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研政治必背资料:马原经典语
2020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背考点(三)

2020考研政治选择题必背考点(三)马原部分知识点中的“转化”
1.原因与结果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2.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3.现实与可能相互转化。
4.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5.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6.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是从真理的相对
性走向绝对性、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7.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8.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与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劳动
对象和劳动者等因素相结合而转化为实际生产水平。
9.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
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交换。
10.资本主义产生的途径有两个: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
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1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劳动本身并不是商品,劳动力
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
是劳动的物化,从而创造了剩余价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12.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
积累。
13.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的转化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14.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社会形态的更替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的更替1.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又称社会制度,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其中,经济基础是社会的“骨骼系统”,上层建筑是社会的“血肉系统”。
2.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使社会发展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
两个方面的表现:①从纵向看,表现为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性是社会形态运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人类的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
多样性是指不同的民族可以超越一种或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
②从横向看,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
3.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选择性,是指社会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创造性活动。
社会形态的更替是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自觉选择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一个民族之所以做出这种或那种选择,有其特定的原因:①取决于民族利益;②取决于交往;③取决于对历史必然性以及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020考研政治马原重点: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第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
理性认识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对立统一: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
所以,熟知不等于真知,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的:①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的因素。
所谓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②理性中渗透着感性的因素。
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要通过感性认识来说明。
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年人之口与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
(3)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唯理论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经验论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的条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②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第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1)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原因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客观规律性及主观能动性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客观规律性及主观能动性一、客观规律性事物的联系和运动构成规律。
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人们在实践中能够理解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理解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
人们还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二、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水平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不但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但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三、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准确地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只有在理解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解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对客观规律理解得越深刻、越准确,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理解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最后,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规律是客观的,但意识却具有主观能动性,这对哲学上的对立统一关系既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又能有效指导我们的考研复习——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复习掌握考试规律,攻克考研难题,直至获得最后成功!。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意识

2020年考研政治马原考点:意识一、意识的含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二、意识的起源意识从其起源来看不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三、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例题】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
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1 9 7 1年版在解释“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能够吃,羽毛能够做饰品”。
1 9 9 2、1 9 9 8年版也一样,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个物质外壳表达出来【答案】ACD【例题】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水平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但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但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但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但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答案】 A上述马原高频考点,希望考生能够加深理解和应用,练习与记忆相结合。
最后预祝大家2020考研开个好头,从现在开始加油!冲击名校!。
考研政治马原历年必背核心考点归纳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能说主观和客观相背离,因为它是认识错误的原因,可以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

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语录1.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本段话是马克思在批判德国国内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时候,指出其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只是停留在对世界的解释上,也即维护现实世界秩序或者说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及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对现实社会中的无产阶级的机器悲惨境地的无视。
对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萌芽,马克思的历史观立足于现实,体现了对无产阶级生活工作状况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质。
2.“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本段话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中的最后一句话,放在宣言的最后,意思有两层,首先是作为一种思想宣传,是一个标语式的口号。
其次,是他的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理论的最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的途径,也即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的依靠力量不是分散的无产者而是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社会革命,改变个人和整个阶级的悲惨境地,同时也指出只有无产阶级的彻底的革命性和组织性纪律性,没有哪一个阶级因为本身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无产阶级更多更大,因此他们的革命性组织性也最强。
号召无产阶级组织起来与占有一切的资产阶级进行决斗!3.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本段话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科学技术的运用,新的劳动工具投入生产和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原来的封建庄园制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知识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生产关系也会对生产力起到能动的反作用。
马原经典句子

马原经典句子
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4. 盈缺之间,动静相济,生死循环,变化万千。
5. 前有险阻,须勇往直前;后有责任,当坚守初心。
6. 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刻,才能真正体验生命的美好。
7. 做人要有责任心,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别人负责。
8.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
9. 青山绿水间,人生何其美。
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感受到幸福的力量。
10. 幸福不是永恒的状态,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追求。
11.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个人的得失。
12.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13. 生活中不要只看到困难和挫折,更要看到希望和机会。
14.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是速度的竞赛,而是坚持的比赛。
15. 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努力和付出。
16. 勇往直前的路上会有困难和挫折,但只有不放弃,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17. 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
18. 梦想是人生的动力源泉,只有追逐梦想,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
19.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珍惜当下,享受每一天的美好。
20. 人生的道路上总有风雨,但只要心中有阳光,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以上是以马原经典句子为题的10个句子,总计2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