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qus复合材料层合板建模stepbystep
(完整word版)abaqus建模流程——学习笔记

Abaqus 建模流程Abaqus标准版共有“部件(part)”、“材料特性(propoterty)”、“装配(assemble)”、“计算步骤(step)"、“交互(interaction)”、“加载(load)"、“单元划分(mesh)"、“计算(job)”、“后处理(visualization)"、“草图(sketch)”十大模块组成.建模方法:1首先建立“部件”(1)根据实际模型的尺寸决定绘图区的大小,一般为模型的1.5倍,间距大小可以在edit菜单sketcher options选项里调整。
(2)在绘图区分别建立部件中的各个特征体,建立特征体的方法主要有挤压、旋转、平扫三种。
同一个模型中两个不同的部件可以有同名的特征体组成,也就是说不同部件中可以有同名的特征体,同名特征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部件的特征体包括用各种方法建立的基本特征体、数据点(datum point)、数据轴(datum axis)、数据平面(datum plane)等等。
选择多个元素时,可以同时按住shift键,或者按住鼠标左键进行窗选;如果取消对某个元素的选择可以同时按住ctrl键。
同时按住ctrl、shift和鼠标左键(中键、右键)然后平移鼠标可以进行旋转(平移、缩放)。
如果想修改或撤销已经完成的操作,可以在窗口左侧的模型树中找到此项操作,在上面点击右键,选择Edit或delete.(3)编辑部件可以用部件管理器进行部件复制,重命名,删除等,部件中的特征体可以是直接建立的特征体,还可以间接手段建立,如首先建立一个数据点特征体,通过数据点建立数据轴特征体,然后建立数据平面特征体,再由此基础上建立某一特征体,最先建立的数据点特征体就是父特征体,依次往下分别为子特征体,删除或隐藏父特征体其下级所有子特征体都将被删除或隐藏。
(4)部件类型:•可变形体:任意形状的,可以包含不同维数的特征(实体、表面、线);在荷载作用下可以变形。
(完整版)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讲解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1。
1 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 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 (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的本构模型。
abaqus复合材料计算

abaqus复合材料计算Abaqu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用于复合材料的计算和分析。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质化特点。
在使用Abaqus进行复合材料计算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全面回答:1. 材料建模,在Abaqus中,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定义材料属性来进行建模。
这包括定义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的力学性质,如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
此外,还需要定义纤维的方向和体积分数等参数。
2. 单元选择,Abaqus提供了多种适用于复合材料分析的单元类型,如二维平面应力单元、二维平面应变单元、三维固体单元等。
根据具体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准确性要求,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进行建模。
3. 界面建模,复合材料中的不同层之间存在界面效应,Abaqus可以通过定义界面元素来模拟这种效应。
界面元素可以用于模拟复合材料中的层间剪切应力传递和界面失效等现象。
4. 荷载施加,在复合材料计算中,需要考虑不同的荷载情况,如静态加载、动态加载、热加载等。
Abaqus可以通过施加节点力、面力或体力来模拟不同的加载条件。
5. 边界条件,为了模拟真实工程情况,需要为复合材料模型设置适当的边界条件。
这包括约束条件、位移边界条件等,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求解和后处理,在完成模型的建立和加载条件的设定后,可以使用Abaqus进行求解。
Abaqus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可以得到复合材料在不同加载情况下的应力、应变、位移等结果。
此外,Abaqus还提供了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综上所述,使用Abaqus进行复合材料计算需要进行材料建模、单元选择、界面建模、荷载施加、边界条件的设置,并进行求解和后处理。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获得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响应情况,为工程设计和分析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 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 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 的本构模型。
Cohesive 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
复合材料层合/夹层板热膨胀/弯曲有限元分析

复合材料层合/夹层板热膨胀/弯曲有限元分析本文介绍了有限元软件ABAQUS的有限元建模和仿真分析的过程,并且应用ABAQUS对层合板/夹层板的热膨胀和热弯曲问题进行分析,建模过程中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壳单元两种不同单元建模,分别对两种单元建立模型的热膨胀和热弯曲问题仿真分析。
通过与精确解的比较可以得出:实体单元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复合材料层合/夹层结构的热膨胀和热弯曲问题。
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标签:层合板;夹层板;热膨胀;热弯曲1 引言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比强度、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等性能,并且还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磨性和良好的耐热性等优点,已经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复合材料无论是在制备还是应用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与热接触,或者是处于热环境之中。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和夹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热膨胀,受热后产生的应力、应变会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在热应力的作用下,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失效。
因此,复合材料受温度影响而导致的热膨胀和热弯曲问题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而且这个研究方向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对于热问题的研究在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在实际工程问题分析中,有许多问题应用理论求解时时非常困难的,甚至有的问题无法求解。
随着有限云方法的出现和有限云软件的发展,使得有些工程问题变得简单高效。
本文采用有限云软件ABAQUS对于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和夹层结构的热膨胀和热弯曲问题进行仿真分析。
2 复合材料层合板/夹层板几何模型的建立2.1 复合材料层合板/夹层板几何模型的建立本文建立的模型是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的,具体的建模步骤如下:本文建立的复合材料三层板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壳单元,两种不同的单元建立的。
首先介绍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实体单元建立模型时进入Part模块,选择三维,实体,可变性,模型空间“大约尺寸”设置为50,其他参数保持不变,采用实体单元建模的时候,采用的是实体拉伸,点击继续进入草图编辑界面。
Abaqus复合材料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嵌入单元
• Rebar加强的膜单元和表面单元可以以任意方式嵌入到实体单元中来模拟 复合材料
嵌入的膜单元
rebar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实体单元
6
Abaqus复合材料主要功能
*CONTACT PAIR, INTERACTION=FRACTURE, ADJUST=Nsetbond Slave--Slave surface name Master--Master surface name
*SURFACE INTERACTION, NAME=FRACTURE, UCRACK, DEPVAR=12, PROPERTIES=16 , G_IC,G_IIC,G_IIIC,mixType,m,n,o w,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IanIlotnentregfarpfcaleacnEeeleeomfleedmnetlsaemnloticnsaalttoeiodcnated along plane of delamination
11
VCCT-for-Abaqus Usage and Keywords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复合材料的后处理功能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8
复合材料的后处理功能
• 可以显示复合材料厚度方向上变量 的变化曲线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CATIA CPD接口
• Simulayt可以作为Abaqus/CAE的中模块,将CATIA CPD中设计的复合 材料模型以及铺层导入
Abaqus复合材料

•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Virtual Crack Closure Technique (VCCT)
• VCCT • Has been used manually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for many years • Based on Linear E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LEFM) concepts • Based on computing the energy release rates for normal and shear crack-tip deformation modes • Compare energy release rates to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 1 for B-K (2D shown): mixType
GIIC GIC + (GIIC − GIC ) G +G II I
m n
o
m
= 2 for Power law:
GI GII GIII + + G IC GIIC GIIIC
Solid Mesh
Copyright 2008 SIMILIA, Inc.
实体壳单元
• 实体壳单元是三维应力/位移单元,它的响应同壳类似,但是具有实体的拓扑 • 单元 – SC6R,SC8R • 属性定义 – *SHELL SECTION, COMPOSITE,STACKING DIRECTION={1|2|3|orientation} • 材料定义 – *ELASTIC, TYPE=ISOTROPIC, TYPE=LAMINA
ABAQUS中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

复合材料模型建模与分析1. Cohesive单元建模方法1.1 几何模型使用内聚力模型(cohesive zone)模拟裂纹的产生和扩展,需要在预计产生裂纹的区域加入cohesive层。
建立cohesive层的方法主要有:方法一、建立完整的结构(如图1(a)所示),然后在上面切割出一个薄层来模拟cohesive 单元,用这种方法建立的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并以此传递力和位移。
方法二、分别建立cohesive层和其他结构部件的实体模型,通过“tie”绑定约束,使得cohesive单元两侧的单元位移和应力协调,如图1(b)所示。
(a)cohesive单元与其他单元公用节点(b)独立的网格通过“tie”绑定图1.建模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模拟复合材料的分层失效,第一种方法划分网格比较复杂;第二种方法赋材料属性简单,划分网格也方便,但是装配及“tie”很繁琐;因此在实际建模中我们应根据实际结构选取较简单的方法。
1.2 材料属性应用cohesive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失效,包括两种模型:一种是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另一种是基于连续体描述。
其中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应用更加广泛。
而在基于traction-separation描述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本构模型为图2所示的双线性本构模型。
它给出了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前的线弹性段和材料达到强度极限后的刚度线性降低软化阶段。
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应力,而横坐标为位移,因此线弹性段的斜率代表的实际是cohesive单元的刚度。
曲线下的面积即为材料断裂时的能量释放率。
因此在定义cohesive 的力学性能时,实际就是要确定上述本构模型的具体形状:包括刚度、极限强度、以及临界断裂能量释放率,或者最终失效时单元的位移。
常用的定义方法是给定上述参数中的前三项,也就确定了cohesive的本构模型。
Cohesive单元可理解为一种准二维单元,可以将它看作被一个厚度隔开的两个面,这两个面分别和其他实体单元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