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

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

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1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孤山春游。

最难忘的就是参观了浙江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就看见了许多精致的印章。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间房间的印章都是用青铜做的,都有上千的历史。

接着,我们走入后面一间房间。

哇!这也太漂亮了吧!我们被告知这里的印章都是用各种名石做的',它们一件件晶莹剔透,闪烁着莹润的光芒。

有的印章顶部被刻成一条在半空盘旋的飞龙,那栩栩如生的雕刻,使人仿佛看见龙在威风凛凛地昂着头到处飞来飞去,还不时的啸鸣;有的刻着一片茂密的树林,生产着一棵棵茂盛的树木和许多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灌木丛,还有一些惹人喜爱的小野兔在警惕地探头探脑,十分逼真;还有的刻着一条灵活的小蛇……个个都像真的一样,怪不得被收藏在此供人欣赏呢!后来,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摆满各个朝代有名的书法家作品的屋子,看得我眼睛都快花了,赶紧拿出相机拍照,留作纪念……这次参观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增长乐好多课外知识,我非常喜欢。

参观浙江博物馆作文2今天,我们去了浙江自然博物馆。

在在自然博物馆,我认识了很多跟地球有关的生物、植物,还有鸟类、鱼类、两栖类、哺lu类、爬行类。

它们都叫做“中前生物”。

我们一进馆内,就看见一只约有六七米长的鲸鲨,它的嘴巴扁扁的',明显体型非常庞大。

它的下方有一只比鲸鲨还长还大的灰鲸骨架。

我看了看旁边的一块牌子,知道了杨子鳄喜欢在长江,翻车鰆跟鸟很像,只是比鸟胖得多,大很多。

我们进了第一个展厅,我在一台上看见翼龙,翅膀特别长,约有12米,是空中飞行动物,也是空中霸主。

读完后,我就到中间的一个空位坐下看电视。

我又知道了鸟中巨无霸——非洲驼鸟,高2.5米,重150千克。

浙江篇: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一)

浙江篇: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一)

浙江篇:参观浙江省博物馆(一)昆山片玉从平湖秋月景区沿湖边小路走到尽头右转,跨过白堤(孤山路)来到北边,但见靠墙边有一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树,是一棵有着800年高龄的樟树,枝繁叶茂。

旁边就是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我走进去参观。

一进大门,正前面是一座三层楼建筑,这是博物馆的主楼,坐北朝南,虽不壮观,却很美观;楼前往东往西与长廊相连,廊下有水池,池中红红的大鲤鱼有的成群,有的三三两两地游来游去,形成了独特的“园中馆、馆中园”布局,看上去富有江南园林特色。

走进馆内,是“昆山片玉”——中国古代陶瓷陈列。

“昆山片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意为谦称自己只是许多优秀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的杰出者。

它出自《晋书·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浙江是瓷器的发源地和名窑辈出的地方,是制瓷技艺传播世界的起点,有众多的名品佳器。

“金粉东南,山灵水秀;禹耕会稽,舜陶河滨。

远古先民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人文始祖在这里留下了播撒文明的身影和传说。

”陈列的第一单元是“源头活水一枝独秀”。

先是原始瓷。

浙江在新石器时代便有发达的制瓷业,各个不同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品种丰富,实用美观,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成就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勾缀远古先民生活镜像的重要实物,是中华文明曙光出现前苍茫天宇中一颗颗不可或缺的闪亮星辰。

上山文化是迄今为止浙江境内发掘并命名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距今11400至9400年,本世纪初发现于浦江黄宅镇上山而命名。

这件双耳陶罐就是上山遗址出土的,粗泥红陶,是一种储食器具,有时可作汲水之用。

颈部有双系,表明可随身携带。

这是大口陶盆,为上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一侧有细孔横系,不用时可穿绳挂壁或随身携带,类似今天的行军锅。

另外还有平底盘等。

这些陶器尽管稚拙原始,却是目前所知浙江境内最古老的陶器。

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中发现了较多的稻売、稻叶痕迹,成为探索稻作起源的重要依据。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

浙江博物馆考察报告

浙江博物馆青铜器考察报告姓名学号在周末闲暇之余,我特意去了西湖文化广场。

由于浙博的位置相对较偏,所以并不惹人注意。

然而当我走进武林馆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了这些几千年先秦历史文物的分量。

他们只是静静地躺着,却一个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

为了了解青铜器,我一进展馆的大门,便径直来到一楼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展厅。

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的距今7000年-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的遗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地的文化比中原地带落后不少。

所以相对中原地区而言,越地的青铜器并没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然而浙博收藏的文物之中却有非常精妙,乃至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器。

在青铜器中最常见的自然是青铜鼎了。

在浙博中也是收藏了各种各样的青铜鼎。

从普通的青铜鼎,到蟠螭纹、弦纹、螭纹、兽面纹等等。

下图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青铜鼎,它们除了花纹不同外,在结构、大小、用处上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是三足两耳。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第五张兽面纹青铜鼎。

它的做工相较于前四更为精巧细腻。

这些鼎外观上的变更,也使得鼎从烹饪只用外延伸到了权利地位的象征。

除了鼎以外,铙和甬钟也是主要的青铜器之一。

铙作为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

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

这些打击乐器在后来,以编排的方式体现身份地位。

下图的青铜铙官方介绍为:甬中空与内腔通,甬上有干无旋,篆.舞.甬各部饰云雷纹,为出土铜器中罕见。

无铭。

两范合铸,孤子,干饰云雷纹和凸起的三角形钩纹。

甬上端两面各有兽目状的乳钉一对。

铙体两面都有圆枚,枚饰圆涡纹。

鼓.篆.甬各部所饰云雷纹结构严谨。

可见该铙的精致罕见之处。

在参观之中,我还看到了几件让我过目不忘的展品。

其中之一就是下图的战国螭纹提梁铜盉。

它是提梁式三足盉,盉身呈扁圆形,周身饰凸弦纹四道,上下两段各饰由三角形蝉纹交错组成的纹带一道,中段饰细密的蟠螭纹。

盉嘴为立体的螭首,螭首两侧及后顶加塑小型圆雕蟠螭四组。

参观浙江省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浙江省博物馆的观后感

参观浙江省博物馆的观后感首先,我进入博物馆的大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石牌坊。

这座牌坊是清代的作品,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文字,展示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

通过这座牌坊,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在博物馆的各个展厅里,我看到了大量关于浙江省历史和文化的展品。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浙江省古代的文字、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展览。

这些展品精美绝伦,反映了浙江省在古代的文化繁荣和艺术创造力。

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浙江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悠久的文化传统。

除了历史和文化展品,博物馆还收藏展示了大量与浙江省当代艺术家相关的作品。

在现代艺术展览厅里,我看到了许多不同风格和题材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和装置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当代艺术家的思想和审美追求,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另外,博物馆还有一些关于浙江省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展览。

在这些展览中,我看到了大量关于浙江省传统手工艺品和节庆文化的展品,包括绣花、剪纸、面塑等各种形式的手工艺品。

这些展品既体现了浙江省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又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民俗的热爱和传承。

总的来说,参观浙江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座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精品,还反映了浙江省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浙江省的历史和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次前往浙江省博物馆参观,继续发掘其中的文化宝藏和艺术珍品。

浙江省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浙江省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

浙江省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明白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下面是我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

我的社会实践主题是“弘扬博物馆精神”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认识到我们浙江省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我们浙江省博物馆的人文历史,并且学会如何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相处,更要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这是我这个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最大的收获。

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要学会如何更好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人处世。

这次的实践经历让我明白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我会在以后真正走入社会以后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自己,完善自己。

这次实践经历,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对实际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增强了专业知识的感性面及认识面,对所学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

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

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

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江浙两地博物馆考察报告

江浙两地博物馆考察报告

馆等场馆,就博物馆陈列的展览内容、展示手段 、形式布展等 问题进行调研考察 ,在考察 期间还与各馆的有关同行进行 了交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三个馆 :扬州双
博 馆 、中 国珠算 博物馆 、中 国丝绸博 物馆 ,并 谈谈 此行 的感 受及 体 会 。
扬 州中国雕版 印刷博物馆 、扬 州博物馆
场景 复原 、多媒 体技 术 、现 场 展示 、观 众参 与 等手 段 ,将 厚 重 的中 国雕 版 印刷 文物 和扬 州 历 史文物 充分 展示 出来 ,全 面展 现 了整个 中 国古代 雕版 印刷 的发展 历程 。特 别 是该馆 的雕
版技师们的现场精彩表演,使人们亲眼欣赏到写样、刻版 、印刷全套雕版工艺流程 ,既提
织绸 染色 的整 个 生产过 程 。织造 坊 主要 是现 场 操作展 示 ,展 出 了少 数 民族 、江 南 地 区的 民
间生产织机及复原的古代织机 。 整个展览生动形象,利用多媒体演示 了织机的操作原理 、缫丝、络丝原理,还开设了 学习园地,让青少年亲 自体验 电脑纹样设计 、动手制作丝绸扎染 、丝绸手绘 、中国结等手
维普资讯
盘精 品厅,荟萃 了约 10 , 4 件古今中外算盘精品,有古代通用算盘,以及盲人算盘 、计算器 算盘等各种革新算盘 ,有八卦算盘、银锁算盘等充满民俗风情的算盘,也有金银铜铁、珍 珠玛瑙 、陶瓷象牙等工艺算盘,展现了算盘文化 的无穷魅力。
中 国丝绸博物馆
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 ( 简称 “ 双博馆 ” )位于扬州新城西区, 自 然
风 光秀 美 的人工湖 畔 。 占地 面积 5702 03m,建筑 面 积 20 0m,展 览面积 100 m。 50 2 00 2 双 博馆 的造 型十分 优美 , 由 自然 的 曲线勾 勒 出两片 荷 叶的形 态 ,与人 工湖 相互 呼应 , 和 周边 的环境 融为 一体 ,体 现 了人与 自然 的和谐 。博物 馆 内设 有 “ 国雕 版 印刷馆 ” 扬 中 、“

浙江博物馆参观汇报PPT课件

浙江博物馆参观汇报PPT课件

汇集了明清至近现代的书画作品,包括文 人画、宫廷画、书法等,展现了浙江地区 深厚的文化底蕴。
玉器展区
青铜器展区
展示了浙江地区的玉器精品,如玉佩、玉 簪、玉璧等,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玉的崇尚 和审美追求。
展示了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如 铜鼎、铜簋、铜剑等,反映了古代浙江地 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浙江博物馆参观汇报
• 引言 • 浙江博物馆概述 • 参观内容和亮点 • 参观感受和评价 • 结束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了解浙江地区的历史文化
促进学术交流
通过参观浙江博物馆,深入了解浙江 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艺术特 色,为后续的文化研究打下基础。
参观过程中与同行学者交流心得,共 同探讨学术问题,促进学术研究的深 入发展。
亮点展品展示
越王勾践剑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所用的宝剑,剑 身精炼、锋利,剑柄镶嵌有宝石,是
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南宋官窑青瓷
南宋时期的官窑青瓷,釉色温 润如玉,造型典雅,代表了南 宋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元代青花瓷
元代时期的青花瓷,以优美的画 面和精湛的制作为特点,展现了 元代瓷器工艺的独特魅力。
对博物馆的评价和建议
• 展品丰富:浙江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领域的文 物,让人能够全面了解浙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 展陈设计出色:博物馆的展陈设计非常用心,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富有创意。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 服务周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周到,为观众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指导。 同时,博物馆还提供了许多便民服务,如导览、讲解等,让观众能够更好地了 解展品。
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

浙江博物馆实习报告

浙江博物馆实习报告

浙江博物馆实习报告一、前言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浙江博物馆作为我国地方历史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南麓,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文化底蕴。

在此,我非常有幸能够参加浙江博物馆的实习,深入了解博物馆的运作和文化传承工作。

二、实习内容1. 展览策划与实施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浙江博物馆一次临时展览的策划与实施工作。

此次展览以“古代玉器艺术”为主题,展示了我国古代玉器的精美工艺和文化内涵。

在策划阶段,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对展品进行了筛选和布置,同时撰写了展览大纲和解说词。

在实施阶段,我们负责布展工作,包括展品摆放、灯光调节、标签制作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了解了展览策划与实施的全过程,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和执行力。

2. 藏品管理在实习期间,我还有机会参与了浙江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

我跟随导师学习了藏品登记、分类、编号、存放等基本操作,了解了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规范和要求。

同时,我还学习了如何进行藏品鉴赏,提高了自己对文物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宣传教育浙江博物馆定期举办各类教育活动,吸引观众参观学习。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博物馆举办的“青少年历史文化讲座”活动,负责现场组织和协调工作。

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宣传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参观接待作为博物馆的实习生,我还有机会担任参观接待工作。

在接待过程中,我向游客介绍了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展览内容以及参观注意事项。

通过与游客的互动,我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服务意识。

三、实习感悟1. 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博物馆的业务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策划展览、管理藏品、宣传教育等方面,我都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这使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博物馆青铜器考察报告
姓名学号
在周末闲暇之余,我特意去了西湖文化广场。

由于浙博的位置相对较偏,所以并不惹人注意。

然而当我走进武林馆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了这些几千年先秦历史文物的分量。

他们只是静静地躺着,却一个个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

为了了解青铜器,我一进展馆的大门,便径直来到一楼的《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展厅。

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的距今7000年-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的遗物。

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地的文化比中原地带落后不少。

所以相对中原地区而言,越地的青铜器并没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然而浙博收藏的文物之中却有非常精妙,乃至令人叹为观止的青铜器。

在青铜器中最常见的自然是青铜鼎了。

在浙博中也是收藏了各种各样的青铜鼎。

从普通的青铜鼎,到蟠螭纹、弦纹、螭纹、兽面纹等等。

下图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青铜鼎,它们除了花纹不同外,在结构、大小、用处上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是三足两耳。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第五张兽面纹青铜鼎。

它的做工相较于前四更为精巧细腻。

这些鼎外观上的变更,也使得鼎从烹饪只用外延伸到了权利地位的象征。

除了鼎以外,铙和甬钟也是主要的青铜器之一。

铙作为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

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

这些打击乐器在后来,以编排的方式体现身份地位。

下图的青铜铙官方介绍为:甬中空与内腔通,甬上有干无旋,篆.舞.甬各部饰云雷纹,为出土铜器中罕见。

无铭。

两范合铸,孤子,干饰云雷纹和凸起的三角形钩纹。

甬上端两面各有兽目状的乳钉一对。

铙体两面都有圆枚,枚饰圆涡纹。

鼓.篆.甬各部所饰云雷纹结构严谨。

可见该铙的精致罕见之处。

在参观之中,我还看到了几件让我过目不忘的展品。

其中之一就是下图的战国螭纹提梁铜盉。

它是提梁式三足盉,盉身呈扁圆形,周身饰凸
弦纹四道,上下两段各饰由三角形蝉纹交错组成的
纹带一道,中段饰细密的蟠螭纹。

盉嘴为立体的螭
首,螭首两侧及后顶加塑小型圆雕蟠螭四组。

覆盘
式顶盖。

盖顶以菱形几何图案为地纹,堆塑十一螭、十六兽。

提梁截面呈八角形,背部有透剔的扉棱状背鳍。

三足作蹄形,前两足与后足成等腰三角形分列,每足上段饰蟠螭十二条,外侧立塑一小虎。

这个盉做工之精细,已经不能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古人对螭的迷恋程度也充分的体现出来。

作为龙之九子之一,它暗示着身份的象征。

所以从盉嘴到背部,处处都是螭纹。

我还发现了精美的凤鸟纹青铜插座。

它由承插柱、座体和垫脚三部分组成。

承插柱上段为四面八角体,下段弧扩成四面
体,中空,四面各饰螭首相背的蟠螭二条。

座体
每面饰阴刻宽体凤鸟纹六组,原镶嵌绿松石,已
脱落。

座体四角以跪俑为垫脚,跪俑背部有圆形
榫孔,与座底的凸榫相吻。

跪俑身饰云雷纹,双手和两膝着地,引颈昂首,头戴翘角状额饰。

插座制作精美,座体内灌注铅汁,使插座十分稳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精巧特别的战国伎乐铜房屋模型。

平面作长方形,三开间,三进深。

南面敞开,
无墙、门,立圆形明柱两根。

东西两面为长方格
透空落地式立壁。

北墙仅在中心部位开一小窗。

四角攒尖顶,顶心立一八角柱,柱顶塑一大尾鸠,
柱身中空,但不与屋顶相通。

屋下有四阶。

屋顶、后墙及四阶均饰勾连回纹,八角柱各面饰S形勾连云纹。

室内跪坐六人,束发裸身。

二人双手相交于小腹,应是乐伎;其他四人或作吹笙状,或作抚琴弹拨状,或执槌作击拍鼓状,
或执小棍作击筑状,当为乐师。

将人物场景能够变成青铜来作为展示,就像我们如今的摄影一般,只是当时的条件的限制,然而古人却想出了这样的方法,真的是不得不佩服。

这次参观,我看到了很多商周文化的特色,也看到了浙江这块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它孕育着我们成长。

文化是一代代传承的,正是如此,这些青铜文化是文明的发源处,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学习这些文化,对我们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都会有所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