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作业及答案4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一、《寡人之于国也》1. 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1)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2)反对暴政,提倡仁政。

(3)反对兼并战争,提倡以仁政来统治天下2. 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3. 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写法。

4.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二、《秋水》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是十分有限的。

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的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色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泽乎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地哲理表达的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力。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儒学摘要一、孔子论“仁”之言颇多,请予列举并谈谈你的认识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篇第十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篇第十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篇第六]2、“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对“仁”的最基本的表述就是“爱人”。

同时,孔子还从多个方面对“仁”进行了解释说明。

二、何为“中庸”,孔子为什么将其视为最高道德标准“中庸”是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

主张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论语?雍也》:“中庸之爲德也,其至矣乎。

”由于要做到坚持正确立场、无过无不及非常困难,所以孔子视之为最高标准。

三、《论语》中多有以“三”为题的警句名言(如“三戒”、“三省”),请写出三条原文并简要说明你的理解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篇第一)、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第十六)。

2、理由:略。

四、孟子“忧乐”与“穷达”观念,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请结合你的认识予以说明由“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显示出历代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的信念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是历代具有操守的文人士子的立身之本。

五、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你对此是如何认识的孟子主张以德治国,推行仁政王道,强调道德感化之力,所以主张“性善”。

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大学语文》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大学语文》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4

东北大学22春“公共课”《大学语文》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古诗十九首》是南朝陈太子萧统在编《文选》时,选取了十九首无主名(无著作权者)的五言古诗,题为《古诗十九首》,从此,《古诗十九首》便成了专门名称。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北宋初期以李商隐为师法对象的一批诗人构成“西昆体”,酬唱应和,用情深婉,用语绮丽,引经据典是“西昆体”的主要特色。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张中丞传后叙》热情歌颂抗击安史叛军的英雄,有力驳斥了对英雄的造谣中伤,显示相互作者反对藩镇割据,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表达了他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1977年,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成为“伤痕小说”的发轫之作。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7.30年代,冰心的()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北方的高山大川,扩大了表现领域。

A.《往事》B.《寄小读者》C.《平绥沿线旅行记》D.《笑》参考答案:C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有服,过丞相。

(过门拜访)B.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

(因为)C.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

(感谢)D.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

(抛弃)参考答案:C9.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B.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C.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D.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参考答案:D11.诗人艾青属于()这一诗歌流派。

A.“象征派”B.“现代派”C.“九叶派”D.“七月派”参考答案:D12.《战国策》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后题及答案主编 黄美玲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后题及答案主编 黄美玲

大学语文第四版课后题及答案主编黄美玲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王熙凤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正确答案)B.《红楼梦》中,元春命运决定贾府的兴衰。

元春进宫,贾府进入繁荣时期;元春封为贵妃,贾府达到鼎盛;元春生病暴毙,贾府随之衰败。

C.宝玉身上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宝钗则有癞头和尚送的金锁,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

(《红楼梦》)D.元春省亲时,对宝玉命名亭台轩馆之事大加赞赏,并亲自提笔为自己喜爱的几处楼馆赐名,大观园、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等楼馆都是元妃赐名的。

(《红楼梦》)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偏执扁舟翩跹(正确答案)B、阡陌陷阱纤维纤夫C、缥缈剽窃漂白饿殍D、点缀辍学拾掇赘述3、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钦佩jīn战战兢兢kè(正确答案)B、萧瑟xiāo溘然长逝kèC、精湛zhàn 侃侃而谈kǎnD、妊娠rèn 目瞪口呆dèng4、直到本世纪60年代,将地面()结果与卫星和火箭()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激光的物理性描述。

[单选题] *观察观测观测探测(正确答案)观察探测探测观察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消灭逍遥销路烟硝火药B、水淀纱锭靛蓝皮开肉绽(正确答案)C、菱角丘陵凌晨绫罗绸缎D、飘飞漂泊剽悍虚无缥缈6、《红楼梦》的官职中哪个是清代实有之职?( ) [单选题] *A.永兴节度使B.五城兵马司(正确答案)C.金陵省体仁院总裁D.大明宫掌宫内相7、1学习老舍写的《我的母亲》一文,我们会由衷敬佩母亲坚忍、善良、宽容、勤俭和好客的品性,也会为儿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感动不已。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食品071班注:由于字数原因。

具体分析及古文诗歌翻译请参见老师教案一.大同练习题1.选择题(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尚书》答案:C(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答案:D2.填空题《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4.论述题(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

大学_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三篇篇一: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我学国文的经验》1.作者屡次说自己“没有经验”,讲的无非是“老生常谈”,他真的是认为他所讲的“无足道哉”么?请加以解析。

答:当然不是,因为他的经验不同于通常流行意见,表面看来无甚高论,不足为奇,细加揣摩,颇具深意,关键是要“磨练出一种精神的趣味,要“知道文学与人生的全体”,最终要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生观,这些才是学好国文的根本。

2.“我的国文都是从看小说来的”,理解国文,只有“多看书”。

你怎样看这位__家的“经验”?答:小说多具有情节曲折、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异想纷呈之致对青少年吸引力大。

借助阅读小说,可以轻松愉快地获得中国语文的基础,识得汉语文的趣味,不知不觉间受到__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3.题为“经验”,作者却以大半篇幅讲了许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这样的写法是不经意的吗?其效果如何?答:当然不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也是其__风格特征所在。

其效果是,因为多有细节的观察和描摹,穿插有趣的轶闻,看似散漫,却使人感到__很有趣味,有嚼头。

话里有话,不是一览无余,回味起来觉得趣味无穷。

《秦腔》__以“秦腔”为题,但把笔墨放到排练、观众等方面,这样安排的效果怎样?答:写排戏演戏前的乡村舞台氛围,尤其是戏开演前人们火爆的言辞、情绪和行为,生动传达出关中人特有的豪放、粗烈的性格,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作者也借此强调秦腔赖以生存的根本原因,扎根于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个狗主义》1.如何理解个人主义?答:一是从欧洲现代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与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三是从中国当代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2.作者提出“个狗主义”,从论说和写作的角度看效果怎样?答:提出“个狗主义”,表面是一个修辞手段,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单元记叙文燕昭王求士【思考练习题答案】一、昭王能富国强兵、报仇雪耻的原因是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

二、主要是指君主对人才的态度问题。

郭隗认为,君主要象对待老师和朋友那样来对待人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人才看成自己的老师,诚心侍奉,虚心求教,这样才能使天下的人才前来投奔,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郭隗向燕昭王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有二: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燕昭王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三、用了比喻。

郭隗将自己比作死千里马,将燕昭王比作“古之君人”,用千金买千里马比喻以谦虚的态度和优惠的政策招纳人才。

郭隗希望燕昭王通过这个比喻明白招纳人才的办法。

其作用是:1 .由于比喻贴切,使纳贤之理得到透彻的阐明;2 .增加了文章的活力和生气。

四、这段话中以排比为主,排比、对偶、层递三种修辞方法结合使用。

其作用是:排比使文章气势充沛、说理透彻;而对偶使文章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层递使三种待人态度的优劣层次更加鲜明。

五、注意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1. 币:礼物,与现代的币含义不同;以,连词。

2. 师之:把他(郭隗)当作自己的老师。

3.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远:意动用法,以······为远。

4. 诎指:同屈旨,委曲自己意愿。

5. 事,为······服务。

管晏列传【思考练习题参考答案】一、管晏合传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两人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贯注了知人善荐的思想。

管仲因得到鲍叔推荐才帮助桓公成就霸业,晏婴因知人善荐而使齐国三世强大。

2. 管晏二人都对齐国有显赫功绩。

管仲使“齐桓以霸”,而晏婴让“景公以治”。

3. 二人都让司马迁感慨万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作业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鲁迅在写《灯下漫笔》这篇文章时,认为当时中国正处在
A、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人民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人民想做主人而不得的时代
D、人民暂时做稳了主人的时代
答案:A
第2题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梁启超所"看透"的志摩的追求是
A、良心之安顿
B、人格之确立
C、灵魂之救度
D、梦想的神圣境界
答案:D
第3题《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的内涵,下列不是文中所言“气”的特点的一项是
A、敢作敢为
B、集体行动
C、有所不为
D、积极战斗
答案:C
第4题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中,谈到“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是由于在知上有欠缺”,并罗列了三种人,其中没有谈到的是
A、有些人根本不知
B、有些人知得不正确
C、有些人知得不清楚
D、有些人知得不周全
答案:C
第5题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
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和崩溃
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生活的悲剧
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
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B
第6题鲁迅的《灯下漫笔》中多有“古人的良法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就叫作天下太平”、“人们便要心悦诚服”等用语,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讽刺
B、反语
C、暗示
D、象征
答案:B
第7题在《追悼志摩》中,胡适用志摩“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的诗句比喻
A、志摩生命的短暂
B、志摩为人的可爱
C、志摩的理想
D、志摩的信心
答案:B
第8题在《论气节》中,用来论述“节是有所不为,是消极的”这一观点的事例是
A、东汉末年党锢之祸
B、宋朝太学生罢免奸臣
C、明朝东林党攻击宦官
D、陶渊明躬耕农田
答案:D
第9题在朱光潜《文学的趣味》中,谈到造成人们文学趣味分歧的重要因素不包括
A、资秉性情
B、世风时尚
C、身世经历
D、传统习尚
答案:B
第10题在《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
A、故居的大门
B、爱尔克的灯光
C、亡姐的悲剧
D、“长宜子孙”四个字
答案:D
多项选择题
第11题下列《灯下漫笔》中的句子,采用反语修辞法的有
A、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
B、打死别人的奴隶,赔一头牛,则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的盛世
C、“复古家”尽可不必悲观。

太平的景象还在:常有兵燹,常有水旱
D、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于是便“万姓胪欢”了
E、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
答案:B|C|D
第12题《论气节》阐释了“气”与“节”的内涵,认为“节”的特点有
A、节是有所不为
B、不愿与在朝的人合作
C、节是有气节,是积极的
D、节是消极的、静止不变的
E、做人应该有高风亮节
答案:A|B|D
第13题胡适《追悼志摩》的主要内容有
A、抒写对志摩遇难的悲痛心情
B、追述与志摩多年的亲密交往
C、为志摩遭受的不公正指责辩解
D、赞佩志摩在苦痛中坚持理想、继续歌唱的精神
E、颂扬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
答案:A|C|D|E
第14题朱光潜《文学的趣味》谈到“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大半是由于在知上有欠缺”,其罗列的三种人是
A、有些人根本不知
B、有些人知得不正确
C、有些人知得不清楚
D、有些人知得不周全
E、有些人知得不客观
答案:A|B|D
第15题贯串《爱尔克的灯光》全文的象征性灯光有
A、故居大门内亮起的“一线微光”
B、哈立希岛上姐姐爱尔克的灯光
C、照亮船只海上航行路线的灯塔
D、指引作者走了十八年的“心灵的灯”
E、指引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灯光
答案:A|B|D
判断题
第16题胡适在《追悼志摩》中紧扣爱、自由与美等关键词,强调徐志摩的爱是一种真实的爱,体现为对自由的执着追求。

爱、自由和美构成了徐志摩精神世界的核心,并成为徐志摩追求自己理想和自由的生活的动力。

答案:正确
第17题朱光潜认为趣味既传达着个人评判水准的高低,也是文学创作风格的表达。

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是影响一个人趣味高低及倾向的三个重要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成为促进个体不断提
高自己文学趣味的重要动力,也可以成为个体趣味偏见形成的原因。

答案:正确
第18题鲁迅在《灯下漫笔》的第一部分侧重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中国的现状进行振聋发聩的揭露,指出“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答案:错误
第19题《追悼志摩》一文中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表意,将对徐志摩的为人和为文的论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诗文互证,人文统一。

答案:正确
第20题朱自清认为传统的气节观是以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礼”为道德标准的,他提倡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应该以“正义感”为新的道德标准,树立以“节”为主的新的气节观。

答案: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