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陕西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指导意见》实现《中国抵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和《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的目的和任务,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如下:一、工作目标(一)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二)提供相应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三)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均达到9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逐年提高。
(四)艾滋病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均达到95%以上,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比例到达75%;住院分娩率达98%;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98%。
(五)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住院分娩率达到98%;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5%。
(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二、工作内容(一)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各级医疗助产机构要结合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服务,在孕早期为所有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检测与咨询服务。
要确保临产时才寻求助产服务的孕产妇及时获得相关检测与咨询,并进行干预,提供必要的转介服务等。
(二)加强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孕产期、婴幼儿期保健,提供随访服务。
针对孕产妇综合状况及疾病感染程度,提供喂养方式指导、心理支持、家庭防护等方面的指导;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
(三)为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干预措施:1.实施艾滋病感染干预措施(1)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提供安全的助产服务,减少在分娩过程中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的机率。
卫生院关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卫生院关于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卫生院医务人员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认识,增强服务意识。
2. 提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的发现、报告、干预、随访等工作的质量。
3. 提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抗病毒治疗率和随访率。
4. 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
三、工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1)利用宣传栏、健康讲座、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普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
(2)加强对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认识和业务水平。
2. 加强孕期保健(1)加强对孕产妇的孕期保健,提高孕期保健服务质量。
(2)加强对孕产妇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3)对筛查阳性的孕产妇,及时进行干预和随访,提供抗病毒治疗等服务。
3. 加强分娩期管理(1)加强对分娩期孕产妇的管理,提高分娩期服务质量。
(2)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及时进行预防性用药和随访。
4. 加强儿童保健(1)加强对儿童的保健管理,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
(2)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及时进行随访和干预,提供抗病毒治疗等服务。
5. 加强信息管理(1)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信息管理制度,提高信息报告质量。
(2)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工作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卫生院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卫生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计划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计划为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依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如下:一、项目目标1.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达95%以上,孕期检测率达90%以上,孕早期检测率达70%以上。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抗艾滋病病毒用药率达95%以上。
3.梅毒感染孕产妇梅毒治疗率达95%以上,所生儿童预防性治疗率达95%以上。
4.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首剂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乙肝免疫球蛋白及时注射率达95%以上。
5.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至3%以下。
6.先天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至15/10万活产以下。
7.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内乙肝表面抗原检测阳性率下降至1%以下。
二、项目内容预防母婴传播以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综合防治体系为支撑,以常规妇女保健、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为基础,为育龄人群、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相关服务。
(一)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结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等时机,开展预防母婴传播相关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提高青少年、育龄妇女特别是孕产妇及其家人对预防母婴传播的认知水平,增强其“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促进健康行为。
(二)孕产妇检测与咨询服务。
为所有孕产妇(包括流动人口)尽早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
在初次产前检查时,告知预防母婴传播相关信息,提供适宜、规范的检测,并依据结果提供后续咨询。
对于疫情相对较重地区或感染风险较高的孕产妇,在孕晚期再次进行检测。
对临产时才寻求孕产保健服务的孕产妇,要尽快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
对分娩前未能明确感染状况的孕产妇,原则上按照感染者处理,及时实施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并为其提供安全助产服务。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知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供全面、规范的母婴保健服务。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包括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等全周期的保健服务,确保各项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
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提供全面、规范的母婴保健服务。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包括婚前咨询、孕前检查、孕期保健、产时干预和产后随访等全周期的母婴保健服务。
(三)加强孕期筛查。
为所有孕产妇提供早期、多次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确保及时发现感染孕产妇。
(四)规范治疗和干预。
对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五)加强儿童随访和免疫接种。
对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和免疫接种,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六)加强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感染孕产妇个案信息登记和管理制度,加强数据质量和干预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
确保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培训和队伍建设。
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二)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确保用药率达到90%以上。
(三)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四)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五)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确保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六)提高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确保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意识。
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三)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监测,提高检测质量。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加强干预,提高用药率。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实施抗病毒治疗,提高用药率,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六)加强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实施定期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七)加强信息管理,提高数据质量。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有效保护母婴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2. 原则:科学、公平、合理、可行。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2. 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艾滋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艾滋病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四、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加强孕妇梅毒感染的筛查和治疗工作: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感染筛查和治疗机制,提高筛查率和治疗率。
2. 定期进行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梅毒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五、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计划1. 背景和目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母婴传播方面,它们造成了许多妇女和婴儿的健康问题。
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减少艾滋病、梅毒和乙肝在母婴间的传播,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母婴健康。
2. 目标群体和承担方本工作计划面向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和卫生教育机构。
工作计划将由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组织共同承担。
3. 主要措施和活动3.1 健康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和家庭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并推广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宣传活动可以包括座谈会、宣传册、海报和社区广播等。
3.2 母婴传播筛查和检测建立完善的母婴传播筛查和检测机制,确保每位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能接受及时的检测服务。
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中心可以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检测服务,并提供相应咨询指导和支持。
3.3 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疫苗接种服务,包括乙肝疫苗和其他相关疫苗,以减少乙肝在母婴间的传播。
此外,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如艾滋病母婴阻断、梅毒母婴阻断等,以确保母婴健康。
3.4 医疗和心理支持加强对感染母婴的医疗和心理支持,包括定期随访、治疗计划和心理疏导等,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4. 衡量和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衡量工作计划的执行效果和成效。
监测指标可以包括母婴感染率的降低、检测率的提高、疫苗接种率的增加、医疗和心理支持服务的覆盖率等。
5. 资源和合作确保工作计划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支持等。
同时,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如卫生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等,共同推进母婴传播工作。
6. 风险和挑战在实施工作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挑战,如资源不足、意识不足、社会文化因素和流动人口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改进机制和政策、增加资源投入和加强监测等方式加以解决。
艾滋病梅毒乙肝工作计划

一、背景与目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母婴传播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本工作计划旨在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的预防措施,确保母婴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实现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显著提高。
3. 为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及时、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4. 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保障母婴健康。
三、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1)通过媒体、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广泛开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在孕产妇保健机构、医疗机构、学校等场所,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咨询服务。
2. 预防检测(1)加强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工作,提高检测覆盖率。
(2)对检测阳性的孕产妇,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确保母婴健康。
3. 综合干预(1)对感染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
(2)开展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随访等工作,确保母婴健康。
4. 政策支持(1)将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点,加大财政投入。
(2)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确保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5. 组织协调(1)成立由卫生、教育、民政、妇联等部门组成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防治工作。
(2)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防治工作。
四、工作步骤1. 第一阶段(2024年1月-2024年6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认识。
2. 第二阶段(2024年7月-2024年12月):加强预防检测,提高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幼儿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
3. 第三阶段(2025年1月-2025年12月):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工作计划,预计到2025年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将显著降低,孕产妇、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
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年度计划2011年XX市被列为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项目市,一年来,项目工作在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及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距项目方案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使我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顺利开展,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有效控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发生,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2012年项目工作年度计划:
一、进一步明确项目任务,力求达到目标要求。
根据《XX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我市项目工作具体目标有:〈1〉、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2〉、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分别达到90%以上,其中孕早期检测率达70%以上;〈3〉、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比例分别达90%以上;其中,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病毒药物应用率达90%,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90%。
〈4〉、艾滋病、梅毒、乙肝感染孕产妇和其所生儿童的随访率达到90%以上。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率达90%;12个月龄和18个月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达到80%以上。
根据以上任务要求,市卫生局统筹协调,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
妇幼保健院协助市卫生局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各医疗助产机构要结合日常业务工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医疗保健服务。
力求在2012年按项目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能有效加强孕产妇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综合防治,减少婴儿感染,保障母婴健康。
通过2011年一个年度的工作开展,项目工作在市卫生局的直接领导及指导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作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已经摆上突出的位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予以重点加强,进一步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落实责任制,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三、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提升相关服务能力。
2012年要进一步强化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实验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技术,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四、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能够有效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内容繁杂,涉及环节多,推进难度大。
项目相关单位和科室在2012年要广泛开展社会动员,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不断扩大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覆盖面,在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性病防治、计划生育等服务领域,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随访,使更多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家庭受益,为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顺利进行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五、进一步规范信息上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012年要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料收集、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规范信息上报。
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全市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按照项目规范要求及时组织上报数据,并做好总结分析。
各医疗卫生单位完善健全记录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咨询信息的相关登记,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并及时完成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和个案登记卡,确保信息数据准确、及时、有效上报。
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