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成为了医学领域的新热点。
在遗传病领域,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更是给患病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着重探讨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
一、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病性疾病,其传播是通过家族遗传方式进行的。
遗传病有许多种,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地中海贫血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的健康,甚至缩短他们的寿命。
对于家族中患有遗传病的人来说,缓解和治疗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指在病人的基因内部寻找突变位点,并据此筛查出患有遗传病的人。
通过对遗传病的基因诊断,可以及早发现疾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而对于家族中无患病史的人来说,基因诊断也可以预防遗传病在他们的后代中的发生。
1.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基因诊断的核心技术之一。
目前主要有三种常见基因检测技术:测序、肉眼观察和电泳。
- 测序:指通过基因测序,逐一解析基因结构来寻找突变位点。
这种技术需要昂贵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虽然可以在极微量级别下对基因进行分析,但也带有较高的错误率,是最耗时和费用的一种技术。
- 肉眼观察:指对基因外部的表现进行观察。
如有的疾病患者的眼睛有特殊的表现,如牛眼,这叫眸样。
- 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迅速检测技术,利用电场和凝胶介质将基因按大小分离,再通过染色进行分析。
2. 遗传测试遗传测试也是一种基因诊断方法。
对于有遗传病家族史的人,可以通过遗传测试来探测是否存在某种具有遗传序列的变异。
遗传测试通常是需要血样或唾液样本。
三、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基因治疗可以带来一线希望,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基因治疗有两种常见方式:基因替换和基因编辑。
1. 基因替换基因替换通过对病人的患病基因进行修复或更换,来修复病人患有遗传病时出现的基因缺陷。
2. 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指要对生物体进行基因组的修改和编辑,以纠正某些基因突变。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
1。基因治疗: 将特定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
胞来治疗疾病 2。基因治疗过程: 选择治疗基因 治疗基因与载体结合
治疗基因正常表达
基因治疗对癌症的治疗方案
抑制癌细胞增生基因 导入癌细胞
抑制癌细胞转录 DNA片断导入癌细胞
阻断癌 细胞繁 殖
提高机体免疫力基因 导入免疫系统
提高免 疫力
基因治疗的机理
基因置换:正常基因取代致病基因 基因修正:纠正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序列 基因修饰:目的基因表达产物补偿致病基因
的功能 基因抑制:外源基因干扰、抑制有害基因的
表达 基因封闭:封闭特定基因的表达
小结
基本概念 基因诊断 PCR技术 基因芯片
基本理论 基因诊断过程 基因诊断及基因芯片的应用 基因治疗的过程 基因治疗的机理
探针DNA、目
基因诊断过程:
的DNA、信号
1. 制备基因探针
检测
2. 提取目的基因,获得单链DNA
3. PCR扩增DNA
4. 目的DNA与尼龙膜结合
5. 探针与目的DNA互补配对
6. 冲洗尼龙膜
7. 检测杂合分子
基因芯片
阅读课本,思考: 什么是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与基因诊断有什么关系? 基因芯片有什么优点? 基因芯片有哪些应用?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回顾:
1。细胞内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是什么?其功能 单位是什么?
2。不同的基因结构上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现有某DNA片断上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
是AAGGCGTTA,你能写出另一条链上碱基 的排列顺序吗?
基因诊断
基因 蛋白质 性状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应用
基因治疗可用于癌症、遗传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 免疫缺陷疾病等领域的治疗。目前已有部分基因治 疗药物获得上市许可。
技术方法
常见的基因治疗技术方法包括载体介导基因转移、
挑战与前景
基因治疗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存在
基因诊断的案例:新冠病毒检测
检测原理
通过PCR技术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序列。
技术难点
技术方法
包括PCR、Sanger测序、 二代测序、CRISPRCas9等多种技术方法。
挑战与风险
基因诊断可能涉及个 人隐私、知情权等方 面的伦理道德问题, 同时也存在技术标准、 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挑 战。
什么是基因治疗?
定义
基因治疗是一种将基因或基因产物直接或间接地传 递至患者体内,以期治疗疾病的治疗方法。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热点。 本次分享将带您了解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定义、应用和挑战,并引领您领 略这项前沿技术的风采。
什么是基因诊断?
定义
基因诊断是通过分析 个体基因或表观基因 组特征,辅助医疗诊 断、疾病预测等医疗 决策过程的手段。
应用
基因诊断可用于肿瘤、 遗传性疾病、染色体 疾病、感染病等疾病 的诊断、预后评估、 治疗反应的监测等领 域。
3
2018年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遗传研究所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同父异母的HIV患者 的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基因进行了敲除,推动了基因治疗这一 领域的研究进展。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未来
Hale Waihona Puke 未来发展趋势 精度和效率的提高 技术标准的规范化 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高二(3)班何盼一.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名词解释及概况:基因诊断: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对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治疗:早期指用正常的基因整合入细胞基因组以校正和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指将某种遗传物质转移到患者细胞内,使其在体内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
用于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包括RFLP分析、ASO杂交法、PCR和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等。
基因诊断最准确的方法是基因测序。
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分为基因矫正、基因置换、基因增补和基因失活等。
1990年9月,全世界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的疾病是SCID,其所用的基因是ADA基因。
二.基因诊断与其他诊断方法相比其诊断特点:a)以基因作为检查材料和探查目标,属于“病因诊断”,针对性强。
b)分子杂交技术选用特定基因序列作为探针,故有很高的特异性。
c)由于分子杂交和PCR技术都具有放大效应,故诊断灵敏度很高。
d)适用性强,诊断范围广。
检测目标可为内源基因也可为外源基因。
三.基因诊断在医学中的应用。
目前,基因诊断已得到广泛应用。
a)用于遗传病,对遗传病的防治和预防性优生有实际意义。
B)用于肿瘤性疾病,除用于研究外,还可进行肿瘤的诊断、分类分型和预后检测,以指导抗癌。
c)用于感染性疾病既可检出正在生长的病原体,也可检出潜伏的病原体。
d)用于传染性流行病病原体的检测,有助于了解变异情况,指导预测。
e)有助于判断某些重大疾病的易感性,如HLA-DR4基因与RA相关。
f)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g)在法医学中有利于物证的检测。
四.基因治疗的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如下:a)治疗基因的选择选择对疾病有治疗作用的特定目的基因是治疗的首要问题。
b)基因载体的选择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常用病毒载体,如逆转录病毒等。
c)靶细胞的选择仅限选择体细胞,如淋巴细胞、造血细胞,上皮细胞等。
d)基因转移是重要环节。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人卫第九版)-26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作者 : 李存保 单位 : 内蒙古医科大学
目录
第一节 基因诊断
第二节 基因治疗
重点难点
掌握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概念
熟悉
基因诊断技术、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和基本程序
了解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1节
基因诊断
一、基因诊断的概念与特点
(1) 基因诊断的概念:
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达水平是否正常,从而 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2)直接体内疗法
临床上可用于基因诊断的样品有血液、组织块、羊水和绒毛、精液、毛发、唾液 和尿液等。
三、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 Southern 印迹法 其可以区分正常和突变样品的基因型,并可获得基因缺失或插入片段大小等信息。 DNA印迹一般可以显示50 bp~20 kbp的DNA片段,片段大小的信息是该技术诊断基因缺 陷的重要依据。 2. Northern 印迹法 Northern印迹法(Northern blot)能够对组织或细胞的总RNA或mRNA进行定性 或定量分析,及基因表达分析。Northern印迹杂交对样品RNA纯度要求非常高,限制了 该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是以改变人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即通过一定方式将人 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DNA片段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 的治疗方法。它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即异常的基因本身。
一、基因治疗的基本策略
(一)缺陷基因精确的原位修复
1.基因矫正 gene correction 致病基因的突变碱基进行纠正 2.基因置换 gene replacement 用正常基因通过重组原位替换致病基因 这两种方法属于对缺陷基因精确的原位修复,既不破坏整个基因组的结构,又可达到治 疗疾病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突变型探针.在基因诊断时,只需用PCR扩增受检者目 的DNA片段,再分别与上述探针杂交.
PCR-ASO
ASO1 ASO2
N
H M
N:正常基因;H:杂合子基因;M:突变基因
(三)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repeats, STRs ,mini- satellites ) 1990s 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RFLPs
• 由于DNA 变异产生新的酶切位点或原有的 酶切位点消失,在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 化时产生不同长度或不同数量的片段。
(一)核酸分子杂交
(二) PCR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 RT-PCR • 荧光定量PCR • 多重-PCR • PCR-ASO • AS-PCR • PCR-SSCP • PCR-RFLP
PCR-ASO
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杂交
• 主要用于一些基因较大且突变类型不清楚 的单击因遗传病的诊断。
PCR-RFLP
镰状红细胞贫血的间接基因诊断
——β-珠蛋白RFLP标记的连锁分析
NH
7.6kb
正 常 HapⅠ
13kb
患 者 HapⅠ
HapⅠ
HapⅠ
P 13kb 7.6kb
Southern印迹杂交
N:正常;H:杂合子;P:患者(纯合子);黄色区域为探针
• 以SNP单倍型(多位点SNP 分析)为遗传标志,结合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三、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中最核心的问题则是对细胞中的缺陷基因进行修正
或补充 注意: 由于外源遗传物质可能影响生物的群体遗传特征。因此, 目前的基因治疗主要限于生物的体细胞,而生殖细胞和受精 卵则禁止使用。
基因治疗类型
体外基因治疗
体内基因治疗
健康的(已经 过基因修饰) 和病变的基因 在细胞内并存
父
甲
乙
母
二、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概念:基因芯片,也叫
DNA芯片,是将大量特定序列的 DNA核酸分子(分子探针)固定在 经过处理后的尼龙膜,玻璃片,硅片 上 从而大量快速、平行高效地对碱 基序列进行测定和定量分析的一种 类似电脑的芯片。 原理:利用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分 子杂交原理 材料:分子探针,尼龙膜,玻璃片,硅片
基因治疗遗传病
1990年9月14日,安德森将经过改造的 含有健康基因的白血球输入因腺苷脱氨酶缺 乏造成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只能生活在无 菌的隔离帐里的4岁女孩的左臂静脉血管, 以后的10个月内她又接受了7次同样的治疗。 1991年1月,另一名患同样病的女孩也接受 了同样的治疗。两患儿经治疗后,免疫功能 日趋健全,走出了隔离帐,过上了正常人生 活,并进入普通小学上学。
基因治疗的发展
基因治疗3个阶段: 1980—1989年为准备期。在临床前研究和舆论 准备。 1990—1995年为狂热期。1990年9月第一例成 功,带来一片狂热。一些关键技术没有解决, 在临床应用中碰壁也是正常的。 1996年进入理性期。对临床试验进行评估,提 出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从狂热转入理性化的 正常轨道。
恶性肿瘤基因诊断过程
归纳: 从恶性肿瘤基因诊断了解基因诊断
的一般程序
1构建基因探针(已知该致病基因的核酸序列) 2获取待测组织单链DNA(进行PCR扩增,后 加热得到) 3将待测组织单链转到尼龙膜上(观察基因探针和它能 否进行杂交) 结果上:有杂交DNA分子的说明待测组织中 有已知该致病基因的核酸序列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5´
3´
(CCT GTG G)
×
正常基因
5´
3´
突变基因
镰状红细胞贫病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
目录
正常人 突变携带者 患者 镰状红细胞贫血病的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
目录
PCR-SSCP技术检测DNA突变
传染病的基因诊断
Gene Diagnosi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一、病毒性疾病
SNP与RFLP和STR标记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 不再以DNA片段的长度变化作为检测手段,而直接 以序列变异作为标记。
三、人类疾病与基因密切相关
1、基因结构改变导致蛋白质的结构或数量发 生变化导致疾病
2、基因表达异常 3、病原生物基因入侵导致疾病 4、可遗传的基因组变异导致人类疾病易感性
包装。
反转录病毒载体的特点
1)反转录病毒包膜上糖蛋白,能够被许多哺 乳动物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从而使 反转录病毒携带的遗传物质高效地进入靶细 胞。
2)前病毒通过LTR高效整合至靶细胞基因组中, 有利于外源基因在靶细胞中的永久表达。
3) 病毒颗粒以出芽的方式分泌至辅助细胞培 养的上清液中,易于分离制备。
定义:将“自杀”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这种基 因编码的酶能使无毒性的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 性代谢物,诱导靶细胞产生“自杀”效应,从而 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
应用:是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自杀基因的作用机制
(五)基因免疫治疗
通过将抗癌免疫增强的细胞因子或 MHC基因导入肿瘤组织,以增强肿瘤微 环境中的抗癌免疫反应。
定义:指将特定的目的基因导入特定细胞,通过 定位重组,导入的正常基因,以置换基因组内原 有的缺陷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DNA模板的变性 DNA模板的变性 模板的
将待扩增DNA加热到95 左右,使双链DNA DNA解开成 将待扩增DNA加热到950C左右,使双链DNA解开成 DNA加热到
使模板DNA或延伸后的双链DNA DNA或延伸后的双链DNA发生热变性 为单链(即:使模板DNA或延伸后的双链DNA发生热变性 ),
PCR技术在模板、dNTP、Mg2+等条件下,用耐热 技术在模板、dNTP、 等条件下, 技术在模板 Taq酶代替DNA聚合酶 用合成的DNA引物代替RNA 酶代替DNA聚合酶, DNA引物代替RNA引 的Taq酶代替DNA聚合酶,用合成的DNA引物代替RNA引 经过DNA变性、引物与模板结合 复性)和延伸3 DNA变性 模板结合( 物,经过DNA变性、引物与模板结合(复性)和延伸3 个步骤的循环过程(25∼30个循环),目的DNA可 个循环),目的DNA 个步骤的循环过程(25∼30个循环),目的DNA可扩增 100万倍以上 万倍以上。 100万倍以上。
并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作为模板; 并游离于反应体系中作为模板;
(2)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或复性) 模板与引物的结合(退火或复性)
将体系温度降至合适温度( 左右) 将体系温度降至合适温度 ( 550C 左右 ) , 使加入 的引物与模板DNA两端 碱基序列互补结合。 的引物与模板DNA两端(3ˊ端)碱基序列互补结合。 DNA两端(
固 相 支 持 物
B
本法优点: 本法优点:
16 特异性强,对样本纯度要求不高,定量较准确。 特异性强,对样本纯度要求不高,定量较准确。
situ) (6)原位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in situ) 将标记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 将标记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 进而检测特异的DNA RNA序列 DNA或 序列。 进而检测特异的DNA或RNA序列。 有 细胞原位杂交 组织切片原位杂交 三类杂交
是从耐热细菌体内提取的一种DNA聚合酶, 可在 聚合酶, 是从耐热细菌体内提取的一种 聚合酶 95℃稳定 分钟。从而保证 分钟。 ℃稳定30分钟 从而保证PCR在[94℃变性→ 55℃退 在 94℃变性→ ℃ 71℃延伸]循环30次过程中不变性失活 次过程中不变性失活。 火→71℃延伸]循环 次过程中不变性失活。 聚合酶应用最广泛。 在PCR中,Taq DNA聚合酶应用最广泛。 中 聚合酶应用最广泛
(1) 模板 以线性DNA模板为佳,量适中,一般为10 个拷贝; 以线性DNA模板为佳,量适中,一般为102∼105个拷贝; DNA模板为佳 RNA作为模板时,需要: RNA作为模板时,需要: 作为模板时 RNA
逆转录
cDNA
PCR, 称此为RT-PCR. 称此为RT PCR. RT-
DNA聚合酶 聚合酶) (2)耐热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 耐热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13
(3)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法: 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法:
基本过程: 基本过程: 将变性的DNA或RNA直接点到固相支持滤膜上→ 将变性的DNA或RNA直接点到固相支持滤膜上→ DNA 直接点到固相支持滤膜上 用标记探针与之杂交→自显影或显色反应→ 用标记探针与之杂交→自显影或显色反应→检测杂 交信号→分析结果。 交信号→分析结果。 优点: 优点: 简便、快速、灵敏、样本用量少; 简便、快速、灵敏、样本用量少; 缺点: 缺点: 特异性不高,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特异性不高,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9
2.核酸分子杂交(固相杂交) 2.核酸分子杂交(固相杂交)操作程序 核酸分子杂交
制备待测核酸样品 分离、变性、转移、固化DNA片段 分离、变性、转移、固化 片段 预杂交 制备核酸探针 标记核酸探针 加入标记核酸探针
杂交 漂洗去除未参与杂交的标记探针 检测杂交信号
10
3. 常用固相核酸杂交方法
印迹杂交法( Southern 印迹杂交法(Southern blotting ) 印迹杂交法( Northern 印迹杂交法(Northern blotting ) 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法 hybridization) (Spot/ Slot blot hybridization) 菌落杂交( hybridization) 菌落杂交(colony hybridization) 夹心杂交法( hybridization) 夹心杂交法(sanwich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 situ) 原位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in situ)
• DNA:DNA
hybridization 5’ A T G C C G A T 3’ T A C G G C 5’ A T G C G T A 3’ U A C G C A U 5’ A U G C U A C G 3’ U A C G A U G C
DNA:RNA
RNA:RNA
7
利用核酸双链的碱基互补、变性和复性的原理 原理, 利用核酸双链的碱基互补、变性和复性的原理, 碱基互补 可以用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 用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 可以用已知碱基序列的单链核酸片段作为探针,与待 测样本中的单链核酸互补配对, 测样本中的单链核酸互补配对,以判断有无互补的同 源核酸序列的存在。 源核酸序列的存在。 核酸探针 是指带有标记的某一特定DNA或RNA片断,能与 或 片断, 是指带有标记的某一特定 片断 待测样本中单链核酸分子互补配对结合, 待测样本中单链核酸分子互补配对结合,进而检测同 源序列。 源序列。 探针标记物 有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核素(生物素、地高辛、 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核素(生物素、地高辛、 荧光素等)两大类。 荧光素等)两大类。 8
1.核酸分子杂交的分类 1.核酸分子杂交的分类
液相杂交: 液相杂交: 待测核酸样本与特异性探针同时溶于杂交液中 进行杂交反应; 进行杂交反应;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 待测核酸样本先结合到固相支持物上, 待测核酸样本先结合到固相支持物上,再与溶 液中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液中的特异性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常用固相杂交支持物: 常用固相杂交支持物: 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 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
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操作, 产物呈指数扩增。 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操作,PCR产物呈指数扩增。 产物呈指数扩增 模板DNA 扩增倍数 扩增倍数T=2n (n: 循环次数)。 模板 。
20
PCR技术原理示意图 PCR技术原理示意图
21
2.
PCR各要素及其作用 PCR各要素及其作用
PCR模板可以是DNA或RNA。 PCR模板可以是DNA或RNA。 模板可以是DNA
3
基因诊断特点 特点: 二. 基因诊断特点:
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特异性高 检测灵敏度和精确性高 实用性强, 实用性强,诊断范围广
4
三.
基因诊断常用技术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PCR) 生物芯片 基因测序
5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是指单链核酸分子( 是指单链核酸分子(DNA或RNA)在特定条件下, 或 )在特定条件下, 与另一条互补的特异核酸链形成稳定双链的过程。 与另一条互补的特异核酸链形成稳定双链的过程。 主要依据: 碱基互补、 主要依据: 碱基互补、变性和复性 碱基互补 变性: 变性: 在一定温度下,使核酸双链解开为两条单链; 在一定温度下,使核酸双链解开为两条单链; 复性: 复性: 随温度逐渐恢复, 随温度逐渐恢复,变性的两条单链重新形成互补双链 6 DNA与DNA杂交 A=T、 DNA与DNA杂交: A=T、 G≡C ; 杂交: DNA与RNA杂交 A=U、 G≡C ; 与 杂交: 杂交 、
14
(4)菌落杂交(colony
hybridization) hybridization)
该法可从大量细菌中筛选含特异的DNA序列及基因工程重组体。
15
hybridization) (5)夹心杂交法(sanwich hybridization) RE
A A A
片断A 片断 检测探针
RE
B B
片段B捕捉探针 片段 捕捉探针
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gene diagnosis and therapy)
本章讨论二大方面内容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2
第一节
一.
基 因 诊 断
基因诊断概念 基因诊断概念 :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的技术方法, 的技术方法,直接检测基因结构及其表 达水平是否异常, 达水平是否异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 的方法。 的方法。
PCR是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它利用体内DNA复制的 PCR是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它利用体内DNA复制的 是体外基因扩增技术 DNA 原理和DNA变性与复性的性质进行目的基因DNA DNA变性与复性的性质进行目的基因DNA的大量 原理和DNA变性与复性的性质进行目的基因DNA的大量 扩增。 扩增。
1.
PCR基本原理: PCR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23
引物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引物设计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长度适宜,一般为15∼ 个碱基 个碱基; ① 长度适宜,一般为 ∼30个碱基; 含量, ② G+C含量,一般为 %∼60%; 含量 一般为40% %; 种碱基应随机性分布; ③ 4种碱基应随机性分布; 种碱基应随机性分布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④ 引物自身不应存在互补序列; 两个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4个碱基的互补 个碱基的互补; ⑤ 两个引物之间不应有多于 个碱基的互补; 引物3ˊ端不应有任何修饰; ⑥ 引物 ˊ端不应有任何修饰; 引物5ˊ可以修饰。 ⑦ 引物 ˊ可以修饰。
(其基本过程类似于上述Southern法) 其基本过程类似于上述Southern法 Southern
提取RNA样本→RNA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提取RNA样本→RNA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 RNA样本 变性 转移至膜→探针(标记DNA或RNA)与之杂交→ 转移至膜→探针(标记DNA或RNA)与之杂交→显影 DNA 或显色→检测信号。 或显色→检测信号。 Northern法可用于检测组织细胞中总RNA或 Northern法可用于检测组织细胞中总RNA或mRNA 法可用于检测组织细胞中总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