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研究对象:卫生资源的研究、卫生服务产出的评价、健康保障制度、卫生经济关系与卫生经济活动。
卫生经济任务:研究经济活动的规律,改革不适应卫生经济发展的经济关系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健康状况;社会人口文化因素;一般经济因素;时间价值;卫生服务供给者;医疗保险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
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元性;卫生需求的多层次性;卫生需求的刚性。
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弹性的因素(1)替代品的可获得性:获得替代性服务越容易,弹性越大;某服务可替代的服务多,该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2)费用在消费者总预算支出中的比例:占比例大,弹性大。
(3)需求的紧迫性、必需性:紧迫、必需的弹性小。
(4)时间长短、疾病的迁延性:持续时间短的弹性小(如急性心梗),反之则较大(慢性病)。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垄断性、不确定性、公益性、外部性、即时性、主导性、技术性。
影响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时间因素、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替代性。
市场失灵表现及原因:(1)信息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提高。
----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作用的失灵。
(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最优的效力。
(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
垄断的存在会大大降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的问题。
市场运行机制不能解决贫富悬殊,不能兼顾公平和效率(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市场机制及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一、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1、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供求价格机制----服务生产市场的供求平衡、服务要素市场的供求平衡。
)2、在卫生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竞争机制----竞争出效率、竞争出质量。
)3、在卫生服务筹资中的作用。
二、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的作用:提高效率:政府针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市场失灵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卫生服务市场,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卫生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选择题:卫生总费用特点:信息性、社会性、动态性、基础性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人口因素、物价上涨、技术密集程度、疾病模式的转变、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卫生筹资职能:资金筹集、集中统筹、购买服务卫生筹集影响因素:公平价值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失灵与政府管制政策、社会文化卫生筹集渠道:政府卫生筹集、社区卫生筹集、患者直接支付、社会健康保险、私人健康保险医疗保障制度特征:社会性、均等性、福利性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概念:产出、效果、效益、效用的概念卫生经济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效用疾病负担常用指标:传统指标、潜在寿命损失年、质量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经济负担分类: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无形经济负担测定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指标:死亡指标、疾病(发病)指标、残伤(失能)指标、时间指标卫生服务需求条件:有获得卫生服务的愿望和要求;具备支付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影响因素:时间、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卫生服务项目的替代性、需求弹性卫生服务价格构成:卫生服务市场构成:卫生服务筹资市场、卫生服务要素市场、狭义卫生服务市场名词解释:卫生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经济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新兴学科。
卫生服务需要:从消费者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者使自身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卫生服务需求: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购买的卫生服务以及其数量。
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方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数量。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卫生服务价格:由卫生服务机构或医务人员向卫生服务消费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所收取的服务费用卫生服务市场: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卫生服务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关系总和卫生筹资:卫生筹资是为了购买卫生服务而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得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得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得学科,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得资源配置。
二.卫生经济学得特征:1)•不确定性存在及其程度:需求、供给2)•保险得显著作用:改变价格杠杄3)•信息问题4)•非营利机构得巨大作用5)•对竞争得限制6)•公平不需要得作用7)•政府补劣不公共提供三.卫生经济学得研究内容:a、卫生服务市场;b、卫生服务体系;c、卫生筹资;d、卫生利用与费用控制;e、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评价;f、医疗保障制度;g、卫生机构得经济管理;h。
卫生经济学评价;i、卫生经济研究与卫生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稀缺:一种商品或服务无论何时都有非零得机会成本,称之为稀缺。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得资源去获得某项收益(货币得与非货币得),所放弃得以同样得资源从事其她而获得得相应得收益。
1.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得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得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得数量。
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得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得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得卫生服务量。
4.需要与需求得区别及联系:⑴、过度需求:及没有需要得需求,如保健品、整形美容、抗生素等。
⑵、有需要得需求: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医生从专业得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得卫生服务量。
⑶、潜在需求:个体没有认识到就不会去利用得服务或认识到得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化为需求。
(计划经济缺陷:消费不足,激励不够)5.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得政策意义:⑴.根据需要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以公平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对市场分配结果地肯定。
⑵.根据需求为基础得分配倾向于市场得手段配置,提高了资源得利用率,但导致卫生服务公平性得降低。
6.卫生服务需求得特点:⑴.消费信息缺乏。
卫生经济重点

1、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就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的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2、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对象:卫生保健领域的经济活动;卫生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2)内容:卫生服务市场研究;卫生筹资研究;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研究;卫生资源利用效果和效益研究;卫生经济政策研究,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政策分析和评价;临床经济学和药物经济学研究。
3、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消费者信息缺乏,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卫生服务需求效益的外在性,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需求的多元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一般经济因素:卫生服务价格,互补商品或替代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与货币的储蓄,主观偏好,对未来商品和服务的预期(2)人口社会文化因素: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住房条件(3)健康状况(4)时间价值(5)卫生服务供给者(6)医疗保险制度起伏线,按比例补偿,封顶线5、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专业技术性;垄断性和主导性;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即时性;福利性;外部性6、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卫生服务价格;目标;成本;需求;技术;机构的设置和布局。
7、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卫生服务经济主体的多元性;消费者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需求的不确定性;专业技术垄断性;信息不对称;卫生服务需求的社会因素制约性;价格机制的局限性;供求机制的局限性;供给者利润适度。
8、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因:(1)信息的不对称影响卫生资源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提高(2)效益的外在性影响市场调节对资源最优配置的效力(3)垄断带来低效率和技术进步受限(4)市场调节带来不公平问题(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总量的平衡问题(6)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卫生可持续发展问题9、卫生总费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支出的货币总和,也就是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对卫生投入的总和。
卫生经济学名词解释及重点内容

1市场:买者与卖者相互作用并共同决定商品与劳务价格与交易数量。
市场是资源配置与经济运行的方式。
2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共性:构成要素有5大,经济主体独立性经济关联性,机制作用价格竞争供求。
特殊性:市场准入,供求关系,产品特性,市场的垄断性,价格形成及变化,不确定性,外部经济3临床路径:疾病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
思想: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
意义: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
优势: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
4卫生总费用: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保健的货币总和。
是政府、社会与个人对卫生投入的总和。
特指一个国家时,称为国家卫生帐户。
作用:1、政府调整与制定卫生经济政策的依据2、评价社会对人群健康的重视程度3、分析卫生经济政策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标准5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15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以生物学的角度,运用化学、物理和数学等手段,立足于人体生物变量的检测,研究器官、细胞和分子的变化,提出特异性的治疗手段。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主要包括全面健康观念、医疗观与死亡观、“人人健康”目标和“大卫生”观念、区域卫生规划。
疾病—病人,卫总上长。
6诊断关联组:1979年,美国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提出一种新型的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
即根据病例特征以及资源耗费类型,划分病例467类,规定每一类病人及其疾病的治疗费率。
7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是国际上唯一关于健康与疾病的诊断分类标准。
包括对各人群组一般健康状况的分析,疾病发病和患病的监测,以及与其他变量(如患病个体的特征和环境)有关的其他健康问题。
8预付制:按诊断相关分组预付费是指在DRGs分组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测算制定出每一个组别的付费标准,并以此标准对医疗机构进行预先支付的一种方法。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

卫生经济学知识点卫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卫生保健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以满足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并实现最佳的健康结果。
以下是一些关于卫生经济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卫生保健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这包括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医疗保险制度、卫生政策的经济分析等方面。
在研究卫生服务的需求时,需要考虑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因素,如人口特征、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价格等。
而卫生服务的供给则受到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数量和质量、医疗机构的规模和布局等因素的制约。
二、卫生资源的配置有效的卫生资源配置是实现卫生保健系统目标的关键。
卫生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分配这些资源,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卫生保健需求,是卫生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常见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法包括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
计划配置通常由政府根据卫生规划和政策来进行资源分配,以实现公平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市场配置则依靠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来引导资源的流动。
然而,单纯的计划配置或市场配置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实际中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达到更优的资源配置效果。
三、卫生服务的成本与效益卫生服务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与提供卫生服务直接相关的费用,如医疗设备的购置、药品的采购、医务人员的薪酬等。
间接成本则是指由于疾病或卫生服务导致的生产力损失、患者及家属的时间和交通费用等。
效益则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通常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来衡量,比较卫生服务的成本和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社会效益则更加广泛,包括提高健康水平、增加劳动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时间价值、不确定性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卫生经济学重点(医院管理)

第一章 绪论1 、卫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
它应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卫生服务系统中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其规律。
(名词解释)2、卫生经济学四个基本问题(简答)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医学和非医学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从卫生经济角度看应该生产什么样特定的医疗服务和产品?配置效率什么样特定的卫生服务资源应该用于生产最终的医疗服务和产品?生产效率谁应该得到医疗服务和产品?分配问题(公平和效率)3、1963年,Arrow 的“不确定性与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真正建立的标志。
(选择)4、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研究:描述。
运用经验观察及描述方法,说明和分析过去、目前和将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规律;规范经济学研究:解释。
研究各种规范、标准并做出分析、解释和判断。
(看病贵、看病难)第二章 卫生服务需求1、 卫生服务需求——由健康需求派生定义:指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能够购买的卫生服务数量。
或一定时期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
(名词解释)2、 指标(选择):两周就诊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两周内就诊人次数/调查人数(%);住院率——调查人群中调查前一年内住院人次数/调查人数(%)潜在需求:未就诊率——两周内有病患者未就诊人次数/患病人次数(%);未住院率——一年内经医生诊断应住院未住院人次数/应住院人次数(%)3、 需要是需求的基础需求和需要是政策和计划的出发点(多选题)P174、 卫生服务需求特点?P21卫生服务需求的盲目性;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四个阶段:自我判断→求医→医务人员诊断→服务利用);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需求的外部性;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5、 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其它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预期、政策的变化。
6、 A (意义见课本)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卫生经济学:重点

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产生了选择 2.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3.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 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
(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1.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 2.卫生保健制度 3.市场理论 4.健康效益的衡量5.基本理论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多源性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都会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存在着偏爱心理,称为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卫生服务存在着质量偏好2.健康状况:人口、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消费者住房布局、结构、规模等条件3.供给状况4.医疗保健制度道德损害: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即所谓的“道德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一.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与产出的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的学科,研究资源如何向卫生行业分配以及卫生行业内的资源配置。
二.卫生经济学的特征:1)•不确定性存在及其程度:需求、供给2)•保险的显著作用:改变价格杠杄3)•信息问题4)•非营利机构的巨大作用5)•对竞争的限制6)•公平不需要的作用7)•政府补劣不公共提供三.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卫生服务市场;b、卫生服务体系;c、卫生筹资;d、卫生利用与费用控制;e、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评价;f、医疗保障制度;g、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h。
卫生经济学评价;i、卫生经济研究与卫生改革。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稀缺:一种商品或服务无论何时都有非零的机会成本,称之为稀缺。
机会成本:指人们利用一定的资源去获得某项收益(货币的与非货币的),所放弃的以同样的资源从事其她而获得的相应的收益。
1.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2.卫生服务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系列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卫生服务的数量。
3.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4.需要与需求的区别及联系:⑴、过度需求:及没有需要的需求,如保健品、整形美容、抗生素等。
⑵、有需要的需求: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医生从专业的角度也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卫生服务量。
⑶、潜在需求:个体没有认识到就不会去利用的服务或认识到的需要,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转化为需求。
(计划经济缺陷:消费不足,激励不够)5.卫生服务需求与卫生服务需要的政策意义:⑴.根据需要为基础的分配倾向于以公平为依据,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对市场分配结果地肯定。
⑵.根据需求为基础的分配倾向于市场的手段配置,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导致卫生服务公平性的降低。
6.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⑴.消费信息缺乏。
⑵.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⑶.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⑷.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⑸.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7.卫生服务需求曲线及函数(P12)8.卫生服务需求曲线的特征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
这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反向依存关系: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就就是需求规律。
9.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曲线图P13)需求的变动:就是需求水平的变动,及在卫生服务本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其她因素的变动(如收入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水平的变动,及在同一价格水平下,其她因素的变动将带来需求量的升高或降低。
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以东。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她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卫生服务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这种变化就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移动。
10.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⑴、一般的经济学因素①.卫生服务价格②.需求者收入③.货币存储④.相关物品(服务)的价格⑤.消费偏好⑥.对未来物品(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⑵.健康状况⑶.社会、人口与文化因素(性别、收入与支付能力、婚姻状况、学校教育情况)⑷.医疗保障制度⑸.时间(时间越长卫生服务的需求越少,时间机会成本更大的人会更少利用卫生服务。
)⑹.卫生服务的供给状况⑺.卫生服务供给者的双重身份11、弹性就是指反应性。
弹性系数:用于反映弹性的大小,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就是衡量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灵敏程度的指示。
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弹性系数=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自变量的相对变动(具体公式见P18)12、需求价格弹性就是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负号表示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方向相反。
)13、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⑴.富有弹性:如果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
⑵.缺乏弹性:如果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
⑶.单位弹性:如果需求弹性系数正好就是1,称为单位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
⑷.完全无弹性:需求弹性系数为0时,称为完全无弹性,表示价格的变动率对需求量的变动无影响。
⑸.完全富有弹性:需求弹性系数为无穷大,称为完全弹性,表示任何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动。
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⑴.商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如果存在相近替代品,而且越容易被替代,则其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就越小。
)⑵.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程度(如果需要程度大,即就是生活的必需品,其需求弹性小,反之,就是奢侈品,则需求弹性大。
)⑶.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对于高价格的商品或服务,通常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大,弹性较大,反之,则弹性较小。
)⑷.商品的使用时间(对于使用时间较长的物品,通常不会随意更换,其需求弹性较大,而对于使用寿命较短的非耐用品,则需求弹性较小。
⑸.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激烈,弹性大,反之,则小。
)15、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其弹性系数一般在0、2~0、7之间。
16、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合理定价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的变动与总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的变动与总销售收入成同方向变东。
定价就是否恰当必须考虑其产品的需求弹性,而需求弹性又与销售收入或收益有关。
当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
当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增加。
当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时,价格的变动不影响总收益。
17、需求收入弹性就是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处于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
奢侈品:收入弹性大于1;必需品:收入弹性在0到1之间;劣等品:收入弹性小于0;卫生服务一般属于正常品中的必需品,所以卫生服务需求收入弹性通常小于1,即消费者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
18、需求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的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公式见P21)19、需求交叉弹性的三种情况Exy>0,则x与y就是替代关系,即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与y的价格就是同方向变动;Exy<0,则x与y就是互补关系,即表示x商品的需求量与y的价格就是反方向变动;Exy=0,则x与y无相关关系。
交叉弹性绝对值越大,表明两种商品相关性越高。
20、基数效用分析法总效用:人们从一组物品中得到的总的满足程度。
我们将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总满足程度之与成为总效用。
卫生服务的总效用指消费者从一组卫生服务消费中的到的总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就是增加一单位的物品的消费所带来的额外的满足程度(其她条件保持不变)2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图见P22)当不断增加同一种物品的消费时(其她物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商品的边际效用将最终趋于下降。
消费量增长幅度与总效用的变动幅度就是不同步的,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即每增一个单位的消费,其相应增加总效用比前一个消费单位增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量要小,即为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⑴.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
⑵.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化。
⑶.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边际效用的递减就是有时间性的。
⑷.边际效用为正值。
正常的消费者通常不会花钱购买给自己带来负效用的消费品。
22、消费者均衡在一定的收入与价格水平下,当消费者所选择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合达到总效用最大时,这种选择就就是效用最大化选择,这时也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就是每元钱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
理性消费(P23)23、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曲线特点:⑴就是一条向下方倾斜的曲线,离原点越远,效用越大;⑵效用为负;⑶凸向原点,斜率绝对值减小;⑷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24、效用均衡点:预算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25、怎样来抑制诱导需求:一.委托代理人:①加强健康素养;②健康咨询公司承担委托职能二.获益方:①医生固定收入——社区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②病人固定收费——医疗保险三.监督奖惩制度的加强。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一.卫生服务供给: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
二.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卫生服务供给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卫生服务供给的专业技术性(3)垄断性与主导型(4)即时性(5)效益外在性(6)福利性三.影响卫生服务供给的因素(一)卫生服务价格(二)卫生服务成本(三)卫生服务需求水平(四)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目标(五)卫生服务技术水平(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七)卫生资源(八)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四.卫生服务供给曲线(P37)在保持其她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卫生服务价格上升,卫生服务供给量增加,卫生服务价格下降,卫生服务供给量减少。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计算(必须掌握)dQs P卫生服务供给点弹性Es= dP × Q△Q s P1 + P2卫生服务供给弧弹性Es= △P×Q1 + Q2五.决定弹性的因素:a.时间b、卫生服务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c、卫生服务项目的替代性六.生产函数与供给模型(P41 请仔细瞧书上图线与相关的结论)★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1)a、总产量(TP):在其她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某一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产生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量的总与。
b、平均产量(AP):在其她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量。
c、边际产量(MP):在其她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1单位某可变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增加量或减少量。
(2)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保持技术水平与其她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总产量在达到某一点后,继续追加该种生产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增加额递减,即边际产a、MP l > 0时,TPl上升;当、MP l < 0时,TPl下降;当MPl = 0时,TPl为最大。
b、MP l > APl时,APl上升;MP l < APl 时,APl下降;MP l =APl 时,APl为最大。
(3)等产量线特点:a、同一坐标系中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表示不同的产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