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作业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分辨比例中的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比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的区别。

2.解决实际问题时将比例的概念运用到实际中。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教学挂图等。

3.学具:计算器、比例尺等。

4.教学环境:教室环境整洁,黑板干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15分钟)1.理论知识:介绍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

2.操作性知识:示范如何计算比例,并解释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的概念。

3. 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比例解决问题,并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4.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课后复习课上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对比例概念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运用,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材解读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教材解读

请输入标题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唤醒学请生输入的文本请生输入文活本 经 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 情。
4
教材直接说明“按2:1放大,就是把各边的长 放大到原来的2倍。”理解了“2:1”的意义 后,学生就可自主完成图形放大的过程,体验 图形放大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放大前后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 边长、周长,发现放大前后的图形,大小变了, 但形状没变,体会相似图形对应线段比相等、 对应角相等的特点。 让学生观察到图形按一定的比缩小,也满足 “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教材编排了一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生活现象 的图片。突出强调通过对放大与缩小的生活 现象(如照相、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 图表、人和影子等)观察比较分析,初步感 知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 发生变化,形状没有变化,从而体会图形的 相似变化特点。
“你知道吗?”介绍的是在计算机上处理图片 时放大或缩小的最基本方法,很多学生可能已 有过这样的使用经验。通过这样的例子,一方 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认识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 直接利用图像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找到另一个 量的值,体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 直观性与便捷性。
请输入标题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请输入文本请输入文本
1.加强数形结合,使 学生经历生成正比例 图象的过程,自主探 索图象的特征。
2.引导学生利用数形 结合思考问题。
检 验 学生 是 否 可以灵活的运用比例的概念和判 定方法两种途径,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 比例。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辨析不同 形式的比例的内项与 外项。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比例的基本性质。 3.加强4个数组成比 例判定方法的教学。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课后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课后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课后练习(共十练附答案)4.1 比例的意义1.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不能的说出理由。

(1)0.9︰1.2和8︰6(2) 0.22.5 和 450(3)6︰45和0.8︰6 (4)12︰1.2和1︰1102.写出比值是14的两个比: 和 ,组成的比例是 。

3.连一连。

(将两个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2︰3 0.5︰0.20.6︰0.8 13︰1103︰1.2 4︰623︰15 35︰45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3︰( )= ( )︰12(2)24︰9 = 8︰( )(3)( )︰3 = 8︰( )填完之后,将各组比例中的第一项与第四项相乘,第二项与第三项相乘,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4.2 比例的基本性质1.填一填。

(1)如果a ︰b =c ︰d ,那么,( )×( )=( )×( )。

(b 、d 都不为0)(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5和a ,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23 ︰ 14 和 45 ︰310(2)34 ︰1.2和 54︰1.63.根据等式,改写成比例式。

(1)14×12=21×8 (2)A ×B=C ×D4、用8,40,32再找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找哪些数?请写出组成的比例。

1.解比例。

(1)34 ︰56 =X ︰23 (2)1.5X =612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8与X 的比等于13 与 56的比。

(2)什么数与314 的比值等于 79与1.2的比值?3.轮船模型是按照与实物大小1︰400的比例做成的,它的长是20.5cm ,这艘轮船的实际长多少米?4.下图是一个山坡的示意图,如果A 点的高度是40米,B 点的高度应是多少米?1.上表中,路程是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也就是 和 成正比例关系,和 是成 的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6.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仔细审题,填一填。

(每小题4分,共20分)1. 4:5=24:( ) 3.5:( )=5:72.如果23a =45b (a 、b 都不等于0),那么a :b =( )。

3.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则另一个内项是( )。

4. 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是9:5,大齿轮有45个齿,小齿轮有( )个齿。

5.12的因数有( ),选出其中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二、火眼金睛,判对错。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每小题3分,共12分)1.由2、3、4、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的差是0。

( )3.如果6a =7b (a 、b 均不为0),那么a :b =6:7。

( )4.5:10=12是比例。

( )三、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不能与1、2、3组成比例。

A .1.5B .6 C.23D.122.下面(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19:109和91:901B .12:13和16:19C .7:8和14:16D .5:2.5和1:0.53.能与15:14组成比例的是( )。

A .4:5B .5:4C .4:15D .14:54.比例5:3=15:9的内项3增加6,要使比例成立,外项9应增加( )。

A .6B .18C .27D .12四、解比例。

(每小题3分,共12分)1.5:1.2=6:(x +1)1.33.9=20x23:56=x :0.5x 0.15=0.40.03五、根据条件列比例并解比例。

(每小题3分,共9分)1.35与0.7的比等于4.2与x 的比。

2.最小的质数与它的倒数的比等于2.8与x的比。

3.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0.36和x,两个外项分别是1.2和0.9。

六、聪明的你,答一答。

第四单元比例(易错梳理)-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第四单元比例(易错梳理)-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人教版

比例知识盘点知识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例的基本性质①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可以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 =c:d ,那么ad =bc 。

3、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转化为外项之积与内项之积相等的 等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知识点2:正比例和反比例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

正比例关系式:yx =k 正比例的图像:一条射线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式:xy =k 反比例图像:一条光滑的曲线 知识点3:比例尺1、意义: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分类: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3、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知识点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知识点5:用比例解决问题 造出情境中不变的量是关键。

易错集合易错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典例 比例24:6=12:3,第一项24减去6,第二项的6怎样变化,才能使比例仍然成立?解析 根据比例的性质,24-6=18,外项的积变为18×3=54,内项12不变,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求解。

解答 24-6=18 18×3=54 54÷12=4.5 6-4.5=1.5 答:第二项6应减去1.5,才能使比例仍然成立。

✨针对练习1比例24:6=12:3,第三项12乘2,第四项的3怎样变化,才能使比例仍然成立?易错点2:利用图像解决正比例问题 典例 下图是老虎和猎豹比赛跑步的情况。

猎豹的奔跑路程和时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老虎呢?解析 判断老虎、猎豹奔跑的路程和奔跑时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2023年春季新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比例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八

2023年春季新版人教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  比例 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八
解:设这个高级军吏俑的实际高度是 x cm。 1∶10=19.6∶x x=196
答:这个高级军吏俑的实际高度是196cm。
13.某小区1号楼的实际高度是35m,与模型高
度的比是50∶1。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解:设模型的高度是 x cm。 50∶1=3500∶x 50x=3500 x=70
答:模型的高度是70cm。
能,5∶400=10∶800
2.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 的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4∶5=12∶15
(2)2,3,4和5 不能组成比例
(3)1.6,6.4,2和5
不能组成比例
(4) 1 , 1 , 1 和 1 2 3 64
1:1 = 1:1 23 46
3.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0∶2 20∶4 10∶2=20∶4 (答案不唯一)
5.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不能组成比例
(2)1.4∶2和28∶40 能组成比例
(3)1 :1 和 5:1 25 84
能组成比例
(4)7.5∶1.3和5.7∶3.1 不能组成比例
6.
我不运动时心脏 45秒跳54次。
小红说得对吗?
那1分钟跳72次。 小红
1分=60秒 54∶45=1.2 72∶60=1.2 两个比的比值相同,说明心跳的速度 没有变,所以小红说得对。
解:设轿车的实际长度是 x cm。
1∶20=24.3∶x x=486
答:轿车的实际长度是486cm。
(2)公共汽车长11.76m,公共汽车模 型的长度是多少?
解:设公共汽车模型的长度是 x m。 1∶20=x∶11.76 x=0.588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四章 比例 人教新课标版(含解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四章比例【知识点归纳总结】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的意义,注意判断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求出比值,比值相等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例2: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要使比例仍然成立,则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A、8B、12C、24D、36分析:在比例3:4=9:12中,若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这样两内项的积就成了108,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再用108除以前一个比的前项3即得后一个比的后项,进而求出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几即可.解:比例3:4=9:12中,第一个比的后项加上8,由4变成12,则两内项的积:12×9=108,两外项的积也得是108,第二个比的后项应是:108÷3=36,第二个比的后项应加上:36-12=2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点评:此题属于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判断.例2: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正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和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因为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解: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长方形的面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xy=k(一定),所以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长方形的面积公式.3. 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一般来说,求比例的未知项有以下两种情况:例2: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分析:根据互为倒数的定义和比例的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可得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1,再根据成反比例的定义即可求解.解:因为比例的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1(为恒指),则比例的两个内项成反比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4. 比例的应用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正、5. 比的应用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1)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先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求出总份数;b.求出每一份是多少;c.求出各部分相应的具体数量.(2)转化成份数乘法来解答.解题步骤:a.先根据比求出总份数;b.再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c.求出各部分的数量.2.按比例分配问题常用解题方法的应用:(1)已知一个数量的各部分的比和其中某一部分的量,求另外几个部分量;(2)已知两个量或几个量的比和其中两个量的差,求总量.【经典例题】例1: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部都相等,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A、2:1B、1:2C、1:1D、3:1分析:根据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得: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由此即可进行比较,解答问题.解: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分别相等时,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所以这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高的比是2:1.故选:A.点评: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底相等、面积也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中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2倍.例2: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时间比是()答:甲乙所需的时间比是32:9.故选:B.点评:关键是把速度和路程设出来,然后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先求得各自用的时间,再写出所用的时间比并化简比.6.辨识成正比例的量与成反比例的量1.成正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成反比例的量:(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定).3.判断方法:关键是看着两种相关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所以xy=1,是乘积一定,x和y成反比例;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辨识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就看这两种量是否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出选择.【同步测试】单元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共8小题)1.当:4=x:5时,x的值是()A.B.C.D.2.根据6×7=2×21,写出下面的比例中正确的一组是()A.6:7=2:24B.6:2=7:21C.6:2=21:7 3.如表,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应填()x3?y56A.2B.3.6C.2.5D.104.语文书和数学书共40本,语文书的本数和数学书的本数的比可能是()A.4:3B.4:5C.5:3D.无法确定5.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烧煤的天数()关系.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6.A=,如果B一定,A和C这两种量成()关系.A.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D.按比例分配7.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1:3:4,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8.一个长4cm,宽2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cm2.A.32B.72C.128二.填空题(共8小题)9.甲数与乙数的比例为5:3,甲数为60,乙数为.10.解比例:3.5:x=0.5:20%则x=11.表中x和y是两个成反比例的量,请将表格填写完整.x36120.18y10154012.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所得的新分数可以约简为,这个数是.13.按照如图的配方,做5人份炒面,需要购买克面.1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的数值.15.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其中一个外项是1.25,另一个外项是.16.在3,15,12,5,9,30,20中,把可以组成的比例写出两组、.三.判断题(共5小题)17.比例2:a=b:3,那么a与b的积是6.(判断对错)18.甲数的与乙数的相等,且甲、乙均不为零,则甲数大于乙数..(判断对错)19.a:b=2:4,则b是a的2倍.(判断对错)20.小明上学,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判断对错)21.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那么小华就比小红轻.(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2.解比例.=4:2.4x:=15:五.应用题(共6小题)23.一种酒精溶液,水和酒精的比是4:1.如果要调3.2升的酒精溶液,水和酒精分别需要多少毫升?24.学校体育组购进12根大绳,准备按年级学生人数分配给参加“蓓蕾计划”的一、二、三年级学生.一年级45人,二年级75人,三年级60人,二年级能分到多少根大绳?25.修路队修一段铁路,修了一天后,已修路程和未修路程的比是1:4,第二天修了3600米,正好修完这条铁路的一半,这段铁路长多少米?26.甜甜学习做面包,她搜索得知,做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如果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其中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当面粉全部用完时,黄油还剩多少克?27.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28.解决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把比例先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的形式,再进一步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再进行选择.【解答】解::4=x:5,4x=×5,4x=3,x=.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即解比例.2.【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据此逐项写出等式,与等式6×7=2×21比较得解.【解答】解:A、因为6:7=2:24,6×24不等于7×2,所以选项A不正确.B、因为6:2=7:21,6×21不等于7×2,所以选项B不正确.C、因为6:2=21:7,所以6×7=2×21,所以选项C正确.由此得出C是正确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即: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3.【分析】如果x和y成反比例,则x和y的乘积一定,由此列出比例解答即可.【解答】解:6x=3×56x=15x=2.5答: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处填2.5.故选:C.【点评】此题属于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解题,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则对应的乘积一定;再根据乘积一定列出比例,求得未知数的数值即可.4.【分析】要求这两种书的本数比是几比几,因为数的本数应该为整数,所以只要40能整除比的前项和后项份数的和即可.【解答】解:A、因为4+3=7,7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3;B、因为4+5=9,9不能整除40,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不可能是4:5;C、5+3=8,40能被8整除,所以这两种书的本数比可能是5: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比的应用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5.【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因为:每天烧煤量×烧煤天数=煤的总量(一定),是乘积一定,所以每天烧煤量和烧煤天数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6.【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解答】解:A=,如果B一定,即AC=B(一定),是乘积一定,则A和C成反比例;故选:B.【点评】此题属于辨识成正、反比例的量,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再做判断.7.【分析】根据题意可得: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占三角形内角和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1+3+4=8180°×=22.5°180°×=67.5°180°×=90°所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别求出三个角,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判断即可.8.【分析】先根据按4:1放大,放大后长和宽是原来的4倍,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解答】解:放大后的长:4×4=16(厘米);放大后的宽:2×4=8(厘米);面积:16×8=128(平方厘米);故选:C.【点评】先根据比例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再求出面积.二.填空题(共8小题)9.【分析】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可求解,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解答】解:设乙数为x,则5:3=60:x,5x=180,x=36.故答案为:3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10.【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原式化成0.5x=3.5×20%,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0.5求解.【解答】解:3.5:x=0.5:20%0.5x=3.5×20%0.5x÷0.5=0.7÷0.5x=1.4;故答案为: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等式的性质以及比例基本性质解方程的能力,解方程时注意对齐等号.11.【分析】根据x和y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可知x和y这两个量对应的乘积一定,进而根据乘积一定得解.【解答】解:12×15=180180÷36=5180÷10=18180÷0.18=1000180÷40=4.5如图:x36180120.18 4.5y51015100040故答案为:5,180,1000,4.5.【点评】此题属于考查正、反比例的意义,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关系,那么它们对应的乘积一定相等.12.【分析】若设这个数为x,则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比是,据此就可以列比例求解.【解答】解:设这个数为x,则=,5×(13+x)=3×(27﹣x),65+5x=81﹣3x,8x=16,x=2;答:这个数是2.故答案为:2.【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的分母减去一个数,分子加上同一个数后,新分数与成比例,从而问题得解.13.【分析】通过观察配方表可知,2人份炒面需要600克面粉,由此可以求出1人份炒面需要面粉多少克,再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解:600÷2×5=300×5=1500(克)答:需要购买1500克面粉.故答案为:1500.【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及应用.14.【分析】根据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函数图象的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时,想找出已知量所在的数轴及位置,然后在另一数轴上找出已知量相对应的数值.故答案为:对应.【点评】考查了正比例图象,关键是熟练掌握正比例的定义,以及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15.【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已知两个内项的积是1,则两个外项的积也是1;用1除以1.25,即为另一个外项.【解答】解:因为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所以另一个外项是:1÷1.25=0.8.故答案为:0.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16.【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只要找出四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积等于另外两个数的积,就说明这四个数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解答】解:在3,15,12,5,9,30,20中3×20=12×5所以可以组成比例:3:12=5:20、3:5=12:20.故答案为:3:12=5:20、3:5=12:20.【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性质的运用:验证所给的四个数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也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任意两个数的比值和另外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否则就不能组成比例.三.判断题(共5小题)17.【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2:a=b:3,ab=2×3=6;所以原题计算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比例性质的运用.18.【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将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再进一步化简比得解.【解答】解:甲数×=乙数×,则甲数:乙数=:=24:25,因为24份的数<25份的数,所以甲数<乙数.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运用,关键是把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先改写成比例的形式.19.【分析】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据此先把a:b=2:4改写成2b=4a,再根据等式的性质,两边同除以2得到b=2a,即b是a的2倍;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a:b=2:4,即2b=4a,则b=2a,即b是a的2倍;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等式性质的运用.20.【分析】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它们是加数、加数与和的关系,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据此判断.【解答】解: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相加是总路程,所以已经走的路程与剩下的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不成比例,有三种情况.21.【分析】如果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据此解答.【解答】解:小华与小红体重的比是7:8,把小华的体重看作7份数,把小红体重看作8份数,7<8,所以小华就比小红轻;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比的运用,把比看作份数比来理解.四.计算题(共1小题)22.【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4x=0.2×2.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4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2)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x=×15,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即可得到原比例的解.【解答】解:(1)=4:2.44x=0.2×2.44x÷4=0.2×2.4÷4x=0.12(2)x:=15:x=×15x÷=×15÷x=8【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五.应用题(共6小题)23.【分析】先求出总份数,即4+1=5份,然后分别求出水和酒精各占3.2升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解:4+1=53.2×=2.56(升)3.2×=0.64(升)答:水需要2.56毫升;酒精需要0.64毫升.【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解答.24.【分析】把大绳的根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总人数,再求出二年级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解答】解:45+75+60=180(人)12×=5(根)答:二年级能分到5根大绳.【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规律.即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25.【分析】把这段铁路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修了1天后,已修的占总长度的,第二天修3600米,已修的占总长度的,则3600的对应分率是(﹣),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段铁路的总长度.【解答】解:3600÷(﹣)=3600÷=12000(米)答:这段铁路长12000米.【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3600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条段路的总长度.26.【分析】已知一种面包需要的面粉、全麦、黄油可以按10:4:1配制.又知三样食材配成后共重3000克,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克,进而求出含有全麦多少克;如果这三样食材各有200克制作这种面包,先求出面粉200克对应的黄油克数,再用200克减去对应的黄油克数即可求解.【解答】解:3000×=3000×=800(克)200﹣200÷10×1=200﹣20=180(克)答:其中含有全麦800克,黄油还剩180克.【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规律,此题关键是求出一份是多少千克.进而求出缺少和剩余的各是多少千克.27.【分析】把六年级三个班捐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得出一班捐的本数,用总数减去一班捐的本数就是二班和三班共捐书多少本,已知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也就是三班捐书的本数占二、三班捐书本数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求得三班捐了多少本.【解答】解:700×=280(本)(700﹣280)×=420×=180(本)答:三班捐书180本.【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28.【分析】根据高年级和低年级所分的本数比,求出各占剩余本数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分数乘法解决问题.【解答】解:640×=400(本)640×=240(本)答:高年级分得400本图书,低年级分得240本图书.【点评】本题考查了分数问题和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求出两个年级的本数,是比较难的问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例2例3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4比例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例2例3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等式时,一般要把含有x的 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3. 解方程.
一、探究新知
(二)例3
解比例 2.4 = 6 . 1.5 x
解: 2.4x=1.5×6
在将分数形式的比例改写 成等式时,一般要把含有x 的乘积写在等号的左边.
x
( =
1.5
)×(
6
)
( 2.4 )
x= 3.75
想一想括号里应该填什么?
一、探究新知
二、知识应用
(二)解决问题
2. 中午,太阳当头照.小明身高1.5m,他的影子长0.5m. 一棵松树的影子长10m,它的高度是多少米呢?
解:设它的高度是x m.
想一想,这道题还有 其他的解法吗?
x:10=1.5:0.5
0.5x=10×1.5 0.5x=15
x=30 答:它的高度是30m.
我是这样想的:
根据题意可知:消毒液:水=1:150 已知消毒液有100ml,如果设加入水为xml, 则可以列出比例式 100:x=1:150
二、知识应用
(一)做一做
2. 餐馆给餐具消毒,要用100ml消毒液配成消毒水, 如果消毒液与水的比是1:150,应加入水多少毫升? 解:设应加入水xml. 100:x=1:150 x=100×150 x=15000
一、探究新知
(一)例2
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高度约320m.北京的世界公园里有一 座埃菲尔铁塔的模型,它的高度与原塔高度的比是1:10.这座 模型高多少米?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 m.
x:320=1:10
10x=320×1
x=
320×1 10
x=32
答:这座模型高32m.
方法提示:
1. 先写“解”字. 2. 在将比的形式的比例改写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
一、填空题
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做( ).
2、解比例时可以根据比例的( )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 )的方程,
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
3、若A ∶B =3∶5,A =60,则B =( ).
4、在比例3 :12=6 :24中,如果将第一个比的后项加6,第二个比的前项应( ),比例
才能成立.
5、在比例x :16=7:6中,x 的值是( ).
二、判断题
6、解比例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 ( )
7、如果甲数是乙数的14
(甲、乙均不为0),甲与乙的比是1 :5. ( )8、甲、乙两个数的比是7:4,乙数是49,那么甲数是28. ( )
9、比例一定是方程. ( )
10、在比例56 :34 =x :25 ,x 应为14
. ( ) 三、选择题
11、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 19
,另一个外项是( ). A 、9 B 、19
C 、5 12、如果a :12=7 :21,那么a 的值是( ).
A 、14
B 、36
C 、4 13、如果 25 :34
= x :18( ). A 、485 B 、548 C 、275
14、大、小齿轮的齿数之比是6:11,大齿轮有48个,这小齿轮有( )个.
A.66 B 、88 C 、8
15、如果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其中一个内项是813
,另外一个内项( ). A 、138 B 、134 C 、813
16、解比例
(1)16x = 3245
(2)x :40=1.2:50 (3)15:x =3.6:48 (4)56 :23
=9 :x 17、根据下面的条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23
与x 的比等于4与10的比. (2)比的两个内项分别为7和9,两个外项分别是x 和2.1.
(3)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比等于14
与x 的比. 五、解答题
18、一列火车的实际长度是500米,它的长度与模型长度的比是800:1.模型长度是多少米?
19、早上九点钟时物体的高度与影子的长度比是5:4那么这时如果测得电线杆的影子长是
4.8米,那么这根电线杆的高是多少米?
20、有一种小瓶装消毒液净重50克.消毒液兑水的比是1:100,小明妈妈买回8千克瓜果,现需将这些生吃的瓜果进行消毒,取出10克消毒液需加水多少千克?
21、配制一种农药,其中药与水的比为1∶150.
(1)要配制这种农药755千克,需要药和水各多少千克?
(2)有药3千克,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水多少千克?
(3)如果有水525千克,要配制这种农药,需要放进多少千克的药?
答案与解析
1、解比例
2、基本性质 相等
3、100
4、加3
5、563
二、判断题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1、A 12、C 13、A 14、B 15、B
四、计算题
16、(1)x =452 (2)x =96 (3)x =200 (4)x =365
17、(1)23 :x =4:10,x =53
(2)x :7=9:2.1,x=30
(3)2 :9=14 :x
18、解:设模型的长度是x 米.
500 :x =800:1
x =58
19、解:设这根电线杆的高度是x 米.
x :4.8=5:4
x =6
20、解:设需要加水x 千克.
10 :x =1:100
x =1000
21、(1)解:设需要药x 千克这需要水(755-x )千克. x :(755-x )=1:150
x =5
755-x =700(千克)
(2)解:设需要水x千克.
3 :x=1:150
x=400
(3)解:设需要放进x千克药. x :525=1:150
x=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