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市高三一模作文标杆卷汇编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2020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解析:A项来源于原文第一段“在19 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

作家们??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

??‘人学' 却出现了分化” 。

文中所列举的作家只是 19世纪代表性作家,并非全部。

且将文学推向人学的是作家,发生分化的是“人学”,而非选项中的这些“人物形象”。

错误。

B 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第三段。

C项,两者的本质并无很大的差异。

D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在舆论场上,‘文青' ‘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选项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因果关系不符合文意,错误)2. B(解析:A项是对文章整体论证思路和结构的分析。

文章从19 世纪代表作家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人学谈起,分析人学在 20 世纪初的分化,在并列论述了“自我学”“人民学”之后,进而分析了 20 世纪这两大文学遗产在当下被学偏做坏的现状,最后对进入 21 世纪的文学发展进行了思考。

A 项的表述正确。

B 项是对第四段举例论证的分析。

文章第四段中提到“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

鲁迅曾批判过‘留声机器' 和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 ;当下‘人民' 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 。

“鲁迅对‘高调革命文学'的批评”论证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这个论点。

选项分析错误。

C项是对第四段论述内容的分析。

原文第四段在分析“自我” 和“人民” 时提到“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 , 阐述了“自我”和“人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对彼此有正向促进作用。

2020-2021学年深圳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深圳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深圳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

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

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

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材料二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

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

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

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

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

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家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

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

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材料三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

2020年深圳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详细解析

2020年深圳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详细解析

2020年深圳高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详细解析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暴发户、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司汤达笔下的凤凰男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

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

但是在20世纪初,“人学”却出现了分化。

其一,“人学”成为“自我学”。

尼采的“酒神”说、弗洛伊德的“本我”和“无意识”等,为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弗洛伊德尽管后来在心理医学界光环不再,却在文学领域备受青睐,正如彼德·沃森所言,“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

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不约而同地把文学这一社会广角镜变成了自我的内窥镜。

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引来市场大众的欢呼,却是学院精英们的标配谈资,构成了不安的都市文化幽灵。

其二,“人学”成为“人民学”。

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追念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使用了“人民性”这一新词,并阐明了三大内涵:表现小人物,吸取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

后来,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大多成为这种忧国亲民文学的旗手,影响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

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

不过,即便是《双城记》《复活》,也因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被学院精英们无视,这与它们在别处广受推崇的情形,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

2020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棘侯发山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

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

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

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淋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

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

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

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

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

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

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

”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

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龟儿,意义比天大。

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

沙棘种到那儿,就说明这还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几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2020年广东深圳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广东深圳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东深圳⾼三⼀模语⽂试卷(答案)⼀、现代⽂阅读1.(1)(2)(3)(1)(2)(3)【解析】BCDA 项,“⻛格是作者个性的⾃然流露”是从个性层⾯来谈的,⽽⾮道德层⾯。

C项,根据原⽂第三段“⽽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不是必然性相关,是或然性相关。

既是或然相关,就有‘⽂如其⼈’的现象,也有⽂、⼈相悖的突出表现”可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品好坏,与⽂章是或然性相关,所以有⽂、⼈相悖的突出表现,⽽⾮选项所述,将⽂、⼈相悖视作原因。

D 项,根据原⽂第四段“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随俗为⾔,⽂章中就会出现⾔不由衷、⼝是⼼⾮的现象”可知,不是所有失去⾃由的作者都会俯仰从⼈、随俗为⾔。

故选B 。

“随俗为⾔”与“隐晦表达”在遮蔽真实⼈性这⼀点上是相似的,所以两者并⾮对⽐关系。

故选C 。

⽂学作品⽤隐晦⽅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性,造成了⽂、⼈相悖的结果,但并不⼀定会拉低⽂学作品的审美效果。

许多隐晦的⽂学作品,反⽽成就了作品的魅⼒和价值。

故选D 。

2.(1)(2)(3) A 选项:(1)【解析】DA同:政府制定计划,并给予政策⽀持,投⼊⼤量资⾦修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或“建设社区体育公园”)。

异:美国侧重增加城市社区体育中⼼的数⽬;中国侧重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先试点后推⼴,并在使⽤和管理上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

所涉及场地分别是“社区体育馆”,符合材料⼀中的“运⽤公共⾃然环境和全⺠共享的体育设施”,其活动是“家庭⽻⽑球⽐赛”,符合材料⼀种的“娱乐性和低竞技性特征”以及材料⼆所列举的“球类活动”。

更多资料请微信搜索“授课神器”获取B 选项:C 选项:D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2)(3)所涉及场地是“⼩区⼴场”,符合材料⼀中的“辖区⾃然环境和体育设施”的公共性特征,其活动是“练习太极拳”,符合社区体育活动特征,且属于材料⼆中的“武术”项⽬等。

2020年广东深圳南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广东深圳南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选B。
( 4 )1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出奔:出逃;遗:赠送;卒2 方法一:即:于是;权:暂且;自是:从此;蔬食布衣:名词作动词,吃
粗食穿布衣;枯槁:面色憔悴;哀之:为他悲哀,为动用法。
方法二:参考译文∶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县人。祖父殷任,齐朝豫章王行参军。父亲
殷高明,梁朝尚书中兵郎。殷不害性情特别孝顺,父丧期间过于毁顿,因
此年少时就知名。持家勤俭节约,住所特别贫寒,有五个弟弟,都年小体
弱,不害既要侍奉老母,又要抚养小弟,勤劳之至,当时士大夫因他行为
( 4 )1 昔日晋文公出逃,农夫赠他一块,他最终返回了晋国,陛下您这个梦,不是正符合此
事吗?
2 (殷不害)于是便在江陵暂且殡殓,自此他只吃粗食穿布衣,面色憔悴极度消瘦,看
到的人无不为他悲哀。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的句意是:十七岁那年,做了廷尉
属官。殷不害长于处理政事,兼治儒家学术,名分和法治有轻重不便利之处,
( 3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梁武帝对他处理政务
的能力非常欣赏,简文帝也因此赐予其母亲物品并提拔重用他”错误,依
据”简文又以不害善事亲,赐其母蔡氏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复毕备”,简
文帝又因殷不害孝敬父母,赐给他的母亲蔡氏织锦裙襦、毡席、被褥,单夹衣
也齐备。可知,B项原因分析错误,原因应是简文帝认为殷不害孝敬父母。故
( 2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 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 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 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2020高考语文深圳一模 作文题目解释和评分标准

2020高考语文深圳一模 作文题目解释和评分标准

2020 年深圳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语文写作题目解析及评分细则【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

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 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

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 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

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作文题目解析】正如题目中所说,“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每个考生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特别的学习生活之后,迎来了这样一场特别的考试。

这不是简单的一场考试,每个考生都是考试之前居家学习“停学不停课”的亲历者,当事人,自然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种体验和感受,需要一次写作式的回顾与思考使之固化,而成为学习与生活、现实与精神、素养与品德的结果。

而这次“线上考试”,因其相对于传统考试所没有的开放性、居家考试特定场合的独立性,以及广大考生们长时期脱离学校集体学习、复习备考而必然产生的特殊心理感受,使其本身具有了深刻的教育内涵和丰富的社会关注因素,具有了太多的可言说性。

这些,都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从命题要素上看,这场“线上考试”所具有的真实的命题情境是不应错过的。

另外,作为重要考量的,是这次考试的目标定位。

2020届深圳市北环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深圳市北环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2020届深圳市北环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丰富的安静周国平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未越安静了。

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

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

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日子仿佛停止了,不像是一条河,更像是一口井。

后来,时代突然改变,人们的日子如同解冻的江河,又在阳光下的大地上纵横交错了。

我也像是一条积压了太多能量的河,生命的浪潮在我的河床里奔腾起伏,把我的成年岁月变成了一条动荡不宁的急流。

而现在,我又重归于平静了。

不过,这是跌宕之后的平静。

在经历了许多冲撞和曲折之后,我的生命之河仿佛来到一处开阔的谷地,汇蓄成了一片浩淼的湖泊。

我曾经流连于阿尔卑斯山麓的湖畔,看雪山白云和森林的倒影伸展在蔚蓝的神秘之中。

我知道,湖中的水仍在流转,是湖的深邃才使得湖面寂静如镜。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

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与我无关。

我和妻子儿女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儿也都和我无关。

我对这样过日子很满意。

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也许,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

那时候,饱胀的生命力需要向外奔突,去为自己寻找一条河道,确定一个流向。

但是,一个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

托尔斯泰如此自述:“随着年岁增长,我的生命越来越精神化了。

”人们或许会把这解释为衰老的征兆,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即使在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甚至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

毋宁说,惟有强大的生命才能逐步朝精神化的方向发展。

现在我觉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安静,是因为拥有了外界虚名的诱惑。

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存精神世界的宝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深圳一模作文标杆卷(word版含点评)编者语:为方便教学,特将图片版作文标杆卷转换为word版,深圳市南山区青年教师方茂雄、房雪金、岳继文、袁弘毅、翟慧娟、江蕊、周锦春、曹雪敏老师为作文样卷图文转换付出了心血,在此表达谢意。

【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

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

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

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标杆卷1号文: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各位嘉宾,台下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论坛。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青少年体育”话题的主体,我虽是在此抒发一己之见,也希望能够让更多人听见高三学生共同的心声。

少年何以强,体育强国目标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少年之强离不开体魄之强,青少年体育是筑就少年强健体魄的重要一环。

我认为,体育不仅是对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是对我们精神品质的磨练;不仅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利于社会的长足进步。

“欲有强健之国格,必先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

”青少年的体育不能缺席,正因青少年体育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牵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然而,就我亲身感受而言,当下青少年体育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进入高三,书山学海的学业任务迫使运动时间“让位靠边”,体育课从频频被占到最终取消,让回忆中田径场上风驰电掣的身影成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奢望。

出于安全考虑,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在校园中逐渐消失,天台球场上没有了扣篮的矫健身姿,绿茵场上没有了射门进球的欢呼,运动会上再也见不到长跑健儿浸满汗水的笑容。

更何况,疫情期间连续的网课,加重了视力的负担,居家隔离缺乏运动空间,带来了“髀肉复生”的尴尬,在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之下,这样的境况只会让青少年的体育的形势日益严峻。

我能够理解并共情家长老师的担忧与关切,我也明白学校面对高三高三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时的苦衷。

但是,青少年的体育重要性不容忽视,体育强国建设的步调决不能让青少年落后。

因此,我仍然希望在此发出这一份呼吁与倡言。

为了少年体魄之强,精神之强,人格之强,我们能做些什么?作为学生,我们应当自觉运动,乐于锻炼,不让电子产品侵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让学业压力成为不愿活动的借口。

对于家长,老师与学校,请你们相信我们,支持我们,让我们在动静兼备,劳逸结合的调合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而对于社会各界,青少年体育的现状需要大家共同关注,持续推进,为青少年强身健体提供更积极的支持与更良好的环境。

方才朱女士的发言,让我回想起与同学们一同观看女排比赛视频的时光,十连胜的消息传来,我们为女排的光荣而欢呼,为女排的付出而感动,为国家竞技体育的辉煌而心绪激荡。

我们也盼望着,不久之后的将来,少年体育的步调跟上体育强国的步伐,我们以同怀体育强国的梦想,同创体育强国的荣光,以强健之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1号文评分】20+19+19=58【1号文点评】标题“以强健之体魄,筑强健之中国”采用“1+1”的形式,表明了“少年强”和“强国”之间的关系。

文章开头点明发言背景和发言者身份。

第二段阐述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青少年的强健体魄和人格,与强健之国格、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关系,切合“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的主题。

第三段结合亲身感受分析了学生体育锻炼不如人意的现状。

第四段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呼吁与倡议,希望重视和加强体育锻炼,为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段联系朱女士的发言,再次强调“以强健之体魄,共筑我强健之中国”的希望与决心。

文章结合材料和个人体会,重点分析了“少年何以强”,即如何解决问题,符合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与目的。

分析了“少年强”和“国强”之间的关系,使文章具备了一定的高度。

本次作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侧重分析为什么要加强体育锻炼,忽视举办论坛的主要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作者审题准确,抓住了命题意图,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

书写美观。

文章如果能增加典型的论据,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更具体一点的措施,则更佳。

2号文: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发言稿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X杂志的体育专栏记者林先生。

听完朱女士的演讲,相信大家和我一样,为中国女排取得的辉煌而自豪,同时也充满了对新一代少年健将的希冀。

但我在最近的采访中却发现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并不乐观,许多学校也存在一些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对此,我的观点是: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近期,我采访了一些中学的体育老师,他们反映有时考试,拖堂或讲座常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孩子们的运动也大多十分被动,家长和校方也总因过度担心不让学生们接触强度稍高的体育项目,这些现象显示体育锻炼的不受重视。

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段,少年们也不应忘记强身健体。

校方也应保障学生的额定体育时长,家长需多配合鼓励学生运动。

青春之体强健,成长之路顺畅。

主席曾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学习与成长也需要一副强壮的体格,在座的同学们,有没有在学校晕倒,呕吐过的?这么多呀,对你们来说,生病不仅意味着身体不适,还意味着学业受到影响,运动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更能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比如晨跑,就能让人精神充沛,思维敏捷。

少年之心澎湃,精神之力刚毅。

毋庸置疑,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力,老实说,学生时代的我也不热爱体育锻炼,但成人后,我发现运动有太多太多好处,我开始接触马拉松、高尔夫、网球,甚至成为一名体育专栏记者,我想告诉大家,运动不仅能改善一个人的形象,更能改善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马拉松的坚持,篮球的团队协作,台球的耐心等等,都是我们在手足伸展,头脑运转中的心灵的塑造。

当然,培养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例如校方开展更有趣,参与度更高的运动项目,家长老师共同参加,谋划;学生们自组小组,在彼此的陪伴中健身等。

近期疫情中的网络体育课就是非常棒的例子。

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为强,以刚毅之心强,在此,希望所有的中国孩子,强健青春之体,澎湃少年之心!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号文评分】18+19+19=56【2号文点评】本文的题目采用对称式结构,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形式上的美感;关键词“强健”“少年”贴合论坛的主题,表明了写作内容与体育、少年、健康有关,内容上与写作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文章主体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

首先从记者视角阐述了学校和家长在观念和行为上对学生体育运动的轻视,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改进建议:学校要保障运动时间,家长要配合和鼓励学生运动。

接着从学生的身体状态并结合自身体验,分析了体育运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学生参加各项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面貌。

最后向校方、家长、学生提出加强体育运动的建议,并升华主旨:体育强国,少年以强健体魄强,以刚毅之心强。

本文的写作身份明确,符合记者的职业特征。

有较强的场景感和对话感,如开头表明自己的发言是在朱女士的讲话之后有感而发,讲话时和学生有互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学生交流等。

语言有对话的亲切感,表达流畅,书写美观。

不足:一是对“何以强国”的论述不够丰富,对“少年强”和“国强”之间的内在联系只点到为止,缺少深入分析;二是“青春之体强健,成长之路顺畅”“少年之心澎湃,精神之心刚毅”,这两句话单独成段,显得突兀,不如去掉,文章更流畅。

3号文:少年强体育,各方当助力尊敬的主持人、各位嘉宾、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作为一名资深体育专栏记者,我非常荣幸能在此发言。

今天的主题是"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

为何有此疑问?众所周知,中国早以摆脱"东亚病夫”之名,这与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毛主席多次批示青年注重身体锻炼,小平同志时期更是提出体育强目的口号……但如今,我们遗撼地看到,与政府的努力相背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注重体育的年轻人少了,人们体育素质也在持续下滑。

这是一个可怕的事情,须知体育强国家强,张伯获先生作为北洋水师覆亡的见证者,余生都在宣扬奥运精神和体育强目,他深切地认识到身体素质不如别人可能带来一个民族的堕落和灾祸,而少年的体育素质更是重中之重!少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和未来的希望,梁启超先生作《少年中国说》指出少年强则国强,五四的星星之火也正由青年点燃,这个问题不得不重视,少年必须强。

少年何以强,即凭什么强,我认为从原因入手,据我多年的经验,应当号召各方助力!亲爱的教育者和市民朋友们,请收起你们的功利之心,为了孩子和国家长远发展,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教海一直深流传世间却鲜有人重视,文化固然重要,但身体是文化之支撑,若是本末倒置,占用体育课,没有强健的体魄恐难以支撑高强度的学习、积淀。

没有这些基石,想成就学术的高楼大厦恐也不那么容易吧!亲爱的家长们,请收起你们的溺爱,让孩子无忧无愁地玩耍吧!我深知一孩政策曾推行多年,你们都将唯一的孩于视为掌上明珠,容不得半点风雨侵扰。

恰当的监管防护是必须的,不能让孩子涉险,但过度的溺爱会适得其反。

温室的花朵一旦离开庇护便“受不住自然社会的风吹日晒而枯萎,而生长在室外只是防止重大危险的花儿却不那么娇能坚挺到最后。

请让孩子强身健体,让项目回归体育运动会。

体育固然有危险,但不锻炼更非长久之计,纵然,护得一时亦不一定能护一世,切记!亲爱的孩子们,请收起你们的娱乐设备,在体育中获得快乐吧,沉湎娱乐令人麻目,失却上进之心还将你们身体拖垮,过度娱乐代价太大,不值得。

请听叔叔一言,体育中的快乐更真实更美好,为了你们身体健康和将来能有美好前途,叔叔希望你们增强体质,在力量、速度、耐力提升中收获快乐!少年强,国才强,少年体育强,国宁民才有伟大复兴的希望。

很高兴看到政府"强基计划”对青年体育的推动,也更希望看到更多主体关注并参与到体青强国上来,只有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供助推少年体育强。

少年何以强体育!各方当助力!谢谢大家的聆听!【3号文评分】19+18+18=55【3号文点评】本文紧扣作文材料,能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正确地解读材料,有效地分析“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这一核心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