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游境”与“幽境”

合集下载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张放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张放

浅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张放摘要:园林不仅是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征,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即社会特色和自然特色。

园林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突出其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等。

园林建设应继承城市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这样才能增强园林的凝聚力和城市的吸引力。

和谐园林的规划设计非常注重对新乡市历史文化素材的挖掘,结合园林具体的地形特点进行合理布局。

本文针对园林的相关功能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究,有利于推进当前城市化园林工程开发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前言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

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

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以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创超高品位的居家生活环境。

通过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

园林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从而使它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2、园林景观的空间变化及功能重要性2.1 园林景观空间的变化园林景观设计讲究景观空间的主次分明和疏密变化,注重空间环境效果的丰富多样性,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形成具有色彩、形状变化丰富的层次感,体现空间界线,在人的审美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达到园林景观空间分隔及功能变化的艺术审美效果。

2.2 园林景观对游客个体审美视域的导向强化园林景观艺术的再现,需要游客个体通过视觉观察和审美进行领悟和感受,在园林设计中,利用园林景观的视觉艺术变化效果,采用直线形、无方向性或稳定性、聚向性走向等不同的形式引导游人改变审美视线方向,以便于前进驻足和欣赏,另外,通过铺装线条的平行或垂直变化,可以强化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增强其立体效果。

建筑与公园景区创造宜人与休闲的自然环境

建筑与公园景区创造宜人与休闲的自然环境

建筑与公园景区创造宜人与休闲的自然环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休闲、放松和接近自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建筑与公园景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重要的角色,创造了宜人与休闲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和公园景区规划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创造这样的环境。

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创造宜人自然环境的重要一环。

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融入自然元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首先,建筑外观的设计应该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例如,如果建筑位于山区,可以选择使用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进行装饰,营造出山水之间的融合感。

其次,建筑内部空间的布局也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让自然光线充分进入室内,让人们能够享受到自然的美景,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此外,室内空间的色彩也应该以自然色调为主,如绿色、蓝色等,给人一种放松、舒适的感觉。

二、公园景区规划公园景区是人们休闲放松的重要场所,其规划和设计也是创造宜人自然环境的关键。

首先,公园景区应该有丰富的绿化植被。

绿色是大自然的代表色彩,它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目光,还可以净化空气,提供新鲜的氧气。

因此,公园景区的规划应尽量增加绿地的面积,并合理布置各种花草树木,打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

其次,公园景区的道路和游览线路要设计得合理且方便游客行走。

避免过多的弯道和障碍物,方便游客流动。

此外,公园内建设一些漂亮的亭台楼阁,提供给游客休息和观景的场所,增加公园的吸引力。

建筑与公园景区的合理规划和设计是创造宜人与休闲的自然环境的关键要素。

对于建筑设计师和景区规划者来说,他们需要充分理解大自然的美与人们对于自然的需求,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人们对于宜人与休闲环境的期望。

总之,建筑与公园景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创造宜人与休闲的自然环境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方面,应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通过合理的外观设计和内部空间布局来营造宜人的氛围。

在公园景区规划方面,要注意增加绿化植被,合理设置道路和游览线路,并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

浅谈景观设计范文

浅谈景观设计范文

浅谈景观设计范文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整合,创造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艺术和科学。

它涉及到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美观、舒适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它注重对自然元素的保护和合理运用,同时也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方式。

在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对地形、植被和水体等自然要素的合理运用。

地形是景观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之一,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可以创造出多样的场地空间。

植被在景观设计中起到了绿化、美化和防护的作用,也是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媒介。

水体是景观设计中常见的特色要素,它不仅能够提供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还能为场地带来湿度和凉爽的感觉。

除了自然要素,景观设计还需要考虑人文要素。

人文要素包括历史和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在设计中,根据场地的特点和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风格和元素来打造与地域文化相容的景观。

在实际的工作中,景观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和美学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然和人文因素进行创意和创新。

他们需要考虑到环境的可持续性和生态保护的问题,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平衡的维护。

景观设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增加绿地和公园,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可以为建筑增添美感,并与建筑相互呼应。

在旅游景点和景观区域中,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游客。

总之,景观设计是一门注重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学科,它通过整合自然和人文要素,创造出适应人们需求和自然环境的艺术和科学。

在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景观设计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丽宜居的环境,也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做出了贡献。

试论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

试论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

试论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当今城市空间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城市功能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量,以及通过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打造出一种具有艺术性、功能性和意境的园林景观设计。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一直备受关注,它是城市美化、增强城市人文氛围和提升城市品位的一种重要手段。

1. 自然与现代的融合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首先体现在自然与现代融合的设计理念上。

在过去,园林景观设计更多追求仿古、追求传统的自然美,并且在设计手法上传承着古典的审美观念。

而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则更加注重现代科技手段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注重通过现代材料、科技设备等手段去营造出一种既有传统自然美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的新颖美。

在风格上,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更注重简约、灵动、随性,反映出当代人对自然和科技的全新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现代生活的追求和节奏。

2. 多元化与异质性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也体现了多元化与异质性。

在城市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园林景观,有的承袭传统,有的以现代艺术为主导,有的以自然为主题,有的则融合了多种元素。

这种多元化的风格不仅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享受。

同时也给园林景观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挑战,使得城市园林景观呈现出更加鲜活和生动的一面。

3.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还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在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科技手段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智能灯光、智能喷泉、智能音响等科技设备的应用,使得园林景观表现出更加智能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一面。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更注重艺术性的表现,不仅在造型、材料选择、色彩搭配上追求艺术效果,还在意境表达上更加注重感染力和深度,让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二、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体现在对自然与人的和谐上。

在城市中,园林景观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留住大自然的一片绿洲。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出宜”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出宜”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 "景以境出 ,因借出宜”摘要: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更是在继承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之上,将传统文化中艺术、科技与社会的结合,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现代园林特色。

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对于我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影响甚重,园林规划中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景以境出思想。

这种思想的外显于风景园林设计中,在山体设计、道路设计、亭台楼阁设计、灯光设计、水的设计等多个方面。

但是在设计中,要把握好自然之美,且不可矫揉造作,过于求精,反而落了下成。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精髓引言中国人讲究道法自然,所以在景园设计时候,就会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更是在继承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之上,将传统文化中艺术、科技与社会的结合,形成了我国独有的现代园林特色。

但是每个人都对于天人合一的概念有着差异,如何能够将设计反馈给每个人,就需要巧妙地用一些技巧,让设计更宜居。

其中景以境出,因借出宜,就是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重要的一种设计方式。

本文通过这一理论,研究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一、景以境出,因借出宜的含义景以境出,其中景“环境”既包括自然景观环境,也包括精神人文情境(即“物质环境”和“境遇”),共同构成“景”存在的“环境”。

用“环境”创造“风景”,优美的“风景”促进适宜“环境”的建设。

所谓“积水成深渊,龙生出”;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注重“意境”的营造,尤其是文人写意园林。

都说“以景做爱”,“以景抒情”。

“因”的定义是“依据、依靠”,“借”是“利用、依靠”,“身”是“理解” 、判别观察”、“适当”就是“适当、适当”,都是造景手法。

“因为平台高,挖水低”。

通过“借体能”的方法认识环境,再创环境,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顺势而为。

“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走环保生态之路。

二、理念的设计外显2.1 借的巧妙传统的“顺应”和“利用”自然两种含义。

“因”有依靠、依据的意思。

“借”是指借景。

季成提出了远借、相邻借、上借、下借、按时借景五种借景方式,涵盖了时空两个层次的借景。

试论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

试论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

试论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深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与科学,它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营造一种愉悦的生活方式和心灵享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与意境成为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风格与意境两个方面来论述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所呈现的特点及其意义。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多种多样,可以说是千姿百态。

首先是现代主义风格,现代主义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将简约、现代的造型与自然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宽阔、开放的园林空间,给人以时尚、前卫的感觉。

其次是自然主义风格,自然主义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以还原自然、营造自然为主要目的,重点强调景观的自然、真实和原生态的感觉,创造出具有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

再次是后现代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园林景观设计追求艺术性和创新性,强调意念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抽象、立体的设计手法,打造出独特的审美体验。

还有传统主义风格、复古主义风格等各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意识,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各种风格的融合和创新使得城市园林景观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设计模式,更加符合当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不同风格的景观设计也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风格之外,更重要的是其所传达的意境。

意境是指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情感、氛围和精神内涵,是一种深层的、抽象的美学体验,是观赏者在园林中所能感受到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首先是宁静的意境,宁静是一种深度的思维状态,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内在情感体验。

宁静的意境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通过优美的造景和静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舒适、平和的氛围,使人们能够得到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其次是活力的意境,活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是一种生动鲜明的存在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中国园林艺术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中国园林艺术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这些园林以其空灵与宁静的氛围,成为了人们心灵休憩的乐土。

通过雕刻、布局、植物的选择以及水景的设计,中国园林艺术成功地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本文将以不同的中国园林为例,探讨其空灵与宁静的人间仙境。

1. 苏州园林——留白与流霞的结合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园林设计驰名中外。

留白是苏州园林的一大特色,通过草地、墙壁和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留下了许多空白的区域。

这些空白不仅增加了园林的开放性和舒适度,还为游客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同时,苏州园林还巧妙地将水景与建筑结合,如明月池、山下亭等,使得园林在景色的反射和倒影中呈现出流霞万顷的美景。

这种留白与流霞的结合使得苏州园林成为了空灵与宁静的代表。

2. 西湖——亭台楼阁的诗意世界作为中国著名的湖泊,西湖以其独特的风景和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西湖周围建有众多的亭台楼阁,如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它们以不同的姿态矗立于湖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湖光山色的绝佳位置。

亭子的设计充分融入了诗意和浪漫的元素,游人可以在亭子中沉浸在湖泊的美景中,感受到宁静与放松。

同时,西湖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如雷峰塔、断桥残雪等,这些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使得西湖成为了人们心灵愉悦的人间仙境。

3. 皇家园林——尊严与秩序的完美结合中国皇家园林以其富丽堂皇的建筑和严谨有序的布局而著名。

例如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它们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细的园林布局,展示了尊严和秩序的完美结合。

这些园林中的建筑多以宫殿、亭台楼阁为主,它们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和文化内涵。

园林中的石桥、长廊以及各种建筑元素都展现出严谨和谐的氛围,使人们在游览时感受到宁静和庄严。

皇家园林的设计注重对称和比例,将整个园林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景观和风格,使得人们在园林中流连忘返。

中国园林艺术的空灵与宁静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将城市与水体相结合,以创造具有观赏性、休闲性和生态性的功能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旨在将城市的生活空间与水体融合,提供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滨水区域往往是城市中心或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价值。

滨水景观设计通过合理规划和保护水体资源,营造出独特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它与城市设计相互配合,形成综合的发展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滨水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创造出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公共空间。

这些空间可以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活动,如散步、垂钓、游泳等,增强人们与自然的联系。

同样重要的是,滨水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持水体的水质和生态平衡。

在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对滨水区域的自然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

包括水体的水质、湿地的生态特征、水生生物的保护等方面。

这些信息可以为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确保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需要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和社会功能。

滨水区域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适合各种人群的活动场所。

还可以考虑将滨水区域作为文化交流和社区活动的场所,提高城市社会功能。

滨水景观设计还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设计要充分考虑保护水体资源和水生生物,营造出生态平衡的滨水景观。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生态植被、湿地过滤等手段,净化水体,保护生态系统。

滨水景观设计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互配合。

设计师需要与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实现滨水景观与城市其他空间的有机衔接,形成统一的城市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游境”与“幽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自己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关注,对整个生存环境也越发感觉担忧,面对发展如此之快的城市效应,人们对居住、学习、生活、工作、休闲、娱乐等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怎么样才能创造出人们所向往的那种城市生活?这是留给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思考和探索的难题。

标签:景观设计;游境;幽境
而在近几年崛起的园林景观设计似乎变得超出了预期的火热,不正是反映出人们对景观空间需求的那份迫切吗?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迅猛增长,带来的城市用地的紧张。

人均绿地面积被逐渐的压缩到了极致。

而人们一方面希望享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繁华。

一方面又期望每天都能与自然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这就成了城市生活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如何解决好人们的这种矛盾的心理需求?这就得靠我们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这么有限的土地上去创造出无限的景观意境,来满足现代人对城市生活的这种需求。

那么如何在景观设计中去营造出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心灵意境呢?本文从景观设计中的“游”与“幽”来谈谈这种意境。

一、古典园林中意境表达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意境是中国美学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审美标准,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不断追求和创作的最高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源于模仿名山胜景的造景艺术。

这种对于现实自然山水的描摹与感怀,就是为了创造出在自然感怀情境下的静观体验和意境表达。

古典园林在营造的形式上是为了获得一种“宛自天开”的自然体验,这种“宛自天开”的自然构造形式的表达,其不是本源追求。

单从这句话的原义上理解,园林宛如上天所赐,是巧夺天工的绝佳美景集萃,它更是将人工形制隐没于自然化的技艺反映。

但如果这里的“天”是区别于自然现实存在,与人之性情相映照,并超越物相所呈现的人性感知,就所谓的”天开”之物,就不仅仅是为了描摹自然胜景的客观存在,它应该是一种蕴涵永恒精神隐喻的意境追求。

这蕴涵其中的精神境界,是佛家思想陈怀若谷的观念的体现。

因此,古典园林的外象形制追求是为了实现内象意境追求的永恒表达。

园林不死的灵魂就是这种蕴涵其中哲思境界,是鲜活的流淌于建筑、花木、泉石之中的意境美。

那么,古典园林的这种崇高精神境界追求,对于当下现代景观设计是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的。

二、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去体现“游境”之趣
景观中“游”贯穿于整个景观环境,在三维空间中加入了人的这一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在空间里面游走所产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就是景观设计所传递出来的意境。

那么如何让景观空间达到人们所期望的那种感受,除了我们设计中所采用的一些营造手法外,还要具备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去解析人与环境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

从而实现景观对人的真正价值,同时也让人从“游”中去感受景观带来的那份诗情画意。

所以这里的“游”不单纯指的是游玩、游走。

它包含着心灵上那种涤荡起伏的畅游和思绪上的那种遨游。

这种游的
思想在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园林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在古典园林中的除了亭台楼阁轩榭等这些元素所传递的空间变化外,还有如诗词、对联、匾额、花纹图案和窗花等所流露出的文化意蕴。

让人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是那种意犹未尽的空间变化,还有就是思绪万千的思古情怀。

而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却有着浓浓的禅宗意境,同样也能让人在里面“游”出那份禅意。

景观设计中如何去创造游?怎么游?游什么?笔者觉得这是我们在做景观设计开始时就应该思考的几个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住景观和人的真正关系,才能做出有效合理的设计定位。

创造游,就是从整体上去创作出满足人需求的景观空间,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怎么游,考虑的是以人的情感、心灵、视觉、空间、文化、人性等因素为出发点,去实现这些因素在这样一个创造的时空中完成一次完美的对话。

游什么?是要从观者的角度分析他们对景观空间感受,每个功能定位的不同,和服务对象的不同都是影响景观营造差别的重要因素。

游是一种心境,这种心境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所以,营造美观华丽的景观容易,而营造人们的心中之景难。

佳景有诗意,意在游境中。

对于景观设计中游境的营造,最重要的就是要从观者的内心去挖掘他们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构物成境的可游之景。

三、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去营造出“幽境”之象
“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白居易在这首诗里对“幽境”描绘,勾勒出来的是一幅优雅胜境的画卷,更是一种闲庭雅座般的舒闲。

在我国园林的造园史上多有文人雅士的参与,更有甚者他们也写下了很多寻园、游园、赏园的优美诗词。

大多数的诗人园林诗意的描绘者也是园林营建的创造者。

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清雅的生活描绘,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文化里面那种恬淡清幽般的意境。

然而在唐代时期兴起的山水画,其中被誉为“中有画,中有诗”的王维,也营建出了自己心中那种理想的精神家园——辋川别业,在他的辋川别业中满了他对山水人文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幽境生活的真实体验。

更是从满诗情画意人间仙境。

对于这样一种幽境的追求,是中国古典园林最为关注的问题。

这样的意境追求,对于现代景观设计这样的意境追求,不在于是形式構造上的模仿,而是要抓住园林景观的核心理念为人营造一种理想般的精神生活家园,是一种陶冶心性的理想场所。

现代园林景观中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抓住对环境意境上的表达,幽境的主要是依托环境关系,精巧地设计出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

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色彩关系、肌理关系、光影关系等,都是影响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层次和布局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幽境是一种外向内化的结果,如日本在吸收了中国传统园林思想后,演化出具有独特意境的枯山水,看似极简至极的营造手法,实则蕴含着幽境深远的禅宗美学思想。

所以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除了力求创新、构成美观、立体抽象以外,在个要素的搭配上要互借互引,疏密得宜,曲折尽致,在有限的场域空间中营造出无限的意境。

依托于这样的一些自然之象来映衬和烘托,把自然的那种亲近之感,朴实之感表现出来,在景观的营造上是一种从“造景”到“造境”的升华。

造景只是最基本的技术营建,而造境是将深厚的美学思想和山水文化融入景观中的一花一木、一丘一壑、片石勺水之中,是在有形之景中去营造出无形之境。

因此,幽境
的营造更多地需要我们去从传统园林中去体悟,从中汲取营养,反哺现代景观设计,就一定能够创造出适合这个时代发展需要的意境空间。

四、结束语
现代景观设计出现了很多技术上的革新和创造,但是在空间的营建过于强调形式和外观的新奇。

从而导致现代景观出现了“鲜有其表,粗庸其里”的现象,使得现代景观的文化内涵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园林中去探寻一些优秀的构景理念。

而古典园林中的可游性和幽境的两大特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通过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营造出更加新颖和独特的幽境空间,让人能够流连忘返地游赏于其间。

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园林景观从表象想内涵式发展的跨越。

【参考文献】
[1]刘洪超.浅析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美学原则[J].电影评介,2012(11).
[2]罗枫,陈江.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营造[J].华中建筑,2011(11).
[3]白钊义.曲径通幽——论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内涵[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