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快速性 论文

合集下载

大型集装箱船快速性研究

大型集装箱船快速性研究

H U Pi g , YU L 2 Ct EN J a —ig n ai t i n tn

( . h n h i h p a d S i p n s a c n t u e S a g a 0 1 5 Ch n : 1 S a g a i n h p i g Re e r h I si t , h n h i 0 3 , S t 2 ia
2 M ai eDei na dRe e rhI si t fC ia S a g a 0 0 , Chn ) . rn sg n sa c n t u eo h n , h n h i 0 1 t 2 1 i a
A src :Th einfau e fc n an rs i sl e ,man dme so sa d t eefcso hp fr p rmeeso o r g b ta t ed sg e t rso o tie hf i s t n i i n in n h fe t fs i om aa tr n p wei n
U 刖

随着世界 经济 的快速 增长 , 装箱 运输船 从 20 到 20 年 有 了飞跃 进步 。从 2 集 00年 09 0世纪 9 0年代 的 巴 拿 马型集装箱 船到 目前 已经 营运 的万箱 型集装 箱运输 船 , 不论 从 主尺 度还 是线 型设 计 方面 都有 了很 大 的变 化 。我 国的集 装箱运 输船建 造 突飞猛进 , 入 了世界先 进行 列 , 装箱船 的快速 性能研 究也 愈来愈深 入 。现 进 集
实例 , 研究 了球首 、 球尾的特 点及其对船舶快速性能的影 响。 关键词 : 集装 箱船 ;快速性 ; 船型参数
中 图分 类 号 : 6 13 U 6. 1 文献 标 志 码 : A

关于船舶快速性能的探讨

关于船舶快速性能的探讨
矩。
若 螺 旋 桨 与 主 机 之 间装 有 减 速 齿 轮 , 上 述 关 系 中 尚需 引 则 入 传 动 比作 为 乘 数 。 同样 , 船 体 与 螺 旋 桨 之 间 也 存 在 下 列 关 在
系:
1 船舶阻力
船 舶 在 水 中 航 行 所 受 的水 阻 力 可 分 为 船 舶 在 静 水 中 航 行 时 的 静水 阻 力 和波 浪 中 的汹 涛 阻 力两 部 分 。 船 舶 在 静 水 中运 动 时 所 受 到 的 阻力 与 船 体 周 围 的 流 动 现 象 密切 有 关 。根 据 观 察 , 体 周 围 的绕 流 运 动 情 况 相 当复 杂 , 船 但 主要 有 以 下三 种流 动现 象 :
耗于船体阻力做功) 。因此 , 体 一 旋 桨一 船 螺 主机 之 间 能 量转 换及 工 作状 态 是 相 互 牵 制和 相 互 关 联 的 。 当 船 舶 在 等 速 直 线 航 行 时 , 机 与 螺 旋 桨之 问 有 下列 关系 : 主 运 动 时 : 旋 桨 的转 速 等 于 主 机 的 转 速 ; 螺 动 力 时 : 螺 旋 桨 所 需 的转 力 矩 等 于 主 机 多 能 供 给 的 转 力
运 动 时 :螺 旋 桨 的 进 速 等 于伴 流 修 正 后 的船 速 ,即 V = AV
( 一1 : 1 【) )
动力时: 螺旋桨 的进速等于伴流修正后 的船速 , T(-) 即 1t:
R。
11 兴 波 阻力 .
船体 在运 动过程 中兴起波浪 , 简称兴波 阻力 。兴波阻力包 括 产 生 稳 定 的 船 行 波 和 不 稳 定 的 破 波 。 由于 船 行 波 的产 生 , 改 变 了船 体表面的压力分布情 况,船 首的波峰使首部压力增加 , 而 船 尾 的 波 谷 是 尾 部 压 力 降低 , 于 是 产 生 首 尾 流 体 动 压 力 差 ,

船舶行业发展分析论文

船舶行业发展分析论文

船舶行业发展分析论文船舶行业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几十年中,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船舶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船舶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并讨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船舶行业的发展受益于全球贸易的增长。

全球贸易量的增加,促使了航运需求的增长。

特别是在亚洲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经济快速崛起,驱动了航运市场的需求。

此外,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也进一步促进了船舶行业的发展,因为大量消费者需要通过海洋运输来满足他们的商品需求。

其次,船舶行业的发展受到海洋资源开发的推动。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增加,如石油、天然气和矿产等,船舶行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推动。

许多国家都在海上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和开发活动,这需要大量的海运能力来运输这些资源。

然而,船舶行业也面临着挑战。

首先,由于国际贸易形势不确定性增加,船舶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的波动。

例如,2018年至2019年间,全球贸易面临了贸易战和经济衰退等不确定因素,导致船舶行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的压力。

其次,船舶行业也面临着环境问题的挑战。

船舶排放的温室气体和水污染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船舶行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对于船舶行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些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船舶行业将继续受益于全球贸易的增长。

尽管近年来贸易摩擦和经济衰退对船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各国间贸易合作的增加,船舶行业有望恢复增长。

其次,船舶行业将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和环保技术的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船舶行业需要减少污染和排放,通过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技术来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船舶行业作为全球经济的支撑,发展前景广阔。

全球贸易的增长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将继续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

然而,船舶行业也需要面对市场需求波动和环境挑战等问题。

通过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船舶行业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船型与快速性试验研究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船型与快速性试验研究

周 国平 , : 型高性 能海 洋救 助船 船型 与快速 性试验 研 究 等 新
较小 的方 形系数 能有 效提 高船 舶快 速性 能 ;但 是 ,救 助 作业 的特殊 性 ,又对 船舶 的操 纵 回转 性 能有极
高要求 ,船 长越 短越 能有 效提 高船 舶 的操纵 回转 性 能;船 舶要满 足 海上 拖曳 作业 时 的急牵稳 性要求 ,
新型高性 能海洋救助船船型与快速性试验研 究
周 国平 ,桂 满 海
( 上海船舶研究设 计院,上海2 0 3 0 0 2)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主要用 于海上遇难船舶 的人命救 生、以海上人命救 生为 目的的救助拖曳和消防灭 火等救助作 业, 它要求船舶 具有较高的应急救助航速。简要介绍南海救11 0船研发设计中, 针对 已定主机 功率 和大装载量 限制条件下,为达N2k 应急救助航速 ,对该船进行不 同主尺度、不 同吃水、不 同纵倾浮态、带 2n 导管螺旋桨和不 带导管螺旋桨 双桨推进和三桨推进 等不 同船型方案 的船模快速性试验研 究,达 到 了预期的
经过数 次船 模试 验分析 研究 ,最终选 取 :垂线 间长 9.m,型 宽 1.m,型深 7 m,设计 吃水55m, 85 62 . 6 . 轻 载吃 水 ( 分之 一装 载 )5 m,满 载 吃水6O 三 . O . m;设计 吃 水状态 下 方形系 数不 宜过 大 ,棱形 系数按 航
03 4 .6 ,大于03 _,故又 属高航 速船舶 在 限定 的主机 功率 (4 0 k )条件 下 ,如采用 较大 的船长和 100W
收稿 日期 :2 0 — 5 5 0 90 — ;修改稿 收稿 日期 :2 0 . 22 2 0 9 1— 1
5卷 1

船舶工程论文

船舶工程论文

船舶工程论文造船业对国家国防建设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它与我国海防力量的强弱和海洋利用能力息息相关。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承担着为我国造船行业培养输送专业人才的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船舶工程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船舶工程论文篇1浅析船舶建造工程管理摘要:船舶建造工程管理是一种新兴的船舶建造的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迅猛发展,船舶建造工业也呈现一种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

合理有效的船舶建造工程管理不仅对中国的海洋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也会提高我国海洋事业的国际地位。

关键字:船舶建造工程管理海洋事业引言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迅速发展,船舶制造行业在近些年来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但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加强对船舶建造的工程管理力度是保证我国船舶制造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船舶建造工程管理的内涵1、船舶建造工程管理的含义船舶建造工程管理是根据实际情况中船舶使用的特点以及在船舶生产中的客观因素如船厂的实际生产能力、生产环境等来制定船舶建造的工艺程序以及具体的方针细节,并且要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或者可以说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出技术过关,成本较低,质量较好的各型号的船舶,从而使船厂在保证船舶质量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利润。

2、船舶建造工程管理的形成原因从1865年我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创办最早的船厂——江南制造局成立以来,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成长,我国的造船技术更趋向于大型化,科技化,系统化。

确切的说我国的造船技术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了。

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进步的影响下,我国的船舶建造更是成果显著,开始建造各种大型出口船舶。

在这个过程当中,船舶建造的水平以及船舶建造工程人员的职业道德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同时使得我国船舶建造事业可以更加稳步发展。

船舶建造工业是我国现代化海洋工业的一个很小的方面。

和我国海洋事业的安全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主要来源之一。

船舶设计原理4-1性能预报(11-12)

船舶设计原理4-1性能预报(11-12)

对于不同用途、不同大小和不同航 区的船舶,抗沉性的要求不同。它分 “一舱制”船、“二舱制”船、“三舱 制”船等。“一舱制”船是指该船上任 何一舱破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 一般远洋货船属于“一舱制”船。“二 舱制”船是指该船任何相邻的两个舱破 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三舱 制”船以此类推。一般化学品船和液体 散装船属于“二舱制”船或“三舱制” 船。
倾覆力矩=
∆ • GM • sin θ
提高船舶稳性的措施: 提高船舶稳性的措施: 稳性是与船舶安全密切相关的一项重 要性能。有关规范规定了各类船舶应具 备的稳性标准,所有船舶必须达到规定 的指标要求。为使船舶具有良好的稳性, 可采取措施降低船舶的重心,减小上层 建筑受风面积等措施。船舶初稳性为船 舶倾斜角小于10~15度,或上甲板边缘开 始入水前的稳性,又称小倾角稳性。船 舶大倾角稳性为船舶倾斜角大于10~15度, 或上甲板边缘开始入水后的稳性。
由复原力矩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复原力 矩的大小是与成正比的,通常认为 GM 值越大稳定性就越好。但是事实上并不 是值越大越好,如果值过大,则船舶的 复原能力很强,稍有倾侧,很快复原, 这样就使的船舶左右摇摆频繁,即横摇 的周期短,这在客船中更是要不得,剧 烈的摇摆会使乘客感觉很不舒服。
提高船舶稳性的几条措施
一、 快速性的初步估算 (一)海军系数法 一 海军系数法
式中, -主机功率(kW); 式中,P-主机功率 ; V-设计航速(kn); -设计航速 ; △-设计排水量(t); 设计排水量 ; C一海军系数。 一海军系数。 一海军系数 海军系数C是一艘船的阻力与推进性能的综合反映, 海军系数 是一艘船的阻力与推进性能的综合反映,如果新 是一艘船的阻力与推进性能的综合反映 船与母型船在阻力或推进方面有较大差别时,应对C值进行修 船与母型船在阻力或推进方面有较大差别时,应对 值进行修 正。

4 快速性试验(船舶性能试验)

4 快速性试验(船舶性能试验)

4.2 三因次法
三因次换算方法是1978年第15届ITTC推荐 的方法。将船的总阻力分为三个部分,即平板 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粘压阻力 包括摩擦阻力的形状效应和因边界层分离而产 生的旋涡作用。两者均因水的粘性而产生,所 以应为雷诺数的函数。 船的总阻力可以写为
Rt R f Re Rw
3 试验速度修正
*注意到池壁影响问题。最简便实用池壁修正方法是根据所 谓的阻塞效应修正船模速度。 *阻塞效应的修正: 计算 v ,并将试验曲线 Rtm vm 修正为 Rtm (vm v) 曲线 *根据连续性定理,可得:Avm ( A a bh)(vm v) 或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若已知A、a 及 vm 值即可求出回流的平均速度 v 。
池壁修正曲线
•池壁修正2:
Δ V/V = m1/(1 - m1 – Fnh2) 式中m1= Am/(b×h),
当m1小于 1%时影响细微可不修正。
Rm (kgf)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Vm (m/s) 5.5米吃水状态 Rm 5.5米吃水状态 Cr 7.5米吃水状态 Cr 6.5米吃水状态 Rm 6.5米吃水状态 Cr 7.5米吃水状态 Rm

自航试验

二 试验设备和仪器
水池及控制系统 电机及调速仪 压力传感器 拉压传感器 多分力天平 自航仪(推扭传感器) 敞水箱

船舶快速性

船舶快速性

船舶快速性- 正文船舶快速性是船舶航海性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船舶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是指船舶在主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船速的能力.通常是指船舶航行速度的快慢, 船舶航速高, 船舶快速性好; 航速慢, 快速性不好. 船舶快速性包含节能和速度两层意义,船舶快速性取决于两个因素:船舶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和船舶推进装置的效率。

所以提高船舶快速性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尽量提高推进器的推力和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

为了提高船舶快速性就要千方百计地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这就需要研究船舶航行时的阻力 .船舶航行时,船体的水线下部分浸入水中,其余部分则处在空气中。

因此,船舶运动时受的总阻力包括水阻力和空气阻力。

由于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因此水阻力是主要阻力。

水阻力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粘性阻力和兴波阻力。

粘性阻力由于水的粘性作用引起的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旋涡阻力。

摩擦阻力产生于水对于船体表面的粘附作用,在船舶总阻力中所占比重最大。

摩擦阻力对低速船可占总阻力的80%;对高速船也要占50%左右。

减小摩擦阻力的途径是缩短船长、减小浸水表面积和提高船体的表面光洁度。

旋涡阻力又称形状阻力或粘性压差阻力,它是水流经船体表面时因粘性引起首尾的压力差而形成的,其值同船体尤其是船体尾部的形状有关。

如尾部线型过于丰满,就容易产生旋涡,增加旋涡阻力。

减小旋涡阻力的途径是加大船舶长宽比和采用流线形船体。

兴波阻力是船舶航行时兴起的重力波引起的阻力,对高速船特别重要,其大小取决于船的航速及长度。

它们的关系可用弗劳德数Fr表示:式中v为航速(米/秒);g为重力加速度(米/秒);L为船长(米)。

如果Fr大于0.35,兴波阻力即超过摩擦阻力而居主要地位,但一般运输船舶的弗劳德数都在0.35以下。

减小兴波阻力的主要途径是改进船型及改变航行方式。

通过系列船模试验研究,现在可以得到兴波阻力较小的船型及合理的船舶主尺度比和船型系数。

船舶航行时兴起的波浪一般有首波和尾波二个波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船舶快速性
快速性是船舶诸多性能中的重要性能之一。

近 15 年来,1万总吨以上船舶的航速平均提高了lOkn左右;滚装高速五体船的航速达到了50kn 以上;快速集装箱船达到航速 38kn;高速穿浪型货船航速达到了40kn。

快速船型的研究是当今的热点,特别是多体、组合型。

综合船东对船舶营运效率,船舶的油耗,以及对海洋生态的保护,现代对船舶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船舶快速性的追求以及船舶减阻。

船舶在水中航行所受的水阻力可分为船舶在静水中航行时的静水阻力和波浪中的汹涛阻力两部分。

船舶在静水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与船体周围的流动现象密切有关。

根据观察,船体周围的绕流运动情况相当复杂,但主要有以下三种流动现象:
1.兴波阻力
船体在运动过程中兴起波浪,简称兴波阻力。

兴波阻力包括产生稳定的船行波和不稳定的破波。

由于船行波的产生,改变了船体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船首的波峰使首部压力增加,而船尾的波谷是尾部压力降低,于是产生首尾流体动压力差,形成阻力。

从能量观点看,无论是船行波还是破波都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必然由船体供给。

这种由于船体运动不断兴波而耗散能量所产生的阻力称为兴波阻力。

2.摩擦阻力
当船舶运动时,由于水的粘性,在船体周围形成“边界层”,从而使船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粘性切应力,亦即船体表面产生了摩擦力,它在运动方向的合力便是船体摩擦阻力。

3.粘压阻力
在船体力下降,从而改变了沿船体表面的压力分布情况。

这种有粘性引起船体前后压力不平稳产生的阻力称为粘压阻。

从能量观点看,克服粘压阻力所做的功耗散为旋涡能量。

粘压阻力习惯也叫旋涡阻力。

船、机、桨配合理论:
船舶螺旋桨设计中,不仅仅需要螺旋桨效率最佳,而且船体一螺旋桨一主机问的配合十分完善。

但船舶的实际航速状态比较复杂,外界情况的改变 (如风浪,
污底,航道深度,装载情况等)直接引起船体阻力的变化,因而航速,螺旋桨的工作情况,主机的功率及其转速等都将发生变化。

螺旋桨及其主机在船上成为一个复杂的联动机构。

主机为机械能的发生器,螺旋桨为能量的转换器 (桨主机的旋转能转换为推力能),而船体则为能量的需求者 (即螺旋桨的推力能消耗于船体阻力做功)。

因此,船体一螺旋桨一主机之间能量转换及工作状态是相互牵制和相互关联的。

当船舶在等速直线航行时,主机与螺旋桨之问有下列关系:运动时:螺旋桨的转速等于主机的转速;
动力时:螺旋桨所需的转力矩等于主机多能供给的转力矩。

若螺旋桨与主机之间装有减速齿轮,则上述关系中尚需引入传动比作为乘数。

同样,在船体与螺旋桨之间也存在下列关系:
运动时:螺旋桨的进速等于伴流修正后的船速,即 VA=V
动力时:螺旋桨的进速等于伴流修正后的船速,即T (1-t):R 。

现讨论船速变化(即主机部分功率航行)时螺旋桨的工作情况。

当船载刚开航时,船速及船体阻力为零,主机以某一转带动螺旋桨,此时螺旋桨的进速系数 J=O,其发出之推力启动船舶作加速运动。

其后,船速渐增,阻力加大,而螺旋桨的进速系数也随之渐增。

若转速保持不变,则推力因进速系数增加而略减,如转速继续增加,则推力可能续增。

当船速与转速达到适当的关系后,螺旋桨发出的推理恰能克服船体阻力,螺旋桨所遭受的转力矩亦恰为主机所能供给者,则供求互相平衡,船即以等速前进,螺旋桨也在一定的进速系数下操作。

普通低速船在保持排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其阻力与船速 v约略成平方关系,即有效功率与v 成正比例。

若伴流分数∞,推力减额分数 T 和相对旋转效率不随船速变化的话,则螺旋桨推力与进速 V 成平方关系。

据螺旋桨比较定律可知,符合此种关系之条件为进速系数 J值相同,因此普通低速船舶以不同功率航行 (保持排水量不变)时主机的转速大致与船速成比例,主机功率则约略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例。

换句话说,螺旋桨在不同转速下工作时所要求的主机功率约略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比例,表示此种关系的 Ps~n3 曲线通常称为推进特性曲线。

但其他类型船舶的阻力不一定与 v2成比例关系,故实际情况常较上述者复杂。

船、机、桨工况与配合的研究就是要研究船舶在各种航行条件下能量转换过程的特性变化规律,从而找出最佳参数和最佳转换过程,得到一个具有最好营
运经济性和投资效果的方案。

要得到较高的运行经济性,一方面取决于船、机、桨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与合理地选择推进装置的型式,充分利用船、机、桨的配合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众所周知,一般船舶由于主发动机、传动设备及推进器的性能参数都存在局限性,通常情况下各部件的性能参数只有在某一负荷范围内才是优良的,离开此范围,性能均会下降,即船舶只有在设计工况下运行时其经济性才最好。

但许多船舶的工作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如船舶负荷的变化,风浪、污底等变化。

所以研究部分负荷下的配合特性变化规律,争取得到较满意的特性,对于提高船舶运行的经济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快速性研究方法有两种
一,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是根据观察实际现象,经行力学抽象与数学建模,从而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数学工具来分析,研究和计算船舶阻力与推进问题。

这种方法今年来最然有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尚不能得到普遍的实际应用。

原因在于:①船体形状及其运动情况极为复杂;②为使问题简化常常引入一些近视假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因此所得结果准确性较差。

应该指出,理论研究方法虽然目前在定量方法存在差距,但常可用来解释现象,指出研究方向。

近年来流体力学、数学,特别是计算技术的发展,有力的推进了理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而理论分析法仍不失为重要的研究手段。

二,试验方法
试验方法包括船模试验和实船试验。

船模试验室目前研究船舶快速性的主要方法,它是将实船或螺旋桨按一定比尺缩小,制作船模和桨模,然后在试验水池或水筒中进行试验,测量与分析船模的阻力,或螺旋桨的推力。

很多优良船型或桨型几乎都是通过大量模型试验而得到的。

应用船模和桨模试验来研究船舶快速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简单,经济,而且可以为造船工程提供定量数据。

实际上在进行船舶设计时,即使在初步设计阶段,也可能要做船模试验,进行方案比较,特别是一些较为重要的船舶几乎没有不进行船模试验就建造的。

船模试验在船舶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船模试验也有其局限性,诸多船模与实船情况不能完成实现水动力相似等问题。

应当指出的是螺旋桨一般安装在船舶的尾部,螺旋桨和船体的相互作用是至
关重要的。

这种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螺旋桨为了产生推力,必须使船尾部分流体加速,船尾流体的这种加速导致了尾部压力分布的改变,从而影响船体阻力和船舶尾部边界层厚度以及边界层内速度分布;螺旋桨作用于船体引起边界层变化,反过来也影响了螺旋桨的进流条件,使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发生改变,同时可能产生空泡,噪声,激振等物理现象。

用数值方法研究螺旋桨与船体相互影响也是一种主要的研究手段,数值方法不但节约成本,而且它除了可以预报平均量以外,还可以预报船尾区域的精细流动结构,使我们对船尾螺旋桨和船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流场有较全面的了解。

用数值方法研究船体和螺旋桨的相互影响,早在上世纪 7O 年代就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但是对于三维水面船与螺旋桨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不大,研究工作也不够广泛,主要原因是对不带螺旋桨时船舶尾部流场的数值预报尚未达到定量满意的精度。

早期螺旋桨/船体数值研究是针对水下轴对称航行体,使用势流理论方法加边界层计算,这种方法不能精确地模拟船体和螺旋桨的相互影响。

考虑到理论研究在定量方法存在不足,对其性能的研究近百年来多集中在水池实验的基础之上,而应用船模和桨模试验来研究船舶快速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简单,经济,而且可以为造船工程提供定量数据。

结合螺旋桨优化设计所进行的实验有船模阻力试验,螺旋桨模型敞水试验和自航试验。

快速性是船舶诸多性能中(如浮性、稳性、抗沉性、快速性、耐波性、操作性等)的重要性能之一。

快速性的优劣,对民船来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舶的实用型和经济性,对军用舰艇而言,快速性与提高舰船的作战性能密切相关,当今各国贸易往来平凡贸易货物周转快再加上世界油价的影响船舶的快速性越来越成为船舶最关注的船舶性能之一,也是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热点,所以对于船舶快速性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