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巨大力量
让关爱之情在孩子的心中滋生

让关爱之情在孩子的心中滋生摘要: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积极、乐观、进取、勤奋、坚强、勇敢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极、悲观、自卑,而是外界压抑的结果。
但如果我们心中充满爱心,一定能感化他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近日,“打耳光”、“揪耳朵”老师成了焦点,学前教育中虐童事件不断曝光,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幼儿园本来是儿童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却因为一些无良教师的所作所为,却让孩子天真纯洁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挥之不去的创伤和阴影,更让家长和社会感动愤怒与无奈。
关键词:学前教育关爱虐童事件近日,“打耳光”、“揪耳朵”老师成了焦点,学前教育中虐童事件不断曝光,这究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不够?还是幼儿园管理者缺乏责任心?还是师德教育的缺失?我想各个方面的责任都不可推卸及磨灭,这正是当前学前教育种种问题所带来的恶性循环。
幼儿教育需事业需要更多的关爱,要改变学前教育的观念,加大扶持幼教,填补资源空缺,一定要从国家做起,从学校做起,从我们每一个教师做起。
当今社会中,教师必不可少的,其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教师就要以爱为出发点。
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对学生获取知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种爱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无私的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巨大力量。
一、扶持培养幼教资源,规范监管师资体系势在必行在中国没有办学资质的幼儿园,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幼儿教师绝不是少数公办幼儿园供不应求,许多孩子的入园需求无法得到解决,也使得家长选择慢慢走向“黑户”幼儿园的无奈格局。
,随着民办幼儿园爆发式的增长,幼师师资匮乏,持证上岗的幼师远远满足不了幼儿教育的需求,这致使学校不得不招大量的无证幼师,先上岗后考证的问题普遍存在。
关于师德培训心得

关于师德培训心得关于师德培训心得1暑假里,我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教育技术培训,素质教育讨论活动,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
下面谈谈我对本次学习的心得。
一、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
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
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是教师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较个人得失,发扬“红烛”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
相反,如果教师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身在曹营心在汉”,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履行教育义务的传统美德,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 1 —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
教师仅仅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还要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一生着想,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热爱学生还要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要有民主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绝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
职业教育心得体会5篇

职业教育心得体会5篇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职业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职业教育心得体会1经过此次活动安全月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尤其是初中教师,必须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仅有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才可能服从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
仅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用自我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用自我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我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我的榜样。
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以身做则要求我们做教师的,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
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可根据自我实际工作中做法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要求相比,还有必须的距离,主要表此刻以下诸个方面:一、依法执教。
贯彻了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了教育法律法规。
但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还不够深入,有时候还存在消极的因素。
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我们要以振兴国家大业为重,严格执法,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二、热爱学生。
尽管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我做到了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异常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
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
在如何激发爱心、永葆一颗爱学生之心,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尚待继续努力。
三、严谨治学。
注意了树立良好和教风和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
升华的爱1[整理版]
![升华的爱1[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473e6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3.png)
升华的爱内容摘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这种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
那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我认为教师爱学生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懂得学生的心理,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赖,爱他们的自尊,并且我们不仅仅是做他们的老师,更应该是他们的朋友。
关键词:师爱倾听理解信任尊重益友升华教师对学生的爱,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这种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
得到教师关怀爱护的学生,感受到周围世界的温暖,感受到教师、学校、社会对自己的肯定,因而爱生活,爱集体,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那么,应该怎样去爱学生呢?一、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再小,也有自己的活动圈子,随之产生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
因此,我们不能经常以一副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看待孩子,而是应该走近学生,每天拿出时间来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的加以引导,这样将会拉近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发现班里的一位学生上课老低着头,精神不集中,连我叫她的名字她都不知道。
她可是班里的副班长,平时上课发言她最积极,这堂课她是怎么了?我决定上完课后再找她谈谈。
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
我问她:‚你这堂课老走神,这是为什么?‛她一直低着头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我让她抬起头来,却发觉她的眼睛红红的。
这让我很奇怪。
我把她拉到身边,轻声地问她:‚怎么了?能不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她哽咽了很久才告诉我说她这次考试考得不好,昨晚被她爸妈狠狠地训了一顿,这让她很伤心。
我问她:‚那你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她说其实这次考试考不好,她自己心里已经很难过了。
她也想把试考好,而且她一直都很努力。
可是这次却不知怎么回事竟考得这么差,这让她很沮丧。
回家后爸妈还那样训斥她,她真的感到很委屈。
我用手摸摸她的头,告诉她说:‚你的心情我能理解,老师也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精选12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律法规”的心得体会篇1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为译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
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
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教不好学生,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师。
我们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不辜负胡总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人民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我们要用百倍、千倍的责任心教好书、育好人,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优秀教师教育感言

优秀教师教育感言优秀教师教育感言11、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2、用爱心感召情感,用智慧浇灌心灵,用知识打开科学之门,是教师最快乐的工作。
3、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心灵窗户一扇扇地打开,让生命脉芽破土而出,让智慧的火花流光溢彩。
4、当你把课堂教学当成研究,记录下点滴胜利与失败的经历,你的教学总会生成鲜活的案例。
5、社会的不断进步,“学高为师,行正为范”的内涵也在不断加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6、教育就像农民种地一样,合理施肥精心培育幼苗,翻土、除草直到他们能抗风挡雨。
7、泰戈尔曾说过:“真正的目的不在于达到极限,而在于追求无限的完美。
”教育是没有极限的,但我们可以追求过程的完美。
8、教育需要转向,必须摆脱过于务实的作风,而重新回到精神生活的本原中。
9、尊敬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
10、校园是学生求知的港湾,教师应为学生的需求,及时扬帆启航,将每个孩子送到梦想的彼岸。
11、知足常乐。
行坐安然,贫富安然,名利不贪,恬淡寡欲,清静无为,宁静致远,知足赛过长生药,常乐好比活神仙。
12、虽然年纪在我们中不算最大,但是却像大姐姐般照顾我们每一个人。
还有她严谨的做事态度,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争取做到最好,这是对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她身边的人要求!13、有人说,教师的生活,往往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单调而平凡。
而我说,不!在担任班主任时所感受到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饮越能体味到那芬芳的酒香,余味无穷。
14、每节课下课前,拿出3-5分钟时间对整堂课的内容、意义、学习效果等做个归纳和总结,会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借此引起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永久兴趣。
15、注重细节,培养习惯。
严格赏识激励并存,用智慧浇灌心灵,用知识打开科学之门。
对真爱教育的认识

对“真爱教育”的粗浅认识真诚地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基本心理品质,也是师德要求,真爱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巨大力量。
教育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也就没有教育。
做树德立人的教育,做有真爱的教师,方能成就学生的光明未来。
爱的教育内涵丰富,要让关爱、真爱照亮每一位学生的心房。
一、老师的真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正的关爱,是教育爱的核心。
真爱教育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群体中每一成员的关心、尊重和理解。
从来,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本质上是无条件的、理智的、崇高的。
教师对学生的真爱也是公正的严格要求,也是循循善诱相结合的,具有自觉性、原则性、包容性、欣赏性等特征。
教师的真爱教育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真爱,教育就无从谈起。
三十多年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和学生互动交流,真正地爱学生,学生才:“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真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师爱能满足学生心理对爱的需求,师爱是“以爱育爱”的手段,师爱是帮助儿童成为自己的力量。
教师要确信真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生命所在方才激活一切言行。
二、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备好课、上好课,更重要的是通过真爱教育手段,启发、培养、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今后立足社会的知识技能,更能培养起其社会责任意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社会、对时代有用的人才。
这些教育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
三、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等。
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热爱工作,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育人以德、诲人不倦”,以学生充分发展、健康成长,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人格,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成为无愧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懂得真爱的园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贵人”和引路人。
红卫小学李华2020年6月6日。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给他以公正的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不能以“权威”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的真理、与学生共同进步。
这更意味着,教师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必须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这还意味着,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家庭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对他们有所不同或者是歧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当学生感受到无论自己是否引人注目、是否取得过骄人的成绩,甚至是否遵守学生规则,自己都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平等地受到教师的关注,得到教师的关心,这时,他们才会不由自主地地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产生由衷的“向师之心”,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心声。
一个真正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总是能尊重和宽容每一个学生,平等公平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学生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乖巧地还是顽劣的,他们都能够让自己的师爱阳光均匀地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
鲁迅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
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
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后弃医习文。
在日本7年多的时间里,鲁迅看尽了日本人对中国人的鄙视和虐待,但老师藤野先生公平待人的人格却让他敬佩万分,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次,藤野先生在上评论课时,拿起了一幅讲义图问道:“这张下臂血管图是哪位同学所画?”鲁迅立刻站了起来,其他同学充满轻蔑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大声地说道:“是亚细亚黄种人的‘大作’!”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片不以为然地哈哈大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爱是教育学生的巨大力量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热爱学生的感情,就无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巨大力量,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思想教育的催化剂,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一个教师,只有当他真心实意地爱着自己的学生,才能够把学生完全吸引到自己所主持的教育过程中来,才能够得心应手,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师爱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教书育人要取得成效,除了教师应具备一定业务功底外,更重要的是一个教师能以赤诚的爱生之心,去揭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要使学生得到健康成长,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必须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向上的情绪,充分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
一个缺乏主人翁,处处觉得被动的学生,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他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充分的主动权呢?这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构成这种情境的困难很多,包括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等,但对于年龄比较单纯的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和关怀,则是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对此,我深有感悟。
对于学生来说,专科课一向是不积极地学。
针对这一点,我在上品德课是潜心专研教材,力争把课讲到同学们
的心理去,使他们所学有所感,认为确实是如此,备好课,研究儿童心理是我教育学生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诀。
不错,我所教的课学生成绩一直很好。
成绩是一方面,思想教育是我所教学科的主要工作。
学生确实能从我的课堂上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说起耿秋,令教师们头痛,令学生反感,但我并不反感,他学习科科差、纪律更糟糕,常跟班任顶嘴,老师拿他没有办法。
耿秋身强力壮、爱劳动,根据这一特长,平是上课我多鼓励,挑简单的题让他回答,然后率领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孩子毕竟是孩子,见同学们鼓掌,他学习时更有劲头了。
耿秋和其他同学一样爱上我的课,我给同学们上课也特别有精神。
2 师爱是思想教育的催化剂
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讲的道理都要经过感情上的催化剂或过滤,才能够接受下来,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情感融洽,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总是乐于接受,教育就会取得较高的成效。
假如师生之间的关系冷淡,甚至感情上相互对立,即使教师是好意的要求,学生也往往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教育就非遭到失败不可。
建立师生的和谐关系,主动权主要掌握在教师手里,一个好的教师,应当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感情深处的道路,架起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第一项工作就是使学生成为乐于接受教育的人。
教师热爱学生就能造成师生之间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在这种人际关系中得到熏陶感染,从而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只要从“受生”出发,以教师自身的感情去激发学生心灵的活力和
自我教育的要求,教师的威望就能自然形成,他的教育活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五年二班张微同学在我上第一节品德课上对我说:“人都说我坏。
”我对他说:“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只看你今后怎么做。
”一句话,免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此后,我我次开导她,利用课余和节假日为她补课,师爱使这位学生心灵受到震动,开始好好学习了,这足以说明爱是最伟大的权威,是师生之间最有力、最自然的连接点,是促使学生敞开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教师掌握了这把钥匙,就能在教育中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3 师爱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学生因为喜欢某位老师,感情与他亲近,随之而来对他所教的课就越来越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反而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中会引起共鸣,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爱慕,尊敬之情。
学生把他对教师的爱造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喜欢听她的课,积极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布置的作业,积极参加她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
师生之间的情感,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气氛,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注意力,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提高学习的信心。
从而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