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畚jī 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 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的愚公;年纪将近90岁;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您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丘也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余留的岁月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担心什么挖不平”河曲智叟无话可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列子学文言文翻译

一、《愚公移山》原文:愚公者,年九十,移山于太行、王屋二山之间,欲为通谷,使二子负畚锸,随其父行。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姓孟,字孟姜,问之曰:“公移山,何也?”愚公曰:“吾与汝之子孙,共此山,何苦而不移?”孀妻曰:“公之迁也,亦寿考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移?”愚公笑而应之曰:“吾虽老,尚能勉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移?”于是,孀妻归,具食与饮,鼓盆而歌,歌曰:“太行、王屋二山,何其高也!愚公移之,何其难也!”歌罢,乃掩涕而泣。
译文:愚公,九十岁,欲移太行、王屋二山之间,为通谷。
其子负畚锸,随父行。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姓孟,字孟姜,问之曰:“公移山,何也?”愚公曰:“吾与汝之子孙,共此山,何苦而不移?”孀妻曰:“公之迁也,亦寿考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移?”愚公笑而应之曰:“吾虽老,尚能勉力;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移?”于是,孀妻归,具食与饮,鼓盆而歌,歌曰:“太行、王屋二山,何其高也!愚公移之,何其难也!”歌罢,乃掩涕而泣。
解读:《愚公移山》寓意着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愚公不畏艰难,决心移山,最终感动了上天,使得山被移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夸父追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欲得饮,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日竞走,追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欲得饮,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解读:《夸父追日》寓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夸父不畏艰难,追求太阳,最终因渴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要盲目追求,以免适得其反。
三、《杞人忧天》原文:杞人忧天,忧其无衣也,故有衣而忧;忧其无食也,故有食而忧;忧其无居也,故有居而忧。
孔子闻之,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著名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据传说,愚公是个非常勤劳的老人,但却住在一座山的脚下,山阻止了他的前进。
于是,他决定移山,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平坦的道路。
他从未想过这项工作会多么艰难,而且有时甚至无法完成。
然而,他不放弃,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成功了,打败了这座山。
下面是愚公移山的原文及翻译:原文:昔者,宋有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惡石山之高而妨其門戶,險阻之迫而扰上下之往來。
欲请谒大巨人,请移山倾倒,遂与二子,持牛耳者一,以为犁,持耒者一,以为杵,妻子来填溉,行至一半,遇石子,大如车,二人共推之,移动数寸,愚公击手笑曰:“吾以子之力,移此山之半也。
”巨人闻之,想孺悲也,自降将一峰,拓基而去。
愚公修行汲墨,入山穴中,曰:“此山不加吾力,无以成钜。
”于是拔攘夺红,崇山峻岭,离土为土,拨石为石,天杳地阴,岁月旋枕。
岂其神力助耶?置吾何言哉!翻译:很久以前,在宋朝有一位叫做愚公的老人,他已经年过九十,面对着一座高山而居。
那座山太高了,挡住了他的门户,太陡了,也妨碍了他的上下往来。
愚公想去拜见一个大巨人,请求把这座山移离。
于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出发,拿着牛耳朵做成犁,把耒子做成锄头,他的妻子来负责搬运土石,一开始,他们得到一半就遇到了一个像车子那么大的石头。
两个儿子一起推,石头移了几寸,愚公高兴地拍手笑道:“用你们的力量,我就可以把这座山的一半移动了。
”大巨人听到了这件事,想到愚公只是一个悲哀的老人,就把山削了一半,拓宽了道路,然后离开了。
愚公没放弃,他开始修建墙壁,挖掘洞穴,拔树挖草,用土腥一搬起来,移山倾计。
天空阴沉,大地阴暗,时间和岁月旋转,那座山已经不知不觉地变小了。
难道是神的力量帮助他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我该说什么呢?。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愚公移山》原文愚公移山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原文翻译愚公移山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
愚公移山_文言文的翻译

昔者,愚公者,燕人也。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与子幼子负畚锸,出入于山,年深月久,山石崩颓,道路崎岖,心欲移之,然力不足。
愚公曰:“吾与子幼子,虽老且病,然志不已,欲移此山,以利行旅。
吾闻天者,无难必成,人者,有志必遂。
吾宁移山,不辞劳苦,终当有成。
”邻人笑而应曰:“公年已耄耋,子幼力弱,岂能移此大山?且山之大,非一日之功,子虽壮健,亦难移也。
公何不罢休,以待天命?”愚公怒曰:“吾闻大禹治水,疏川导滞,九年而成。
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而终成圣。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吾岂不能以移山为志,而俟天命哉?”邻人曰:“公虽志坚,然力不足,徒劳无功。
不如以智取之,何如?”愚公曰:“吾闻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吾志积久,虽无大舟,必能负此山。
”于是愚公乃发徒属,操畚锸,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闻而相与笑,以为不祥。
孔子闻之,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愚公移山,非独乐山,亦乐水也。
夫水者,智者所乐;山者,仁者所乐。
愚公移山,其志可嘉,其行可敬。
虽未成其事,其志已远矣。
”岁余,邻人复往观之,见愚公父子,箕畚运石,不知其几千万万。
邻人感其志,乃相与叹曰:“愚公移山,吾辈之羞也。
吾辈不如愚公之志,乃何以为人?”于是邻人皆发徒属,助愚公移山。
邻国之人,闻而相告,皆曰:“愚公移山,吾辈之助也。
”于是天下之士,皆愿助愚公移山。
十年之后,山移一篑,愚公之力,亦竭。
而山犹未平,然愚公之心,不以为倦。
邻人曰:“公之力,固已竭矣,山犹未平,吾辈何以为助?”愚公曰:“吾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吾辈虽不能尽移此山,然积德累功,亦必有成。
”又十年,山移一篑,愚公之力,亦竭。
而山犹未平,然愚公之心,不以为倦。
邻人曰:“公之力,固已竭矣,山犹未平,吾辈何以为助?”愚公曰:“吾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吾辈虽不能尽移此山,然积德累功,亦必有成。
”又十年,山移一篑,愚公之力,亦竭。
而山犹未平,然愚公之心,不以为倦。
邻人曰:“公之力,固已竭矣,山犹未平,吾辈何以为助?”愚公曰:“吾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文言文《愚公移山》翻译

昔者,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之塞,出入之迁,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于是聚其子孙,告之曰:“吾与汝等,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众曰:“不可。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笑而应之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邻人京城氏之孀妻,笑而止之曰:“汝何不量力而动乎?且焉置土石?”愚公曰:“吾将平此山,岂患土石之置哉?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成平地。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闻而笑之,曰:“吾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山北之塞,出入之迁,苦于险阻。
愚公患之,欲平此山,岂非痴人之所为乎?以吾观之,山之高,非一日之故也;其广,非一时之力也。
虽愚公之志,亦非一日之功也。
然则,吾惧其后无继也。
”北山愚公闻而曰:“吾闻之,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竟不成。
吾虽老,犹未死,志在平山,岂容其后无继乎?且吾之力,虽不足以平山,然吾之心,决不稍懈。
吾将与吾子孙,世世继之,虽无成,亦无憾矣。
”京城氏之孀妻,闻而叹息曰:“愚公之志,固不可及也。
吾虽笑之,然吾之心,亦随之矣。
吾愿与愚公同力,助其平山。
”于是,愚公与京城氏之孀妻,及众子孙,共力平山。
凿石填壑,指日可待。
山虽未平,而愚公之志,益坚矣。
居十年,山中草木畅茂,飞鸟翔集。
愚公之力,亦渐衰矣。
然愚公之子,继其志,复凿山不止。
又有邻人,愿助愚公,共成此志。
又十年,山渐平矣。
愚公之子,亦老矣。
而山之北,已通汉阴,达于豫南。
愚公之志,遂得成矣。
于是,天下之人,皆曰:“愚公之志,不可谓不坚;愚公之力,不可谓不大。
吾等虽不及愚公,然亦当效法其志,以成大事。
”愚公移山,虽非一时之功,然其志之坚,力之勤,终成大业。
盖人心之诚,可以感天动地,移山易也。
故曰:“志者,事之始也;成者,功之终也。
”。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为了让您对于愚公移山的写作了解的更为全面,下面山草香给大家分享了6篇文言文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愚公移山》文言文篇一【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数万尺。
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北岸的北面。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原文与翻译
篇一:愚公移山逐句翻译
愚公移山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方:方圆。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且:将近。
面:面对着。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
愚公苦于山北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室:家。
谋:商量。
汝,你们。
险,险峻的大山。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5.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相:代愚公。
许:赞成。
曾,连。
也。
损:削减。
丘,
土山。
汝。
何:把。
怎么样。
且,况且。
焉,哪里。
大家纷纷的表示赞成。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6.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诸,之于。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
7.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荷,挑。
夫,成年男子。
叩,敲,凿。
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把土石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8.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始,才。
龀,换牙。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换牙,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反,同”返”。
焉,语气助词。
从冬到夏,季节交换,一年才往返一次。
10.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惠,同“慧”,聪明。
以,凭。
毛,草木。
其,加强反问语气。
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
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