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伊索寓言三则
伊索寓言三则ppt课件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 “大叫”的不同情感。 2、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 今后应该怎么做? 3、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21
7、伊索寓言
讲故事
狐狸和乌鸦
22
•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
7、伊索寓言三则
1
伊索寓言
Yi suo yu yan
•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 被释奴隶伊索所编,他机智幽默,善于讲动 物故事。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 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 余篇。
• 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 和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 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 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0
7、伊索寓言
牧童和狼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好几次他大叫:“狼来了!
狼来了!”村民们闻声赶来,哪里有什么狼!牧童看
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坏了,他慌忙大叫:
“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然
而,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 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启示。
3
《伊索寓言》采用拟人手法,大部分是 以动物为主人公,少部分以神或人为 主人公,结构往往是一个小故事,篇 末加一句揭示寓意的话。 《伊索寓言》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 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文学体裁的 基石。
4
伊索寓言
内容摘要:
以动物为主角,通过一篇篇短短的小 故事,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富有趣味的情 节,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伊索寓言》三则

《伊索寓言》三则
(实用版)
目录
1.《伊索寓言》简介
2.三则寓言故事简介
a.狐狸和葡萄
b.狼和小羊
c.乌鸦喝水
3.寓言故事的启示
正文
【《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时期的寓言故事集,相传由奴隶伊索创作。
这部作品包含了许多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旨在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向人们传达道德教育和生活智慧。
这些寓言故事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三则寓言故事简介】
【a.狐狸和葡萄】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狐狸为了吃到高高挂在树上的葡萄,费尽了心思和力气,最终却未能如愿以偿。
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追求的目标可能遥不可及,要学会放下过高的期望,珍惜眼前的人和事物。
【b.狼和小羊
这则寓言描述了一只狼为了吃到小羊,费尽心机寻找借口。
尽管小羊始终没有做错什么,但最终还是被狼吃掉。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警惕那些心怀不轨的人。
【c.乌鸦喝水】
这则寓言讲述了一只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费尽心思将石头投入瓶子,使水位上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创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寓言故事的启示】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
我们从中可以学到:要学会珍惜眼前人,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保护自己,善于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课件07伊索寓言三则(51张ppt)精品课件【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018)

7 伊索寓言三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学习了字 词,下面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学习《伊 索寓言》中的三个有趣的故事。
7 伊索寓言三则
互动课堂
7 伊索寓言三则
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
把一只馋嘴狐狸的形象 刻画得淋漓尽致。
7 伊索寓言三则
形容“馋得直流口 水”的词语是什么?
7 伊索寓言三则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 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 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 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 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 形象生动,对后代影响很大。
7 伊索寓言三则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7 伊索寓言三则
第一句话是在狐狸想尽办法吃不到葡 萄的情况下说的;第二句话的前提是“他 好几次”叫,不可能狼接连来好几次;第 三句,前面交代了,“他设下了一个圈 套”。所以这些都是谎话。
7 伊索寓言三则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知道寓言 有什么特点了吗? 寓言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 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 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hóulóng
guàn shè zāi
tào
chān
喉咙 一贯 设计 套路 掺杂
cuò jiào xùn
错误 灾难
教训
7 伊索寓言三则
我会写
伊 串 谎 歌 诈 粪
7 伊索寓言三则
生字归类
左右 结构 独体 结构 上下 结构
伊 谎 歇 诈
串
粪
7 伊索寓言三则
识字方法
加一加:哥+欠=歌
字理识字:谎
《伊索寓言三则》

伊索寓言通过动物的行为和对 话,向读者传达了关于诚实、 善良、公正等道德观念的启示
。
人生智慧
每个故事都包含着人生的智慧, 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明智 的决策。
文化传承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部 分,它传承了古希腊的文化和价值 观,同时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和文 学。
05
寓言故事的普世意义与个 人成长
实际应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在 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 问题。在这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像狐狸一样勇敢地面对问题 ,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案。如果我们选择逃避或为自己找借口 ,那么我们就无法成长和进步。因此,这个故事的实际应用 场景是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鼓励我们不要放弃,而是要勇敢地 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勇气与智慧
在伊索寓言三则中,主人公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勇气和智慧。他们不仅勇敢地面对困境,还运用聪明才智解决问 题。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要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自律与自我控制
在伊索寓言三则中,主人公们通过自律和自我控制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和缺点。这启示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提升,通 过自律和自我控制来克服自身的不足,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
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决策能力
故事中的角色和情境可以 作为决策分析的案例,教 导领导力者如何根据实际 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团队协作
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强调团 队合作和集体智慧,对培 养领导者的团队协作能力 有积极影响。
沟通技巧
故事中的角色之间的互动 和沟通可以作为沟通技巧 的教材,帮助领导者提高 沟通能力和影响力。
蚂蚁代表了勤劳和 未雨绸缪,而蝉则 代表了懒惰和没有 远见。
《伊索寓言》三则

《伊索寓言》三则伊索寓言三则第一则:《狐狸和葡萄》从前有一只狐狸,她走过一个葡萄园,看到树上挂着美味的葡萄,馋涎欲滴。
狐狸试着跳起来够葡萄,但因为树上葡萄太高,她够不到。
狐狸并没有轻易放弃,她以为只要加倍努力,就能够得到葡萄。
于是,她再次跳起来,但结果还是不如意,她再也够不到葡萄了。
狐狸感到非常失望,但她没有承认自己的失败,她说:“这些葡萄看起来还不够熟,我也不喜欢吃。
”然后,她气鼓鼓地转身离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太过自信时,如果遇到困难而不能成功,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而不是找借口逃避。
第二则:《螃蟹和鹤》螃蟹和鹤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游玩。
有一天,鹤邀请螃蟹到自己家做客。
螃蟹非常高兴地去了鹤的家。
鹤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但鹤的嘴长而螃蟹的嘴小,每次吃东西都非常不方便。
螃蟹心生一计,他在桌子上抓住一只虫子,然后走到鹤旁边,说:“我的嘴小,你吃这只虫子,我吃剩下的身体好吗?”鹤乐意同意,螃蟹高兴地吃到了虫子的头部,而鹤却吃到了虫子的身体。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通过智慧和巧妙的策略,我们可以克服自己的不足,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则:《青蛙和夜莺》在一个青蛙的家附近,住着一只美丽的夜莺。
夜莺的歌声清脆动人,引来了许多动物的赞美。
青蛙嫉妒夜莺的美妙歌声,想要得到一些夜莺的歌喉。
于是,青蛙找到夜莺,恳求夜莺教授他唱歌。
夜莺很愿意帮助他,便开始教青蛙唱歌。
青蛙虽然努力学习,但由于体格原因,他的嗓子根本无法发出美妙的声音。
不管怎么努力,青蛙也无法改变他的天赋和本性。
最后,他领悟到不要妄自菲薄,珍惜自己的特长。
他放下嫉妒和不满,欣然接受自己的独特之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应该珍惜和发挥,而不是一味羡慕别人所拥有的。
通过这三则伊索寓言,我们可以汲取许多有益的教训。
首先,当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而不是找借口逃避。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智慧和巧妙的策略,克服自己的不足,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我们要珍惜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而不是盲目羡慕别人。
经典伊索寓言故事三则

经典伊索寓言故事三则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伊索寓言故事:老鼠开会Long ago, there was a big cat in the house. He caught many mice while they were stealing food.从前,一所房子里面有一只大猫,他抓住了很多偷东西的老鼠。
One day the mice had a meeting to talk about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ir common enemy. Some said this, and some said that.一天,老鼠在一起开会商量如何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
会上大家各有各的主张,At last a young mouse got up, and said that he had a good idea.最后,一只小老鼠站出来说他有一个好主意。
"We could tie a bell around the neck of the cat. Then when he comes near, we can hear the sound of the bell, and run away."“我们可以在猫的脖子上绑一个铃铛,那么如果他来到附近,我们听到铃声就可以马上逃跑。
”Everyone approved of this proposal, but an old wise mouse got up and said, "That is all very well, but who will tie the bell to the cat?" The mice looked at each other, but nobody spoke.大家都赞同这个建议,这时一只聪明的老耗子站出来说:“这的确是个绝妙的主意,但是谁来给猫的脖子上绑铃铛呢?”老鼠们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
伊索寓言三则课件

和 蝉扔树叶,狐狸猛扑
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狐
教
狸 蝉有戒心
训
50
课文主旨 《蝉和狐狸》的寓意是:一个聪明的人,总能
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51
推荐阅读
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 伊索寓言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 上去,只好呆在那里。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 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觉得机会来了, 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 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一心 只想喝水信以为真的山羊, 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 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狐
或讽刺某种现象。
45
u 串珠问题: 1.三则寓言的主人公分别是谁?
《狐狸和葡萄》的主人公是狐狸; 《牧童 和狼》的主人公是牧童; 《蝉和狐狸》的主人公 是狐狸、蝉。
46
2.画出三则寓言中的谎言。 《狐狸和葡萄》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 “这
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 《牧童和狼》好几次他大叫: “狼来了!狼
52
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 “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 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 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 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 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公山羊指责 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 “喂,朋友, 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 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
19
我们已经了解了寓言的大意,为了 更深入地理解寓言,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 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 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
7伊索寓言三则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2019年2月16日
课题
三年级下册第7课《伊索寓言三则》
集备人
振兴联校全体三年级语文教师
使用人
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发Βιβλιοθήκη 生兴趣引入课文精读课文
使学生扩展知识面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板书。
3、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护理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
2、弄清情节:设置骗局→巧作试探→揭示缘由。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的狐狸()的蝉
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男生读狐狸的话,女生读蝉的话,老师读旁白。
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4.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
难点: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悟,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伊索寓言三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伊、串、谎、歌、诈、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伊索寓言》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寓言,导入新课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篇寓言故事。
板书:《伊索寓言》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课文共有三则寓言。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指名读。
生:“错”应读“cuò”不读“chuò”。
生:“掺”读翘舌音,应读“chān”不读“cān”。
生:“灾”读平舌音,应读“zāi”不读“zhāi”。
生:“咙”是后鼻音。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观察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狐狸、葡萄、喉咙、惊慌、说谎”生:两个字偏旁是一样的。
你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哪些?生:设计、灾害。
3.指导书写。
出示词语“伊、串、谎、歌、诈、粪”。
生:“伊、谎、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串”竖要在中间。
生:“粪”下面“共”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4.描红书写。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生:馋得直流水生:想尽各种办法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生各抒己见)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白费劲”表明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
)5.自读第二段。
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
)——即狐狸的形象)教师板书:狐狸虚荣表里不一自欺欺人指名朗读狐狸说的话。
朗读指导:语调轻松,语速稍快,语气肯定,读出狐狸安慰自己的韵味。
默读第三自然段。
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生:用不上力量。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体会寓意。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7.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则寓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一贯(gàn guàn)设(méi shè)套大错(chuò cuò)特错掺(chān cān)杂教(jiāo jiào)训二、看拼音,写词语。
yī suǒ yù yán chàng gē fèn biànqī zhà三、比一比再组词。
谎()诈()串()慌()作()申()四、连一连。
喊破吓坏够葡萄喉咙牧童参考答案:一、 guan shè cuò chān jiào二、伊索寓言唱歌粪便欺诈三、谎(谎言)诈(诈骗)串(串词)慌(慌张)作(作业)申(申诉)四、喊破——喉咙吓坏——牧童够——葡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牧童和狼》齐读课题。
二、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一)学习《牧童和狼》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
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2.到底有没有狼?(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不诚实,经常说说谎。
教师相机板书:不诚实,经常说谎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自食其果指名朗读。
朗读指导:读后来牧童的话,声调要高,读出牧童惊慌失措,盼望着有人来帮他的心理。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二)学习《蝉和狐狸》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教师板书: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吸取教训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露出了真面目)教师点拨:“察觉、摘下、扔下来”这几个动作说明蝉很聪明。
“猛地扑了过去”这个动作说明狐狸很凶狠。
朗读指导:蝉对狐狸说的话,读的时候,语调肯定,语速适中,读出蝉对的自信和对狐狸的藐视。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1.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2.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多音字组词。
jiāo()教jiào()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赞叹赞美1.我()你,祖国的大好河山。
2.富丽堂皇的故宫令人()不已。
吸取汲取3.我们要善于()别人的经验教训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狐狸够不到葡萄。
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用合适的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2.一贯说谎的人即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蝉和狐狸》这则寓言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牧童和狼》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狸和葡萄》则提醒我们要认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的真面目。
参考答案:一、 jiāo(教书)教jiào(教师)二、1.赞美 2.赞叹 3.吸取三、1. 狐狸够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2.即使老师不在教室里,我们照样安静地写字。
四、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有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板书设计:《伊索寓言三则》《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自欺欺人《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吸取教训【教学反思】寓言,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给人以启示。
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纷繁复杂的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中,去感悟生活的内在意义。
我们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言美。
本课的三则寓言,表面上看浅显易懂,我采用了短课文长教,浅课文深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品出内涵,品出味道。
我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