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实践与认识主、客体_毙考题

合集下载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马原是政治中知识点最多,考察面最广的一个科目。

在主观题出题中都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些考察原理,希望大家复习时熟记: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反过来,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就没有部分。

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反映整体。

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他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

原因和结果: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可能性和现实性: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应当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现象和本质: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观题以及答案

1.如何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行动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这种认识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们正是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既不能从认识本身得到证实,也不能从认识对象中得到回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

总之,认识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深刻揭示了实践在自然演化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实践的本质、结构和表现形式,为科学把握认识到本质和规律奠定了基础。

第一,实践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基本特征。

第二,实践的基本结构。

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是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人类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内容上看,实践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

下面毙考题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3单项选择题: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它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D.两个同等程度范畴2.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千百年来地球上的人们靠它的星光来指导。

实际上,由于地球自转轴存在周期性的缓慢摆动,北极星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

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了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成为北极星。

以上材料说明A.时空是人们主观经验的产物B.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C.无条件的绝对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3.柳宗元在《非国语》中指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 这句话的哲理在于A.物质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B.运动的主体是物质和精神C. 我是万物运动变化的绝对主宰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4.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种观点是A.辩证法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5.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

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A静止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静止是运动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C静不是动,动不是静D静中有动,动中有静6.人们用来测量时间的单位年月日等是靠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测定宇宙天体之间距离的单位是用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即光年)来测量的。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标准答案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标准答案毙考题

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4考研政治复习要注意结合做题来巩固,尤其是马原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多,哲学观点也比较难理解。

下而毙考题分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槪论试题及答案,我们一起来结合相关知识点记忆:201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4多项选择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这句话以高度的科学抽象和深刻的哲学槪括,规定了哲学的物质范畴。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B.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C不能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D.物质都是人们感官可以直接感觉的2.中国古代哲学家王船山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一致的有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B.天不变道也不变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3•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4•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一个所谓的飞矢不动理论。

他认为飞行的箭是静止不动的。

英道理是:箭在飞行的某一时刻,必泄是处在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因此,箭在这一个时刻应当是静止的。

可是,箭在这一个时刻静止在这个位置上,另一个时刻静止在别的位置上,于是整个过程皆由这样一系列的静止来构成,而静止的总和不能构成运动,静止的总和当然还是静止。

所以说飞行的箭是不动的。

芝诺的错误在于A.不懂得运动是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矛盾统一B.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C.不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5•所谓,一学习就不开心了,一不开心就不学习了,一不学习就开心了,一开心一天就过去了。

就像一首歌唱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段话表明时间具有A相对性B有限性C不可逆性D—维性6.长期以来,人们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看作是揭示空间特性的绝对貞•理的体系。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马原是政治中知识点最多,考察面最广的一个科目。

在主观题出题中都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些考察原理,希望大家复习时熟记: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只有注重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即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的向导。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所谓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_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创造性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解放思想着眼于从主体方面,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_毙考题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马原是政治中知识点最多,考察面最广的一个科目。

在主观题出题中都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些考察原理,希望大家复习时熟记: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主观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主观题)

2019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汇总(主观题)34题、马原主观题(1)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谈谈你对“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的认识。

【答案解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这种情况决定了检验标准既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也不能在纯粹客观范围内去解决,而只能是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唯一性、归根到底性、最终性,离开实践,再也没有其他公正合理的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条件性。

一方面,任何实践都会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相对性、有限性,表现为具体的实践往往只是在总体上证实认识与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而不可能绝对地、永恒地、一劳永逸地予以确证。

所以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

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创新的发展过程。

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实践没有止境在不断变化,理论创新也会随之变化。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具体实践水平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理论创新要随着实践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

2019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必背考点15_毙考题

2019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必背考点15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必背考点15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原理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基础阶段复习,小编建议考生要仔细的研究理解。

下面分享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大家背一下:
2019考研政治马哲原理必背考点15
可能性与现实性(补充)★★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相互对立:(对立统一关系)
①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实际存在性,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

②可能性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中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各种趋势。

(3)可能性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依存和转化(没有有根据的可能性和无根据的可能性之说)
①把握可能性这一范畴,要注意区分:可能和现实;可能和不可能;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即非现实的可能(看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多种可能性(特别是相反的可能);概率的大小。

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②立足现实,认识可能性的复杂性,创造条件使事物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实践与认识主、客体
马原是政治中知识点最多,考察面最广的一个科目。

在主观题出题中都会考察哪些知识点呢?小编为大家梳理了一些考察原理,希望大家复习时熟记:
2019考研马原必背主观题答题原理:实践与认识主、客体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

所谓认识过程,
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主观世界。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