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工艺学第四章90年版本
钳工工艺学(多图)

高级钳工
知识要求: •精密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机械零件与各种机构的原理。 •复杂和高精度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新产品装配后质量检查和鉴定方法。 •复杂工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精密、复杂机械设备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方法。 •各种挤压加工方法。 •机床电气控制基本知识。 •提高生产率的基本知识。 •微机应用基本知识。 技能要求: •设计先进的工艺装备,绘制工艺装备图,编制装配工艺规程。 •对工艺 关键件加工的工艺规程提出改进意见。 •在新产品试制中,按高难度零件的技术要求,加工出合格零件。 •研磨高精度和复杂形状的工件。 •解决钳工操作及装配中的技术问题,装配大型、精密、复杂、高速的机械设备 。 •按图样装配新产品,符合技术要求,装配和调整程控、数控机床。 •看懂机械 电气原理图。 •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摇臂钻床
分 度 头
四、安全文明操作常识
1、穿戴好防护用品; 2、不能擅自使用不熟悉的机床、工具、量具; 3、毛坯、半成品按规定摆放、随时清油污、异物; 4、不得用手直接拉、擦切屑; 5、工具、夹具、量具放在指定地点,严禁乱放; 6、工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守钳工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
五、钳工常用工、量具
钳工常识与钳工技能
第一部分 钳工简介
一、钳工基本操作
产
二、钳工工作场地
品
三、常用设备及使用 四、安全文明实习
展 示
引入课题
五、常用工、量具介绍
一、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1、钳工:
钳工大多是以手工在虎钳上进行 操作。目前,采用机械方法不太 适宜或不能解决的某些工件和装 配,常由钳工来完成。按技术要 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 的工种。钳工可分为普通钳工, 划线钳工,模具钳工,机修钳工, 装配钳工等。
钳工工艺学(96版) 习题册05-06(带答案、更新版)

钳工工艺学(96新版)习题册全国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第五章錾削、锯削与锉削一、填空题1、錾削工作范围主要是去除毛坯的凸缘、(毛刺),(分割材料),錾削平面及(沟槽)等。
2、錾子切削部分由(前)刀面、(后)刀面和两面交线(形成的切削刃)组成。
经热处理后,硬度达到HRC(56~ 62)。
3、选择錾子楔角时,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取(较小)数值。
根据工件材料(软硬)不同,选取(不同)的楔角数值。
4、锯削的作用是:锯断各种材料或(半成品),锯掉工件上(多余部分)或在工件上(锯槽)。
5、锯条锯齿的切削角度是:前角(γ。
=0°),后角(α。
=40°),楔角(β。
=50°)。
锯齿的粗细是以锯条每(25mm)长度内的齿数表示的。
6、粗齿锯条适用于锯削(软)材料或(较大)的切面,细齿锯条适用于锯削(硬)材料或切面(较小)的工件,锯削管子和薄板必须用(细齿)锯条。
7、锉削的应用很广,可以锉削平面、(曲面)、(外表面)、(内孔)、沟槽和各种形状复杂的表面。
8、锉刀用(高碳工具)钢制成,经热处理后切削部分硬度达HRC(62~ 72)。
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
锉齿的粗细规格是以每10mm轴向长度内的(主锉纹条数)来表示的。
9、锉刀分(普通钳工)锉、(整形)锉和(异形)锉三类。
按其规格分为锉刀的(尺寸)规格和锉齿的(粗细)规格。
10、选择锉刀时,锉刀断面形状要和(工件加工表面形状)相适应;锉齿粗细取决于工件的(加工余量)大小、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高低及工件材料的硬度等。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錾削时形成的切削角度有前角、后角和楔角,三角之和为90°。
(√)2、锯条的长度是指两端安装孔中心距,钳工常用的是300mm的锯条。
(√)3、圆锉刀和方锉刀的尺寸规格,都是以锉身长度表示的。
(×)4、双齿纹锉刀,面齿纹和底齿纹的方向和角度一样,锉削时,锉痕交错,锉面光滑。
电子课件-《机修钳工工艺学(第三版)》-A02-0876 第四章

a)主轴转向 b)空挡与变速
(4)主轴的进给。 1)机动进给 2)手动进给 3)微动进给 4)定程切削
Z3050×16(I)型摇臂 钻床的定程切削
a)操纵位置(一) b)操纵位置(二)
(5)主轴箱和立柱的锁紧与松开。 (6)摇臂升降。 (7)主轴箱沿摇臂导轨移动。
2.Z3050×16(I)型摇臂钻床的技术规格
3.Z3050×16(I)型摇臂钻床的传动系统
(1)主运动的传动结构 (2)进给运动的传动结构式。
4.Z3050×16(I)型摇臂钻床床的操作方法
Z3050×16(I)型摇臂钻床的传动系统图
Z3050×16(I)型摇臂钻床的操纵系统
(1)主轴的起动。 (2)主轴的空挡。 (3)主轴转速及进给量的变换。
(1)切削量大,排屑困难。 (2)切削温度高,散热困难,钻头易磨损。 (3)摩擦严重,易产生切削“积屑瘤”。 (4)钻头细而长,钻孔时容易产生振动。 (5)加工精度低,钻孔的尺寸精度一般在IT11~IT10之 间,表面粗糙度值一般在Ra100~25μm之间。
2.麻花钻的组成
(1)钻柄。 (2)钻体。
(2)其他常用群钻。 其他常用群钻的工艺特点及改进措施
7.钻削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1)切削速度 (2)进给量 (3)背吃刀量 (4)钻削时切削用量的选择
钻削时的切削用量
高速钢麻花钻的进给量选择
高速钢麻花钻的切削速度选择
8.钻孔的操作要点
(1)钻孔前要检查工件加工孔位置和麻花钻刃磨是否正 确,钻床转速是否合理。
麻花钻的切削部分
麻花钻
a)直柄麻花钻 b)莫氏锥柄麻花钻
3.麻花钻的主要几何角度
钳工工艺学第六版电子课件第四章装配基础知识

(所有减环基本尺寸之和),即:
m
n
A△= Ai - Ai
i 1
i 1
(2)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当所有增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减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时,则封闭环为最大极 限尺寸,即:
A = - △max
m
Ai m ax
n
Ai min
i 1
i 1
式中 A△max—封闭环最大极限尺寸,mm; Aimax —各增环最大极限尺寸,mm;
(3)增环 在其他组成环不变的的条件下,当某组成环增大时,封闭环随之增大,那么 该组成环称为增环。 (4)减环 在其他组成环不变的条件下,当某组成环增大时,封闭环随之减小,那么该 组成环称为减环。
3.封闭环极限尺寸及公差
(1)封闭环的基本尺寸
由尺寸链简图可以看出,封闭环的基本尺寸=(所有增环基本尺寸之和)-
Aimin —各减环最小极限尺寸,mm。
(3)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当所有增环都为最小极限尺寸,而减环都为最大极限尺寸时,则封闭环为最小
极限尺寸,即:
A = - △min
m
Ai min
n
Ai min
i 1
i 1
式中 A△min —封闭环最小极限尺寸,mm;
Ai max
—各增环最小极限尺寸,mm;
第四章 装配基础知识
§4-1 装配工艺概述 §4-2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4-3 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 §4-4 设备拆卸
§4-1 装配工艺概述
一、装配的概念
机械产品一般由许多零件和部件组成。零件是构成机器(或产品)的最小单 元。两个或两个以上零件结合成机器的一部分称为部件。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 轴线的振动,而且还会产生使旋转轴线倾斜 的振动,这种不平衡称为动不平衡。
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

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钳工工艺学是机械制造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钳工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使用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是学习这门课程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钳工工艺学的知识。
在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中,首先会介绍钳工加工的基本原理。
钳工加工是一种通过切削、锻造、焊接等方式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了解到钳工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的确定以及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接下来,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会详细介绍钳工加工的工艺流程。
在钳工加工中,工艺流程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的切削、锻造、焊接等工艺步骤。
此外,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还会介绍钳工加工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钳工加工中,各种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对于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非常重要。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正确使用钳工加工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钳子、锤子、钻头等。
最后,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还会介绍钳工加工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在钳工加工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到如何通过检验、测量和纠正等方法来控制钳工加工的质量,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总结起来,钳工工艺学第4版参考答案是一本重要的参考资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钳工加工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本参考答案,学生将能够了解钳工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设备使用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钳工加工的技能和水平。
希望这本参考答案能够对学习钳工工艺学的学生有所帮助。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填空题]全部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填空题]全部](https://img.taocdn.com/s3/m/7da2429602768e9950e73891.png)
填空题〔272题〕绪论〔5〕1、机器设备是由组成的,而大多数零件是由材料制成的。
2、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就是、和的过程,它是按照一定的进展的。
3、钳工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主要从事工件的、机器的、设备的及工具的等工作的工种。
4、《国家职业标准》将钳工划分为、和三类。
5、装配钳工的主要任务是、等。
第一章金属切削的根本知识〔17〕§1-1金属切削的根本概念1、切削时,刀具与之间的相对运动,称为运动。
按其功用,切削运动可分为运动和运动两种形式。
2、车削时,工件的旋转称为运动;刀具的纵向或横向移动称为运动。
3、钻床钻削工件时,钻头的旋转称为运动,轴向移动称为运动。
4、切削过程中,工件上形成的三个外表是、和。
5、切削用量是切削过程中、和三者的总称。
6、背吃刀量是指工件上外表和外表间的距离。
§1-2金属切削刀具7、车刀的切削局部由、、、、、和等组成。
8、在正交平面测量的车刀角度有角、角和角,三角之和等于。
9、刀具的前角主要影响切削刃的及切屑程度。
10、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和等。
§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11、由于工件材料和切削条件的不同,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类型有、、和四类。
12、切削中刀具的总切削力F r通常可分解为、和三个相互垂直的切削分力。
13、影响切削力的主要因素有、、和等。
14、切削过程中,被切削金属层的变形、别离及、和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称为。
15、刀具的磨损有和两种形式。
其中,前、后刀面的磨损属于。
16、一般将刀具磨损的过程分为、和三个阶段。
17、切削液具有、、和的作用。
常用切削液有和两种。
第二章钳工常用量具〔18〕§2-1万能量具1、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及产品和的工具称为量具。
2、量具按用途和特点,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3、常用的万能量具有、、和等。
.4、常用游标卡尺的测量精度,按读数值分为mm和mm两种。
5、游标卡尺只适用于精度尺寸的测量和检验,不能用其测量等毛坯的尺寸。
《钳工工艺学》课件

第一章 钳工概述
第七节 水平仪
水平仪是用来测量微小角度的精密量仪。主要用于测量平面相 对于水平面或竖直面的位置偏差,是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和精度检 验的常用量仪。
一、框式水平仪
1. 框式水平仪的结构与刻线原理
△h=n i l
式中:△h——被测平面两端的高低差 (mm);
n——主水准气泡移动的格数; i——水平仪的读数值;
第一章 钳工概述
第一节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
2. 英制长度单位 1英尺(ft)=12英寸(in) 1英寸(in)=8英分
3. 米制与英制长度单位换算 米制与英制长度单位换算的关系: 1英寸=25.4毫米 即 1in=25.4mm
二、技术测量的概念
1. 量具的分类:
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和产品尺寸、形状的工具称为量具
图2—18 量规
第八节 量规与塞尺
1. 塞规 小端尺寸按工件内径的最小极限尺寸制作,在测量内孔时应能
通过,称为通规,标有“通”的字样;大端尺寸按工件内径的最大 极限尺寸制作,在测量内孔时不允许通过,称为止规 。 2 .卡规
金属材料
粉末冶金
铸造
锻压
毛坯 热处理
切削加工 零件 装配 机器
焊接 轧材
图1—1机械生产过程
第一节 钳工的工作任务及重要性
一、钳工的工作任务
钳工大多是使用工具,以手工操作的方法为主对工件进行加 工的一个工种。他经常在台虎钳上工作,因而得名为钳工。
钳工的特点是:技术性强,工作范围广泛,具有万能性和灵 活性,不受设备场地的限制。
2004年《国家职业标准》将钳工职业划分为装配钳工、机修钳 工和工具钳工三类。
二、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划线、錾削、锯割、锉削、钻孔、 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弯形、铆接、刮削、 研磨、钎焊与粘接、技术测量和简单热处理等。
钳工工艺学(第四版)习题册【名词解释】全部

名词解释(53题)第一章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6)§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1、金属切削:§1-2金属切削刀具2、基面:3、前角:4、切削速度:5、切削力:6、刀具寿命:§1-3金属切削过程与控制第三章钳工基本操作知识(11)§3-1划线1、立体划线2、划线基准3、找正4、借料§3-3孔加工5、钻孔6、顶角2φ7、横刃斜角ψ8、铰孔§3-5矫正与弯形9、冷作硬化§3-6铆接、粘接与锡焊10、粘接§3-7刮削11、刮削第五章装配的基本知识(10)$5-1装配工艺概述1、部件装配2、装配工艺规程3、装配单元系统图4、固定式装配5、移动式装配6、装配工序7、装配工步$5-2装配前的准备工作8、静不平衡$5-3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9、装配尺寸链10、封闭环第八章轴承和轴组的装配(4)$8-2滚动轴承的装配1、滚动轴承的游隙2、滚动轴承的预紧$8-3轴组的装配3、轴组4、定向装配法第九章卧式车床及其总装配(15)§9-1金属切削机床型号1、CA61402、CK61603、Z40124、Z50255、Z3040×16第十一章钻床夹具(7)§11-2工件的装夹1、定位2、定为基准3、六点定位原则4、完全定位5、定位误差6、夹紧§11-3常用钻床夹具的类型7、钻床夹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锉削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光洁度,这种工作称为锉削。
锉削的经度最高可达0.01左右,表面光洁度最高可达▽8左右。
锉削的工作范围较广,可以锉削工件的外表面、内孔、沟槽和各种形状复杂的表面。
在现代工业生产的条件下,仍有一些不便于机械加工的场合需要锉削来完成,例如装配过程中对个别零件的修整,修理工作及小量生产条件下某些复杂形状的零件的加工等。
所以锉削仍是钳工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
§4-1 锉刀一、锉刀的构造锉刀是用高碳工具钢T13或T12制成,并经过热处理,以高度达HRC62~67。
是专业厂生产的一种标准工具。
锉刀各部分的名称如图锉刀的规格用长度表示(除圆锉刀的规格以直径大小表示,方锉的规格以方形尺寸表示外)。
有100毫米(4英寸)、150毫米(6英寸)、200毫米(8英寸)等。
锉刀面是锉削的主要工作面。
锉刀面在前端做成凸弧形,其作用是在平面上锉削局部隆起部分时比较方便,不容易因锉削时锉刀的上下摆动而锉去其它部位。
锉刀边是指锉刀的两个侧面,有的没有齿,有的其中一个边有齿。
没有齿的一边成为光边,它可使锉削内直角的一边时不会碰伤另一相邻的面。
锉刀舌时用以装入锉刀柄的,这是非工作部分,没有淬硬。
齿距为锉刀的齿纹锉刀的齿纹有单齿纹和双齿纹两种1. 单齿纹锉刀上只有一个方向的齿纹称为单齿纹。
单齿纹锉刀由于全齿宽都同时参加切削,需要较大的切削力,因此适用于锉削软材料。
图4-2所示为一种铝板锉,因此适用于锉削软材料。
2. 双齿纹锉刀上有两个方向排列的齿纹成为双齿纹(图4-3)。
浅的齿纹是底齿纹;审的齿纹是面齿纹。
齿纹与锉刀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叫齿角。
面齿角制成65°,底齿角制成45°。
由于面齿角与底齿角不相同,使许多锉齿沿锉刀中心线方向形成倾斜和有规律的排列。
这样,可使锉出的锉痕交错而不重叠,表面就比较光滑(图4-3a)如果面齿角与底齿角相同,则许多锉齿沿锉刀中心线平行地排列。
锉出的表面就要产生沟纹,而得不到光滑的效果。
双齿纹锉刀由于锉削时切削是碎断的,故锉削硬材料时比较省力。
3. 锉刀的粗细锉刀的粗细规格时按锉刀齿纹的齿距大小来表示的。
其粗细等级分以下几种:1号:用于粗锉刀,齿距为2.3---0.83毫米。
2号:用于中粗锉刀,齿距为0.77---0.42毫米。
3号:用于细锉刀,齿距为0.33---0.25毫米。
4号:用于双细锉刀,齿距为025---0.2毫米。
5号:用于油光锉,齿距为0.2---0.16毫米。
3、锉刀的类型和选择1. 锉刀的种类锉刀共分为普通锉、特种锉和整形锉三类。
普通锉按其断面形状的不同又分平锉、方锉、三角锉、半圆锉和圆锉五种。
如图4—4.特种锉是加工零件上的特殊表面用的。
其断面形状件图4---5.整形锉用于修整工件上的细小部位。
图4---6所示为整形锉的各种形状。
每5把、6把、8把、10把或12把为一组。
2. 锉刀的选择每种锉刀都有它适当的用途,如果选择不当,就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或过早地丧失切削能力。
因此,锉削之前必须正确的选择锉刀。
锉刀粗细的选择,决定于工件加工余量的大小、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的高度、工件材料的性质。
粗锉刀适用于锉加工余量大、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低的工件;而细锉刀适用于锉加工余量小、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高的工件。
表4-1列出了粗、中、细三种锉刀适宜的加工余量和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锉削软材料时如果没有专用的软材料锉刀,则智能选用粗锉刀。
用细锉刀锉软材料则由于容屑空间小,很易被切削堵塞而失去切削能力。
锉刀断面形状的选择,决定于工件加工表面的形状。
图4-7为工件加工表面形状不同时所适用的各种锉刀。
锉刀长度规格的选择,决定于工件加工面的大小和加工余量的大小。
加工面尺寸较大和加工余量较大时,宜选用较长的锉刀;反之,则选用较短的锉刀。
4、锉刀柄的装拆为了握住锉刀和用力方便,锉刀必须装上木柄。
锉刀柄安装孔的深度约等于锉舌的长度,孔的大小使锉舌能自由插入二分之一的深度。
装柄时先把锉舌插入柄孔,然后把锉刀柄的下端垂直地往台虎钳等坚实的平面上敲击,使锉舌长度的四分之三左右进入柄孔为止(图4-8a)拆卸锉刀柄可在台虎钳口(图4-8b)或其它稳固件的侧平面(图4-8c)进行,利用锉刀柄撞击台虎钳等平面后,在惯性作用下,锉刀与木柄就会互相脱开。
5、锉刀的保养合理使用和保养锉刀可以延长锉刀的使用期限,否则将受到早期的损坏。
为此,必须注意下列使用和保养规则:(1)不可用锉刀来锉毛坯件的硬皮或氧化皮以及经过淬硬的工件,否则锉齿很易磨损。
(2)锉刀应先用一面,用钝后再用另一面。
因为用过的锉面比较容易锈蚀,两面同时都用,则总的使用期限缩短。
(3)锉刀在每次使用完毕后,应用锉刷刷去锉纹中的残留铁屑,以免生锈服饰锉刀。
使用过程中发现铁屑嵌入锉纹,也要及时刷去,或用铁片剔除(图4-9)(4)锉刀放置时不能与其它金属硬物相碰,不能与其它锉刀互相重迭堆放,一面锉齿损坏。
(5)防止锉刀沾水、沾油,以防锈蚀和锉削时打滑。
(6)不能把锉刀当作装拆工具,若用以敲击或撬动其它物件,则很易损坏。
(7)使用整形锉时,用力不可过猛,以免锉刀折断。
§4-2 锉削方法一、锉削姿势1. 锉刀握法锉刀的握法掌握得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量的发挥和疲劳程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锉刀的大小和形状不同,所以锉刀的握法也应不同。
比较大的锉刀(10英寸以上的),用右手握锉刀柄,柄端顶住掌心,大拇指放在柄的上部,其余手指满握锉刀柄(图4-10a)。
左手的姿势可以有三种(图4-10b)。
两手在锉削时的姿势如图4-10c。
其中左手的肘部要适当抬起,不摇有下垂的姿态,否则不能发挥力量。
中型的锉刀(8英寸左右的),右手的握法与上述大锉刀的握法一样,左手只需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轻轻扶持即可,不必像大锉刀那样施加很大的力量(图4-11a)。
较小的锉刀(6英寸左右的),由于需要施加的力量较小,故两手握法也有不同(图4-11b)。
这样的握法不易感到疲劳,锉刀也容易掌握平稳。
更小的锉刀(6英寸以下的),只要用一只手握住即可(图4-11c)。
用两只手握反而不方便,甚至可能压断锉刀。
2.锉削姿势锉削时人的站立位置与錾削时相识。
站立要自然并便于用力,以能适应不同的锉削要求为准。
锉削时身体的中心要落在左脚上,右膝伸直,左膝随锉削时的往复运动而屈伸。
锉刀向前锉削的动作过程中,身体和手臂的运动情况见图4-12。
开始时身体向前倾倒10°左右,右肘尽量向后收缩(图4-12a);最初1/3行程时,身体前倾到15°左右,左膝稍有弯曲(图4-12b);锉其次1/3行程时,右肘向前推进锉刀,身体逐渐倾斜到18°左右(图4-12c);锉最后1/3行程时,右肘继续向前推进锉刀,身体自然地退回到15°左右(图4-12d);锉削行程结束后,手和身体都恢复到原来姿势,同时,锉刀略提起退回原位。
3.锉削力的运用和锉削速度推进锉刀时两手加在锉刀上的压力,应保证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这样,才能锉出平整的平面。
推进锉刀时的推力大小,主要由右手控制,而压力的大小,是由两手控制的。
为了保持锉刀平稳地前进,应满足以下的条件:即锉刀在工件上任意位置时,锉刀前后两端所受的力矩应相等。
由于锉刀的位置时不断在改变的,显然,要求两手所加的压力也要随之所相应的改变。
即随着锉刀的推进,左手所加的压力是由大逐渐减小;而右手所加的压力应是由小逐渐增大(图4-13)。
这就是锉削平面时最关键的技术要领,必须要认真锻炼才能掌握好。
锉削时的速度一般为每分钟30~60次左右。
速度太快,容易疲劳和加快锉齿的磨损。
二、工件的夹持工件夹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锉削的质量,因此,工具爱你夹持要符合下列要求:(1)工件最后夹在台虎钳的中间。
(2)工件夹持要牢固,但不能使工件变形。
(3)工件伸出钳口不摇太高,以免锉削时工件产生振动。
(4)表面形状不规则的工件,夹持时要加衬垫。
例如夹圆形工件时要衬以V形铁或弧形木块;夹较长的薄板工件时用两块较厚的铁板夹紧后,再一起夹入钳口。
露出钳口要尽量少,以免锉削时抖动。
(5)夹持已加工面和精密工件时,在台虎钳口应衬以钳口铜或其它较软材料,以免表面夹坏。
三、平面的锉法1.顺向锉(图1-14)顺向锉是最普通的锉削方法。
不大的平面和最后锉光都用这种方法。
顺向锉可得到正直的锉痕,比较整齐美观。
2. 交叉锉(图4-15)交叉锉时锉刀与工件的接触面增大,锉刀容易掌握平稳。
同时,从锉痕上可以判断处锉削面的高低情况,因此容易把平面锉平。
交叉锉进行到平面将锉削完成之前,要改用顺向锉法,使锉痕变为正直。
在锉平面时,不管是顺向锉还是交叉锉,为了使整个加工面能均匀地锉削到,一般在每次抽回锉刀时,要向旁边略为移动(图4-16)。
3. 推锉(图4-17)推锉法一般用来锉削狭长平面,或用顺向锉法锉刀推进受阻碍时采用。
推锉法不能充分发挥手的力量,同时切削效率不高,故只适宜在加工余量较小和修正尺寸时应用。
平面锉削时,常需检验其不平度。
一般可用钢尺或刀口直尺以透光法来检验(图4-18)。
刀口直尺沿加工面的纵向、横向和对角线方向多处进行。
如果检查处在直尺和平面间透过来的光线微弱而均匀,表示此处比较平直;如果检查处透过来的光线强弱不一,则表示此吃有高低不平,光线强的地方比较低,而光线弱的地方比较高。
刀口直尺在加工面上改变检查位置时,不能在工件上拖动,应离开表面后再轻放到另一检查位置。
否则直尺的边容易磨损而降低其精度。
四、其它表面的锉法1.曲面的锉法(1)外圆弧面的锉法锉外圆弧面一般时采用锉刀顺着圆弧锉削的方法(图4-19a)。
在锉刀作前进运动的同时,还应绕工件圆弧的中心作摆动。
摆动时,右手把锉刀柄部往下压,而左手把锉刀前端向上提,这样锉出的圆弧面不会出现有棱边的现象。
但顺着圆弧锉的方法不易发挥力量,锉削效率不高,故适用在余量较小或精锉圆弧的情况。
当加工余量较大时,可采用横着圆弧锉的方法(图4-19b)。
由于锉刀作直线推进,用力可大,故效率较高。
当按圆弧要求先锉成多棱形后,再用顺着圆弧锉的方法精锉成圆弧。
(2)内圆弧面的锉法锉削内圆弧面时,锉刀要同时完成三个运动(图4-20):1)前进运动。
2)向左或向右移动(约半个到一个锉刀直径)。
3)绕锉刀中心线转动(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约90°)。
如果只作前进运动,锉出的内圆弧就不正确(图4-20a);如果只有前进运动和向左或向右的移动,内圆弧也锉不好,因为锉刀在圆弧面上的位置不断改变,若锉刀不转动,手的压力方向就不便于随锉削部位的改变而改变(图4-20b)。
所以只有三个运动同时完成,才能锉好内圆弧面(图4-20c)。
2.球面的锉法锉圆柱形工件端部的球面时,锉刀在作外圆弧锉法动作的同时,还需要绕球面的中心和周向作摆动(图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