基地班学习申请表》(见附件一)。

学院按照申请人第一学年学生素质测评学习成绩排序,遴选进入基地班学习的候选人。

基地班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60人。

遴选人员名单须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的学生可正式进入基地班学习。

注:化学专业(本科)学生自第二学年开始实行分方向培养,进入基地班的学生按照海洋化学方向进行培养,其他学生按照应用化学方向进行培养。

第四条进入基地班学习的学生自第二学年开始,按照本人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综合表现实行滚动管理。

第五条滚动进入。

化学专业(本科)非基地班学生可于第二学年结束后,根据本人的素质测评成绩,继续申请进入基地班学习。

分析化学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

分析化学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

二级学科:____分析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代码:____07030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学科简介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由许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而成的一个分析科学体系,它涉及色谱学、电化学、光谱分析、波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传感器、联用技术、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化学计量学和表面、微区、形态分析等分支学科。

现代分析化学已不再局限于定性、定量分析,而是要获取包括物质结构、形态在内的全面信息,并解决诸如对微区、薄层、在线或在体等特殊要求的测定及分析测试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分析化学不仅给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的检测方法,直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服务,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如环境生态)和政策决策(如资源、能源开发)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发展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

本专业设海洋环境要素测量方法研究、海水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分析化学、材料结构的表征及分析4个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多项。

本学科现拥有色谱、电化学、光谱、波谱、电镜等种类功能较齐全的先进仪器设备。

各种教学设施齐备。

二、培养目标1. 硕士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分析化学高层次人才,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熟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英),能熟练地阅读专业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或从事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学科:____分析化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代码:____070302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科简介
分析化学是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它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

现代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由许多密切相关的分支学科交织而成的一个分析科学体系,它涉及色谱学、电化学、光谱分析、波谱分析、化学分析、热分析、放射分析、生化分析及传感器、联用技术、样品分离富集方法、化学计量学和表面、微区、形态分析等分支学科。

现代分析化学已不再局限于定性、定量分析,而是要获取包括物质结构、形态在内的全面信息,并解决诸如对微区、薄层、在线或在体等特殊要求的测定及分析测试的自动化及智能化。

分析化学不仅给各个科学领域和生产部门提供新的检测方法,直接为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如医疗卫生及环境保护)服务,而且影响着社会财富的创造,人类生存(如环境生态)和政策决策(如资源、能源开发)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其发展是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1人。

本专业设海洋环境要素测量方法研究、海水化学元素分析方法研究、环境分析化学、材料结构的表征及分析4个研究方向。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多项。

本学科现拥有色谱、电化学、光谱、波谱、电镜等种类功能较齐全的先进仪器设备。

各种教学设施齐备。

二、培养目标
1. 硕士生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的、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分析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分析化学高层次人才,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熟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英),能熟练地阅读专业资料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获取信息或从事研究工作。

毕业后具有一定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分析检测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学科研究方向及其导师
四、修读年限
2至3年。

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
核心模块学分要求不低于16学分。

(二)拓展模块
专业英语
前沿讲座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实践训练
跨校选修课程
选修“211”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但不能超过5学分。

鼓励研究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修国外一定层次水平的相应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课程,取得的相应学分予以承认。

具体修课计划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制订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批。

拓展模块学分要求
不低于14学分。

(三)保障模块(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
硕士生资格考试
1)硕士生资格考试在“核心模块”完成后,于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
2)学生自我鉴定,党支部填写政治表现,填写“中期筛选考核表”;
3)提交5000-6000字“文献综述”,并经过讨论认可;
4)采取资格考试和开题报告结合的形式;
5)组织5位专家组成考试小组,进行考核
6)考试小组听取并论证其“开题报告”,事后将“考核表”、“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一并交研究生教育中心培养部。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1)学位论文开题应在明确导师后,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实施;
2)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时间至少在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1年进行;
论文研究进展报告
1)硕士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至少组织1次报告会报告论文进展,并以书面材料上
交备案;
六、总学分要求
不少于30学分。

七、其它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论文选题应是有明确意义的基础性研究课题或有应用与开发前景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2)论文应充分掌握文献资料,应阐明研究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体现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
趋势,并有一定的作者的新观点、新见解;
3)论文应能体现作者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和关键技术,能反映出作者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研究
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
4)论文应有较高的写作水平,要写作规范,文字流畅,立论正确,逻辑严谨,数据可靠,篇幅
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摘要1500字左右;
5)论文至少有两个学期的实验工作量;
6)论文内容应在学术刊物上正式发表或即将发表(有证明)1篇以上研究论文(按学校统一要
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