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
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
在“诗教”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
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乌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产生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①”,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
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
(摘编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材料二《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一个。
《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
《汉书·艺文志》中说“诗言志”,也不偏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
《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诗三百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一句话,都是倒霉人的产物。
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都结”。
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忠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在动物世界里有没有相应的解毒办法呢?当然有。
学会挑选食物,是对抗植物毒素的有效做法。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长颈鹿并不会在一棵树上吃太久,很快它们就会移动到下一棵金合欢树。
因为,如果只吃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很容易引起中毒。
因为金合欢会“通风报信”。
金合欢含有特殊的化学武器——单宁。
在通常情况下,树叶中的单宁含量并不高,毕竟合成单宁也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长颈鹿在啃食树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乙烯,这些乙烯被金合欢感应到,接着金合欢就会提高叶片中的单宁含量。
过量的单宁会影响到长颈鹿的消化系统,降低它们的消化能力,甚至引起死亡。
说到挑选食物,还有一个出名的例子,那就是在澳洲的桉树林中生活的动物,可能你已经猜到了,这个动物就是树袋熊(考拉)。
桉树叶子是考拉的主要食物,但是并非是棵桉树,考拉都会吃。
在澳大利亚分布着约300种桉树,但是考拉仅仅热衷于吃其中的三种桉树的叶子,分别是小帽桉、细叶桉和赤桉。
考拉如此挑选食物是有原因的。
桉树可以说是将化学防御这件事玩到极致的植物之一。
中国南方大片的桉树林根本不需要喷洒农药控制虫害,因为几乎没有动物能够解除桉树的防御武器。
桉树叶片中含有大量的桉叶油,桉叶油中的主要成分桉叶素有着特别的刺激性气味。
虽然稀释过后的桉叶油也可以作为香精添加到人类的食品当中,但在高剂量下,桉叶油仍然有毒。
对于食草动物而言,桉树叶是种“只可远观”的能源宝库。
但是,桉树毕竟是桉树,即便是桉叶油含量稍低,但是终归是有中毒风险的。
为了应对这种高毒性低热量的食物,考拉的应对策略就是少吃多消化。
一只成年考拉每天最多会吃下约400克的桉树叶。
考拉会细嚼慢咽,考拉的进餐时间通常为4~6小时。
考拉吃下去的桉树叶,进入胃肠道之后,其中活跃的微生物不仅能将叶片中的纤维素转化为考拉可以吸收的营养,更可以分解其中的毒素,避免中毒。
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湖北省孝感市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起点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024年高二9月起点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群体,青年的思想动态也直接映射出社会的前沿思潮。
从改革之初的迷茫,到满怀对高物质生活、高社会地位的向往和奋力拼搏的精神,再到对职场的厌倦、对竞争的排斥,到今天寻找化解时代困境的途径,追求世俗眼光之外的人生价值,这一过程展示出青年正走向创新与变革,也从单纯的抱怨走向了对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进一步融入了国家发展大局。
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年在面对激烈社会变迁时的应对策略;更深层次地分析,这些变化展现了中国青年集体情绪的转变。
青年集体情绪的形成与其面临的社会挑战有直接联系。
虽然在一些时期内,青年的集体情绪中出现了“躺平”“佛系”等逃避心理,还出现了精神内耗的加重、“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等不良现象。
但纵观整个发展历程,青年对时代的挑战并没有采取消极颓废的行为实践。
其实,“佛系”与“躺平”更多是一种自我嘲讽和心理安慰,通过口头的摆烂来缓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精神内耗”的出现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在应对社会压力、寻求自我实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突破困境限制的坚韧品质。
当今的青年正在尝试平衡物质满足与精神满足:既希望实现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很看重个人实现、事业和理想。
“集体情绪”是社会情绪的一种形式,是指同一世代的社会群体经历了相同的历史事件、社会结构、政策引导后,形成共同的、持续的、有价值导向的社会心理反应,尤其是对个人发展、目标追求、人生价值的情绪表达。
它与群体情绪的不同之处在于:群体情绪是具有同质性或存在于同一时空环境下的群体,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历史事件,在时间爆发出的群体心理冲动,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会因不同事件形成多个群体情绪;集体情绪则是一个世代群体的整体心理动态,能够维持较长时间,对孤立社会事件的敏感性更弱。
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2024—2025学年上期10月考试高2023级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远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论语·雍也》中,我们能看到传世文献中最早关于“儒”的讲法。
孔子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君子求义,小人重利。
孔子告诫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义为尚。
可见这里的“儒”应该是表示一种职业身份。
君子、小人是对从业者道德水平的评价。
那么儒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呢?《说文解字》中讲:“儒,柔也。
术士之称。
从人,需声。
”许慎认为“儒”是术士。
所谓术士是指法术之士,和鬼神相结交,类似于巫婆、神汉、萨满、道士、和尚等。
事实上“儒”字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我们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
甲骨文中的儒字,“亦”,从大从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
金文中的儒字,“”,水在人上,水变成了雨字,演变成“需”,可以理解为沐浴濡身的样子。
沐浴濡身为什么和儒有关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仪式,在与鬼神等结交前必须斋戒沐浴以示尊重。
《礼记·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离娄》中也讲“斋戒沐浴则可以事上帝”。
所以“儒”作为职业主要的任务是为人襄礼,祭祖事神,办理丧事。
孔子三十岁,以知礼而闻名,曾经从事这种工作。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帮助别人办理丧事,从未吃饱过。
有人去世,作为襄礼的儒却大吃大喝,是无德的表现,孔子显然不会如此,并且他于当日不再唱歌。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27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复辟.(pì)恫.吓(hè)着.(zhuó)人送还谬种流传能曲能伸B.给.(jǐ)养诨.(hún)名曲学阿.(ē)世互相厮拼背景离乡C.包扎.(zā)炮.(páo)制呱.(guā)呱坠地翻然觉醒毕恭毕敬D.摒.(bìng)弃骨殖.(shi)书声琅琅(láng)决无妥协共克时艰..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_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②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____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③今天,要____“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④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____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
⑤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____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⑥革命导师们____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____,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A.援用搜集制服制定权力既……又B.使用搜集制伏制订权力既……又C.援用收集制伏制定权利不仅……而且D.使用制服制订权利收集不仅……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②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身临其境....的。
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丽水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控高二语文试题卷(2024.6)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
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写诗、作画、谱曲、跳舞、开演唱会、当主持人……近年来,人工智能(AI)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在丰富文艺创作手段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文艺观念、艺术形态等产生巨大影响。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清新的文艺风景,但人工智能文艺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人工智能依赖海量数据,基于特定算法,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与程序进行创作。
人工智能文艺本质上是一种“数据库创作”,其对于人类文艺作品的模仿高度依赖数据库,数据库收集的样本越是全面丰富,越有助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模仿和创作。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诗歌、书法、油画、音乐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但跟人类作品相比,它们创作的所谓作品要稚嫩得多。
以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诗歌创作为例,如果我们对相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朦胧模糊、似是而非、意指不明、所指不清、解释多样、歧义纷出、缺乏个性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
它们跟人类创作的朦胧诗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而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作品,生成机制和程序则完全不同,它缺乏基于社会实践的情感基础,实质是围绕关键词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所进行的字词组合,这反映出人工智能文艺自身固有的局限。
人工智能在各文艺门类中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某些模仿性和规律性较强的领域(如舞蹈艺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更富独创性、更复杂的文艺领域(如长篇小说),人工智能显然还没有值得称道的优秀作品。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许多开车的人经常听到导航提示“您已进入绿波路段”,继而就会在遇到一个绿灯后,享有“一路绿灯”的幸运。
那么,畅享“一路绿灯”仅仅是靠运气吗?“绿波”交通,是一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旨在通过调整一系列交叉口上的交通信号灯,使主干道上的车流依次到达前方各交叉口时均会遇上绿灯,尽量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停歇,从而提高平均行车速度和通行能力。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一个路口遇到的是绿灯,就可能会“一路绿灯”。
实现绿波的路段称为“绿波带”。
绿波带的设置要综合考虑道路条件、流量、时间段等因素,绿波带的实现需要依赖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和交通流量预测技术。
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当规定好路段的车速后,交通管理部门操控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对车流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确保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从司机的视觉角度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行。
换言之,这一段路上信号灯变换是有关联的,变化时间都做了调整,车从第一个路口出发,以规定的车速行驶到达每个路口都会是绿灯。
合理的绿波带设置,可以增强路段与路段之间的联动性,提升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
驾驶者想体验在绿波带上一路绿灯的畅快,需要保证驾驶的速度与绿波车速相符合。
绿波车速是指车辆在畅通无阻的情况下,能够连续绿灯通过绿波带上一系列路口的速度。
数据显示,绿波车速通常设置在每小时30到50公里之间。
具体的绿波车速需要根据道路结构、车流量、行车速度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设定,以保证交通安全和顺畅通行。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会在红绿灯路口设立显示绿波车速的标志牌,来提醒驾驶员按照绿波车速行驶,让车辆一路绿灯地通行,从而提高通行效率。
在绿波带上按照设计好的绿波车速行驶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受实时路况的影响,车辆有时很难按照设计的速度行驶。
如路边乱停车、行人乱穿马路等,都会对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一定干扰,迫使车辆改变原来的行车速度,破坏绿波效果。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二语文(上)10月检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名校高二语文(上)10月检测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024.10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教化性的权力虽则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但并不限于亲子关系。
凡是文化性的,不是政治性的强制都包含这种权力。
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是一种教化过程。
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
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个完全由传统所规定下的社会生活,这社会可以说是没有政治的,有的只是教化。
事实上固然并没有这种社会,但是乡土社会却是靠近这种标准的社会,人的行为有着传统的礼管束着。
教化权力的扩大到成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得假定个稳定的文化。
稳定的文化传统是有效的保证。
我们如果就个别问题求个别应付时,不免“活到老,学到老”,因为每一段生活所遇着的问题都是不同的。
文化像是一张生活谱,我们可以按着问题去查照。
所以在这种社会里没有我们现在所谓成年的界限。
凡是比自己年长的,他必定先发生过我现在发生的问题,他也就可以是我的“师”了。
三人行,必有可以教给我怎样去应付问题的人。
而每一个年长的人都握有强制年幼的人的教化权力:“出则悌”,逢着年长的人都得恭敬,顺服于这种权力。
在我们客套中互问年龄并不是偶然的,这礼貌正反映出我们这个社会里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
长幼之序也点出了教化权力所发生的效力。
在我们亲属称谓中,长幼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则,我们分出兄和弟、姊和妹、伯和叔,在许多别的民族并不这样分法。
我记得老师史禄国先生曾提示过我:这种长幼分划是中国亲属制度中最基本的原则,有时可以掩盖世代原则。
亲属原则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长幼原则的重要也表示了教化权力的重要。
文化不稳定,传统的办法并不足以应付当前的问题时,教化权力必然跟着缩小,缩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而且更限于很短的一个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3分×6=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炮.烙páo 呜咽.yàn 誊.写téng 打烊.yàngB.祈.祷qí拗.开ǎo瘐.毙yǔ偏裨.bìC.新正.zhēng 城垣.yuán 谄.笑chǎn掎.角jǐD.敕.造chì监.生jiān攒.聚cuán 放诞.d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撮合陶冶蘖根祸胎B.脸颊踌躇惆怅面面相觑C.搭讪形骸诟骂轻手摄脚D.炫耀陪偿垓心热不可当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______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②为了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与老师应经常________情况。
③华老栓擦着火柴,点上油灯,屋子里便________了青白的光。
A.以至沟通弥满B.以致勾通弥漫C.以至勾通弥漫D.以致沟通弥满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
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C.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熟视无睹....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的动了一动。
D.陈奂生看着那冷若冰霜....的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再开口,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为了杜绝这类错误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几项有力的措施。
B.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C.经过组织的培养教育,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支部吸收他为预备党员。
D.小王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
6、排序填空正确的一项是()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1)陶醉于成功的光荣(2)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3)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A.(1)(2)(3)B.(3)(2)(1)C.(3)(1)(2)D.(2)(1)(3)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姊,乡里称其敦睦。
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秦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篨屏风,冬则布被莞席。
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众威服其仁义。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七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B.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宾客。
C.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去:离任。
D.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劝:勉励,提倡。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3分)A.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B.休仁以为..司徒参军C.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D.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常借官空车厩居焉.人多异焉.B.以.治干称躬耕以.养弟姊C.收入常多于.邻境力于.仁义D.言之.明帝追载缣帛以送之.10、以下全能表现孙谦政治才能的一组是()(3分)①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②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③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④郡境翕然,威信大著⑤治烦以简,狱无囚系⑥每去官,辄无私宅A.①②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⑥1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孙谦因为父亲担心自己将来有一天会离开所居官职,就躲避到历阳,从事耕作以养活弟妹。
B.孙谦在做巴东、建平二郡太守时,对于原先抢掠的蛮人,都将他们释放回家。
C.孙谦在做宁朔将军、钱塘县令时,用简便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务,狱中没有关押的罪犯。
D.孙谦在晚年依然努力实行仁义,自己所做的超过一般人很多,大家都很敬佩他。
12、翻译下列语句(3分)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三、古诗鉴赏:(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病牛宋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宋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李纲,南北宋之交的一位坚决主张抗金的政治家。
由于投降派的排挤被罢相。
这首诗是他被罢相之后贬到武昌时写的。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此诗写于其正当得志之时。
13、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人云:“诗言志。
”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3分)答:。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8分)阅读下面《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实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行状!15、文中横线处应填的一项是()(2分)A .事奈肖 B. 事奈孝 C. 世耐肖 D.世耐肖16、选出与“寄言纨绔与膏粱”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2分)A.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D.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17、文中写到:“《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就是()(2分)A .似贬实褒 B. 似褒实贬 C. 似褒似贬 D. 反面衬托18、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词对宝玉的不谙世事、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续写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五、课外现代文阅读(12分)生命的出口林清玄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圈,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
可怜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①“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②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③玻璃上踱步,好象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突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闯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去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④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⑤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⑥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生命的出口呢?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对这一层一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维。
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要后退一步,观照全局。
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痛苦与纠葛。
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因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
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⑦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选自《读者》2004年第一期】19、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人如果因为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请说明“可惜复可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0、“玻璃”一词在文中共出现7次,请分类归纳“玻璃”在文章中共有哪几层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1、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类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3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2、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杀写起,用小黄蜂的举动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轻易放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