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4+雷达强度场的降水回波分析
雷达回波强度拼图的定量估测降水及其效果检验

料对雷达降水估计值做进一步订正 ,这些方法包 括平均校准法[、 5 变分 同化法【、 1 6 客观插值分析法 】
圳六部雷达 1 分钟一次的 6 0 分钟体扫描资料 , 经
过 杂 波 处理 、质量 控 制 和拼 图处 理后 得 到 的 15 .
收 稿 日期 : 2 0 — 11 :修 订 E期 :2 1— 8 1 091-1 t 0 00 —8
文献标识码 :A Doi 03 6 /i n10 .9 5 0 1o . 1 i 1.9 9 . s. 44 6 . 1.1 0 js 0 2 0 中图分类号 :P 5 ..1 4 81 2
[1和卡尔 曼 滤波 校准 法 等 。 7 1 1
1 引
言
随 着 我 国气 象 多 普 勒 雷 达 布 网不 断 向前 推 进 ,如何 利用 雷 达 拼 图 回波 强度 结合 稠 密 的 自动
资助项 目:广 东省科 技厅 项 目;中 国气象 局气 象新 技术 推 广项 目“ 量 计和 多平 台遥 感 降水资 料 的融合 技术 ” 同资助 雨 共 通 讯作 者 : 建茵 ,男 ,广 东省 人 ,研究 员 ,主要 从事 季 风 、热带 气候 和海 气相 互作 用研 究 。Ema :i gj@gmc o . 梁 - i ln _y r . v n l a g c
第 2卷 第 1 7 期 2 1年 O 01 2月
J OURNAL 热 带 气 象 M 学 报 0F TROPI CAL ETEOROLOGY
V17 o. .No1 2 .
Fe . 0 1 b .2 1
梁 建 茵 ,胡胜 . 达 回波强 度拼 图 的定量 估测 降水 及 其效果 检 验 f. 热带 气象 学报 ,2 1 ,2() -0 雷 J ] 0 1 71:t1.
雷达气象:第九章 雷达回波的识别和分析

雷达回波的识别与分析Ø回波探测概述Ø探测内容(回波位置,高度,强度与速度,形状,移向移速,演变趋势)Ø回波分类Ø非气象回波Ø降水回波Ø非降水回波FinePrint Software, LLC16 Napier LaneSan Francisco, CA 94133Tel: 415-989-2722Fax: 209-821-7869雷达扫描方式n PPI扫描。
固定仰角,雷达在360゜方位上做圆锥面扫描。
n RHI扫描。
固定方位角,雷达在垂直面上做上下扫描。
n VOL体积扫描。
多仰角PPI扫描。
l CAPPI:等高平面位置显示。
实际工作中需要等高面的回波显示,用体积扫描(不同仰角的一系列PPI扫描)资料经计算机插值处理而合成。
dBZ反射率因子—降水回波的位置、范围、高度、强度、强中心位置、回波形状、结构、性质(气象或非气象)、移向移速、演变趋势。
Vr径向速度分布—零速线的分布、正负速度的大小和面积、辐合辐散、涡旋、切变线、锋区、逆风区。
(注:此处重点介绍dBZ的回波特征,Vr前面已讨论过)回波位置:PPI上的距离、方位所对应的地理位置l注意:由于衰减作用,无回波处未必无降水;地物遮挡影响最大探测距离回波高度:RHI上读出;PPI上算出(测高公式)回波强度:dBZ色表分档标出回波速度:Vr色表分档标出回波形状:涡旋状、均匀片状、零散孤立、絮状、带状、钩状、指状回波位置与回波高度探测内容强回波区与强速度区有一定配合0.51.5回波性质气象回波降水回波非降水回波层状云降水混合云降水对流云降水云、雾晴空湍流非气象回波地物、超折射飞机船只海浪旁瓣假回波同波长干扰探测内容回波移向移速dBZ:两次观测比较后的线性外推;交叉相关法。
注意:区别单体的移动与整体的移动回波的演变趋势根据回波在两个时刻的变化推测回波强度、范围、高度等特征的未来变化:过去—现在—未来一般特点:回波合并——范围扩大;顶高增加——发展增强;速度辐合——对流发展。
雷达气象学课件:5层状云降水、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分析

典型混合云降水回波 受低涡影响,黑龙江省境内6小时的最大降水量达54毫米。
回波面积大,几乎充满整个范围,边 缘破碎,无明显边界。在均匀的层状 云中镶嵌着密实的对流云团块,强度 最大值达48dBZ。
零速度线明显的“S”型,从低至到高层有暖平流存 在;近测站有“牛眼”,风速随高度先增后减,而 后又随高度增加;对应强度较强的对流云区,在正 南方,有逆风区,此处辐合辐散较强烈,对流云发 展旺盛。
混合云降水特殊回波——人字型回波
云体A云体B在测站南部距离50公里处 汇合,形成“人字型”回波,在回波 的前部清晰可看到出流边界,距强对 流前部约5km左右。
距测站50km处的南部的“人字型” 回波的汇合点,风速达17.2m/s,风速
最大值与“人字型”回波的汇合点 相对应。
层状云降水、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分析
1、层状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 2、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特征
1、层状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
PPI回波特征:成片分布,面积较大,回波边缘模糊发毛,在 大片弱回波中偶有个别强度较强的回波团(强度一般在20- 30dBz); RHI回波特征:结构均匀,顶部虽有起伏,但相对起伏较小 (相对于对流云降水),比较平整,垂直厚度不大(一般5- 6Km,因地区、季节而不同),水平尺度要比垂直尺度大得多; 零度层亮带:又称融化带,是层状云降水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常出现在零度等温线以下几百米的地方。
PPI回波特征:范围比较大,回波边缘支离破碎,没有明显 的边界,回波中夹杂有一个个结实的团块,强度40dBz或以 上,有时强回波带可形成一条短带; RHI回波特征:柱状回波高低起伏,高峰部分可达雷阵雨高 度,一般只有连续性降水所具有的回波高度,有时还共存对 流云阵性降水回波特征(柱状回波)和层状云连续降水回波 特征(零度层亮带)
三3雷达强度场非降水类回波分析

相同仰角下地物回波的多少和强弱,取决于: ①雷达技术参数,工作状态和地形条件; ②大气 折射状况。对雷达站正常大气情况下,地物回波的 数量和范围是固定的。但是当出现负折射(向上弯 曲)时,地物回波明显减少。出现超折射时,地物 回波将增多。
为了减少地物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尽量将雷达架 设在较高地形上。
消除地物回波的方法
1、抬高仰角:抬高仰角地物回波的范围迅速减 小。当天线抬高到一定仰角后(仰角>=地物的最 大挡角),地物回波将消失。
2、根据晴天接收到的回波制成地物回波,在雨 天观测时可以去掉杂波区的测值,利用周围区域 的资料内插。
使用雷达可以从移动的雨区中剔除静物杂波(通 常称为抑制),产生抑制和无抑制回波。
旁瓣回波可以作为强对流的冰雹天气的判别依 据。
旁瓣回波的PPI和RHI
旁瓣回波的特征: 回波强度弱:10dBZ左右。 PPI:对流单体的旁边。 RHI:对流单体的顶部。
旁瓣回波PPI:强回波区侧面
旁瓣回波PPI
旁瓣回波
8、三体散射
三体散射: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强降水中心和地面之间 经过多次散射后,返回雷达。雷达在强回波区的半径延长 线上定出一个弱回波区。可作为冰雹和强天气的标志
雷达回波的分类
非 气 象 回 波
三体散射、旁瓣回波、二次回波电磁波的散射而产 生的回波。地物回波的目标物有两类:
(1) 地表:山脉,丘陵,岛屿,海岸线等。 (2) 地表上的人工建筑物。
地物回波的PPI识别
地物回波的识别
1、PPI:回波形状与地形一致,边缘清晰,位置
③雷暴消散期,其底部下沉气流造成近地面层几 百米高度处逆温,形成超折射--雷暴超折射
《雷达回波识别分析》课件

03
雷达回波分析应用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雷达回波分析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分析雷 达回波数据,气象学家可以监测和预测天气系统的移动、发 展和消亡,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雷达回波分析可以帮助气象学家识别降水系统,如暴雨、冰 雹、龙卷风等,并预测其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这有助于 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需要深入研究其传播规律和特性。
多模式、多频段雷达数据融合算法
02
多模式、多频段雷达数据的融合需要发展高效、可靠的算法和
技术,以提高数据融合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技术
03
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回波技术的核心,需
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雷达回波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带宽和存储空间。
03
复原处理
对失真或损坏的回波信号进行 复原,提高信号的可识别性。
雷达回波特征提取
03
幅度特征
频率特征
波形特征
提取回波信号的幅度信息,如峰值、平均 值、方差等,用于描述目标的大小和强度 。
分析回波信号的频率成分,提取出与目标 特性相关的频率特征,如多普勒频移。
描述回波信号的波形形状,如周期、相位 、波形变化等,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目标。
雷达回波模式识别算法
01
02
03
统计模式识别
基于统计学原理,对提取 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如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 斯等。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 力,对回波信号进行分类 和识别,如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等。
模糊模式识别
利用模糊逻辑和模糊集合 理论,对回波信号进行分 类和识别,如模糊K近邻 、模糊聚类等。
雷达气象学课件:5层状云降水、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分析

研究零从对流性逐步转 化为层状云降水;
2、出现亮带的一定是层状云降水,反之不一 定成立;
3、可作为识别雹云指标之一; 4、它可作为飞行活动的一个指标。
2、积层混合云降水——絮状回波
混合性降水回波表现为层状云降水回波和积状云降水回波的混 合,外形似棉絮,称为絮状回波; 絮状回波是出现连阴雨天气的征兆,通常是由于冷暖空气交汇, 雨带准静止存在,降水时间长,可能会出现暴雨; 强度回波特征:
混合云降水特殊回波——人字型回波
云体A云体B在测站南部距离50公里处 汇合,形成“人字型”回波,在回波 的前部清晰可看到出流边界,距强对 流前部约5km左右。
距测站50km处的南部的“人字型” 回波的汇合点,风速达17.2m/s,风速
最大值与“人字型”回波的汇合点 相对应。
层状云降水、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分析
1、层状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 2、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特征
1、层状云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
PPI回波特征:成片分布,面积较大,回波边缘模糊发毛,在 大片弱回波中偶有个别强度较强的回波团(强度一般在20- 30dBz); RHI回波特征:结构均匀,顶部虽有起伏,但相对起伏较小 (相对于对流云降水),比较平整,垂直厚度不大(一般5- 6Km,因地区、季节而不同),水平尺度要比垂直尺度大得多; 零度层亮带:又称融化带,是层状云降水的一个重要特征, 通常出现在零度等温线以下几百米的地方。
径向速度特征:由于降水范围大,因而径向速度场范围分布 的范围也大,等值线分布比较稀疏,切向梯度不大,在零径 向速度线两侧分布着范围较大且数值不大的正负中心,另外 还常存在流场辐合或辐散区。
层状云降水回波
分析:连续大面积的絮片状, 强度较为均匀,一般在2030dbZ,最强达45dBZ。
实时降水回波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气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观测技术在降水预报和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时降水回波观测是了解降水动态、评估降水强度和分布的关键手段。
本实验旨在通过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实时降水回波进行观测和分析,为降水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实时降水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
2. 分析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3. 探讨实时降水回波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站数据、气象卫星数据等。
2. 实验方法:(1)选取某地区连续一周的降水过程作为研究对象。
(2)利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实时降水回波,并记录回波强度、移动速度、路径等信息。
(3)收集同期自动站地面降水数据,分析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
(4)结合气象卫星数据,分析降水回波的生成、发展和消散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时降水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1)观测到实时降水回波主要分布在降水中心附近,与地面降水区域基本一致。
(2)降水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即回波强度越大,地面降水强度也越大。
(3)降水回波移动速度与降水强度、降水类型等因素有关,如对流性降水回波移动速度较快,层状降水回波移动速度较慢。
2. 降水回波与地面降水的关系(1)降水回波是地面降水的先导,即降水回波出现后,地面降水往往紧随其后。
(2)降水回波强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回波强度越大,地面降水强度也越大。
(3)降水回波移动速度与地面降水移动速度基本一致,即降水回波移动到哪里,地面降水也相应移动到哪里。
3. 实时降水回波在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价值(1)实时降水回波可以直观地反映降水区域、强度和移动路径,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2)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降水强度和分布。
(3)实时降水回波可以作为降水预警的重要手段,为公众防灾减灾提供及时信息。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实时降水回波的观测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实时降水回波可以反映降水区域、强度和移动路径,为降水预报提供重要依据。
学会看雷达回波图

学会看雷达回波图
雷达回波图,从蓝色到紫色表示回波强度由小到大(10-70dBz),从不同颜色回波可以判断降雨强度,雨区范围、未来降雨强度和移动。
1、如何识别雨区范围
雷达回波图上,绿色回波包围内的区域一般都对应有降雨出现。
一般而言,浅绿色有可能有降雨,深绿色一定有降雨。
图上从河北西北部一直到山西中部都有降雨出现
2、如何识别降雨强度
雷达回波从蓝色到紫色,降雨强度逐渐增强。
一般亮黄色区域一般对应有10毫米/小时左右降雨强度出现,暖红色雷达回波一般对应有20毫米/小时左右的降雨强度,并且有可能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如图上河北西北部有绿色雷达回波,有降雨出现,但雨势并不强。
山西北部、陕西中北部有黄色雷达回波,有中等强度降雨出现。
3、如何识别降雨未来趋势
以今天雷达回波的多时次动态图上可以看到,从21日9时开始一直到13时前后,影响西北华北一带的降雨系统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稳定向东偏南方向缓慢移动。
从14:40和14:50两张图上可以看到,降雨带移动缓慢,强度变化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的回波
PPI:雪的回波强度与连续性降雨回波类似, 但范围更大,回波分布均匀,丝缕状结构明显。 一般在10-15dBz左右(初春时接近层状云回波强 度,主要是因为雪晶和雪片外面溶化成一层水膜 或雨夹雪引起的。 RHI:雪的回波高度比层状云连续性降水回波 高度稍低,比较平整,高度在4km以下。
降雪回波
速度 模糊
右图:从低空到高空为偏西风。 右图:低空呈S型,存在暖平流。
2、对流云降水回波
对流云或称积状云,是由对流运动所产生, 通常与短时强烈天气相对应。 对流云降水:阵雨、雷雨、冰雹、暴雨等,一 般出现在快速移动的锋面上、冷锋前暖区、气团 内部、副高边缘、台风外围等地方。 生命史:每一对流单体均对应一强中心,一个 单体的生命期约20~30 min,具体与强度和尺度 有关。
对流云降水回波的速度图
1.0度
3.0度
5.0度
• 成熟对流云强度回波,可以清楚地看到 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
成熟对流云降水回波
回波较强处,速度等值线密集
速度场RHI:呈柱状,砧状,纺缍状等,不同高度
有环境风切变。有时出现正负速度紧挨着,说明该处有 辐合或辐散场。回波底有时的正速度表明有上升气流。
层状云
均匀幕状 降水连续,范围大
积状云或对流云
孤立高耸,各种形状 局地强降水
1、层状云降水回波
层状云降水:稳定性或连续性降水。 特点:水平尺度大、持续时间长,强度均匀, 时间变化缓慢。 强度图特征: PPI:呈均匀连续的大面积薄膜状、片状、丝缕 状结构明显,充满整个图像。强度弱:一般20~ 30dBz,有时有强雨中心。(零度层亮带或环) RHI:云体厚度较小,回波高度约5-6km,顶部 和底部平坦,结构较均匀。
2016/12/28
33
典型强雷暴云的RHI显示
A 云砧
对流云降水回波的RHI
2016/12/28
35
对流云降水回波的RHI
2016/12/28
36
典型强对流云回波的RHI
A B C
F D
E
A:旁瓣回波 B:三体散射 C:云砧 D:穹隆 E:悬挂回波 F:回波墙
对流云降水回波
对流云降水回波的速度图
对流性降水回波 层状云降水回波
积云成熟阶段
积云衰减阶段
混合云降水回波
转化成层云降水的混合 云回波
即将转化成层状云降水 回波的混合云回波
4、雪的回波
• 由于冰晶、雪片对电磁波的散射能力比雨滴 小得多,对电磁波的衰减能力也较小,因此雪的 回波强度通常比连续性降水回波弱,但短波长的 天气雷达能探测到它的细微结构,且探测距离较 远,能取得完整的回波图像。 • 在东北地区冬季冷涡影响下会产生大范围降 雪天气,回波表现为稳定性层状云,范围大,强 度较弱,回波顶高在5km以下。
层状云、积状云和积层混合云降水 回波的比较
1、天气特征 2、天气系统特征 3、强度场特征:PPI,RHI 4、速度场特征
课后习题
1、 产生降水的云主要有哪几类,对应天气分别有什 么特征? 2、什么是层状云降水回波,它的强度图在PPI和RHI 上各有那些特征?速度图有那些特征 3、什么是对流云降水回波,强度图在PPI和RHI上各 有那些特征?速度图像有那些特征? 4、对流云可以分为哪几类?其中最强的是哪类?它的 典型回波有那些? 5、什么是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图像有那些特征? 6、什么是零度层亮带,它的出现说明什么意义? 7、什么是穹隆?说出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三.4 雷达的降水回波分析 ζ10.5
大气科学学院 白爱娟
降水类回波的形成原因
形成降水回波的粒子是大气中云、降水 等气象目标物,及各种水汽凝结物对电磁 波的后向散射,雷达接收到散射能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成回波。
2
降水云分类
根据云的发生学分类: 层状云:因自身冷却或气团沿锋面缓慢抬升 而形成的云常呈均匀幕状,称为层状云。 积云-对流云:由热力对流和动力抬升而形 成的云,往往垂直向上发展较盛。云体的轮廓 一般比较分明。 积层混合云:同时具有对流云和层云特征的 云型。
PPI:表现为“絮状”回波,范围比较大,回波 边缘呈现支离破碎状的紊乱状,没有明显边界。 层状云回波中镶嵌着一个个密实团块的对流云, 强度可达40dBz或以上,有时强回波团块整齐排 列可形成一条短带。 RHI:表现在均匀的层状云高度上柱状回波 起伏地镶嵌在其中。在对流云衰败阶段,柱状 回波与层状云回波合在一起。
A:穹隆
B C A
B:旁瓣回波
C:三体散射
超级单体雷暴
超级单体风暴
对流风暴中组织程度最高,产生的天 气最强烈的一种。 (1)特殊的回波: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 区、三体散射、旁瓣回波、V形缺口等。 (2)回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3)深厚持久的“中气旋”是超级单体风 暴最本质的特征。
典型超级单体
B
0.5度
3.0度
带有云顶上冲和穹隆结构的 雷暴云回波
低层:气旋式辐合 高层:辐散
雷暴单体的强度和速度
B A B A
A:三体散射,B:旁瓣回波
强雷暴单体回波的PPI图
B
A
A:三体散射 B:旁瓣回波
(2)多单体对流云回波
速度图
19:55
对 流 性 降 水 回 波
21:26
21:51
多单体风暴
由多个较小的雷暴单体组成,有统一的垂直环流, 多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雷暴单体排列组成多单体风 暴。每个单体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成熟单体回波强度 结构特征与其它单体的特征之间有明显差别。
多单体对流云回波
a 强度
b R剖面
c 速度剖面
2008/11/25/20时桂林回波
多单体对流云风暴
ABC D
A:消亡阶段 B:成熟阶段 ---有降水出现 C:发展阶段,D:初生阶段
积云层云混合降水回波
絮状结构
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
70
72
有半圆形亮带的混合云回波
74
75
混合云降水回波的速度场
在速度场上,产生混合云的天气形势不同, 可呈S型,反S型,低层S型高层反S型,零速度 线折角,风场的辐合辐散等不同的特征。当混 合云中的对流云发展成熟时,速度场上有相应 的对流云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
对流云降水的回波强度
通常有密 实的结构, R的空间 梯度比较 大,强中 心的反射 率因子通 常在35dBz 以上。
30
对流云降水回波
回波经常由许多分散的回波单体组成,可呈孤立分散状或有 规律的带状分布、涡旋状等。
对流云降水回波的RHI特征
RHI:单体呈柱状结构,垂直伸展接近水 平伸展,强对流单体顶部有云砧向下风方伸展 或呈花菜状,强中心呈悬垂中空,云体随对流 发展变厚。回波顶发展较高,一些发展强烈的 单体可达10km,个别可达20km。
3、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
混合云降水的天气:范围大,降水持续时间 长,累积降水量大,常常造成大面积的强降水。 这种降水回波在连阴雨中较常见。 当降水加强时,回波的结构由片状絮状向块 絮状转化,零度层亮带变得不清楚。 天气系统: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往往与高空 槽,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相联系。
积层混合云降水回波
零度层亮带的形成
云砧
平流层高度
零度层亮 带
冻结高度
凝结高度
亮带:是冰晶粒子和液态降水粒子的混合层,由于 缓慢降落的冰晶在零度层附近发生表面融化,使反 射率增大,形成亮带。
零度层亮带形成
冻结高度
冰晶-低R
融化冰晶-高R 水滴-低R
探测结果:对降水量级估计值过高
• 高度在3km左右
零度层亮带RHI显示
雷达站:建阳 仰角:4.3度
强度和速度图的零度层亮带
PPI显示:表现为圆环或圆弧,是虚假的强降水区域。对流云或混 合云当不稳定降水转化为稳定降水时,也会出现零度层亮带。
零度层亮带
定义: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主要特征,是冰水混合层, 反映层状云中有明显的冰水转化区。零度层以上降水 粒子以冰晶为主,以下全部为水滴。说明层状云气流 稳定,无明显对流活动。 PPI:高仰角时亮带为以测站为中心的环状或半环状。 RHI:出现在零度层高度以下,最强回波高度距零 度层约200~300米,亮带强度比其两侧的回波强10~ 15dBz。速度图上,零度层亮带和其它回波是一样的。
PPI:由于对流云尺度较小,分布零散,速度 图也表现较为零散,速度等值线分布密集,切 向梯度比较大。 (1)每个对流单体都有完整的垂直环流系统, 包括高低空辐合辐散,上升气流等; (2)每一个对流单体的产生,发展和组织形式 均与环境风切变有关,在速度场上表现明显。 (3)部分强对流天气具有中气旋结构。
积云阶段:与对流云的回波特征相同,不及地。 发展阶段:回波块状明显,尺度较小,结构密实。 回波高度不很高,及地。-降水初期。 成熟阶段:回波呈块状,块体增大,结构密实,有 时有云砧向下风方伸展。强回波高。-降水强度大 消散阶段:结构松散,边缘发散,回波体积减小。 回波顶仍较高,强回波中心下降,后期出现零度层 亮带。-降水明显减弱
混合云降水回波
混合云降水的絮状回波
混合云降水回波
有零度层亮带的混合云回波
零度层亮带:对流性降水向稳定性层状云转化的标志
混合云降水回波的RHI
风暴顶 辐散
柱状回波镶嵌在层状回中,顶高达11km,强度达50dBz以上, 出现云砧,说明混合云中的对流云发展成熟。
混合云降水回波
有零度层亮带
混合云降水回波
2004年12月4日2:00 2004年12月19日13:06 2007年3月4日10:47
沈阳雷达0.5º仰角反射率(半径:230km),红线内为18dBZ 以上回波区域。
雪回波的速度图像
速度图像PPI: 经常出现低空“牛眼”回波和高空速度模糊, 即伴随大风天气。 在弯曲零径向速度线的两侧,各有一个正负 径向速度中心,低空风向随高度增加顺转,有暖 平流,高空逆转有冷平流。风速随高度先增加, 后减小。此风场结构有利于降雪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