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解析
《2016思想政治理论强化训练1500题》增值视频配套讲义(1-17)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特色习题班讲义编讲:石磊主讲介绍:★全国十二家辅导机构思想政治首席主讲★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知识点解析总主编★全国鲜有的思想政治所有课程全讲奇才★全国考研辅导界精英人物和权威代表★讲课内容与方法紧密结合,善将深奥的原理化解于通俗的事例中,既诙谐风趣、深入浅出又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被广大考生称为“疯狂的石头”“应试天才”联系石磊老师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号【疯狂的石头石磊】【疯狂的石头石磊】2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部分哲学一、哲学搞定单项选择题的应试技巧2011年至2015年哲学单选题真题回顾(一)2011年哲学单选题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二)2012年哲学单选题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之史纲的变与不变讲解

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之史纲的变与不变2016年的考研政治考试大纲已经下发,纵观各个学科都作了相应的调整,现凯程教育政治教研室老师就史纲的变与不变作一梳理:史纲从框架结构来说,整体框架没有变化,仍然是十章,整体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新增的知识点有5处,删除知识点4处。
部分章节的标题作了调整。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调整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其意义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调整为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调整为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删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为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标题改变一是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调整为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二是新增考点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重大实践的展开。
三是删除的考点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新增新增的考点有:一是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最后衷心地祝愿莘莘学子考研成功!2016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变化详细对比随着2016考研政治大纲的发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下简称马原的变化比较多,下面,凯程教育政治教研室老师就分章节梳理一下今年大纲的新变化。
2016政治考研真题答案

2016政治考研真题答案【篇一: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lass=txt>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
菜里加了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b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d.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知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前者是( )的观点,后者是( )的观点:aa. 唯物辩证法/唯意志论b. 机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c.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d. 主观唯心主义/唯物辩证法3.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为:ca.20%b.50%c.200%d.100%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资本频繁发生。
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aa.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c.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d.全面私有化与放松金融监管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da.群众路线b.独立自主c.改革创新d.实事求是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b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7.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ba.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c.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d.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过程8.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越,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ca.党凝聚力量、增进共识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c.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d.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强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强,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式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ba.日本全面侵略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法战争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综合431考研真题(育明学员回忆版)育明教育人大金融老师点评:1、今年人大金融硕士专业课偏难,延续了人大考研靠“专业课与英语”卡人的风格;2、题型出现较大变化,增加了名词解释这一题型;3、考察内容的风格依然是“细节+热点+计算”,符合育明预期;4、育明2015学员考研成绩预计将再创佳绩,真题附育明日常授课关联点;5、育明预计今年人大金融分数线特征为“专业课90+,公共课不挂”,即可进入复试。
金融学部分一、单选1、政策性银行成立时间?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育明模拟题库原题)2、资产组合理论提出者?(人大考研细节题,育明上课必讲)3、人民币汇率升值,币值怎样变化?A、升值B、贬值C、无法确定D、?4、黄金自由铸造,自由流通,自由兑换的货币制度是?(经典考点,育明暑期班第一讲重点知识)A、金块本位B、金币本位C、金条本位D、金汇兑本位5、中国通胀率高于美国通胀率,中国利率高于美国利率,根据购买力平价与利率平价,长期来看人民币是升值还是贬值?6、美国国债价格下降,TED利差变化?(育明考前热点预测:QE退出对美国债市的影响)7、金本位下的汇率波动,8、信用货币的特点(人大题库题,期末考题也是,必讲),9、基础货币的定义(育明预测卷核心知识考点)10、以银行为主导的国家有哪些,11、与汇率有关的理论和规则二、名词解释:1、格雷欣法则(育明国庆班精讲考点,还出了专门的测试题)2、商业银行净息差3、铸币税(经典考点,老师必讲,学生必会)3、贷款五级分类4、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6、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经典理论,肯定学生都会的)7、金融脱媒8、金融机制(经典题,老师必讲,学生必会)9、宏观审慎监管(育明考前热点预测,也是今年经济热点第一重点)10、中央银行逆回购(央行货币工具之一,考试必讲,学员一定会)三、1、用托宾Q值来阐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3’)(传导机制是金融学必会内容,课上重点强调,学生练习了专门习题)2、比较分析2-3种期限结构理论,并说明他们的区别(13’)(期限结构理论,考察多次,模考、日常测试多次,学员必会)四、“利率逆反”现象:GDP增长降低而贷款利率走高。
2016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新东⽅校推荐:⼀、单项选择题1~16⼩题,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
1.《百喻经》中有⼀则寓⾔,有⼀个愚⼈到别⼈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就给他加了点盐,菜⾥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
愚⼈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把盐放进嘴⾥,结果⼜苦⼜咸。
这则寓⾔给我们的启⽰是 A.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我否定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些现象⽽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质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
通过题⼲材料可知,就是要适度,防⽌过犹不及。
题⼲愚⼈的做法就是过了,没有把握住度。
2.有⼀种观点认为,“⾃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然规律⽽独⽴,⽽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能够有计划地使⾃然规律为⼀定的⽬的服务”。
还有⼀种观点认为,“‘⾃由’,倒过来就是‘由⾃’,因此,‘⾃由’等于‘由⾃’,‘由⾃’就是随⼼所欲”。
这两种关于⾃由的观点 A.前者是历史唯⼼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由和必然的关系。
⾃由和必然是辩证统⼀的。
⾃由要以必然为前提,把握必然越深⼊,⼈就越⾃由。
如果把⾃由和必然相脱离,只强调⾃由⽽否定必然,就会导致唯意志论。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产,60万元⽤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等(其中购买劳动⼒⽀付了10万元),⼀轮⽣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200%B.50%C.100%D.2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率。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1.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3.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4.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3.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5.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4一、物质世界和实践41.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91.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2.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3.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4.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5.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71. 规律及其客观性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3.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5.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6. 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第三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9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9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 认识的本质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真理与价值241.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2. 真理的检验标准3.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91.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2.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4. 自由与必然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0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0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6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 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5.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40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3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43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2.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461.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2. 资本主义所有制3.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4. 资本积累5. 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6. 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7.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8.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521.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六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4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54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3.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581.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2.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591.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0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3. 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4.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5.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6. 苏联模式7.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8.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9.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651.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2.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3.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4.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5. 社会主义在改革中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691. 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2.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3.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第八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1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7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2.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741.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2. 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3.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761.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2. 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77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77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毛泽东思想801.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三、邓小平理论821.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3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五、科学发展观851.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2.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88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88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891.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921.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2.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4.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94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941.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96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10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03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转变103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061.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09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2.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1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1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112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3.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141. 发展才是硬道理2.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17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117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119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主要内容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5.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1251.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27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271.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1291. 改革的全面性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131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3.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32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3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2.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3.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1371.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401.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6. 统筹区域发展7.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46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1461.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 人民民主专政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51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1531.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2.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56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561.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59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62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 发展教育和科学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64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6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16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2.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172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1721.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1721.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2. 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3. 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73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2.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 “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176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2.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178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178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81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2.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84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184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2.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4. 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二、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1861.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2.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3.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4.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三、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1881. 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2. 建立巩固的国防3.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90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90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921.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931.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 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96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196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2.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3.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4.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91.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2.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3.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4. 民族意识的觉醒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02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2021.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二、洋务运动的兴衰2051. 洋务事业的兴办2.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三、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2061. 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2.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09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2091.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3.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4.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2121.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2. 中华民国的建立3.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辛亥革命的失败2141.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2.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17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2171.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2.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2201.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2221.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2.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3.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4.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25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251.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2.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291.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2.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3. 红军长征的胜利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231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311.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2.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2321.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2.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3. 一二九运动4. 西安事变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2341.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2.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351.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2.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3.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4.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5.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6.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2381. 抗日战争的胜利2.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240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40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2.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3.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2421.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3.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4.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5.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2461.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2.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3.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49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49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3.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4.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25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3.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54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58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258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2.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3.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61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 国民经济的调整3. “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4. 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651.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3. 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4.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68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68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 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5.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711. 中共十二大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2.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3. 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 中共十三大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5.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发展2731. 邓小平南方谈话2. 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3. 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4. 推动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761. 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2. 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781. 中共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2. 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3. 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5.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6. 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第四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284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2841.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二、理想信念的实现2861. 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2.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88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88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 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2901.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 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三、做忠诚的爱国者2941.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 促进民族团结3. 维护祖国统一4. 增强国防观念5.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295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951. 世界观与人生观2.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2981. 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 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3011.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304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3041. 道德的本质2. 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3. 道德的历史发展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3051.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2. 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307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详解

考研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详解本文将对考研政治经济学的复习大纲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掌握考点和备考重点。
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稀缺资源条件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它主要研究经济行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
2. 经济学的基本分类和基本原理经济学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供需关系、边际效用递减原理等。
二、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1. 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学派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
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要素理论、利润理论、价值理论等。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
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自动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私有制、竞争、自由价格形成等。
2. 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计划经济是由中央政府对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和配置的经济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计划调控、定额计划等。
四、经济增长与发展1. 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影响因素经济增长指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
它受到投资、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和特征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高级形态,包括经济结构改革、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经济发展受到政治、文化、自然等因素的影响。
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1.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形态国际贸易是指各国通过进出口来交换商品和服务。
它可以分为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等形态。
2. 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和作用国际经济合作包括国际分工、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等方式。
国际经济合作对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增加国际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选择1000题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选择1000题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和理论结论就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2.恩格斯在分析哲学发展的特点时指出:“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
”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思想渊源的是A.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B.德国理性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自然哲学、法国人文主义3.被宣布思想已死的马克思,在美国“马克思主义2000年”国际研讨会的演出舞台上“复活”。
在法国召开的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的国际大会上,《共产党宣言》被普遍认为“仍将是21世纪的宣言”。
马克思主义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B.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C.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规律D.它提供了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方法4.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就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辩证法D.科学的实践观5.“我们完全以马克思的理论为依据,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给这个科学奠定了巩固的基础,指出了继承发展和详细研究这个科学所应遵循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考研政治新大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2016考研政治大纲9月18日发布,文都教育第一时间进行大纲比对。
从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上来看还是保持不变,如下: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马原:约24%毛中特:约30%史纲:约14%思修:约16%形势与政策:约16%试卷题型结构:单选题: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选题: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分析题:50分2016考研政治“史纲”大纲变动对比表学科章节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史纲第四章第二节变更考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第九章第三节变更考点:独立的、比较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第十章第四节变更考点: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删除考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章第五节变更考点: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前景(新增标题)2.中共十八大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中共十八大制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新增考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第十章第六节变更考点: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变更考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删除考点:党和人民九十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2016考研政治马原大纲变动对比表章节2016年大纲2015大纲大纲解析说明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节标题变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增加考点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表述变化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世界和实践节标题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者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删掉考点物质与意识到辩证关系增加考点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删掉考点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增加考点唯物辩证法与科学发展观删掉考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及其方法论意义。
删掉考点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删掉考点唯物辩证法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增加考点第三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增加考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及其客观性。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合并考点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节标题变化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与创新。
拆分考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增加考点第四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旧历史观的缺陷与唯物史观的创立。
表述变化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增加考点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章标题变化)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节标题变化自然经济增加考点科学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表述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由第一节调整到第二节,内容没变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构成及其本质表述变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表述变化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趋势(章标题变化)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节标题变化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增加考点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节标题变化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章标题变化)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节标题变化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增加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节标题变化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增加考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增加考点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节标题变化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认识深化。
删除考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表述变化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表述变化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删除考点第八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章标题变化)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表述变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表述变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大纲变动对比表学科章节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说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画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变动考点,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重要性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新增考点:活的灵魂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增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突出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性第三节:新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新增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第四节:变换说法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变换说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突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第三节:变换说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主要内容及其依据拓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涵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无变化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无变化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第一节:合并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其主要矛盾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合并考点:将原第二节当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矛盾合并到第一节当中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移动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到第一节当中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无无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新增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变换考点: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为全面深化改革新增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第三节:变更考点:扩大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新增考点: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删除考点: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变更考点: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改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新增考点: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删除考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删除考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第二节:变更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三节:变更考点: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删除考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和科学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新增考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删除考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第四节:新增考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变更考点: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原说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突出“新”的重要特质第九章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无变化无变化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第二节:新增考点: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删除考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变更考点:实现共同富裕第一节: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第四节:变更考点: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新增考点:巩固和强大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第四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和作用。
建立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意义和内涵。
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该部分变大比较大,较为突出地显示了军队建设在2016年考研当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删除考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增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党。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2016考研政治“法基”大纲变动对比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2016考研政治大纲中变动最大,其章节由2015年的七章修订为八章内容。
对比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思修部分除了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这部分内容没有变动之外,其余部分均有较大程度变动,法基部分近两年具体变动如下:2016考研政治大纲法基部分2015考研政治大纲法基部分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1.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2.社会主义法律精神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3.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1.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2.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3.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4.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以上即是2016年考研政治大纲“法基”部分相对于2015年考研政治大纲所作的调整,希望对2016考研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考试大纲重点是根据新形势下的变化作的修订,考生在关注大纲的同时还应关注时事,分析时事的同时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更是我们活学活用的实践过程。
2016考研政治大纲“形策及当代经政”变化对比2016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2015考研大纲相比无任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