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诗中的夕阳意象

合集下载

古诗的“夕阳”意象:

古诗的“夕阳”意象:

古诗的“夕阳”意象: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回首夕阳红尽处 夕阳意象

回首夕阳红尽处 夕阳意象

回首夕阳红尽处夕阳意象
“回首夕阳红尽处”这句诗中的“夕阳”意象通常被用来代表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晚年或是生命的终结。

在中国的诗歌中,“夕阳红尽处”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具体来说,夕阳意象具有以下几个含义:
1.时间的流逝:夕阳下山是白天结束的象征,因此,它常常被用来比喻时间
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诗人常常通过描述夕阳的落下,表达对岁月匆匆逝去的感慨。

2.生命的终结:夕阳是白天的结束,也是一天生命的结束。

因此,它有时也
被用来象征生命的终结。

诗人可能会通过描述夕阳的余晖,表达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思考。

3.怀旧和忧虑:夕阳也常常被用来表达一种怀旧的情感。

诗人可能会通过描
述夕阳的落下,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夕阳意象的诗句

夕阳意象的诗句

夕阳意象的诗句1、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

——唐·储嗣宗《南陂远望》译文:一个人望着远方秋天的荒草,野地里有人耕种,伴着夕阳。

2、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天桃数日花。

——唐·来鹄《惜花》译文:东风浅浅的强了,夕阳慢慢斜下西方;一棵桃树上长满了花朵,陆陆续续地开了几天。

3、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

——唐·李端《春游乐》译文:在春季上桑树,在夕阳中的草地是行走。

4、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

——唐·岑参《晚发五渡》译文:江边的小村子下着雨,远方夕阳下有座不知名的寺庙。

5、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唐·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译文:回忆怀念安郡的风光景色,成排的大山夕阳西下。

6、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唐·杜甫《晚晴》译文:夕阳照射着细草,湿气升腾;雨后清新明丽的江景映入眼帘。

7、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

——唐·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译文:夕阳与积水相连,边色填满了秋天的天空。

8、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

——唐·崔峒《登蒋山开善寺》译文:早晨,香客循着寺院的磬声而至;傍晚,寺僧依着残阳从山里归来。

9、耿湋河水平秋岸,关门向夕阳。

——唐·耿湋《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译文:河水在秋天涨平了水岸,在关门处看夕阳西下。

10、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

——唐·李中《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译文:知音迟迟不来,偶然之间打开窗帘,只看见帘外的夕阳正徐徐而下。

古诗中夕阳意象

古诗中夕阳意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夕阳意蕴
借 借 借 借借 以 以 以 以以 抒 抒 描 寄表 发 发 写 托达 迟 乡 离 郁激 暮 思 情 愤昂 情 乡 别 之之 怀 愁 怨 情志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王实甫《西厢记》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 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 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
在天涯。
渔家傲
作者: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 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苏幕遮》
——范仲淹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源自。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遂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中的夕阳——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

诗词中的夕阳——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

诗词中的夕阳——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夕阳美如画,清风醉晚霞,温婉拥雅韵,墨色度芳华。

海天一色间,暮色浴群山,苍茫雾轻拂,碧蓝接天映。

疏林斜晖,残照当楼,如血的残阳伴随着古人们走过了数千年,也在他们的诗词中流传了数千年。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唐代】白居易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

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

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古典君:晚霞被落日映照成红色,秋水被风吹皱了波纹,这是一幅多么绝美的画面。

《秦邮晚泊》【宋代】王纶水宿风餐第几程,落帆刚趁晚霞明。

村醪小饮不成醉,明月推篷初欲生。

自愧菲才膺閒命,谁能高卧闭柴荆。

茫茫家国偏多感,静听渔榔断续声。

古典君:夕阳西下,美丽的晚霞渐渐从天边漫了过来。

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

微微地照在了每一个角落。

这时的晚霞,像是羞涩的小姑娘,只是抹上了一层橘黄色。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南朝】谢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古典君:这首诗写景色调绚烂纷繁、满目彩绘,写情单纯柔和,轻清温婉。

诗人将京邑的黄昏写得如此明丽美好,毫无苍凉暗淡之感,固然是为了渲染他对故乡的热爱,但也与诗中所表现的游宦怀乡之情并无深永的感伤意味有关。

全诗结构完整对称,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

《望江南·梳洗罢》【唐代】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古典君:这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词中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江水没有奔腾不息,落日没有峻刻寓意,只盘旋着无名的愁闷,难遣的怨恨,还有无可奈何的叹息。

《送词》【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昏鸦。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

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古典诗词中夕阳意象一、怀人思乡的怅惘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刻画出落日徐徐下山的美景,把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巧妙地寓之于景中。

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离情别绪。

全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

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诗由见落日而触发思乡之情,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

把落日可见,故乡难觅的怅然之情表达得婉曲有致。

二、闲适隐逸的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在黄昏的美好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洒脱,诗人自身也成了夕阳景色的一部分。

以平静的归隐心态,表达了天人合一、复归自然的情感,在这里闲适心境与自然美景获得了和谐统一。

王维《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这些初夏景色本是寻常,但把它们置于夕阳西下的背景中,落日的余晖将天地都染得金黄,面对这样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归隐之情油然而生。

三、壮丽辉煌的苍凉王昌龄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两句,将诗人登临纵目的胸襟和眼光描写得如此高远宽阔,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出“白日”的奇景。

黄河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杜甫的《后出塞五首》(其二)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满目青山夕照明——咏夕阳古诗词赏析

满目青山夕照明——咏夕阳古诗词赏析

满目青山夕照明——咏夕阳古诗词赏析满目青山夕照明——咏夕阳古诗词赏析川雪在古诗词写秋天的诗句中,用得较多的一个意象是夕阳。

一年四季,用一天来比拟的话,如果说早上是春季,那么晚上就是秋天,而夕阳晚照则是秋天最绚丽的风景。

清代诗人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

”(《己亥杂诗》)夕阳山外山,到底有哪些情绪萦绕在我们心头呢?中国有着农耕文明的传统,农耕文明遵循的秩序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

跟着太阳出门去劳作,跟着太阳回家去休息,太阳回家的时候人也应该回来了。

所以当家人当归不归的时候,就容易引起无尽的思念。

这种思念最早表现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面: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看着茫茫暮景,一个思妇想念她远在徭役中的爱人。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她说我的那个良人啊,他出去服役了。

“不知其期”,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归期。

“曷至哉”,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接着她说眼前风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全都上了架了,太阳西斜了,你看羊牛全都下来回家了,我家的那个人他到底在哪儿呢?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他呢?这是一段平白如话、聊天的口语,但这是日暮晚归最早的歌唱。

在秋风中思念亲人的还有唐代大诗人杜甫。

客居夔州,九月九日登高的日子,他悲切地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这已是诗人的晚年,已经快要到“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时候了,但重阳节是登高饮酒赏菊的节日,他仍然勉强地喝了一杯,抱病强起去登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这里的“竹叶”指的是好酒竹叶青。

诗人的身体不好,实际上已经不能再喝了,酒必须得停下来。

落日在古诗中的含义和象征

落日在古诗中的含义和象征

落日在古诗中的含义和象征以下是三条关于落日在古诗中含义和象征的内容:
1.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呀!你想想看,那落日慢慢落下,可不就像是人心中的那份孤独和惆怅在慢慢蔓延嘛。

就好比当你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看着太阳渐渐落下,那种感觉是不是很落寞呢?比如,你一个人在外漂泊打拼,忙碌了一天后,傍晚站在街头,看着那渐渐落下的太阳,可不就体会到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滋味嘛。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这句诗多绝啊!那落日在广阔的沙漠和奔腾的黄河映衬下,显得那么壮观、那么雄浑。

这落日就像是一种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坚韧与永恒。

就好像在生活中,当你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放弃努力坚持下去,最终迎来成功的那一刻,不就如同那壮丽的落日一般嘛。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那种成就感就像看到了“长河落日圆”的震撼画面呀。

3.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的这句诗里,那夕阳斜照着乌衣巷,是不是有一种沧桑和变迁的感觉呢?这落日就像是时光的见证者,看着世间万物的兴衰。

哎呀,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老地方嘛,曾经繁华热闹,随着时间流逝慢慢变得冷清,当你再次看到那落日余晖洒在那里,是不是会感慨万千呢?就像你回到小时候生活的老街,看到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场景,再配上那慢慢落下的太阳,真的会让人感叹时光的匆匆啊!
我觉得啊,落日在古诗中真的有着丰富多样的含义和象征,它能勾起我们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思绪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的“夕阳”意象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当中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诗歌并不着力表现日出的恢弘境界,而是刻意描绘夕阳的落寞意趣。

古典诗歌里的荒烟落日、羁旅斜阳、余霞晚归的美学境界,无不涂抹着夕阳的色彩,形成浓重的日暮情思。

那么夕阳作为古典诗歌的典型意象,它到底呈现出哪些别样的色彩呢?
一、“人生迟暮”的悲凉
古人生命短暂,在古人感叹生命短暂的悲凉诗句里,夕阳成为首选的意象。

古人看到太阳从东方天际喷薄而出到夕阳西下日薄西山,便认为这正是生命从壮烈走向寂灭的过程。

因此,夕阳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频频出现,它也正代表了人们对春光易去、人生易逝的感叹。

晚唐诗人李商隐《登乐游原》中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句诗里诗人借助夕阳这个典型意象的塑造,不仅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促,而且表达了对抱负没有实现而生命又接近终结的无奈伤感。

姚合《哭贾岛二首之一》说:“白日西边没,沧波东去流。

名虽千古在,身已一生休。

岂料文章远,那知瑞草秋。

曾闻有书剑,应是别人收。

”诗中沉落在浩渺烟波里的夕阳,正是那位历经坎坷寂寞而死的苦吟诗人一生的写照。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浣溪沙》中说,“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也把夕阳下的悲凉生命写得淋漓尽致。

二、“乌衣巷口”的衰败
古代诗人常把“夕阳”作为一种历史的见证,来感叹人世的沧桑,抒发自己的悲慨。

刘禹锡《乌衣巷》中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夕阳斜照在乌衣巷口,朱雀桥边的野花独自开放,旧时堂前的燕子也已经飞人了寻常百姓的家。

凄清冷寂的氛同中,当年那些衣冠楚楚,裘马洋洋的豪门世家而今安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日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只有一抹夕阳还在辉映着久别的历史,品味着历史的沧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说:“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当年刘裕金戈铁马的风流余韵只留在了夕阳的晚照里,一个“斜阳”意象写尽了人事的沧桑,也写尽了词人自己的英雄失路。

三、“烈士暮年”的豪情
在代表死亡迫近的夕阳意象里,我们有时会读出不同的意义,那就是古人觉得生命愈是短暂愈要有意义,生命的缺憾可以通过它的创造力得到延伸,不停地奋斗可以实现生命的延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夕阳愈是迫近,愈是要努力,愈是要抗争,十分鲜明地表现出古代诗人积极的入世精神。

这正如杜甫在《江汉》中说“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人面对人生的绝境,面对汩汩流逝的岁月,面对苍黄的落日,不甘坠落,壮心不已,仍思为国出力,虽然“烈士暮年”但依然豪情满怀。

四、“斜阳羁旅”的乡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阳的回归也召唤催促着行人的回归。

在外漂泊的游子面对着夕阳西下的景色,乡关之思更是油然而生,难免会产生“乡关何处”的乡愁。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将这种“乡关”之思写到了极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刚毅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描绘了黄昏笼罩的老树,枯藤上啼叫的乌鸦,日暮残照的小桥,更着力刻画了那个在夕阳下踽踽独行、漂泊无依、心灵疲惫的旅人形象。

李白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贾岛说“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两诗都写出囚浪迹天涯而在黄昏落日时分倍添悲凉的思乡之情。

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更是把浓浓的思乡之情融进这一片夕阳之中,情感真挚坦诚,颇具艺术感染力。

五、“人在何处”的思念
有在外漂泊的游子,就有在家苦守的思妇,思妇思念在外的游子,必然选取一些典型的意象来抒发“人在何处”的思念,夕阳也就理所当然地出现在思妇闺怨的诗篇里。

最为出名的诗句当是李清照《永遇乐》中的名句“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我们不妨再来欣赏一下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百蘋洲。

”梳洗罢的思妇倚楼远眺,愁绪如水,盼夫归来,结果“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没有归来。

思妇只能含情凝望着天边的夕阳、归舟,然而斜晖将尽,一天又将过去,仍不见意中人的归舟,这怎能不使她“肠断白蘋洲”呢?
六、“夕阳无限好”的绚丽
夕阳意象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十分关注自然的中国古代诗人也必然会发现夕阳西下的美景,也必然会留恋于夕阳的诗情画意,必然会在夕阳的温馨中寻求心灵的慰藉。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通过对这些斜阳下万千美景的吟咏,我们发现古代诗人们具有很强的关照自然的能力。

青山依旧,绿水如常,所有的景物一经夕阳晚照的点染,就表现得那么迷人妩媚,夕阳就是位美学大师,青山绿水万里江天因为有了它,而平添了无限的魅力。

白居易的《暮江吟》中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陆游《野饮》中说“平堤渐收春芜绿,细浪遥翻夕阳红”。

夕阳意象以它摇曳多姿的色彩,再现了“夕阳无限好”的绚丽永恒。

在我国的古典诗词当中,夕阳以它独特的魅力,以它绚丽的身姿征服了无数的骚人墨客。

诗人借助它来抒发时光流逝、生命悲凉的感叹,吐出人世沧桑、经历坎坷的浩叹,泼洒生命多艰、奋斗不息的豪情,表达羁旅在外的游子深沉的思念,流露闺中思妇无限的柔情,与此同时,夕阳的绚丽,又为世人留下了一方宁静的天空,一处永远的精神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