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单元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1.介绍作者和作品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
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
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1)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
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
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

高中语文教案必修五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
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
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
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
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
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
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
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
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
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第1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路风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二、新课:(一)文学知识:1.作者: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
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关于《水浒》:《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
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
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耐庵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庸无道,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外族入侵,结果弄得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许》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说课稿《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说课稿《装在套子里
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19 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二年级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说课稿,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作者是俄国着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
本单元作为高中小说教学的起始单元,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能力至关重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最喜欢的文体就是小说,很多学生具备一定的小说阅读能力,但他们的兴趣点仅仅是在故事情节上,不了解作家创作小说、塑造人物的目的以及人物命运及其思想和性格形成的社会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与反思

3、练习环节必不可缺,我为本文配备的练习是同样节选在《水浒传》的“武松打虎”片段,这段文字赏析起来明显比本课容易,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等学生基本能够一语中的,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也做到一学一练,有效结合,巩固提高。
(二)分析文中环境描写。文中三次直接写到“风雪”,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为林冲由顺到愤,最终被逼上梁山蓄势。
(三)分析文中细节描写。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明确: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推动情节发展。
例如:1、林冲沽酒之前“将火炭盖了”,体现其心思细密,随遇而安之意。(动作)
小组讨论,找出文中直接描写风雪的句子,并探究其作用。
精读,筛选并整合信息。
举例说明
观看视频
快速阅读,解决问题
创境激趣,
走进教材。
加深对古典文学名著的认识
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主动学习,调动积极性。
针对性筛选训练,接近高考阅读专题。
在感知内容基础上加深情感体味
巩固提高,
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此处由于石头挡着门,“隔门戏”上演,才致林冲听到陆虞侯的诡计。(景物)
3、怒杀陆虞侯时对林家枪法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体现林冲武艺高强,怒火中烧,不再隐忍,起身反抗。(动作)
……
(四)感悟本文深刻的社会意义。林教头由顺到愤,最终被逼上梁山有什么意义?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高一下册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篇1】《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本单元这几篇*,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人物性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爱情美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分析这首诗歌的教法通常是:从词句的理解到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主题的提炼,再到艺术手段的分析。
同时扩展阅读空间进行比较阅读,在不同的形式转换中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艺术特征。
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方法:(1)互动教学(2)启发探究式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类诗歌时,大多是等着老师来分析,自己做笔记,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这首诗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讨论探究,作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歌曲调低沉舒缓,非常符合原诗的意境,而屠洪刚的演唱丝丝入扣,深沉含蓄,对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心理揭示比较细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本篇的学习奠下感情基调。
(二)课前检查字词(三)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教案(2014年整理)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为参考,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必修5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高二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教科书按照“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树立探究”“名著导读”四大板块安排相关内容。
同前几册一样,本册的“阅读鉴赏”部分也是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的内容依次是小说、古代散文、文艺学论文和自然科学论文。
每个单元前两篇是精读散文,其余是略读散文。
教学中如果教师感觉课时不够,所选的不一定全都要讲授,可以有选择地灵活处理。
第一单元是小说单元,与这套教科书必修三的小说单元遥相呼应。
所选的课文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边城》(沈从文)。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
阅读小说要从形象、语言、主题、情节等方面全面把握。
考虑到必修三的小说单元已经重点强调了小说的形象和语言,所以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时应重点关注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单元为古代散文单元。
所选的课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滕王阁序》(王勃)、《逍遥游》(庄周)、《陈情表》(李密)。
这些课文都是抒情散文,而且也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篇。
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是这几篇课文都要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非常激越、充沛,这是作者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令人回肠荡气。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悉心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学习文言文,最好能够熟读成诵。
需要指出的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是尽可能多地阅读文言文原文,教材提供了一些相关背景材料,但这决不能代替或冲淡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对课文的阅读。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第一单元-装在套子里的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
2、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1、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2、正确认识人物形象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评、研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介绍(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介绍。
)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之王,著名戏剧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共同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极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小见大,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
三、时代背景:(课前布置任务,学生介绍。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
四、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提问、讨论、总结)第一部分(1—5)概括地写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的特征。
第二部分(6—37)具体地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婚事的失败。
开端:别里科夫认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交锋。
结局:婚事失败,别里科夫一病不起。
第三部分(38—40)写别里科夫的死和出葬,并指出像别里科夫这样的套中人还有很多。
思考:1、人们为什么把别里科夫叫做“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1)穿着: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用具、出行:晴天带雨伞,把表装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出行坐马车也要支起车篷归纳总结:别里科夫是一个性格封闭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课标分析】
〈语文应用〉
1.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2.了解小说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3.体会小说的社会意义。
〈语文审美〉
⒈整体感知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⒊体会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渲染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⒋学会评价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语文研究〉
⒈进行纵向深入研究,找出作家的其他作品,与课文对比,感受作家的艺术风格。
⒉进行横向对比鉴赏,可选两篇相关小说,从不同角度,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性鉴赏。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所选的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本单元力求做到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同时让学生们掌握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对小说的鉴赏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反应社会现实;《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
本单元的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当代社会生活都有一定的距离,离学生生活较远。
教学这些课文,应力争突破过去陈旧的解读思路,用当代观念予以审视。
【教法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⒈主题
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首先要认真通读作品,仔细分析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其次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来把握主题。
把握主题,我们还要注意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⑴是否通过作品的引导使自己有了新的体验和认识;
⑵是否认同作者的思想观点;
⑶是否从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⒉情节
小说的情节实际上是关于人物的性格发展、言语行为等发生的一件件事情的有序组合。
分析情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情节的展开行和曲折性。
⑵情节的合理性。
⑶情节发展是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2课时
《边城》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