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肖八分析题背诵版(学科顺序)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范围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范围复习资料新人教版考试范围:第三、四、六单元,古诗后五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型:一、选择题:10分,5题,包括字音、字形、成语运用、语病、文言文一词多义二、非选择题:90分(一)积累运用:17分左右1、背诵:10分课后古诗3分,前后连句;课内古诗文7分,(除《湖心亭看雪》外),其中1分,是关于桥的诗句。

2、名著4分,主要是人物形象与情节分析(二)语言运用3分,或是辩论题,或是开场白(三)阅读一:文言文15分左右1、句内停顿2句2、加点字解释4分3、句子翻译2句,其中一句来自选段外4、文章内容或主题理解,或填空或问答题(四)阅读二:说明文11分左右考查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等()阅读三:记叙文14分左右。

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三、作文:30+3 命题作文,有一定审题难度第三单元字词第11课:匀称(chèn)雄跨kuà雄姿残损shǔn 古朴推崇chóng第12课:刹(chà)那驻(zhù)足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第13课:轩(xuān)榭(xiè)丘壑(hè) 嶙(lín)峋(xún)广漆(qī)镂空(lòu)蔷薇重峦叠嶂(zhàng)第14课:额枋(fāng)藻zǎo井磬(qìng)攒(zǎn)钱鳌(áo)头琉璃蟠(pán)龙中轴线金銮殿luán第15课:伧(cāng)俗纳凉帷幕缓冲造型雅俗之分第四单元字词第16课:孕yùn育翩(piān)然风雪载(zài)途衰草连天shuāi 周而复始草长莺飞第17课:蟾蜍chú囊(náng)克隆繁衍胚pēi胎鳞片脊(jǐ)椎(zhuī)两栖(qī) 相安无事第18课:褶(zhě)皱(zhòu)遗骸(hái)劫难(nàn)致密追溯(sù)第19课:归咎(jiù)藩(fān)篱失衡在劫难逃五彩斑斓物竞天择第20课:绮qǐ丽殷yān红殷勤yīn 变化多端成语积累:1、巧妙绝伦 lún:精巧美妙到了极点,其他的无法与之相比。

2019年考研政治必背共7页word资料

2019年考研政治必背共7页word资料

2019考研政治分析题死记硬背25点----芦欣老师(2019-10-30 10:57:13)转载▼标签:杂分类:分析题黄金模板23例谈一、洋务运动【命题角度】1.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3.评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纲领或指导思想。

二、党的创立与党的领导【命题角度】1.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的基本特点;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历史的必然;4.中国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能照抄西方政党制度。

三、抗日战争【命题角度】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3.抗日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4.根据“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等有关材料分析抗战是空前广泛的全民族抗战的原因;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角度】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扎根生长的主要原因。

五、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角度】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的主要内容;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

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命题角度】1.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1)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投资拉动向创新拉动转变(3)外向型经济向内需型转变(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2.扩大内需,由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导向型;3.统筹国内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在对外开放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命题角度】1.收入分配改革,重点是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让低收入群体受益,甚至更多地受益;2.房地产政策调整;3.物价调控。

八、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解题思路】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依据;2.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措施;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5.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措施。

肖四肖八分析题总结

肖四肖八分析题总结

【马哲(4+8)】4.1(1)实践是认知的来源……(2)真理的相对性/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应创新,能动(3)如何能动?A实践是目的性……但目的的实现受客观规律的制约B尊重规律为前提C适度(质与量变)4.2(1)整体与部分(3)必然与偶然4.3(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的主观映像,反映主体的目的和选择性……主体是人,因人而异(2)真理是具体的,受到……真理是在时间地点……主观与客观的符合4.4(1)真理的具体性(2)真理与谬误启示:认识指导实践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矛盾普遍&特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8.1(1)真理谬误(2)主观能动8.2(1)矛盾对立统一规律(2)把握对立统一;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改造自然8.3(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2)实践与认知的关系:实践是基础;认知的目的是改造,能动反作用,指导实践肖四肖八分析题总结8.4(1)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2)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抓主要矛盾/反对形式主义/正确认识因果联系8.5(1)人的本质:社会+自然;人类的一切活动本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认知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只有亲身实践……8.6(1)量变到质变;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量是基础/必要准备……(2)远大理想+科学求实8.7(1)整体与部分(2)优化系统功能/合作8.8(1)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成功的实践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既符合价值尺度,又遵循真理尺度,并有机统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协调统一(2)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辩证统一:对立:自然无法满足人类的全部需要,必须加以改造统一:是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改造时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尊顺保的生态文明理念【毛概(4为主)】一、经济新常态1、如何认识?①高速→中高,增速放缓但总量决定的实际增量可观②增长平稳、动力多元③政府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前景更加稳定2、如何主动把握新常态?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念变革/模式转型/路径创新的系统综合;腾笼换鸟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创新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凤凰涅槃③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④城乡一体化机制,缩小差距3、为什么说确立新的发展理念是关系全局的深刻变革?为什么创新是核心?(1)①[概念]理念先行,管根本管长远管方向管全局;是发展方向思路的着力点和集中体现②[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是改革开放的经验的集中体现,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放在发展的基点、全局的核心,是国际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国运所系,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国际国内)4、如何理解行有波动、势仍向好?现状:①各国都困难,下行有压力②进入新常态,总体有增长原因:①体量大、潜力足、弹性、韧性、政策工具多展望:①结构转型方式转变,质量效益创新(同2)②拉动消费、注重解决不协调不平衡====================================二、四个全面:1、为什么要提出四个全面?①发展的现实需要②百姓的热切期望③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2、如何理解这一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一目标+三举措关键一步:建成小康关键一招:深化改革基石:依法治国两翼:改革+依法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从严治党3、其重要意义?中特新成果、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时代与实践、伟大复兴……4、不论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考研经验,,2019浙师大学科英语经验贴(初试

考研经验,,2019浙师大学科英语经验贴(初试

2019浙师大学科英语经验贴(初试➕复试)八千字吐血奉献!前言大道至简,知易行难。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眼前是一片云雾缭绕的广袤仙境,目力所及不足五米。

云雾之内钟吕之声回响。

雾气绵软的氤氲在四周,随着呼吸循环往复。

每走一步,湿气便加重几分,一如越走越重的压力。

茫茫天地之间,惟一人独立,似在参悟大道,此人即吾,也将汝。

一、考研原因好了,Zhuangbility ends.步入正题,讲讲考研的事情吧。

原因有三。

首先,我是往届生考研,大三下半学期的时候面临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找工作or考研。

最后选择了找工作。

本科是师范,于是去各种应聘,然而都没得结果,最后去了培训班。

工作了五个月,感受了社会的无情,体会了管理体制的不足,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再者,当回去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身边的小伙伴都得到了录取的喜讯,进一步刺激了考研的决心。

最后,察觉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下降,而自己不愿就此停滞,毅然决然的坚定了考研的信心。

二、考研支出辞职之后工资盈余一万,算是节省了家里的开支。

我是在本科学校附近租的房子,因为我觉得在家复习太过安逸,诱惑和杂事很多,并且在家一个人太孤单,没有学习氛围,难以坚持下去,尤其到后期,所以决定到本科学校去备考。

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单人间,6个月一共花费5200。

吃饭啥的一般在学校食堂,比较便宜,生活费6个月5400左右。

期间买资料啥的零零总总约有三四百。

由于过的是苦行僧的生活,娱乐活动基本为零,所以花费较少,最多不超过100块。

所以考研总共花费了一万一千左右,供有打算辞职考研的小伙伴参考借鉴。

三、考研成绩初试教育综合:132851写作:112英语二:82政治:69初试总分:395初试排名:7复试笔试:111面试:137.5总排名:5四、考研资料1.教育综合333凯程333应试解析➕二师兄思维导图➕浙师大333大纲➕四本参考书➕凯程视频2.政治肖精讲精练➕1000题➕讲真题➕肖八➕肖四3.英语二英语一真题(98~18)➕英语二真题(10~18)➕王江涛作文20篇➕百词斩➕真题单词(自己整理)4.英语写作851历年真题➕专八作文五、考研初试初试是最熬人的,跟柯尔克孜族的熬鹰差不了许多,只不过这个鹰不是活物而已。

肖八马原精简版

肖八马原精简版

马原第一套问题1:从证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打破惯性思维?原答案:唯物辯证法认为,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就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惯性思维”的问题就在于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噬物辯证法坚持用运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因此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微信公众号:梦之家考研简化梳理答案:原理一一事物的变化发展世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変化、发展之中;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不能从“暂时性”(静止)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结合材料一一结论“惯性思维”的问题就在于是用“暂时性”(静止)的眼光看问题,因此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问题2: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规律,分析惯性思维的缺陷?微信公众号:梦之家考研原答案: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这一认识运动过程和基本規律決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惯性思维”用僵化的旧认识去看待新问题,违背了认识运动的这一基本规律。

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

原理一一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运动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这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原理一一这一规律的特性:这一认识运动规律决定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統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结论:因而,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主观认识也应当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19考研政 治毛中特肖八精缩和助记框架整理

2019考研政 治毛中特肖八精缩和助记框架整理

2019考研政治毛中特肖八精缩和助记框架整理一、第一套肖8卷毛中特大题问题一: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原答: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改革同革命一样,就目的而言,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同时,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简化答案(背):第一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这个词很重要,因为这是未完成状态)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共同点:第二次革命正是与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

改革同革命一样,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同时也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阐述: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不同点——阐述:共同点(解放生产力、三性)问题二: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原答: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简化答案(背):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考研政治:肖8精缩和助记框架之马原卷

考研政治:肖8精缩和助记框架之马原卷

考研政治:肖8精缩和助记框架之马原卷大家做了肖八肯定大部分对于分析题的背诵有疑问,那么到底背不背?如果要背该怎么背?面对如此繁多的内容,要全部背诵真的很困难,所以帮帮为大家分享了肖八马原卷的精华浓缩内容以及助记框架,还等什么快来看吧!一、第一套肖8卷马原大题问题一: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为什么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原答::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从广义上看,人们还常把认识能力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等,也包括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简化答案(你背这个):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还包括诸如联想、想象等认识形式。

非理性因素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对于简化答案的说明,教你怎么记:首先,说明:嗯!理性因素重要,非理性因素(答案写了非理性,其实就是书中的感性因素)也同样重要!这是结论先行其次:说明非理性因素的主要内容。

没必要把原答的内容都记上,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选两个写一下得了,选谁呢?选联想、想象!因为题千有“想象力”这个词。

最后:非理性因素有什么作用。

这是书上知识点,强记问题二:为什么大胆猜想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才最终得以成功实现?原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2019级三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333学科思政806专业380+学姐调剂淮北师大学科上岸

2019级三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333学科思政806专业380+学姐调剂淮北师大学科上岸

2019级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思政专业经验贴我是2019年一战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思政专业,本科是三本民办,本科专业是网络与新媒体,属于三跨,跨专业跨地区跨学校,初试总分371分,英语二63,政治63,333教育综合128,806思想政治教学论117.今年华中学科思政400分以上24人,380-400有70个人,360-380有78个人,今年的复试分数线是373分,而我无缘华中的复试,经过调剂拟录取到淮北师范大学。

下面我就我所经历过的掌握的情况,给下届的学弟学妹提供一些血泪教训和经验,让你们少走弯路,最后都能够成功的到达彼岸。

19考研竞争已经很激烈了,估计20年更加猛烈。

1、择校择专业尽量不要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其实是最难的,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在选学校选专业方面,你们一定要深思熟虑,要考虑清楚,也可以稍微采取听一下父母的意见,获得父母的支持。

因为这一年你要静下心来复习,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

我之所以选华中师范,主要是因为它是211,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本科三本,考研的话学历会提升一个档次,而选学科思政,本科是传媒类,跨考思政主要是因为喜欢,因为浓厚的兴趣,以后想从事老师的工作,所以通过考研作为一个跳板转行,所以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考研,以及以后的发展规划。

2、各科复习方法2.1英语二华中的学科思政是考英语二的,英语二比英语一要简单些,从单词的角度来说,以及从真题的阅读的出题答案设置的陷阱来说,以及具体解题方法来说,英语二都比英语一要简单点。

我在这里奉劝学弟学妹的是,以过来人的经验来看,我就是吃了亏才明白的,能尽早开始复习的一定要尽早开始,不要拖拖拉拉,等到后悔的时候以经来不及了,英语这个要靠平时的积累,是一点点提升上去的,不可能是速成就能有很大提高的。

虽然有这种方法能快速提高的人,但那并不是你,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

现在已经四月中旬了,能开始的就赶紧开始吧,拖到最后堆到一起会让你压力很大,最后撑不住的时候你可能都快要想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 考研政治肖八材料分析题简化版背诵笔记(学科顺序)马原部分第一套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为什么“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2.为什么“大胆猜想”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才最终得以成功实现?【参考答案】(1)在认识的辩证运动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和意志。

从广义上看,人们还常把认识能力 中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等特点的认识形式,如联想、想象、猜测、顿悟、灵感等,也包括在人的非理性因素中。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活动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 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 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第二套34.(1)山火与森林“既相克,也相生”体现了什么辩证法原理?(2)“顺其自然(燃)”的山火管控理念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同一性是 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山火与森林相克相生的关系正是体现了对立统一这一规律。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

-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黄石国家公园认识到火是生态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并且充分利用这一规律对山火进行合理管控,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第三套34.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为什么“注意力不等于事实”?2.结合认识论原理,谈一谈应该如何避免“注意力陷阱”。

【参考答案】(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突出特点。

因为感性认识还 没有深入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具有不深刻这一局限性,所以必须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 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割裂这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或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 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勇于实践,深人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此外,由于客观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 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而转变。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

第四套34.1.材料 1 中提到的“变则通”的思想体现了哪些辩证法原理?2.从辩证法的角度,如何理解材料 2 中“坚持抓‘关键少数’和管‘绝大多数’相统一”的做法?【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 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 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 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在诸多矛盾中有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和处于服从地位的次要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 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因此,在分析和解决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抓“关键少数”也要管“绝大多数”。

第五套34.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以人民为中心”?2.结合材料 3,说明为什么“人民是阅卷人”?【参考答案】(1)唯物史观认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其中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人民性是指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六套34.1.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改革发展,同向发力、相 得益彰”?2.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说明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参考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的二者矛盾运动规 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因此,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第七套34.1.为什么一个错误的工具可以带来一个伟大的发明?2.当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遇到错误或失败时应该怎样对待和处理?【参考答案】(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又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在测试记录心跳的机器原型时拿错一个零件导致了失败,但放到另外一个情景下,这个错误的零件就可以成功地调节心跳, 治疗心脏病患者。

(注:也可以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角度回答,如何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二者的 相互转化。

)(2)在实践活动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失败和错误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化失败为成功。

在这个故事中,格雷特巴赫正是把一个错误的零件用到了正确的地方,才创造出了一个伟大的“意外发明”。

第八套34.1.如何理解“很多科学理论被称为真理,不是在科学家创立这些理论的时候, 而是在这一 理论不断被实践所证实的时候”?2.结合材料说明逻辑证明与真理检验的实践标准的关系。

【参考答案】(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己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门捷列夫可以通过逻辑证明预测出尚未发现的元素,甚至纠正实验的准确性,但最终元素周期律的正确性还是要通过实践来证 实。

毛中特部分第一套35.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3.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成功?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所谓第二次革命,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相对而言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说,改革同革命一样,就目的而言,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同时,从改革的特点看, 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40 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一,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成功的实践昭示世人,通向 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第三,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第四,积极作出了中国贡献。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 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3)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

因此,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成 功。

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第二套35.1.为什么说“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参考答案】(1)第一,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第二,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又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就要各方面齐心协力来干,众人拾柴火炮高。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 斥、相互抵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