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班)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两课”5门14学分1061019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学分(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2) 体育4学分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
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 外语4学分大学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
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
学生课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 文化素质课13学分必修课程1门,1学分0005003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1学分(秋)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 历史与文化、2. 语言与文学、3. 哲学与人生、4. 科技与社会、5. 当代中国与世界、6. 艺术教育、7. 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立足河南及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生态修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资源保护及利用领域,从事各级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及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知识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掌握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生物质能源工程、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3.具备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能力要求1.掌握资源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方案论证、工艺设计、运行管理的工作能力;2.具有环境中污染物治理、环境质量评价、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初步能力;3.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运算、制图、计算机应用、实验、测试和表达技能;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了解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再生资源的保护与应用战略、法律法规和政策;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组织管理实际工作能力;6.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读能力和一定的说、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7.具有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工作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职业素质要求1.职业综合素质要求(1)实验与分析能力:熟悉环境领域的国家与行业标准;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掌握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总结的能力;(2)系统科学的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整体思维,全局考虑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梳理相关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项目评价、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环境项目管理问题以及初步设计的能力;具备建立环境问题分析模型的能力;识别及分析环境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的能力;具备企业环保项目管理与执行的综合能力。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

对环境工程培养方案的意见一、培养目标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具有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全面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二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基础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设置应当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同时还应包括环境科学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此外,还应开设专门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研究能力。
专业课程设置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当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设计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师资队伍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应该优化师资结构,引进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同时也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引进。
此外,还应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科研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环境工程学科之一,同年招收了国内首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1981年首批设立环境工程硕士点,1983年首批设立环境工程博士点;1990年作为依托学科之一,建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作为依托学科之一,建立“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首批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7年首批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被授予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013年再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7年获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标准五、培养目标本专业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专业围绕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污染防治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责任感,德、康、能、知、美全面发展,具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终身学习、适应发展能力,胜任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能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研发、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工作,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复杂环境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六、毕业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水排水工程、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以及环境工程方面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知识要求具备环境污染及防治、环境生态及资源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基本环境污染控制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具有对环境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能力。
(3)工程要求受到环境工程实验技能、污染控制工程设计与运营等基本训练,了解环境保护及环境工程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4)素质要求具备对人类健康、生产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关怀理念。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1.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2.主要课程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地下水污染与防治*、矿山环境保护*。
(*特色课程)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3-6年2.毕业学分要求:总学分202.5学分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五、就业(发展)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环境规划、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环境评价、厂矿企业、环保产业等政府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
七、环境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2502)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环保工程设计、运营与管理等基本技能,适于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工矿企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神;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素养,培养良好的现代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素质,精通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综合素养,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
2.知识要求具备基本的经济、规划、管理、哲学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学检索、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熟练运用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查阅、沟通和交流;熟悉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政策和法规,能够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用前景;基本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制图、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熟练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环境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问题。
3.能力要求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获得信息、拓展知识领域、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培养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终身自学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环境领域中监测、规划、设计、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初步从事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的能力。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环境生态工程专业Eco-EngineeringofEnvironmentMajors专业代码:082504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态工程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环境生态监测、评价、环境生态工程设计、生态规划与管理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能够在环保、农业、国土资源、水利等领域从事生杰调查评价、环境监测评价、生态工程设计、生态规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通过学习与实践,该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以及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基本的读、写、听、说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3.掌握生态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生态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生态规划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实施的能力;4,熟悉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管理和行业执法工作的基本能力;5.了解当前生态工程学发展的前沿、现状和动态以及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施、总结及撰写论文的科学研究基本能力;7.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沟通交流、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环境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应用生态学、生态规划、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恢复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I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览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历史沿革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始建于1978年,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环境工程学科之一,同年招收了国内首届环境工程专业学生。
1981年首批设立环境工程硕士点,1983年首批设立环境工程博士点;1990年作为依托学科之一,建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作为依托学科之一,建立“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首批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首批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2007年首批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被授予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2013年再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7年获批建设世界一流学科。
二、学制与授予学位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三、基本学分要求四、专业标准五、培养目标本专业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专业围绕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污染防治需求,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责任感,德、康、能、知、美全面发展,具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生态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实践、创新和国际交流能力,具有终身学习、适应发展能力,胜任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环境规划编制和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等工作,能够从事规划、设计、运营、研发、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专业工作,解决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复杂环境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六、毕业要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9 ·
A A
()
)
GIS
(
)
(
)
B A
(
· 220 ·
环境学院 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
Programfor Water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ExperimentalClass)
SpecialtyandCode:Water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081102 082502 EducationObjective:Theprogramaimsatcultivatingtop-notchinterdisciplinarytalentswhoare nobleanddevotedtoscience.Studentswillfocusonknowledgeofgeoscienceswithsolidbackground inwater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andengineering. EducationRequirements:Studentswillacquiretheknowledgeandtechnologyforthedatacollectingandprocessingofhydrologyand waterresources,aquaticenvironment,forecastingoffloodsand droughts,waterresourcesplanning,groundwaterseepageandothersrelatedskillsbasedonthe masteryknowledgeofnaturalscience,aforeignlanguageandcomputerapplications.Studentsshouldhave theabilitytosolvepracticalengineeringproblems,beingactivelyengagedinundertaking,organizing and managingscientificprojects. GraduationRequirements 1.Tobeinspiredbystrongpatriotismandnationalpride. 2.Tobedevotedtoscience. 3.Tobecommittedto “Truthofscience,Kindnessofhumanities,andBeautyofart”. 4.Tohavestrongteamspirit,organizationand managementability. 5.Tohaveprofoundknowledgeofmathematics,physics,chemistryandbiology,etc. 6.Tohavesolidbasicknowledgeofgeology. 7.Tohaveoutstandingcompetenceingeosciences. 8.Tohavecomprehensiveprofessionalknowledgeof Hydrogeology,Engineering Geologyand EnvironmentalGeology. 9.Tobeproficientcomputerprogrammingandoperation,andskillfulindataprocessing with graphics,data,andwordsforresearchandapplication. GraduationRequirementsand WaystoAchieve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深 化 专 业 知 识 的 理 解 ,掌 握 基 本 的 测 试 方
法和分析技术
① 课 堂 教 学 :水 资 源 开 发 与 保 护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方
具备对地下水形成、埋藏、分布和 法、水文地质学基础 A、地下水动力学 A、GIS原理与应用、
6
策和法规;具 有 一 定 的 管 理 知 识 ②课外学习:引导学生 关 注 社 会 环 境 问 题 及 国 家 相 关 法 律
和能力
政 策 ,鼓 励 学 生 参 加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及 资 格 考 试
掌握资料查询以及获取信息的基 课外学习:测量学教 学 实 习、地 质 认 识 实 习(北 戴 河)、地 质 7 本方法,具有资料归纳、整理和综 教学实习(周口店)、专 业 教 学 实 习(三 峡)、专 业 课 程 设 计、
能力
② 课 外 学 习 :引 导 大 学 生 参 加 大 学 生 科 研 立 项 、大 学 生 科 技
论文报告会等活动
熟悉国家 有 关 水 资 源 的 方 针、政 ①课堂教学:环境法规、地 下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方 法、注 册 岩
土 工 程 师 职 业 技 能 培 训 、工 程 招 标 投 标 与 概 预 算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班)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水资源与环境工程 081102 082502 专 业 培 养 目 标 :培 养 以 地 球 系 统 科 学 理 论 为 基 础 的 ,具 有 地 学 特 色 的 ,兼 备 水 资 源 、环 境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知 识 的 ,品 德 高 尚 、崇 尚 科 学 的 复 合 学 术 型 拔 尖 人 才 。 专 业 培 养 要 求 :本 专 业 学 生 将 在 牢 固 掌 握 理 科 基 础 、外 语 、计 算 机 技 能 的 基 础 上 ,主 要 学 习 地 下 水 资 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 野 外 水 文 地 质 调 查、测 绘、制 图、实 验、测 试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应用所学专业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科 学 研 究、组 织 管 理 的 基 本 能 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 有 浓 厚 的 爱 国 情 结 和 民 族 自 尊 心 、自 豪 感 。 2.热 爱 科 学 ,具 有 为 科 学 事 业 献 身 的 精 神 。 3.具 有 求 “科 学 之 真 、人 文 之 善 、艺 术 之 美 ”的 高 尚 品 质 。 4.具 有 较 强 的 团 队 协 作 精 神 和 组 织 管 理 能 力 。 5.具 有 宽 厚 的 数 学 、物 理 、化 学 和 生 物 学 基 础 知 识 。 6.具 有 扎 实 的 地 质 学 基 础 。 7.具 有 地 球 系 统 科 学 理 念 。 8.具 备 系 统 的 水 文 地 质 、工 程 地 质 、环 境 地 质 等 专 业 知 识 。 9.具 备 过 硬 的 外 语 、计 算 机 、文 字 表 达 能 力 和 野 外 调 查 、室 内 实 验 、仪 器 分 析 及 数 据 处 理 分 析 技 能 。 毕业要求及实现途径
①Classroom Teaching:Hydraulics,Fundamental Hydro-
Tohaveproficiencyinexperimen- geology A,Groundwater Dynamics,Hydro-geochemical
taltechniques,measurementmeth- Analysis,Vadose Hydrogeology,Environment Isotope 2
No. GraduationRequirements
WaystoAchieve(TeachingProcess)
①Classroom Teaching:PhysicalGeology,StructuralGeology B,Mineralogy and Petrology,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Geology 1 To mastertheoreticalknowledge ② Out-of-class Learning:Primary Field Practice(Beidandskillspertainingtogeosciences aihe),GeologicalField Training(Zhoukoudian)B,Design andPracticeofGroundwater WellTests,SurveyingPracticeA
①课堂教学:水力学、水文地质学基础 A、地下水动力学 A、
水 文 地 球 化 学 (附 水 分 析 )、包 气 带 水 文 地 质 学 、环 境 同 位 素
初步掌握地下水有关的基本原
原理与技术
2
理 、主 要 的 实 验 、测 试 方 法 和 分 析
技术
②课外学习:通过开展 教 学 实 验,引 导 学 生 思 考 问 题,增 强
odologyandanalyticaltechnology PrinciplesandTechnology
ongroundwaterresources
② Out-of-class Learning:ExperimentsofBasic Testing
MethodsandAnalysisTechniques
序号
毕业要求
实 现 途 径 (教 学 过 程 )
①课堂教学: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 B、矿物岩石学、地貌
掌握地质 基 础 理 论、技 能 和 工 作 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1 方法
②课外学习:地质认 识 实 习(北 戴 河)、地 质 教 学 实 习(周 口
店)B、地下水井流试验设计与实践、测量教学实习 A
①课堂教学:水资源开 发 与 保 护、地 下 水 动 力 学 A、地 下 水
数 值 模 拟 基 础 、地 下 水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方 法 、地 下 水 污 染 与 防
具备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进行综
治 、土 壤 污 染 和 防 治 、水 污 染 控 制 工 程
4
合评价和开发设计方面的基本能 ② 课 外 学 习 :专 业 教 学 实 习 (三 峡 )、水 资 源 开 发 与 保 护 课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