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范文

《诗经》读后感范文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宝,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读完《诗经》,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中的意境深远,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深情和豁达。
读着这些古老的诗歌,我仿佛置身于古代的田园风光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人民的生活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歌中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诗人对人民的深情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读完《诗经》,我对古代诗人的创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有了更深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精神,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第一次读《诗经》的时候,我对它的第一眼可能是枯燥的,是一种高深莫测的迫人感觉。
一行行字组成一列诗句,一个个诗句组成一整首诗。
第一次读《诗经》时,我读得十分困难,停顿不知所措。
太多的生字词,太多的诗句,太多的翻译,不懂,或者是根本没有读懂过。
第一次读《诗经》的时候,我仿佛闯入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那里有金碧辉煌的元朝,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豪情,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春慕,有着知天地生来为谁的天问奈何,我仿佛进入到了一个伤春悲秋的多感春阔,那里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相思愁,有无可奈何花荡去的感伤,有陌上公子如心,可缓缓归矣的重逢相守的痴恋;我仿佛融入进一杯茶里,一句诗里,一片花叶里,去细细品,去用心聆听它们的每一寸美好,每一秒的心跳。
我似乎看见她了,在慢天雪落中找到一处归家,在桃之夭夭中寻到一朵芳华,在江南烟雨中觅到一片云角,在戏子身影翩纤的台摸到一张不知的劫,在戏火喧哗的三月烽烟中停到一方笙歌起落的天朝,停到历史血液深处的.芳华里,那般别样风采,别样花季。
在漫天云卷云舒中,满庭花开花落的寂静中,我捧着那一本沉厚的《诗经》仿佛抱着一份沉重的历史,茶香静静得绕满整间小房,心间仿佛有什么东西离开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我和有人的最好誓言。
式微,式微,胡不归?是那份盼心归的千千心切。
清晨,我一人走在通幽的野径中,看着天边的初日,感受阳光散进骨子里的那一份暖意,心也渐渐地暖了起来。
大街上人流汹涌动着,人影交映着,我仿佛看到了涌动着的历史,它拥有着沉浐的韵味,有着文化的佳承。
从小货郎到商人,从沿街摆摊搬进了店铺,从石子路走成了水泥路成了条条柏油大路。
正如《诗经》一般,有大数人的收集装订和整理出一本经典一般。
《诗经》有着它独特的韵味,在不同人的眼中,它是不同的,你怎么看它,它就怎么看你。
拍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诗经读后感2寻遍所有的名词,我认为把《诗经》比作为晴朗的夜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诗经》中的每一篇则是夜空中最独一无二的星星。
《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诗经》的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的读后感1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
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
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
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
《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
《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
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
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
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
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
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
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
经典常谈中诗经的读后感

经典常谈中诗经的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篇一:《<诗经>读后感》读《诗经》,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古老而神秘的花园,里面繁花似锦,每一朵花都有着独特的芬芳。
以前,我总是觉得《诗经》离我很遥远,那是古人的玩意儿,肯定是晦涩难懂的。
就像一个神秘的大佬,站在高高的云端,让人望而却步。
可是,当真正开始读它的时候,我才发现,它其实是一个亲切的老朋友,在耳边轻声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诗经》里有好多关于爱情的诗,那可真是把爱情的各种模样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小伙子,在河边看到了心仪的姑娘,那心里就像有只小鹿在乱撞。
他对姑娘的那种爱慕,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起来。
也许他在夜里还会辗转反侧,脑海里全是姑娘的一颦一笑呢。
我就想啊,这爱情最初的模样,不管是千年前还是现在,不都是这样的纯真和美好吗?不过,《诗经》里可不只有爱情这么简单。
它还有反映百姓生活疾苦的诗,像《硕鼠》,把那些剥削百姓的统治者比作大老鼠,真是太形象了。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些古装剧,那些贪官污吏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这就好像是历史的一个轮回,从古至今,这种不公平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我就想,要是那些统治者能好好看看《诗经》,也许就不会那么贪婪了吧。
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我还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真的不够。
好多字都不认识,好多词的意思都要查好久。
这时候就有点小沮丧,感觉自己像个小学生一样。
但是,当理解了一首诗的含义后,那种成就感就像打游戏通关了一样,超级爽。
《诗经》就像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能看到古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它虽然古老,但却有着永恒的魅力。
我觉得,它就应该被更多的人去读,去了解,而不是被束之高阁。
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静下心来读《诗经》呢?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还是因为觉得它太枯燥呢?这真的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诗经》读后感篇二:《<诗经>读后感》《诗经》啊,就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打开它,里面的宝贝让我眼花缭乱。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读后感1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果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
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原以为“逃之夭夭”是正确,这里只不过是引用而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
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觉得《桃夭》该是一首歌:“桃花盛开朵朵艳,桃林内外红缠绵;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乐天天。
”重点在这“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
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
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又一次桃花运,然后从此“飞黄腾达”。
事实证明80%的女生错过了自己的青春。
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证你心仪的对象也看中你吗?女生有了桃花运便会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运只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
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
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
《诗经》读后感范文

《诗经》读后感范文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感情和思想。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先民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古代人民的生
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其中有许多描写农耕、渔猎、家庭生活的诗篇,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的依赖和对生活的热爱。
另外,诗经
中还有许多表达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的诗篇,让我感受到了古代
人民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对家国的深情眷恋。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先民对生活的热爱
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他们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真挚表达。
这些古代诗歌不仅给我带来了美
的享受,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世界。
通过阅读《诗经》,我对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
珍惜现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古代先民留下的这部珍贵的文化遗产,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中的
一切。
同时,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情感世界,学会用真挚的情感对
待身边的人和事。
《诗经》不仅是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部让人感悟生活、情感的精神之书。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
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涩难懂的文字。
这个国庆节,我开始阅读《诗经》。
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轻轻念出书中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这枯涩的文字和着杯中迷蒙的水雾,莫名便叫人心安。
这卷叫做《诗经》的古书,其实却不是诗,而是歌。
千年前那些人们,哼过吟过唱过的民歌,犹如带着晨露的桃花,无比质朴却又凄美高雅。
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衬着你明艳的脸庞,盈盈地笑。
孔子亦被这句子打动过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
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
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
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
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
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
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诗经》读后感范文

《诗经》读后感范文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诗经》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诗经》中的诗歌,多以自然和人情为题材,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情的关怀。
诗中描绘了美丽的山川河流、清澈的泉水和蓝天白云,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视和珍惜,体现了古人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在阅读《诗经》时,我不仅感受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也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对道德和伦理的关注和思考。
诗中反映了古人对正直、忠诚、勤劳和诚实的崇尚,体现了古人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推崇。
通过阅读《诗经》,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我相信,《诗经》这部古代经典,将会继续激励着后人追求美好、追求真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和文化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读后感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后世所有诗词赋等的源头。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华夏民族早期的诗歌史,更是代表了早期华夏民族的思想情感的结晶。
因而,要想从源头了解华夏民族的思想情感,《诗经》是绕不开的一环。
《诗经》篇篇字字珠玑,内容博大精深,饱含韵味。
按照按音乐的不同,《诗经》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风、雅、颂”这三部分,“风”是指国风,主要是黄河流域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其中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另外,《诗经》主要运用的手法有“赋、比、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为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和“赋”、“比”相比,“兴”就显得更为独特一点,“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意指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最初“兴”的用法是比较固定僵板的,但是在后人的发展下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变得更为的虚灵微妙的,而这些变化使得“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越来越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风、雅、颂”而言,个人觉得“风”最能代表当时人民百姓的所思所想,也更符合我对《诗经》的期盼。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流域一带民间歌曲。
《风》与《雅》、《颂》不同是因为“风”是由无名作者创作、在社会中流传的普通抒情歌曲,而“雅”、“颂”主要是应用于特定场合的;另外,假如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那么《风》的作者则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的人物,而这些都是组成人民大众的主体,体现的是最广泛的思想情感。
曾想起那篇《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大意如此:一对情人相约在城隅幽会,但是当那男子赶到时,那女子却故意躲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那女子这才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彤管”作为爱情信物。
那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
全文就短短几句歌词便描绘出了情侣的约会情形,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精神享受。
还有《诗经·国风·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口上默念几句歌词,便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幅幅充满日常生活气息的画面,体会其中韵味,是乃人生一大精神享受啊。
虽寥寥数字,但意义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诗经》,中国的瑰宝。
时常翻一下,都能感觉到精神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