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合集下载

gjb 雷达吸波标准 -回复

gjb 雷达吸波标准 -回复

gjb 雷达吸波标准-回复雷达吸波标准(gjb)是一种用于评估雷达吸波材料性能的国家标准。

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能够吸收来自雷达波的电磁波的特殊材料,它的设计目的是减少雷达发射的信号被反射回来或散射掉,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隐身性能。

雷达吸波标准(gjb)的制定是为了确保雷达吸波材料的性能符合要求,并能够在各种复杂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雷达吸波标准(gjb)的内容和测试流程。

1. 标准概述雷达吸波标准(gjb)适用于评估雷达吸波材料的吸收性能,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要求。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材料的电磁特性、表面处理要求、吸波性能测试方法等。

2. 材料的电磁特性首先,雷达吸波材料的电磁特性是评估其性能的基础。

这些特性包括介电常数、磁导率、波长响应等。

标准规定了对这些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3. 表面处理要求雷达吸波材料的表面处理是为了提高其吸波性能。

标准要求对材料表面进行特定的处理,如喷涂特殊材料、涂覆特殊涂层等。

这些处理方法旨在增加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增加其能量吸收能力。

4. 吸波性能测试方法雷达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是评估其性能的关键指标。

标准规定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包括反射损耗测试、散射损耗测试、吸收损耗测试等。

这些测试方法能够定量评估材料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吸波性能。

5. 样品制备与测试环境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标准还规定了样品制备和测试环境的要求。

样品制备要求包括材料的尺寸、形状和表面光洁度等方面。

测试环境要求包括测试室内的电磁干扰控制、温度和湿度控制等。

6. 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完成吸波性能测试后,标准要求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些分析和评估的指标包括吸波性能曲线、吸波带宽、吸波峰值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材料的吸波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总结起来,雷达吸波标准(gjb)是用于评估雷达吸波材料性能的国家标准。

它规定了材料的电磁特性、表面处理要求、吸波性能测试方法等内容,并要求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课件.ppt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课件.ppt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
(二)风速不变、风向随高度变化的各种图象
当风速随高度保持不变时,各种颜色的多普勒速度带 都收敛于显示区的中心,即雷达所在处。多普勒速度 零值带的曲率表明了风向随高度的变化,逆转风产生 一个反型S的零值带而顺转风产生一个S型的零值带。 当风向随高度先顺转后逆转时,S 型带随雷达距离的 增加(高度增加)而转变为反S带。
一、回波强度分析技术
由雷达反射率因子Z值大小即可判别回波强弱.
瑞利散射
另外,回波形态特征、回波特殊结构和形态、 回波移动特点可知回波强度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
二、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分析技术与方法
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场基本特征的研究,可按
•零径向速度线; •朝向雷达分量(负)、离开雷达分量(正)范围、分布及中心; •强多普勒径向速度梯度带
Perpendicular
(a)环境风场的平面图:固定风速为40海里/小时,风向在地面为 南风(图象中心),均匀地经西南风变为图象边缘处的西风。(b) 相应的单多普勒速度图象。(c)说明如何利用多普勒零值曲线来解 释水平均匀流场的风向。(a)中的箭头长度正比于风速。颜色表示 多普勒速度值:正值(红色,桔黄色)表示离开雷达,负值(绿色, 兰色)表示朝向雷达。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
风速随高度增加(地面为0)、风向随高度顺转的垂直风廓线(左图) 以及相应的多普勒速度图象(右图)。多普勒速度负值是朝向雷达 而正值是离开雷达,图象东部和西部边缘的颜色突变代表了己被了 混淆的更大的速度值,因为它们超出了±50海里/小时的奈科斯特速 度间隔。雷达位于图象中心。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
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优秀
Single Doppler Interpretation

5第五章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

5第五章雷达回波的识别技术

风向随高度先顺转后逆转
(三)风速风向都随高度变化的各种图象
当风速和风向都随高度变化时,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多普勒速度 图象。由于地面上风速为零,因此只有零值带穿过图象的中心。 图象边缘的多普勒速度出现了混淆,这是因为在那些高度上的风 速超出了50海里/小时的奈科斯特间隔(这是下一代天气雷达采用 的一种间隔)。从速度间隔一端到另一端色彩上的突变很清楚得 显示了速度混淆效应。
一、回波强度分析技术
由雷达反射率因子Z值大小即可判别回波强弱.
瑞利散射
另外,回波形态特征、回波特殊结构和形态、 回波移动特点可知回波强度
二、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场分析技术与方法
对多普勒径向速度场基本特征的研究,可按
•零径向速度线; •朝向雷达分量(负)、离开雷达分量(正)范围、分布及中心; •强多普勒径向速度梯度带
Single Doppler Interpretation
• Things to remember:
The Zero Isodop “Problem”
当径向垂直于风速时, 雷达
显示零速 - This “zero
zone” is called the
0%
“Zero Isodop”.
100%
当径向平行于风速时, 雷达显示最大风速
一、几种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雷达作低仰角探测:
取径向速度Vr(r)为常数c:
天线
风向
方位
(一)风向不变,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各种图象
风向若在所有高度上保持一致,那么其多普勒速度图象中就总有一条直
的零值带,图象的其他部分就反映了风速的垂直廓线。 风速若不随高度变化,是个非零常数,那么多普勒速度的极值便由

雷达地物回波系统分析

雷达地物回波系统分析

雷达地物回波系统分析计算多普勒频率是求衰减落速率(Fading rate )最容易的方法。

为了在一个特定的多普勒频移范围内计算回波信号的幅度,务必将所有具有这些频移的信号相加。

这就需要熟悉散射面上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等值多普勒频移)。

关于每一种特殊形状的几何体都务必建立起这种多普勒频移等值线。

下面用一个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简单例子来说明。

它是普通巡航飞行飞机的一个典型实例。

假定飞机沿y 方向飞行,z 代表垂直方向,高度(固定)z = h 。

因此有v =1v vh y x z y x 111R -+=式中,1x ,1y ,1z 为单位矢量。

因而 h y x vy R v r 222++==•R v式中,v r 是相对速度。

等相对速度曲线也就是等多普勒频移曲线。

该曲线的方程为0222222=+--h v v v y x rr 这是双曲线方程。

零相对速度的极限曲线是一条垂直于速度矢量的直线。

图12.7示出这样一组等多普勒频移曲线。

只要把雷达式(12.1)略加整理就可用来计算衰落回波的频谱。

这样,假如W r (f d )是频率f d 与f d +d f d 之间接收到的功率,则雷达方程变为⎰π=积分区R A A G P f f W r t t d d r 402d )4(1d )(σ ⎰⎪⎪⎭⎫ ⎝⎛-π=d r t t df A R A G P f d d )4(d 402σ (12.12)图12.7 在地球平面做水平运动时的多普勒频移等值线 图12.8 计算复数衰落的几何关系图 (引自Ulaby,Moore 与Fung [21]) 上式的积分区是频率f d 与f d +d f d 间被雷达照射到的区域。

在此积分式中,f d 与f d +d f d 之间的面积元用沿着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的坐标与垂直于等值多普勒频移曲线的坐标来表示。

对每一种特定情况都务必建立这两个坐标。

图12.8示出水平传播的几何形状。

雷达气象:第九章 雷达回波的识别和分析

雷达气象:第九章 雷达回波的识别和分析

雷达回波的识别与分析Ø回波探测概述Ø探测内容(回波位置,高度,强度与速度,形状,移向移速,演变趋势)Ø回波分类Ø非气象回波Ø降水回波Ø非降水回波FinePrint Software, LLC16 Napier LaneSan Francisco, CA 94133Tel: 415-989-2722Fax: 209-821-7869雷达扫描方式n PPI扫描。

固定仰角,雷达在360゜方位上做圆锥面扫描。

n RHI扫描。

固定方位角,雷达在垂直面上做上下扫描。

n VOL体积扫描。

多仰角PPI扫描。

l CAPPI:等高平面位置显示。

实际工作中需要等高面的回波显示,用体积扫描(不同仰角的一系列PPI扫描)资料经计算机插值处理而合成。

dBZ反射率因子—降水回波的位置、范围、高度、强度、强中心位置、回波形状、结构、性质(气象或非气象)、移向移速、演变趋势。

Vr径向速度分布—零速线的分布、正负速度的大小和面积、辐合辐散、涡旋、切变线、锋区、逆风区。

(注:此处重点介绍dBZ的回波特征,Vr前面已讨论过)回波位置:PPI上的距离、方位所对应的地理位置l注意:由于衰减作用,无回波处未必无降水;地物遮挡影响最大探测距离回波高度:RHI上读出;PPI上算出(测高公式)回波强度:dBZ色表分档标出回波速度:Vr色表分档标出回波形状:涡旋状、均匀片状、零散孤立、絮状、带状、钩状、指状回波位置与回波高度探测内容强回波区与强速度区有一定配合0.51.5回波性质气象回波降水回波非降水回波层状云降水混合云降水对流云降水云、雾晴空湍流非气象回波地物、超折射飞机船只海浪旁瓣假回波同波长干扰探测内容回波移向移速dBZ:两次观测比较后的线性外推;交叉相关法。

注意:区别单体的移动与整体的移动回波的演变趋势根据回波在两个时刻的变化推测回波强度、范围、高度等特征的未来变化:过去—现在—未来一般特点:回波合并——范围扩大;顶高增加——发展增强;速度辐合——对流发展。

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

一次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一、引言强对流天气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其常伴随着暴雨、雷电、龙卷风等极端气象事件。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可能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带来重大威胁,因此强对流天气的警报和监测非常重要。

雷达是一种有效的气象监测工具,可以用于监测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

本文将对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二、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的基本原理雷达回波是指雷达向大气中发射电磁波,当遇上雨滴、冰晶等介质时,会被反射回来并被雷达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

雷达回波信号强度与回波信号的反射系数、降雨量、降雨密度、雷达波长和雨滴粒径等参数有关。

由于强对流天气的特殊性质,其回波信号在雷达接收端的表现较为突出,常常具有以下特征:1.回波强度突然增加。

2.回波垂直延伸范围大。

3.回波内深层反射面清晰。

4.回波内存在尖点或闪电现象。

5.回波呈现出多层回波结构。

三、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的技术方法对于雷达回波信号的分析,目的是为了确定天气现象的类型、强度和轨迹,为预测和预警提供数据。

在强对流天气中,雷达回波的分析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方法。

例如:1.雷达图像识别技术。

该技术基于雷达回波的分布图像,在灰度共生矩阵、纹理特征、图像熵等基础上,通过模板识别和分类算法来识别飑线、旋转风暴、高尺度回波等强对流天气类型。

2.反射率图解析技术。

该技术是指利用雷达返回强度与事先设定的标准强度比较,将雷达回波划分为几个等级。

通过比较反射率的大小,可以判断强对流天气的类型和强度。

3.体扫雷达技术。

体扫雷达是指利用雷达扫描一定方位角之间的所有角度,获取雷达回波立体数据的技术。

通过对立体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取强对流天气的三维体积信息,相对于面扫雷达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四、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的应用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可以为天气预测、防灾减灾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例如:1.预警预报。

《雷达回波识别分析》课件

《雷达回波识别分析》课件

03
雷达回波分析应用
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雷达回波分析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分析雷 达回波数据,气象学家可以监测和预测天气系统的移动、发 展和消亡,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
雷达回波分析可以帮助气象学家识别降水系统,如暴雨、冰 雹、龙卷风等,并预测其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这有助于 提前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需要深入研究其传播规律和特性。
多模式、多频段雷达数据融合算法
02
多模式、多频段雷达数据的融合需要发展高效、可靠的算法和
技术,以提高数据融合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技术
03
雷达回波信号处理和目标识别技术是雷达回波技术的核心,需
要不断研究和改进,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雷达回波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带宽和存储空间。
03
复原处理
对失真或损坏的回波信号进行 复原,提高信号的可识别性。
雷达回波特征提取
03
幅度特征
频率特征
波形特征
提取回波信号的幅度信息,如峰值、平均 值、方差等,用于描述目标的大小和强度 。
分析回波信号的频率成分,提取出与目标 特性相关的频率特征,如多普勒频移。
描述回波信号的波形形状,如周期、相位 、波形变化等,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目标。
雷达回波模式识别算法
01
02
03
统计模式识别
基于统计学原理,对提取 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如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 斯等。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 力,对回波信号进行分类 和识别,如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等。
模糊模式识别
利用模糊逻辑和模糊集合 理论,对回波信号进行分 类和识别,如模糊K近邻 、模糊聚类等。

雷达实验(4)-多普勒脉冲雷达回波仿真和分析

雷达实验(4)-多普勒脉冲雷达回波仿真和分析
雷达原理
赖 涛 2012-11
地对空雷达回波仿真和分析
3 1
2
回波模型
实验要求 回波仿真实现
3
回波模型
发射脉冲
t St (t ) A1rect ( ) cos(2 f ct K r t 2 ) Tp
回波
t k Sr (t ) A2 k rect ( ) cos(2 f c (t k ) Kr (t k ) 2 ) Tp k
clc;clear all;close all; c=3e8; fc=3e9; lamda=c/fc; %%载频%%%波长 B=5e6; tp=5e-6; Kr=B/tp; %%%带宽和脉宽%%%线性调频信号的调频斜率 fs=B*5; PRF=2000; %%%信号采样率%%%%脉冲重复频率 Tmax=15*tp; %%%%%雷达观察的距离时间范围 t=0:1/fs:Tmax+tp; %%%%离散的时间采样 %%%%%%%%%%%目标参数%%%%%% Rmax=c/2*Tmax; %%%%设定目标最大距离,保证在观察时间范围内 N_target=3; %%%目标个数 R_t=Rmax*abs(rand(1,N_分布 RCS_t=10*(exp(i*2*pi*rand(1,N_target))); %%%%%%目标RCS,幅度为10,相位在(0,2pi)之间随机分布 Vmax=lamda*PRF/2; %%%%%目标最大速度,保证无速度模糊 V_t=Vmax*((1+rand(1,N_target))/2); %%%%%目标速度,随机分布于(0,Vmax) %%%%%%%%%%%目标参数设置完毕%%%%%% Nw=10; %%%%天线一分钟转的圈数%%%% w=360/(60/Nw);%%%%天线每秒转动角度(度)%%%% alpha=3; %%%%天线主瓣宽度%%%% Na=fix(PRF*alpha/w); %%%%%在主瓣内发射的脉冲数,也可以认为是最多的脉冲积累数 Nr=length(t); %%%%%%目标距离上采样点数 data=zeros(Na,Nr); %%%%%%生成目标空矩阵 %——————回波模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或1.5°)速度图产品,有正负速度辐 合、且长度大于50km,有“0”速度带突然转向特征。锋 面由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交汇形成,是触发暴雨强对流 天气
✓ 重要的天气系统。由于 ✓ 锋线附近的风场具有风 ✓ 切变的特征,雷达速度 ✓ 图上表现为不同来向的 ✓ 径向风辐合线。
2.4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涡带回波:混合性降水,由涡旋回波和带状回波结 合而成。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带状回波:混合性降水(或对流性降水),由对流 单体、短带等组成的宽带状回波,回波单体等偏向 于沿宽带的轴线方向移动。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垂直液态含水量(VIL):值大于10kg/m2、25kg/m2、 45kg/m2分别是暴雨、大风和冰雹不同强天气的阈值。
暴雨
冰雹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阵风锋回波:雷暴单体移动的前方或周围,呈弧状分布, 回波强度10~35dBz,远离雷暴移动。与老雷暴的衰亡、 新雷暴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涡旋回波:混合性降水,多条对流回波带气旋式卷 入到涡旋中心。
2.4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逗点涡旋回波:混合性降水,多条对流回波带气旋式卷入 到涡旋中心,冷锋附近有明显的对流回波带,涡旋中心右 侧有弱回波区。
✓ 系,急流轴左、前侧是 ✓ 暴雨强对流发生位置。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中气旋:中气旋多发生于超级单体等强风暴中,中气旋 产品对强天气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雷电资料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雷电极性:经过个例统计分析表明,强降水过程中负地闪 占绝对优势,且与强降水回波中心对应较好。而冰雹或雷 雨大风过程中,正闪比例相对较高,且正闪一般处于强回 波的下风方。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入流急流:1.5°(或2.4°)速度图产品,最大径向风
速大于20m.s-1。入流急流与弓状回波后部下沉气流强度
有关,间接反映了雷雨大风强度。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低空急流:1.5°(或2.4°)速度图产品,经过雷达站有 牛眼结构,最大径向风速大于12m.s-1。低空急流是暖湿 空气输送带,具有显著热力、动力天气学性质,与暴雨 强对流有密切关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弓状回波: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上,强回波水平分布为 弓形,与冰雹、下击暴流、雷雨大风密切相关。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钩状回波:强单体右后侧有钩型或强单体呈鸟型等特征, 是判断超级单体风暴的一个重要特征。
雷达回波分析规范
分析说明
✓ 飑线回波:由对流回波带、弱层状云降水回波组成。对 流回波带有多个强单体排列、强度强、梯度大的特征, 与冰雹、下击暴流、雷雨大风密切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