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第17次作业.

合集下载

17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17春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C.测量元件一般指传感器
D.计算机属于补偿元件
正确答案:
6.关于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控制系统平衡位置的稳定性指输入信号为零时的系统在非零初始条件下能自行回到初始位置
B.系统时间响应中初始条件分量趋于零,则系统是稳定的
C.线性系统稳定性与外界输入信号有关
D.稳定系统,单位冲激响应及输出信号瞬态分量趋于零
A. 0型系统
B. I型系统
C. II型系统
D.高阶系统
正确答案:
5.已知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0.2(s+5)/(s+10),则它是()
A.相位迟后校正
B.迟后超前校正
C.相位超前校正
D. A、B、C都不是
正确答案:
6.某0型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增益为K,则在r(t)=1/(2t*t)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为()
A.系统结构简单
B.被控变量容易受环境影响
C.抗干扰能力强
D.对元部件要求不严格
正确答案:
2.非线性系统的特点正确的是()。
A.非线性系统稳定性只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
B.非线性系统不能使用叠加原理
C.不能直接应用频率特性、传递函数等直接分析和设计非线性系统
D.即使没有外界作用,系统本身也会产生一定振幅和频率的振荡
C.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D.定值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
正确答案:
20.放大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是()。
A.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B.斜率为1的直线
C.逐渐增大至某一值的曲线
D.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正确答案:
北理工《自动控制理论I》在线作业
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30分。)
1.非线性系统的特点正确的是()。

自动控制理论17

自动控制理论17

(3)具有相同幅频特性的两个系统, w由0时, 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滞后 最小, 而非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滞后则较大。
1 : 0 90o Ts 1
1 : 180o 90o Ts 1
Ts 1: 0 90o
Ts 1: 180o 270o
(4)非最小相位一般由两种情况产生: 系统内包含有非最小相位元件(如
延迟因子); 内环不稳定。 (5)最小相位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有一一对应关系 (Bode定理)
开环传递函数:
K (τ1 s 1)(τm s 1) G( s ) H ( s ) v s (T1 s 1)(Tn v s 1)
确定其中的环节数、环节类型以及各参数
K、、1 m、T1 Tn
K、
的确定:
(1) 的确定:由系统最低频率段的斜率确定开环积分环 节个数——低频段斜率为-20dB/dec,则系统开环传递有个 积分环节,系统为 型系统 (2)开环增益K的确定: 低频段为一条恒定的线,此线的高度为20lgK
K (τ1w )2 1 (τ mw )2 1
lim L(w ) lim 20lg
w 0 w 0
w v (T1w )2 1 (Tn vw )2 1
20lg
K
wv
20lg K 20lg w v
G( s ) H ( s ) K
(1) 0时低频起始段的绘制
例2
例3
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5( s 2) G( s ) H ( s ) s(10s 1)(2s 1)
试绘制开环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六、利用Bode图确定传递函数
与绘制系统Bode图相反,即由实验测得的Bode图,经过分析和 测算,确定系统所包含的各个典型环节,从而建立起被测系统 传递函数

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一-0004

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一-0004

北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一-0004把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画在()上可以求得闭环频率特性。

A:等M圆图
B:系统图
C:伯德图
D:结构图
答案:A
在采样过程中,()用于解决各采样点之间的数据恢复问题。

A:采样器
B:保持器
C:传输器
D:接收器
答案:B
超前校正是由于正相移的作用,使截止频率附近的()明显上升,从而具有较大的稳定裕度。

A:相位
B:角度
C:幅值
D:增益
答案:A
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等于()。

A:1
B:2
C:3
D:4
答案:A
二阶系统当共轭复数极点位于()线上时,对应的阻尼比为0.707。

A:±45°
B:±30°
C:±60°
D:±90°
答案:A
常用的典型外作用有()。

西交20秋《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西交20秋《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西交《自动控制理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多选题(共13 道试题,共39 分)
1.关于传递函数正确的说法有( )
A.传递函数的分母与系统的输入无关
B.传递函数分母中s的阶次不小于分子中s的阶次
C.传递函数是无量纲的
D.不同物理类型的系统,可以具有相同形式的传递函数
E.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取决于输入和其传递函数答案:ABDE
2.选取输入信号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典型
B.简单
C.复杂
D.能使系统在最恶劣的情况下工作
答案:ABD
3.带宽越大,快速性与过渡过程的上升时间有何特点。

()
A.快速性越好
B.上升时间越小
C.上升时间越大。

(完整版)自动控制理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自动控制理论试题及答案

二000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自动控制理论试题(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2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页至8页,共8页,共8页;选择题20分,非选择题80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前10小题每题1分,后5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实际生产过程的控制系统大部分是 【 】A.一阶系统B.二阶系统 C.低阶系统 D.高阶系统2.若开环传递函数G(s)H(s)不存在复数极点和零点,则 【 】A. 没有出射角和入射角 B. 有出射角和入射角C. 有出射角无入射角落D. 无出射角有入射角3.若开环传递函数为()1)(+=Ts s K s G , 此时相位裕量和K的关系是 【 】 A. 随K 增加而增大 B.随K 增大而减小C.以上都不是D.与K 值无关4.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相角 【 】 A. 11sin 1+--ββ B. 11sin 1-+-ββ C. 11cos 1+--ββ D.11cos 1-+-ββ 5.对于同一系统的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描述具有 【 】 A. 状态变量具有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具有非唯一性B. 状态变量具有非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具有唯一性C. 状态变量具有非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也具有非唯一性D. 状态变量具有唯一性,状态空间描述也具有唯一性6.在工程问题中,常用______数学模型来表达实际的系统。

【 】A. 精确的 B. 复杂的 C. 简化的 D. 类似的7. 正弦输入函数r(t)的数学表达式是 【 】A.t t r ωsin )(=rB. )sin()(θω+=t t rC.)sin()(θω+=t A t rD.)cos()(θω+t A t r8.二阶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的高频段的渐近线斜率为_______dB/dec 。

《自动控制理论》作业集参考答案(专本科函授)第一部分.

《自动控制理论》作业集参考答案(专本科函授)第一部分.

此为第一部分如合适,请再下第二部分1-6解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摄像机自动跟踪光点显示器指示的方向。

当摄像机方向角与光点显示器指示的方向一致时,12θθ=,自整角机输出0=e ,交流放大器输出电压0=u ,电动机静止,摄像机保持原来的协调方向。

当光点显示器转过一个角度,12θθ≠时,自整角机输出与失谐角21θθθ-=∆成比例的电压信号(其大小、极性反映了失谐角的幅值和方向),经电位器后变成e ,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旋转,并通过减速器带动摄像机跟踪光点显示器的指向,使偏差减小,直到摄像机与光点显示器指向重新达到一致时为止。

测速发电机测量电动机转速,进行速度反馈,用以改善系统性能。

系统中,摄像机是被控对象,摄像机的方向角2θ是被控量,给定量是光点显示器指示的方向角1θ。

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6所示。

参 考 答 案第一章1-1解 (1)负反馈连接方式为:d a ↔,c b ↔; (2)系统方框图如图解1-1 所示。

1-3解 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c u 的平方成正比,c u 增高,炉温就上升,c u 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

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f u 。

f u 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定电压r u 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e u ,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a u 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T °C ,热电偶的输出电压f u 正好等于给定电压r u 。

此时,0=-=f r e u u u ,故01==a u u ,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c u 保持一定的数值。

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T °C 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T °C 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自动控制理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自动控制理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大学

第一章测试1.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检测{偏差},再以{偏差}为控制作用,从而消除偏差。

()A:对B:错答案:A2.自动控制装置由{测量元件},{比较元件},调节元件,{执行元件}四部分组成。

()A:错B:对答案:B3.连续系统是指系统中各部分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连续变化的模拟量。

()A:对B:错答案:A4.线性定常系统是用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

()A:对B:错答案:A5.给定输入是对系统输出量的要求值。

()A:对B:错答案:A6.被控量是指被控系统所要控制的物理量。

()A:对B:错答案:A7.被控对象是指被控制的机器,设备和生产过程。

()A:对B:错答案:A8.下列选项中,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

A:无控制作用B:其他选项都包括C:有无控制作用答案:A9.闭环控制系统是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有控制作用。

()A:对答案:A10.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无反馈,不能纠正偏差。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能自动纠正偏差,需要考虑稳定性问题。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求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A:B:C:D:答案:B2.下列选项中,求图示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G(S)==()A:B:C:D:答案:B3.下列选项中,求图示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G(S)==()A:B:C:D:答案:D4.下列选项中,求图示无源网络的传递函数G(S)=()A:B:C:D:答案:C5.用解析法列写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有哪些步骤?()。

A:确定输入输出、根据物理定律列元件各变量的微分方程、消中间变量、标准化B:确定输入、根据物理定律列元件各变量的微分方程、标准化C:确定输入输出、根据物理定律列元件各变量的微分方程、消中间变量D:确定输入、根据物理定律列元件各变量的微分方程、消中间变量、标准化答案:A6.传递函数与输入和初始条件无关。

()A:错答案:B7.物理性质不同的系统,完全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A:错B:对答案:B8.状态向量是以状态变量为元所组成的向量。

自动控制理论第1-7次作业

自动控制理论第1-7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2—1 设机械系统如图2—1 所示,其中x i 为输入位移,x0 为输出位移。

试分别列写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及传递函数。

图2—1 机械系统解①图2—57(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不计重力时,可得21 ? f 1 ( x &i ? x &0 ) ? f2 x &0 ? m &x&0 整理得m d x 0 ? ( f ? f ) dx 0 ? f dx i dt 2 1 2 dt 1 dt将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初始条件全部为零,可得?ms 2? ( f ? f 2 )s ?X 0 (s ) ? f 1 sX i(s )于是传递函数为X 0 (s ) ? X i (s ) f 1 ms ? f 1 ? f 2②图 2—57(b):其上半部弹簧与阻尼器之间,取辅助点 A ,并设 A 点位移为 x ,方向朝下;而在其下半部工。

引出点处取为辅助点 B 。

则由弹簧力与阻尼力平衡的原则,从 A 和 B 两点可以分别列出如下原始方程:K 1 ( x i ? x ) ?f ( x& ? x &0 )K 2 x 0 ? f ( x& ? x &0 )消去中间变量 x ,可得系统微分方程f (K ? K ) dx 0 ? K K x ? K f dx i 1 2 dt 1 2 0 1 dt对上式取拉氏变换,并计及初始条件为零,得系统传递函数为X 0 (s ) ? X i (s ) fK 1 s f (K 1 ? K 2 )s ? K 1 K 2③图 2—57(c):以 x 0 的引出点作为辅助点,根据力的平衡原则,可列出如下原始方程:K 1 ( x i ? x ) ? f ( x&i ? x &0 ) ? K 2 x 0 移项整理得系统微分方程f dx 0 ? (K dt 1 ? K 2 ) x 0 ? f dx i dt ? K 1 x i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x i (0) ? x 0 (0) ? 0则系统传递函数为X 0 (s ) ? X i (s ) fs ? K 1 fs ? (K 1 ? K 2 )2—2 试分别列写图中个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作业
2—1 设机械系统如图2—1 所示,其中x i 为输入位移,x0 为输出位移。

试分别列写各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及传递函数。

图2—1 机械系统
解①图2—57(a):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在不计重力时,可得
2 1
f 1 ( x &i x &0 ) f 2 x &0 = m &x
&0
整理得
m d x 0
+ ( f + f ) dx 0 = f dx i dt 2 1 2 dt 1 dt
将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初始条件全部为零,可得
[ms 2
+ ( f + f 2
)s ]X 0
(s ) = f 1
sX i
(s )
于是传递函数为
X 0 (s ) =
X i (s ) f 1
ms + f 1 + f 2
②图 2—57(b):其上半部弹簧与阻尼器之间,取辅助点 A ,并设 A 点位移为 x ,方向朝下;而在其下半部工。

引出点处取为辅助点 B 。

则由弹簧力与阻尼力平衡的原则,从 A 和 B 两点可以分别列出如下原始方程:
K 1 ( x i x ) =
f ( x & x &0 )
K 2 x 0 = f ( x
& x &0 )
消去中间变量 x ,可得系统微分方程
f (K + K ) dx 0 + K K x
= K f dx i 1 2 dt 1 2 0 1 dt
对上式取拉氏变换,并计及初始条件为零,得系统传递函数为
X 0 (s ) =
X i (s ) fK 1 s f (K 1 + K 2 )s + K 1 K 2
③图 2—57(c):以 x 0 的引出点作为辅助点,根据力的平衡原则,可列出如下原始方程:
K 1 ( x i x ) + f ( x
&i x &0 ) = K 2 x 0
移项整理得系统微分方程
f dx 0
+ (K dt 1 + K
2 ) x 0 = f dx i dt
+ K 1 x i
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并注意到运动由静止开始,即
x i (0) = x 0 (0) = 0
则系统传递函数为
X 0 (s ) =
X i (s ) fs + K 1
fs + (K 1 + K 2 )
⎨ 0 ⎭ R 1
2—2 试分别列写图中个无源网络的微分方程式。

解:(a ) :列写电压平衡方程:
du C
u C
u i u 0 = u C
i C = C

dt
du C
u C ⎤ i R 1 =
R 1

d (u i u 0 )
u i u 0 ⎤ u 0 = (i C + i R 1 )R 2 = ⎪C + ⎥ R 2 = ⎪C + ⎥ R 2
整理得:

dt

R 1 ⎦
dt R 1 ⎦ CR du 0 + ⎧ C R 2
+ 1⎪u
= CR du i
+ C R 2 u 2 dt ⎧ R 1
⎪ 2 dt i
(b) :列写电压平衡方程:
du C 1
u i u 0 = u C 1 (1) i C 1 = C 1
dt
(2)
i C 2 = u C 1 + i C 1 R R + i C 1 = u C 1 R + 2i C 1 = C 2 du C 2 dt = C 2 d (u 0 i C 1 R )
dt
(3)
2
2
2 即: u C 1 R
+ 2i C 1 = C 2
d (u 0 i C 1 R ) dt
(4)
将(1)(2)代入(4)得:
u i u 0
+ 2C d (u i u 0 ) = C du 0 C C R
d u C 1
R 1 dt 2 dt 1 2
dt 2
u
u du du du d 2 u d 2 u
即: i 0 + 2C
i 2C 0 = C 0 C C R i + C C R 0
R R 整理得:
1 dt 1 dt
2 dt 1 2 dt 2 1 2
dt 2
C C R
d u 0
C
C du 0 u 0
C C R d u i u i C
du i
1 2
dt 2
+ ( 2 + 2 1 ) dt + R
= 1 2 dt 2 + + 2 R
1
dt
第二次作业
2-3 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试通过结构图等效变换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

2-4 试简化图中的系统结构图,并求N 0时的传递函数C(s)/R(s)。

第三次作业
1、系统信号流图如下,试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C(s)/R(s)
2、系统信号流图如下,试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0()Q s /()i Q s
第四次作业
1、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5)
K S G S S S S +=
-+ , 确定K 的取值范围是闭环系统稳定。

2、 设潜艇潜水深度控制系统如图所示,问放大器增益K1如何取值可保证系统稳定?
第五次作业
1、 某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如果1()G S =,2210
()1G S S =+,()H S S =,试求()1()
n t t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ss e ∞。

2、 设控制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

(1) 分析说明内反馈f k S 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 计算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并说明内反馈f k S 的存在对
系统静态误差的影响
第六次作业
1、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画出闭环根轨迹。

1)
2)
第七次作业
1、设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试画出闭环根轨迹。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