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进展

合集下载

海洋中药的研究进展

海洋中药的研究进展

海洋中药的研究进展海洋中药是指从海洋生物体中提取出来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和药物研究的深入,海洋中药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就海洋中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海洋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中药资源主要包括海藻、海洋动物、海洋微生物等,这些生物体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凝血等多种药理活性。

在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提取方法和分离技术,以提高海洋中药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对不同海域的海洋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具有药用潜力的海洋生物,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

二、海洋中药的药理活性研究近年来,海洋中药的药理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生化分离、活性成分鉴定和药效评价等手段,发现了许多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海洋中药物质。

海洋藻类中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海洋动物中的生物肽和蛋白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功效;海洋微生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活性。

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海洋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海洋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不少海洋中药物质已经被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从海洋藻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已经在肿瘤化疗、免疫调节等领域得到应用;从海洋动物中提取的生物肽和蛋白质,已经用于感染性疾病和免疫调节等治疗;从海洋微生物中提取的次生代谢产物,已经用于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临床治疗。

这些研究成果为海洋中药在临床应用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

四、海洋中药的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海洋中药的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是海洋中药研究的重要内容。

海洋中药资源的采集和加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可能影响其质量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海洋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和安全评价方法,以保证海洋中药的质量和安全。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研究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研究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研究在当今医学领域中,癌症是一种全球性的重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尽管人们已经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海洋微生物中的天然产物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来源。

本文将重点讨论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1. 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及潜在应用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资源库之一,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微生物群落。

由于海洋环境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海洋微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多样性,并且产生了许多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活性分子。

其中,包括对抗肿瘤活性的物质。

2.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发现和鉴定目前,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如生物活性筛选、化学组合分析、基因组学等,发现了许多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

这些物质中包括多种天然产物,如生物碱、多糖、脂质、蛋白质等。

通过进一步的鉴定和研究,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抗肿瘤效应的分子。

3.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机制研究抗肿瘤物质的机制研究是揭示其抗肿瘤活性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启示。

现阶段,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些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机制,如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抗氧化、调节免疫等。

4. 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应用前景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些物质可能成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或为现有的抗肿瘤药物提供辅助治疗。

目前,已经有一些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例如,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某某素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5.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尽管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肿瘤物质的提取和纯化过程仍然较为困难,且目前还没有找到高效的合成方法。

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研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

海洋生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分子,许多海洋生物提取物被证明具有抗肿瘤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海洋药物的来源1. 海洋植物海洋植物是指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和海草等。

藻类中的褐藻、红藻和绿藻等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

例如,褐藻中的褐藻酸钠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2. 海洋动物海洋动物包括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中的海绵、海洋软体动物和海洋昆虫等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

例如,从海绵中提取的斑鸠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二、海洋药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1. 抗氧化作用海洋药物中的天然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2. 免疫调节作用海洋药物中的某些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能力。

3. 抗血管生成作用肿瘤细胞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供血来维持其生长。

海洋药物中的一些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供血,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三、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研究进展1. 海洋药物的筛选和研发研究人员通过对海洋生物样本的采集和分离提取,利用体外和体内实验方法对海洋药物进行筛选和研发,以寻找潜在的抗肿瘤药物。

2. 海洋药物的临床研究许多海洋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治疗,评估海洋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海洋药物的应用前景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对海洋生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相信将会发现更多具有抗肿瘤潜力的海洋药物,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结论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抗肿瘤机制多样且独特。

通过对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有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海洋药物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海洋药物在肿瘤预防中的应用。

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第19期聂小琴,等: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53 -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聂小琴,邹祖豪,张碧君,卢军联,廖铭能(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当前,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之一,对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

海洋植物提取物海藻酸钠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天然高分子材料,通过免疫系统来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以此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具有开发成抗肿瘤辅助药物的潜 力。

本文综述了海藻酸钠、海藻酸钠寡糖、海藻酸钠低聚糖衍生物及海藻酸钠肝靶向纳米前药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海藻酸钠;海藻酸钠衍生物;抗肿瘤中图分类号:TQ914中;R9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 ( 2020) 19-0053-02Progress in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Sodium Alginate and Its DerivativesKe Xiaoqin , Zou Zuhao , Zhang Biju#, Lu Junlian,, Liao Mingneng(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 Col —ae of Chemists and Environment , Zhanjiang 524088, China)Abstract :Current —, cancer has become one of the diseases that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life , and the research of anti ­tumor drugs is uraent. Marine p —nt extracts of alginate arc natural macromo —cu —s with a high safety profile , which have the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antitumor supportive drugs by controll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umor cel — through the immune system. This artic — reviews the proxress of SA , AOS , oliaosaccharide derivatives of SA , and —ver-taraeted nanopreparatives of SA in thefight ayainst cancer.Key words : sodium alginate ; sodium alginate de/va/ves ; antitumor当前,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 疾病之一,截至2015年底,中国癌症的新发病病例约429万例, 因癌症死亡的病例约281万例,其中肺癌以及肝癌导致的实际 伤残调整生命年位居所有疾病的前十位,并且均显著高于预期 水平*1+%如何治疗以及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成为当前医药学界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当前治疗癌症的方式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手术法、化学法以及放射线法。

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

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海洋药物是指从海洋中提取的具有药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药理学研究旨在揭示其药效机制、毒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为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在现代药物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进行探讨。

一、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海洋资源的广泛开发和科技的进步,海洋药物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许多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临床观察,证明了海洋药物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潜在药理活性。

例如,来自海洋生物的聚糖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可以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此外,海洋天然产物中的多肽类物质也展现了良好的药理学特性,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二、海洋药物的药效机制海洋药物的药效机制是指药物作用于生物体内的分子靶点,通过改变蛋白质、基因等分子水平的活动来实现其药理学效应。

目前,关于海洋药物的药效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抗肿瘤作用的海洋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促使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抗菌作用的海洋药物则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其代谢过程,使其无法存活和复制;抗炎作用的海洋药物则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来发挥作用。

三、海洋药物的毒性评价海洋药物的药理学研究不仅需要考虑其药效机制,还需要对其毒性进行评价。

毒性评价主要涉及到海洋药物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进行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可以评估海洋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生物体的毒性。

此外,毒性评价还需要考虑海洋药物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以确保海洋药物的利用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四、海洋药物的临床应用与展望通过药理学研究,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海洋药物的特性和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目前,一些海洋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未来,随着对海洋药物的深入研究,我们有望开发出更多对人类疾病具有疗效的海洋药物,并为药物创新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机会。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

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海洋生物是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着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些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效应,被广泛用于药物开发和治疗。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方法1. 海洋生物样品的收集与提取在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中,首先需要对海洋生物样品进行收集和提取。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深海潜水、捕捞或人工养殖等方式获取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样品。

随后,将这些样品进行有效提取,通常采用溶剂提取、超声提取或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以获得含有活性成分的提取物。

2. 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纯化提取物中通常包含多种活性成分,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与纯化。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色谱技术,如薄层色谱、柱层析、逆向高效液相色谱等,对提取物进行分离,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成分。

此外,质谱技术如质谱联用仪也常被用于活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3. 活性成分的生物学评价在药理学研究中,对活性成分进行生物学评价非常重要。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来评估活性成分的药理效应。

体外实验可以使用细胞培养模型,观察活性成分对活细胞的影响。

而体内实验则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进行,评估活性成分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效应。

二、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1. 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海洋生物中存在着许多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成分。

例如,一些海藻中含有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此外,一些海洋动物如海绵和珊瑚中也发现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调节癌细胞凋亡等机制,对肿瘤治疗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2. 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海洋生物中还存在着许多具有抗炎活性的成分。

研究发现,一些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同时,一些海洋植物如褐藻和红藻中的多糖类物质也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

这些活性成分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对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进展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进展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进展随着人类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深入了解,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领域。

海洋药物是指从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中提取、分离和合成的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

近年来,海洋药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等多个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药物的化学成分海洋药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珊瑚藻类化合物、海洋多糖等。

其中,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有糖蛋白、细胞因子、酶抑制剂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

提取海洋药物化学成分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色谱分离、膜分离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

海洋药物的研究方法海洋药物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模型的建立、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等环节。

模型的建立是研究的基础,包括细胞模型、动物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等。

实验设计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模型特点进行,包括药效学实验、药代动力学实验等。

数据分析则是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有意义的结果。

此外,海洋药物研究还需要进行毒理学研究,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海洋药物的应用领域海洋药物在中药、西药和保健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海藻类中药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此外,海洋药物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菌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已有多个海洋药物获得批准上市。

在保健品领域,海洋药物因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营养成分,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被广泛用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含有丰富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螺旋藻被用作运动营养补充剂;海藻糖等低聚糖具有显著的保湿和抗衰老作用,被添加到许多化妆品和护肤品中。

海洋药物研究开发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海洋生物的生物活性物质种类繁多,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海洋药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还有待提高;海洋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也亟待加强。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曲新颜等醯妇利用细胞周期抑制为抗肿 瘤活性指标,从其海洋来源的放线菌3295代 谢产物中分离得到i个具有抗种瘤活性的化 合物I,结构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 合物I对小鼠乳腺癌温敏型tsFT210细胞 具有G。/G,期细胞周期抑制作用;李德海 等‘253在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筛选中,从
11014的发酵产物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包 括4个五元环内酯类化合物,8个酚类衍生 物和13个环二肽,采用SRB法测定了13个 环二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环二肽10在 5 mg·L_1时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1, 3,4,8,9,12具有弱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同时 发现这些环二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在5~ 100 mg·L_1范围内不具有浓度依赖性,其 它化合物未表现出体外抗肿瘤活性,朱天骄 等[263从一株海洋放线菌¥1001的活性部位 分离鉴定了1个异黄酮类化合物,1个苯甲 酸类衍生物,以及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并经 活性测试阐明了环二肽类化合物为该菌株的 主要活性相关成分。文献报道也显示环二肽 类化合物可作为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抗肿瘤制 剂,并且体内体外试验证明均有效。测定了 化合物1~8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 活性,结果表明环二肽类化合物4,5和7在 10 t比mol·L叫时即能表现出细胞坏死活性, 抑制率分别为15.4%,19.3%和18.6%,其 他化合物在100 gmol·L_1高浓度时也未检 测到相关活性。江红等口7]在筛选新免疫抑
摘 要:概述2000年以来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茵及海洋 真茵抗肿瘤活性物质取得的成果,并展望该领域研究的广阔应用前景。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海洋细茵I海洋放线茵;海洋真茵 中图分类号:R931.77,R97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461(2008)03—0051—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是生命之源,海洋生物物种占地球生物的80%以上,一些海洋生物具有陆上生物所不具有的奇特、新颖的化学结构,以及高活性、高药效等的特异的生物活性。

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杀手,尽管现在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种类繁多,但由于存在药物毒性、作用差异和交叉耐药等问题,亟待开发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肿瘤海洋药物。

本文就海洋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行简述。

1海洋动物类药物1.1脂质类和酯类毒河豚肝油是以河豚鱼的肝脏为原料,提取其脂质成分制成的药物,具有镇痛作用,在临床应用治疗肿瘤患者,发现该药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转移作用[1]。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鱼肝油酸钠可使肿瘤组织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坏死,粒细胞增多。

而大量巨噬细胞的出现,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鱼肝油酸钠对肿瘤的杀伤作用[2]。

总草苔虫内酯对K562肿瘤细胞显示超强抑制活性,其作用强度是单体内酯的1015倍,可以认为是天然产物中对K562肿瘤细胞作用最强的化学成分[3]。

1.2多糖及其皂苷类软骨鱼多糖抗肿瘤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肿瘤抑制因子和免疫因子。

其中,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主要是抑制肿瘤细胞一些酶的活性或一些血管刺激因子而阻止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4]。

我国的二色桌片参资源丰富,但食用价值不大。

对该种海参水溶性皂苷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研究,发现该种海参含有丰富的海参皂苷成分Intercedens ideA ,该化合物毒性极小,具有较强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有望作为新型抗肿瘤和抗真菌药物的候选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5]。

1.3肽类在棕色扁海绵中发现一个新的phakellistatins 类环肽,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潜在的应用前景正在评价之中,这是首次从产于我国海域的Phakellia 属海绵动物中分离获得此类化合物[3]。

以不同浓度的泥蚶多肽处理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A 和Ketr-3,测定细胞的增殖活性、蛋白质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变化,以不同剂量的泥蚶多肽静脉注射荷瘤小鼠,计算对S180和H22肿瘤的抑瘤率以及史氏腹水瘤(EAC )小鼠的生存时间,研究表明泥蚶多肽体外对不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机制不同,体内对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

1.4其他有效成分从角燕中分离纯化得到了抗肿瘤有效成分,其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示了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7]。

吕昌龙等用乌贼墨对小鼠连续灌胃5d,发现乌贼墨可明显抑制Meth A 和S180两种肉瘤的生长,并一定程度上抑制移植瘤的形成[8]。

对海龙水溶性组分和脂溶性组分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证明脂溶性小分子可能是粗吻海龙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但也不排除水溶性大分子对其他细胞株也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并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目前水溶性大分子抗肿瘤作用研究正在进一步研究中[9]。

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10]。

2海洋植物类药物海藻类作为常见的海洋植物,有许多抗肿瘤的活性成分都得到了广泛研究。

很多绿藻的代谢产物都含有1,4一二乙酞氧基丁二烯的结构片段,可看作是一个“隐蔽”的二醛结构,因而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从绿藻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4)具有很强的细胞活性[11]。

(1)(2)(3)(4)【作者简介】薛冰璇(1990-),女,广东潮州人,广东海洋大学本科生,研究方向:制药。

轻工科技LIGHT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年6月第6期(总第163期)食品与生物海洋药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薛冰璇,刘莉莉,李思东(广东海洋大学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杀手,海洋抗癌活性物质在海洋药物研究中起着主导作用。

就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中不同的抗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关键词】海洋药物;活性成分;抗肿瘤【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518(2012)06-14-0214巨大鞘丝藻Zynbya majuscula深水变种分离出的毒素去澳兔毒素(5),具有抗肿瘤活性[12]。

(5)不少澳代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医药应用前景。

从钝型凹顶藻Laurenciaobtusa分离得到的具有角鳌烯三枯骨架的澳代醚类化合物(6)及(7),经P388白血病细胞试验,证明具有非常显著的细胞活性[13]。

(6)(7)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tsFT210的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及对卤虫的毒性为活性指标,对48种海洋微藻的甲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

以卤虫毒性为活性指标时,9种海洋微藻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14]。

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羊栖菜多糖对肿瘤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采用Fluo-3/AM探针标记,激光共聚焦技术观测细胞内[Ca2+]i。

羊栖菜多糖通过升高肿瘤细胞内[Ca2+]i启动肿瘤细胞凋亡机制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Ca2+]i升高时Ca2+来源于细胞内钙库释放[15]。

在其他海洋植物中,也存在抗肿瘤的活性成分。

分析秋茄根中的二萜化学成分并检测这些化合物的体外抗妇科肿瘤活性。

利用多种色谱技术对秋茄根的不同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对纯化后的二萜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进一步利用MTT法检测它们的体外抗妇科肿瘤活性。

秋茄根的3个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妇科肿瘤细胞增殖活性[16]。

3海洋微生物类药物对从中国江苏连云港海域中筛选出的海洋放线菌AC-MA006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2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并进一步鉴定其结构[17]。

采用MTT法,对红树植物、晒盐场土壤、海藻和海洋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到的231株海洋真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

结果显示,有24株菌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占总供测菌株的10.4%[18]。

另外,从海洋生物沙蚕消化道分离并筛选出菌株D2所分泌的胞外蛋白酶,初步探讨了D2蛋白酶的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海洋抗肿瘤药物[19]。

4结束语抗癌药物在新药开发中一直是研究重点,而最有前途的抗癌药物将来自海洋。

目前海洋药物活性成分提取率不高,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离子色谱法、药物修饰技术、组合化学技术、人工养殖、生物技术等进一步开发提取率高、作用更显著、不良反应更小的抗癌药物产品。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环保等也将是我们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1]刘长青,马惠民,张珊文,等.除毒河豚肝油抗肿瘤抗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9):550.[2]侯鹏,许才绂.鱼肝油酸钠局部治疗胃瘤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3,14(2):144.[3]易杨华,李玲,林厚文,等.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和海绵中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3):238.[4]冯刚,王斌,罗红宇,等.海洋软骨鱼软骨抗肿瘤物质的研究进展[J].浙江海洋学报,2011,30(2):169.[5]邹峥嵘,易杨华,姚新生,等.二色桌片参皂苷intercedensideA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6):762.[6]姚如永,初晓,陈守国,等.海洋泥蚶多肽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1):868.[7]沈先荣,贾福星,周俊义,等.角燕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1,6:35.[8]吕昌龙,洪明标,钟建国,等.乌贼墨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4(1):6.[9]王梦月,秦孙星,张朝晖,等.粗吻海龙抗肿瘤活性部位研究[J].中草药,2007,38(5):674.[10]赵艳景,胡虹,王颖.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718.[11]BlackmanAJ,AmicoV.ActetylenicsesquiterpenoidfromGaulerpaprolifera.Tetrahedron,1978,34(20):3063.[12]范晓,严小军.海藻化学研究与展望.海洋科学,1996,2:24.[13]PaulVJ,FenicalW.BromideetherfromredalgaeL.Obtusa.Seiene,1983,221:747.[14]卢圳域,朱伟明,顾谦群,等.海洋微藻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初筛[J].海洋与湖沼,2007,38(5):464.[15]季宇彬,高世勇,张秀娟,等.羊栖菜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45.[16]张蕾.海洋植物秋茄根中二萜类化合物及其抗妇科肿瘤活性的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3):169.[17]曹雪,杨瑞丽,袁献温,等.海洋放线茵ACMAOO6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J].台湾海峡,2011,30(3):400.[18]徐宇航,苟晓铁,郑忠辉,等.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J].厦门大学学报,2008,47:123.[19]徐莉莉,王斌,闰志勇,等.沙蚕消化道D2菌株胞外蛋白酶对EMT6细胞增殖的影响[J].世界肿瘤杂志,2008,7(4):25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