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0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练习——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计山越。

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肃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命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觉轻蒙,或说肃曰:“吕将罕功名日显,不可以做意待也,君宜顾①之。

”遂往谐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②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③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注)①顾:探望,拜访②造次:鲁莽,轻率。

③拊(fǔ):抚摩。

1.请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见.往事耳()(4)肃意尚轻.蒙()(5)以备不虞()(6)肃于是越席就.之()2.请给下面句子断句(2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答:(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答:4.下列关于文言句中称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卿”在这里指君对臣的爱称。

B.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卿”在这里指朋友之间的爱称。

C.陈康肃公善射。

——“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在这里是对别人的鄙视,不尊敬。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翻译: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

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

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

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

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③亭亭净植(________)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这种文体一般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B.作者从生长环境、风度气质、体态香气等方面描写莲花,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C.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衬托莲花,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D.短文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读文赏荷:赏荷,不但观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多;洗;竖立;少(2)①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该很多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有几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有几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有几篇随着教改深化,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仅供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目1-2【篇目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篇目二】《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目3-4【篇目三】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篇目四】《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集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口中鸣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以为妙绝.末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目5-7【篇目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篇目六】《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篇目七】《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一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溯:②属引.凄异引:③不及返顾.顾:④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②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译文:(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2.(2016•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下)原文.苟变①吃人两个鸡蛋于思言苟变于卫侯②曰:其才可将五百乘③.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④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⑤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⑥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导读:用才犹用木,要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则善用人者,对有缺点之才,也当不弃,切不可因小失大. 注释:①苟变:战国时卫国人.②子思:孔丘的孙子,名汲,字子思.卫侯:指卫慎公.卫,战国时的一个小国,其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县境.③五百乘(shng):古代四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五百乘则有三万七千五百人.④圣人:指英明的君主.⑤杞梓(qz:都是树木名称.⑥干城:干,盾牌;城,城墙.用来比喻卫国的将领.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才可将五百乘()2.故弗用也() 3.然变也尝为吏()4.良工不弃() 二,翻译 1.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文选爪牙之士中的爪牙之士指__________,现在爪牙一般比喻__________. 四,于思在文中的重要的用才观点是_________,你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朕:皇帝的自称.②因:就.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③夫(f):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⑤范增:项羽的谋士.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项羽尊他为亚父.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3.有功者害之()3.给饷馈() 5.群臣说服()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二,翻译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39.前事不远吾属之师戊子,上谓侍臣曰:朕现《隋炀帝集》,文辞奥博①,亦知是尧,舜而非②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徵对曰:人君虽圣哲③,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④,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⑤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导读:人常说:前事不远,后事之师.以古鉴今,善于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走今后的路,是明智之举. 注释:①奥博:含义深广.②是:称赞,认为……好.非:批评,认为……不好.③圣哲:道德高尚,天资聪明.④俊才:出众的才智.⑤曾:虚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竟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朕观《隋炀帝集》()2.勇者竭其力() 3.炀帝恃其俊才()4.骄矜自用() 二,翻译 1.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谈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唐太宗还曾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0.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ng):大坛子.②鞫(j):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当为何法() 3.取大瓮()4.因起谓兴曰() 二翻译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 原文41.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oh);绡,薄纱.縠,绉纱.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2.久之,稍稍正东() 3.扣涧观之()()4.都无所睹() 5.逾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陨石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着③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⑤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着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着(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名.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于东南()2.许氏藩篱皆为所焚()3.是时火息() 4.极深()5.尚热不可近()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牡丹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下有一猫()2.何以明之()3.日渐中狭长()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江淮之蜂蟹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于土或木石()2.则夜持烈炬临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4.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来()()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猫犬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2.余谓不捕犹可也()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4.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二,翻译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