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贫困理论和中国反贫困实践的综述PPT参考课件

合集下载

贫困和反贫困_PPT幻灯片

贫困和反贫困_PPT幻灯片

一张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
贫困的测度——贫困线的测定
• (一)贫困线的测定 1、贫困线的概念
贫困线是确定贫困率的基础,贫困线反映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 件下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生活标准,收入或支出落在贫困线一下 的人为贫困人口。贫困线通常是根据最低需求法则来决定的,或 者使用恩格尔法作为替代。
2、国际贫困线估计方法
– ③贫困具有不平等性。
• 它描述的是社会不同成员的收入差距和分配上的不均等。
– ④贫困具有主观性。
• 它依赖于一定的主观价值判断
贫困的概念
• 2、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 (1)狭义贫困
经济意义上的贫困
– (2)广义贫困
经济意义之外,还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人口 平均寿命、文化程度、婴儿死亡率、社会保障和环 境等方面的状况。
测度贫困的广度指标,表示贫困人口范围的大小。
计算公式:
P1=F(X)=n/N
贫困人口比重
贫困线
总人口 贫困人口
贫困的测度——贫困程度的衡量
• 2、贫困的深度指标
贫困深度指数(用P2 表示),又称贫困差距指数。它是基于 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对于贫困线的累加贫困差距 ,是建立在贫困人口收入水平相对于贫困线的距离基础上的。计 算公式为:
P2 =
u i表示第i个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 X为贫困线, n为贫困人口, N为总人口。
贫困的测度——贫困程度的衡量
• 3、贫困的强度指标
贫困强度指数(用P3 表示),它也是建立在贫困人口的收入 水平(或消费水平)相对于贫困线的基础上的。计算公式为:
2
P3 =
贫困的测度——贫困程度的衡量
• 4、贫困相对程度指标
个人、群体、地区的收入水平或实际生活水准而确定的贫 困线。

反贫困社会政策

反贫困社会政策

❖ 3、贫困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这种生存状态中,人由于 不能合法地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动的机 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 准。(康晓光,1995)
(二)多视角的贫困理解
1、贫困应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之分。 所谓绝对贫困,是指获得的实际收入水平、 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达不到维持其 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最低量。 相对贫困是指收入虽能达到或超过维持生
❖ (3)进入21世纪,应继续坚持扶贫到户的个 体反贫困战略,这是为目前农村贫困问题的 特征决定的。
❖ 其一,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很大, 2004年底有2900万人。
❖ 其二,贫困人口的分布越来贫难度加大。
❖ 我们希望有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能够真正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真正实
❖ 加强社区在城市扶贫济困中作用,代表了新 的政策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第一,发挥社区对贫困居民的管理作用,克 服多头管理造成的弊端。
❖ 第二,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 第三,丰富社区活动,培育社区自治组织, 促进贫困居民的社会参与。
❖ 第四, 充分发挥社区的甄别监督作用。
二、城市反贫困社会政策
❖ (2)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城镇居民的收入水 平取决于就业状况。
❖ (3)在职低收入也是导致城市贫困问题突显 的重要原因。
❖ (4)社会保障制度滞后,也是城镇贫困的一 个重要原因。
❖ 4、从基本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 ❖ 5、从消极救助到积极开发取向的救助(再就
业工程)
❖ 6、从忽视社区作用到重视社区作用。
出比重
三、关于贫困的各种理论
❖ 1、关于贫困的结构理论 ❖ 2、马克思主义及当代冲突学派关于贫困的理论 ❖ 3、功能主义关于贫困的理论观点 ❖ 4、贫困文化理论 ❖ 5、社会排斥理论 ❖ 6、新贫困问题研究 ❖ 7、关于贫困问题的其他各种理论观点

关于贫困的理论探讨及反贫困措施 课件

关于贫困的理论探讨及反贫困措施 课件

(3)贫困传递 贫困传递
哈瑞顿(Michael Harrington) 强调贫困文化的永 久性格,含有严重的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代际传递的观念。 贫困代际传递
3.瓦伦丁:情境适应理论 瓦伦丁: a.穷人的生存理性:贫困是适应环境的一种 无奈之举。 b.贫困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乃至 价值观念对贫困环境的麻木适应。
4.社会排斥理论 (1)欧洲委员会折中的定义 定义:基于公民资格的权利, 定义 主要是社会权利的否定,或者这些权利未充分实 现。 (2)主要内容和类型 主要内容和类型: 主要内容和类型 a.经济排斥 a.经济排斥 经济排斥:三个指标:劳动力市场排斥、收入贫 穷、消费市场排斥 b.政治排斥 政治排斥 c.社会关系排斥或社会孤立 社会关系排斥或社会孤立 e.文化排斥 文化排斥 f. 福利制度排斥
群体、制度。 群体、制度。
(1)利益冲突形成贫困(群体) 利益冲突形成贫困(群体) 冲突学派:群体间利益的争夺(权力和资 冲突学派 源)是遭遇不平等和贫困现象的根源。 伦斯基:陷入贫困,主要是由于拥有的资 伦斯基 源很少。 资源相对稀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 资源相对稀缺(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社 会资源) 会资源) 利益群体格局分化 利益冲突
三、我国学者的贡献
1.素质贫困论 素质贫困论
(1)贫困的本质 本质规定是人的素质差(风险承 本质 受能力、独立性与主动性、思想、精神状 况) (2)突破点 突破点:贫困文化论和个体主义贫困观 突破点 的综合 综合
2.系统贫困观 系统贫困观
(1)把贫困看成是诸多因素 诸多因素系统运行的结果。 诸多因素 (2)贫困的根源是由“陷阱-隔离-均衡”所 构成的一个低层次的、低效率的、无序的、 稳定型的区域经济社会运转体系。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就是区域社会在能动机制、资源基础与求变 能力之间欠缺性因素选择性亲和的互动作用。

贫攻坚ppt课件

贫攻坚ppt课件

精准扶贫的策略与实践案例
精准扶贫的策略
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
精准扶贫实践案例
例如,某地区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采取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进行精 准帮扶,同时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精准扶贫的成效与挑战
精准扶贫的成效
通过精准扶贫,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 了显著改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 高。
改革扶贫机制
改革现有的扶贫机制,打 破体制机制障碍,提高扶 贫工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 扶贫工作,形成政府、市 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扶贫 格局。
扶贫工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精准扶贫
绿色扶贫
未来扶贫工作将更加注重精准识别和精准 帮扶,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扶贫工作,推动贫困 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导致贫困的根源分析
详细描述
分析贫困的主要原因,如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少、社会保障 不完善等。
贫困带来的挑战
总结词
贫困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详细描述
阐述贫困给个人带来的挑战,如健康、教育、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困难,以及贫困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如社会不 稳定、经济发展滞后等。
02
扶贫政策与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贫困地区 开始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 业,逐步实现经济多元化。
人力资源培训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项目 ,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素质得到提 升,增强了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
贫困地区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贫困地区面临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等多重挑战,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速度和质量。

第三章:冯耀云 贫困问题 课件

第三章:冯耀云 贫困问题 课件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特点
• (四)受市场化、全球化影响日益增强
• 实物地租----货币地租 • 资本的力量
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特点
• (五)贫困人口呈现多元化特征
• 经济贫困 • 环境贫困 • 文化贫困
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
• (一)自然环境因素
• 1 自然条件恶劣
•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呈块状、片状分布在西北和西 南的高原、山地、丘陵、沙漠地区。
一、中国农村贫困现状
• (四)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健康状况
• 在中国许多贫困的村庄,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许多男孩和更多女孩都不能上学,不识字,教育 状况堪忧。
• 而且,贫困地区人口还存在普遍营养不良的问题。 成年人由于缺乏各种营养元素,导致营养不良, 体质下降,劳动强度和耐力下降,从而影响生产 和产出。婴儿及儿童营养不良会阻碍智力的发展。
• 首先是一种处于低水平的物质生活、缺乏起码的 生存资源的生活状况;
• 其次,它涉及社交生活上的孤立,将贫困与社会 排斥紧密联系在一起; • 再次,贫困表现为个体发展机会的缺乏; • 最后,贫困还表现为个体能力之不足。
三、贫困的类型
• (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 (二)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 (三)个人贫困、普遍贫困与结构性贫困 • (四)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
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
• 2 地理位置偏僻
• 从区域范围来看,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大多处于偏、 远、边地区,距离省会等中心城市相对较远。
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
• 3 生态环境恶化
• 农村生态环境本身具有天然脆弱性,一经破坏将 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
• (二)制度因素
• 1 城乡二元制度

贫困与反贫困张玮24页PPT

贫困与反贫困张玮24页PPT


感谢您的耐心倾听
2.中办和国办的意见和通知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2019.01.25) 《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2019.02.01) 《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2019.02.09) 《关于贫困县退出机制的意见》(2019.04.28)
(二)何为精准扶贫
可以看出中央对贫困的界定:现行标准是家庭人均年收入2300 元以下是贫困者,贫困还包括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内容;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不限于个体和家庭,涉及到村庄以及相关 区域,所以有贫困村、贫困乡和贫困县。
(二)何为精准扶贫
(二)何为精准扶贫
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 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何为精准扶贫
实现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 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
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 措,规划重大项目;
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 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工作。
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 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
“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 疗和住房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 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9—2020)》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 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阿玛蒂亚·森——多领域 的社会排斥会限制贫困人 口的生活机会
风险管理理论

《各国反贫困实践》课件

《各国反贫困实践》课件
社会保障制度
印度政府建立了针对贫困人口 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 基本生活保障和医疗保健服务

巴西反贫困实践
总结词
巴西政府在反贫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社 会福利政策和扶贫项目,减少了贫困人口数量。
社会福利政策
巴西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社会福利政策,包括最低工资保障 、失业保险等,为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在。
税收优惠政策
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 鼓励贫困人口创业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收
入水平。
福利制度改革
美国政府进行了福利制度改革,通过加强 福利审查和就业促进等措施,减少福利依 赖和促进贫困人口的就业。
社区发展计划
美国政府还实施了社区发展计划,通过投 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能培训等,改善 贫困社区的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农 村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等,以帮助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 设,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等,为贫困地 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中国政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贫困 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了贫困家庭 的经济负担。
发展和减少贫困。
国际援助与合作项目
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 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提供资 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控制和预防艾
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传播。
世界粮食计划署(World Food Programme, WFP):为全球最贫困 地区提供粮食援助,保障贫困人口的基
高等教育助学
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资 助。

第六章 贫困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 教学课件

第六章 贫困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 教学课件
2009-4-6 14
三种形式
从劳动力市场角度(二元劳动力市场论) 从福利制度角度分析 从制度角度分析 (二)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1、贫困的存在乃社会的需要 甘斯:贫困的正功能 对话何祚庥
2009-4-6
15
(三)冲突主义(conflict theory)
2009-4-6
2
贫困:无声的危机 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第 二委员会(经济和财政)的建议,确定每年的10月17日 为“国际消除贫困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2007年的主题:“贫困人口是变革者”
5
4、《牛津简明社会学词典》:一种缺乏资源的状况, 通常是缺乏物质资源,但有时也是缺乏文化资源
5、国家统计局:贫困一般指物质生活困难,即一个 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 最低标准 6、关信平: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 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 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 们的生活持续地低于该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
2009-4-6
贫困问题
4
一、贫困概念及类型
(一)概念
1、世界银行: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1990)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缺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 机会和选择——长寿、健康、体面的生活、自由、 社会地位和他人的尊重 3、阿玛蒂亚•森: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 能力的-6
2009-4-6
6
(二)特性
1、一种持续的生活困境,仅靠贫困者本人的 努力短时间内难以摆脱 2、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
致贫原因:个人与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性贫困
相对性贫困
莫泰基:《香港贫困和社会保障》
(中华书局1993年版)
2021/3/10
授课:XXX
11
(三)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线
• 市场菜篮法
• 恩格尔系数法 (国际粮农组织:恩格尔 系数在60%以上属于贫困 )
• 生活形态法 (剥夺指标法)
2021/3/10
授课:XXX
12
(三)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线
2021/3/10
授课:XXX
3
文章结构
一、关于贫困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贫困内涵的界定 (二)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三)贫困的界定标准——贫困线 二、当代贫困理论――贫困的成因分析 三、消除贫困的策略 四、20多年来我国反贫困情况概述 (一)扶贫工作的四阶段 (二)扶贫的政策选择 (三)我国扶贫政策简析 (四)扶贫新思路
2021/3/10
授课:XXX
9
(二)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3、贫困状态的进一步划分 :
维持生存
基本需求
相对遗缺

Townsend:《贫困的国际分析》
(The International Anallysis of Poverty )
2021/3/10
授课:XXX
10
(二)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 3、贫困状态的进一步划分 : 绝对性贫困
授课:XXX
14
二、当代贫困理论――贫困的成因分析
• 有许多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分析导致贫困的 原因:
• 诺贝尔奖获得者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 尔在《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 的研究》一书中,以州亚为对象,系统的分 析了导致贫困的原因:发展的初始差别(与 西方国家比较);人口和资源开发;国民经 济结构;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政府腐败; 劳动力的使用以及人口的质量等。
当代贫困理论和中国反贫 困实践的综述
张华 200406017 行政管理
2021/3/10
授课:XXX
1
参考书目
• 冈纳.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 题的研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 世界银行发展丛书,穷人的呼声系列:《谁倾听我们 的声音》,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任福耀,王洪瑞:《中国反贫困理论与实践》,人民 出版社,2003年版。
• 郑宝华:《参与性贫困评估和扶贫战略的调整:来自 贫困者的声音》《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 王宏梅:《以人为本的农村扶贫模式初探——以香港
2021乐/3/1施0 会为例》,中国农授村课:研XX究X 网,2005-2-1。
2
推荐书目
• 冈纳.缪尔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世界反贫 困大纲》,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 世界银行发展丛书,穷人的呼声系列:《在广 袤的土地上》,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世界银行发展丛书,穷人的呼声系列:《呼唤 变革》,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陈端计:《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城镇贫困问题研 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城市:贫困线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 为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13
二、当代贫困理论――贫困的成因分析
• 纳克斯:贫穷的恶性循环理论
• 纳尔逊:低水平收入均衡陷阱理论
•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 刘易斯:贫困文化理论
阿马蒂亚.森: 权利假说理论
• 普雷维什(阿根廷):依附理论
2021/3/10
(2)相对贫困:
a、贫困标准的变化
b、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的差 异
2021/3/10
授课:XXX
8
(二)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 2、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
• (1)狭义贫困

经济意义上的贫困
• (2)广义贫困

经济意义之外,还包括社会方面的因素:
人口平均寿命、文化程度、婴儿死亡率、社会
保障和环境等方面的状况。
• • 3、缺乏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世界银行,
1990)《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
2021/3/10
授课:XXX
5
(一)贫困内涵的界定:
• 国内:
• 1、贫困一般是指物质生活困难,那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 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他们缺乏某些必 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生活处于困难境地。(国家统计局农 调总队,1989)
受的生活水准。(康晓光,1995)
2021/3/10
授课:XXX
6
(一)贫困内涵的界定:
特点: 贫困的多元性
贫困的社会性
贫困的不完整性
贫困的相对性
2021/3/10
授课:XXX
7
(二)贫困状态的不同划分
• 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 (1)绝对贫困(生存贫困): 个人与家庭所得不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
2021/3/10
授课:XXX
4
一、关于贫困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一)贫困内涵的界定: • 国外: • 1、所有居民中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
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会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 和群体就是所谓贫困。
Townsend:《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 准的测量》
• 2、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 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 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 于贫困状态。(世界银行,1981)


2、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
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
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童星、林闽钢,1994)《我国的 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

• 3、贫困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在这种生存状态中,人由 于不能合法地获得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参与基本的社会活
动的机会,以至于不能维持一种个人生理和社会文化可以接
• 国际贫困标准:(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 织: 以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中等收入的50%-60 %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 世界银行的标准:按购买力平均计算1天1 美元收入
• 中国:温饱线――人均纯收入的标准:
农村:1978年为100元,1985年为206元, 1990年为300元,1997年为640元,2003年 为637元,2004年为668元;
• 罗时法:《消除贫困-正在实现的目标》,贵州教育 出版社2003年版。
• 黄承伟:《中国反贫困:理论 方法 战略》,中国财 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广西人民出版 社,1995年版。
• 张新伟:《市场化与反贫困路径选择》,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