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PPT-

李七渝等
• 對頸部的筋膜和筋膜間隙進行了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二、斷面解剖常用的 三維平面和解剖基線
常用的三維平面 • 矢狀面 • 冠(額)狀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斷面與斷層
橫斷面
斷面
斷層厚度
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 矢狀面
冠(額)狀面
2.斷層與斷面
2.斷面圖的觀察方法
觀察斷面標本時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橫斷面
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
一、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的發展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原始階段 (16世紀~18世紀)
•第二階段 經典階段 •第三階段 新技術階段
1.原始階段 (16世紀初~18世紀)
1.原始階段
義大利解剖學家Mondino dei Luzzi (1316)
• 蒙迪諾首次製作人體斷層標本
1.原始階段
美國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經過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連續橫 斷層解剖學圖譜,此部圖譜繪製精美,標 注細緻,是人體斷層解剖學的經典之作。
2.3 經典20世紀的繁榮階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繪製了人體軀幹部橫斷層解剖圖譜
Morton (1944年)
義大利畫家Leonardo da Vinci(達·芬奇)
• 繪製了男、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亞斯 · 維薩裏)
• 研究了腦的橫斷層解剖
1.原始階段
17世紀,一些學者
• 分別展示了腦、眼和生殖器等的斷面
18世紀,Haller和S.Soemmering
• 繪製了腦的各種斷面圖
1.正中矢狀斷面
• 對頸部的筋膜和筋膜間隙進行了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二、斷面解剖常用的 三維平面和解剖基線
常用的三維平面 • 矢狀面 • 冠(額)狀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斷面與斷層
橫斷面
斷面
斷層厚度
常用的三個基本平面
• 矢狀面
冠(額)狀面
2.斷層與斷面
2.斷面圖的觀察方法
觀察斷面標本時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橫斷面
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
一、口腔頜面部斷面解剖的發展
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原始階段 (16世紀~18世紀)
•第二階段 經典階段 •第三階段 新技術階段
1.原始階段 (16世紀初~18世紀)
1.原始階段
義大利解剖學家Mondino dei Luzzi (1316)
• 蒙迪諾首次製作人體斷層標本
1.原始階段
美國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經過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連續橫 斷層解剖學圖譜,此部圖譜繪製精美,標 注細緻,是人體斷層解剖學的經典之作。
2.3 經典20世紀的繁榮階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繪製了人體軀幹部橫斷層解剖圖譜
Morton (1944年)
義大利畫家Leonardo da Vinci(達·芬奇)
• 繪製了男、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現代解剖學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亞斯 · 維薩裏)
• 研究了腦的橫斷層解剖
1.原始階段
17世紀,一些學者
• 分別展示了腦、眼和生殖器等的斷面
18世紀,Haller和S.Soemmering
• 繪製了腦的各種斷面圖
1.正中矢狀斷面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n 骨折易发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 角、髁突颈部
n 下颌骨的血供较上颌骨少,且周围有强大 致密的肌和筋膜包绕,当炎症化脓时不易 得到引流,所以骨髓炎的发生较上颌骨多
二、肌肉
n 可分为浅(表情肌)和深(咀嚼肌)两部 分
n 主要功能为咀嚼、语言、表情和吞咽动作
n 表情肌:主要有眼轮匝肌(orbicularis oculi)、口轮匝肌(orbicularis oris)、上 唇方肌、额肌、笑肌、三角肌和颊肌等
浅静脉网由面前静脉和面后静脉组成;深 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
四、淋巴
n 颌面部的淋巴组织分布极其丰富
n 常见淋巴结有:腮腺淋巴结、颌上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和位于颈部的颈 浅和颈深淋巴结
n 淋巴结对于炎症、肿瘤的诊断、肿瘤的治 疗、转移及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五、神经
n 口腔颌面部感觉神经主要是:三叉神经 (al nerve)
经纤维 • 出颅后分为2股,后股较大,主要为感觉神
经,有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
(二)面神经
n 运动纤维:分五支,即:颞支、颧支、颊 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n 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n 分泌纤维:泪腺、舌下腺、颌下腺、腭及
鼻腔黏膜的腺体
六、涎腺
涎腺
n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腺
(三)系带(frenum)
n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n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带的位 置
(四)腮腺导管口(parotid gland duct)
n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 颊黏膜上,呈乳头状突起
口腔颌面部解剖精品PPT课件

口底
(一)牙冠、牙列及牙弓(teeth)
根据部位可分为前、后牙
根据功能及形态分为切牙、尖牙、前磨 牙和磨牙
牙冠的表面标志
(一)唇(lips)
有上唇和下唇 ,联合处 构成口角
唇部皮肤:丰富的汗腺、 皮脂腺和毛囊,为疖痈好 发部位
唇部黏膜:多小粘液腺 唇部肌肉:口轮匝肌 唇动脉:可在内侧口角区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口腔颌面部范围
口腔颌面部(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舌骨 水平
左右达颞骨乳突垂直线之 间
包括口腔及上下牙列 不包括眼、耳、鼻、喉等
器官
以经过眉间点、口 裂水平的二水平线 为界,可将颜面部 分为三等份,上 1/3、 中1/3、下 1/3。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乳牙编号: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前牙与后牙 萌出时间:6岁左右开始萌出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14.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切制口腔颌面部冠状断面 • 连接两侧外耳门上缘点并与眶下耳 线垂直
选取经: • 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 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 主要描述面下1/3的口腔颌面部结构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断面由上至下经过:
眼球后视神经起始处 泪腺、上颌骨、上颌窦 鼻腔、舌 下颌第二磨牙、下颌骨 舌骨体前缘
1.正中矢状断面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切过: • 顶骨、颞叶、颞肌、颞骨 •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盘、下颌髁突 • 咬肌、颈阔肌、腮腺浅叶 • 胸锁乳突肌
• 在制作图片时,现多从断面下方绘制 • 因此,横断面多从下面观图 冠状断面 • 一般从前方观图 矢状断面 • 多从左侧观图
2.断面图的观察方法
为何而改?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图谱由于其切片较厚,横断面图均是以 上表面绘制;而与CT输出断层下表面的习惯相反,从而限制 了它们在医学影像学诊治中的应用 。 •Takahashi率先按断层的下表面制图从而确立了现代断层解 剖学图谱的特征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Spitzer和Whitlock等。 取得了1878幅层厚为1mm的人体全身横断层图像,并通过 计算机进行了矢、冠状断层图像重建。这部图谱于1998年出 版,堪称自Vesalius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以来对解剖学 的最大贡献。
李七渝等
• 对颈部的筋膜和筋膜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
二、断面解剖常用的 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常用的三维平面 • 矢状面 • 冠(额)状面 • 水平面
选取经: • 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 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 主要描述面下1/3的口腔颌面部结构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断面由上至下经过:
眼球后视神经起始处 泪腺、上颌骨、上颌窦 鼻腔、舌 下颌第二磨牙、下颌骨 舌骨体前缘
1.正中矢状断面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切过: • 顶骨、颞叶、颞肌、颞骨 •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盘、下颌髁突 • 咬肌、颈阔肌、腮腺浅叶 • 胸锁乳突肌
• 在制作图片时,现多从断面下方绘制 • 因此,横断面多从下面观图 冠状断面 • 一般从前方观图 矢状断面 • 多从左侧观图
2.断面图的观察方法
为何而改?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图谱由于其切片较厚,横断面图均是以 上表面绘制;而与CT输出断层下表面的习惯相反,从而限制 了它们在医学影像学诊治中的应用 。 •Takahashi率先按断层的下表面制图从而确立了现代断层解 剖学图谱的特征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Spitzer和Whitlock等。 取得了1878幅层厚为1mm的人体全身横断层图像,并通过 计算机进行了矢、冠状断层图像重建。这部图谱于1998年出 版,堪称自Vesalius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以来对解剖学 的最大贡献。
李七渝等
• 对颈部的筋膜和筋膜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
二、断面解剖常用的 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常用的三维平面 • 矢状面 • 冠(额)状面 • 水平面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及检查

牙骨质(Cementum)
是包绕在牙根表面的一薄层骨样组织。其营养主要来自牙 周膜,并借牙周膜纤维与牙槽骨紧密相接。牙骨质可以发 生吸收或增生,甚或与周围骨组织呈骨性粘连。
牙髓(Cementum)
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牙冠部髓腔较大,称髓室,牙 根部髓腔较细小,称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称根尖孔。牙 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淋巴和结缔组织,还有排列 在牙髓外周的造牙本质细胞,其作用是造牙本质。当牙冠 某一部位有龋或其它病损时,可在相应的髓腔内壁形成一 层牙本质,称为修复性牙本质,以补偿该部的牙冠厚度, 即为牙髓的保护性反应。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及检查
第一节
概述
一 口腔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口腔为消化道的起始部分,是一个多功能的器官,具有消化器、呼 吸器、发音器和感觉器的生理机能
口腔(Oral Cavity)区域 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槽骨形成牙弓将口腔
分为两部分,牙列与唇颊之间为口腔前庭,牙列以内为固有口腔
牙颈(neck)
牙冠与牙根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称为牙颈,又 名颈缘或颈线。
牙根(root)
在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称牙根,也是牙 体的支持部分。其形态与数目随着功能而有所不 同,功能较弱而单纯的牙为单根;功能较强而复 杂的牙,其根多分叉为2个以上,以增强牙在颌 骨内的稳固性。每一根的尖端、称为根尖,每个 根尖都有通过牙髓血管神经的小孔,称为根尖孔, 在正常情况下,牙根整个包埋于牙槽骨中。
口腔前庭表面解剖标志
口腔前庭沟
口腔前庭沟亦称唇颊龈沟。即口腔前的上、下界。沟 呈蹄铁形,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粘膜的沟槽。前 庭沟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 及手术切口部位。
上、下唇系带
第十四章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

四、平下颌骨颏孔下方的横断面
前部 中央:下颌体下份 下颌体前外侧:颊肌、降下 唇肌、降口角肌 下颌体内侧:颏棘、内斜线、 颏舌肌、下颌舌骨肌
四、平下颌骨颏孔下方的横断面
中部 中央:咽腔 咽腔前方:会厌软骨 会厌软骨前方:舌根(舌扁桃体) 下颌下腺外侧:颈阔肌 下颌下腺内侧:舌骨舌肌、茎突舌骨 肌 下颌下腺与颈阔肌之间:面动、静脉 颈阔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颈外静脉 颈阔肌深面:颈内静脉、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迷走神经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前部: 鼻中隔:位于前部正中 鼻中隔前方:鼻中隔软骨、
鼻外侧软骨 鼻中隔后方:犁骨断面 鼻中隔两侧:鼻腔(中鼻甲) 鼻腔两侧:上颌窦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前部: 上颌骨内侧后方与蝶骨大翼之间: 翼腭窝(翼腭动脉、上颌神经) 翼腭窝外侧:颞下窝 颞下窝内侧:翼外肌 颞下窝稍外侧:颞肌、颞肌筋膜 颞下窝外侧:咬肌、颧弓
概述
– 断面解剖是通过制作不同方向各种断面,研究人体各个器 官形态和结构的学科。它能保持机体结构于原位并准确展 示诸结构的断面形态、位置及毗邻,还可利用连续断面进 行追踪观察,或借助微机进行定量分析及三维重建,可准 确建立人体各器官,结构和相互毗邻关系的立体概念
– 随着医学影像学发展,尤其是CT、MRI等临床应用,断面解 剖学日益受到重视,并为现代医学影像提供形态学基础
– 第二阶段:经典阶段,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采用冰 冻和甲醛固定和保存;俄国人Pirogoff
– 第三阶段:新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X线和超 声波技术应用、电脑扫描和模拟重建技术、深低温冷 冻技术、冰冻超薄切片技术、电脑三维合成技术等
断面解剖常用的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 常用的三维平面 1.矢状面:由前向后即沿矢状轴方向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及检查

能。
颞骨
位于颅骨两侧,与颧骨 、上颌骨等结构相邻, 参与听觉、平衡等功能
。
面部解剖
01
02
03
04
皮肤
覆盖面部的组织,具有保护、 感觉等功能。
肌肉
面部有许多肌肉,如咬肌、笑 肌等,具有运动等功能。
神经
面部有许多神经分支,如三叉 神经、面神经等,具有感觉、
运动等功能。
血管
面部有许多血管,如面动脉、 面静脉等,具有供应氧气和营
牙齿
人类共有32颗牙齿,分为切牙 、尖牙、磨牙等类型,具有咀 嚼食物的功能。
牙龈
围绕牙齿的软组织,具有保护 牙齿、固定牙齿等功能。
颌骨解剖
上颌骨
位于面部中部,与鼻腔 、上颌窦等结构相邻, 参与咀嚼、发音等功能
。
下颌骨
位于面部下部,与舌骨 、颞骨等结构相邻,参 与咀嚼、语言等功能。
颧骨
位于面部两侧,与上颌 骨、颞骨等结构相邻, 具有保护颅内组织的功
面部软组织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外 界冲击对脑部的损伤。
感觉功能
美容功能
面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能够感知外 界刺激和温度等感觉。
面部轮廓、肌肉和皮肤的状态影响个体的 外貌和美感,是人体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03
口腔颌面部检查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颌面部检查的重要部 分,包括观察牙齿、牙龈、舌、唾液 腺等部位,以及检查口腔感觉、运动 和分泌功能。
养物质等功能。
02
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
口腔生理功能
咀嚼功能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通过牙齿的咀 嚼将食物研磨成食糜,便于消化。
呼吸功能
口腔是呼吸的通道之一,在发音和言语时辅 助鼻腔进行呼吸。
颞骨
位于颅骨两侧,与颧骨 、上颌骨等结构相邻, 参与听觉、平衡等功能
。
面部解剖
01
02
03
04
皮肤
覆盖面部的组织,具有保护、 感觉等功能。
肌肉
面部有许多肌肉,如咬肌、笑 肌等,具有运动等功能。
神经
面部有许多神经分支,如三叉 神经、面神经等,具有感觉、
运动等功能。
血管
面部有许多血管,如面动脉、 面静脉等,具有供应氧气和营
牙齿
人类共有32颗牙齿,分为切牙 、尖牙、磨牙等类型,具有咀 嚼食物的功能。
牙龈
围绕牙齿的软组织,具有保护 牙齿、固定牙齿等功能。
颌骨解剖
上颌骨
位于面部中部,与鼻腔 、上颌窦等结构相邻, 参与咀嚼、发音等功能
。
下颌骨
位于面部下部,与舌骨 、颞骨等结构相邻,参 与咀嚼、语言等功能。
颧骨
位于面部两侧,与上颌 骨、颞骨等结构相邻, 具有保护颅内组织的功
面部软组织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外 界冲击对脑部的损伤。
感觉功能
美容功能
面部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能够感知外 界刺激和温度等感觉。
面部轮廓、肌肉和皮肤的状态影响个体的 外貌和美感,是人体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03
口腔颌面部检查
口腔检查
口腔检查是口腔颌面部检查的重要部 分,包括观察牙齿、牙龈、舌、唾液 腺等部位,以及检查口腔感觉、运动 和分泌功能。
养物质等功能。
02
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
口腔生理功能
咀嚼功能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通过牙齿的咀 嚼将食物研磨成食糜,便于消化。
呼吸功能
口腔是呼吸的通道之一,在发音和言语时辅 助鼻腔进行呼吸。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恒牙的临床牙位: 87654321│12345678 87654321│12345678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38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6
第1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7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8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35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9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10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11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如右上颌第二前磨牙书写为-。
38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法(推荐使用)
恒牙编号: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5
本章内容将分为3部分讲述: 口腔的应用解剖生理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 颌面部的应用解剖生理
6
第1节 口腔应用解剖生理
7
口腔(oral cavity) : 消化道的开端 包括:牙齿、颌骨及唇、颊、腭、
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
8
以牙列为界, 分为: 1. 口腔前庭 2. 固有口腔
萌出时间:6~8个月开始萌出,2岁左 右乳牙全部萌出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乳牙
逐渐脱落而为恒牙所代替,在此期口
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35
(二) 恒牙
共28~32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 7~8颗
名称:自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中切牙、 侧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前磨牙又 称双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 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
9
一、口腔前庭
口腔前庭为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 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潜在腔隙。
10
口腔前庭外表形态
口腔前庭沟 上下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皱襞 颊脂垫尖
11
系带(frenum)
包括有上、下唇系带和颊系带 制作义齿时,义齿边缘必须注意系
带的位置
口腔:颌面区域内, 由牙、颌骨、唇、 舌、颊、腭、口底、 唾液腺等组织构成 的功能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面解剖与X线对照图谱
• ① 川原群大(1984) • ② Cahill (1995) • ③ Walter (1998)
5.1 国内情况
徐峰 等(1986):《人体断面解剖学图谱》
姜军本 等(1997): 《人体断面解剖学彩色图谱与CT、MRI应
用》
姜树学 等(1998): 《断面解剖与MRI 、CT、ECT对照图谱》 张绍祥 等(2004):《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图谱》 付升旗、陈成春 等(2009):《Human sectional anatomy》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眶耳平面
Frankfort平面或人类学平面
眶下耳线 眦耳线
上眦耳线
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解剖基线 起点 止点
眶下缘点
应用
测量及比较
眶耳平面 两侧外耳门上
缘点
眶下耳线 眶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眦耳线
外眦
骨性外耳道中点 制作尸体标本 外耳道中点 外耳道中点 X线扫描定位 基线 大脑扫描基线
Gerota(1895)
• 将5%的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尸体再冰冻切片, 从而完善了冰冻切片法 • 目前仍沿用这个原则制备人体断层标本
Huschke(1844)
• 利用18个月的女孩尸体发表了10幅精美的颈、 胸、腹、盆的横断面图
2.1 伟大的俄国解剖学家和外科医生Pirogoff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 皮罗戈夫 Nikolay Ivanovich Pirogoff (1810~1881)
2.1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皮罗戈夫
于1852~1859年间以天然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
出版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断层解剖学著作 其断面含有头部横断面、胸部横、矢状断面、男 女腹部的横、矢、冠状断面和四肢的横断面 包括213幅断面图的特大对折本
2.2 经典的繁荣阶段
法国人Gendre(1858) •用石膏包埋尸体,制备了含有25个断面的全身各部的横、
5.2 国内早期研究情况
唐勇等
• 用CT图像研究了咽旁间隙及其邻近结构
龙晚生等
• 在3例头部横、矢、冠状断层标本上描述了茎突前间隙、 茎突后间隙和咽后间隙
刘远健等
• 通过比较正常喉区断层标本和薄层CT图像,从4个不同 平面描述了喉区各结构的形态变化及分布特征
马兆龙等
• 颈部血管的介入放射解剖
上眦耳线 眶上缘中点
3.断面解剖常用的解剖基线
三、口腔颌面部横断面解剖
横断面的解剖以眶下耳线为参考基线 横断面选取平: • 颞下颌关节窝 • 下颌骨乙状切迹 • 下牙列咬合面 • 下颌骨颏孔下方 • 舌骨平面
1.颞下颌关节窝平面的横断面
1.颞下颌关节窝平面的横断面
横过:
• 眶底下方、上颌窦、翼腭窝、颧弓下缘 •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盘、鼓室、乳突小房 • 脑桥基底部、小脑半球、枕叶和枕内隆凸
观察断面标本时通常有一定的方向性 横断面 • 在制作图片时,现多从断面下方绘制 • 因此,横断面多从下面观图 冠状断面 • 一般从前方观图 矢状断面 • 多从左侧观图
2.断面图的观察方法
为何而改? •传统的断层解剖学图谱由于其切片较厚,横断面图均是以 上表面绘制;而与CT输出断层下表面的习惯相反,从而限制 了它们在医学影像学诊治中的应用 。 •Takahashi率先按断层的下表面制图从而确立了现代断层解 剖学图谱的特征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Spitzer和Whitlock等。 取得了1878幅层厚为1mm的人体全身横断层图像,并通过 计算机进行了矢、冠状断层图像重建。这部图谱于1998年出 版,堪称自Vesalius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以来对解剖学 的最大贡献。
切制口腔颌面部冠状断面 • 连接两侧外耳门上缘点并与眶下耳 线垂直 选取经: • 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 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 主要描述面下1/3的口腔颌面部结构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1.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断面由上至下经过:
眼球后视神经起始处 泪腺、上颌骨、上颌窦 鼻腔、舌
下颌第二磨牙、下颌骨
美国的Eycleshymer和Schoemaker (1911年) • 经过九年的研究,出版了一部全身连续横 断层解剖学图谱,此部图谱绘制精美,标
注细致,是人体断层解剖学的经典之作。
2.3 经典20世纪的繁荣阶段
Desjardins (1924年)
• 绘制了人体躯干部横断层解剖图谱
Morton (1944年)
AutoCAD;2D,3D合成技术 包埋与灌注技术
4.新技术阶段
断面解剖学图谱
• ①松井孝嘉(1977) • ② Cahill (1984) • ③ Lyons (1989)
CT层图谱
• ①Ledley (1977) • ② Chiu (1980) • ③ Wegener (1983)
①二氧化碳冷冻切片法 ②半导体冷冻切片法 ③低温恒冷冷冻切片法
生物塑化技术( plastination technique) 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 USG) X线成像
①计算机断层成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②磁共振成像(MRI) ③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 (SPECT)
舌骨体前缘
2.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2.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选取从下颌骨髁突前份到下颌角的不 规则冠状切面 经过: • 脑颅、蝶窦、鼻腔 • 翼外肌、翼内肌、软腭 • 舌盲孔、舌根 • 下颌下腺
五、口腔颌面部矢状断面解剖
经中线由前向后的矢状轴方向切制 制成: • 正中矢状断面 • 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 绘制了脑的各种断面图
Camper镌印了盆部的纵断面图 Scarpa 用盆部的断面来表达取石手术途径
1.原始阶段的困惑
尸体形变:
诸多腔隙存在塌陷 在制作断面时易发生形变 失真的情况 尸体或者标本腐烂 标本膨胀
2.经典阶段
荷兰解剖学家Riemer(1818)
• 率先使用冰冻法制备断层标本+图谱
• 蒙迪诺首次制作人体断层标本
1.原始阶段
意大利画家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
• 绘制了男、女躯干部的正中矢状断面图
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人Vesalé(安德雷亚斯 〃 维萨里)
• 研究了脑的横断层解剖
1.原始阶段
17世纪,一些学者
• 分别展示了脑、眼和生殖器等的断面
18世纪,Haller和S.Soemmering
Dalton(1885)
• 出版了三卷脑断层解剖学图谱,横、矢、冠状 断面。
Hart(1885)
• 编绘了女性盆部的局部和断层解剖图谱。
Macewen(1893)
• 出版了《头部断层解剖图谱》一书,由7套头 部的连续断面图组成。
2.2 经典的繁荣阶段
Sellheim ( 1903年) • 研究了不同年龄女性盆部的三种断面。
李七渝等
• 对颈部的筋膜和筋膜间隙进行了计算机图像三维重建
二、断面解剖常用的 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常用的三维平面 • 矢状面 • 冠(额)状面 • 水平面
1.常用的三个基本平面
断面与断层
横断面
断面
断层厚度
常用的三个基本平面
• 矢状面 冠(额)状面
2.断层与断面
2.断面图的观察方法
• 制作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学手册》,含人体全身的横断 层解剖线条图
Ludwig (1951年)
• 研究了脑横断层解剖
Singer (1954年)
• 绘制了人脑矢状断层解剖图谱
Symington (1956年)
• 出版了人体横断层解剖图谱,断面图均为自然大小,绘 制精良
4.新技术阶段
冰冻切片
2.下颌骨乙状切迹平面的横断面
2.下颌骨乙状切迹平面的横断面
横过: • 上颌牙槽突、硬腭 • 喙突、翼突内侧板、翼突外侧板 • 髁突颈部 • 枕骨基底部、延髓 • 小脑蚓部、小脑半球 • 枕内隆凸
3.下颌牙列咬合平面的横断面
3.下颌牙列咬合平面的横断面
横过:
• 下颌牙列的咬合面 • 舌背、下颌支 • 腮腺 • 寰椎、枢椎齿突 • 枕髁
4.下颌骨颏孔下方平面的横断面
4.下颌骨颏孔下方平面的横断面
横向切过:
• 下颌骨体部下份、下颌下腺 • 舌根、会厌 • 颈鞘 • 第三颈椎
5.舌骨平面的横断面
5.舌骨平面的横断面
平过:
• 舌骨体下份 • 会厌、咽腔、甲状软骨 • 颈鞘 • 第三颈椎椎间盘 • 颈项肌肉
四、口腔颌面部冠状断面解剖
1.正中矢状断面
1.正中矢状断面
主要体现唇、舌、腭的剖面 显示鼻咽、口咽和喉咽腔的分界 显示:鼻中隔、额窦、蝶窦、舌骨、
会厌与会厌谷、咽扁桃体和部分颈椎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2.经下颌骨髁突的矢状面
切过: • 顶骨、颞叶、颞肌、颞骨 • 颞下颌关节窝、关节盘、下颌髁突 • 咬肌、颈阔肌、腮腺浅叶 • 胸锁乳突肌
矢和斜状断层解剖学图谱。
德国人Braune(1872) •完成了人体各部三种基本断面及器官毗邻的解剖学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