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草帽计

合集下载

草帽计(精选14篇)

草帽计(精选14篇)

草帽计(精选14篇)草帽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概述“草帽计”的全过程。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积累本课的。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

教学难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体会“草帽计”的神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

1、(出示贺龙照片)贺龙是我国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

在战斗中,屡建奇功,是我国的十大元帅之一。

1934年的炎夏,在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军队在后面紧追。

当时白军拥有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而我方与敌方力量悬殊,处于敌强我弱的劣势。

红军部队上有敌机的轰炸、扫射,后有敌军的紧紧追击,形式危急,迫在眉睫。

如何摆脱敌人的追击?保存自己?贺龙想出了“草帽计”2、板书课题,释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读生字、四字词语、成语。

3、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默读课文,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出示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贺龙同志带领一支队伍。

在敌我的危急时刻,使用“”使白军的事。

表现了贺龙同志的。

3、理清脉络:第一段(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当时的危急情况;第二段(2~4):写贺龙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第三段(5):写红军战士胜利后的愉快心情和对贺龙的称赞。

四、小结,初谈感受与质疑:1、再一次快速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导入1、在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战士们是怎样称赞他的?2、理解“神机妙算”,质疑:“草帽计”的神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二、深入学习课文(一)了解为何设下草帽计,初步感受贺龙的品格。

草帽计第二课时 四年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智谋

草帽计第二课时 四年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智谋

课题草帽计设计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体会“草帽计”的神妙。

3.了解红军在长征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聪明智慧。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体会“草帽计”的神妙。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探究训练(一)复习引入1.在红军长征路上,贺龙同志巧用草帽计消灭了敌人,战士们是怎样称赞他的?2.理解“神机妙算”,“草帽计”的神妙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帽计》。

(板书课题)(一)出示自学提纲1.贺龙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2.扔草帽前后红军战士的表现是怎样的?3.看到红军扔下的草帽,敌军的表现怎样?白军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文中那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4.你认为“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二)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探究我们来一起交流一下学习的成果吧!(一)学生先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读懂的内容,由小组长记录不懂的问题。

1.当时具体情况: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2.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课件出示填空。

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

3.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4.“人仰马翻、眼冒金花、喜从天降、得意忘形、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眉开眼笑、毫不介意、喜出望外、血肉横飞、叫苦连天”这些词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白军的丑态)。

(二)师生交流,讨论不懂的、归纳不完整的问题。

草帽计课文原文

草帽计课文原文

草帽计课文原文草帽计课文原文《草帽计》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对方的追击,还让误戴草帽的敌人自相残杀,最后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

《草帽计》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

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

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

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

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

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首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

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

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不把草帽统统仍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

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这时,蒋介石的一团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

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

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草帽计》说课稿

《草帽计》说课稿

《草帽计》说课稿执教:民乐县金山小学李明亮一、说教材《草帽计》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智谋”,一共收编了《草帽计》、《包公审驴》这两篇主体课文和《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一篇自读课文,《草帽计》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贺龙带领战士用丢掉草帽的办法引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了对方的追赶,还让误戴红军草帽的敌人遭到自己战机的轰炸,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

从而刻画了一位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将领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根据课程标准和对学情、教材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成语.2。

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3. 体会“草帽计”的神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通过学习贺龙用“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故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神机妙算、克敌制胜的指挥才能。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草帽计”的神妙。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本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释题质疑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草帽入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释题质疑,抓住课文的主线,引起对下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文中的成语或四字词语。

2.词语归类理解。

本课涉及的成语和四字词语很多,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词语归类理解,来抓住课文中心展开教学。

(三)抓住重点,领悟内容1。

贺龙为什么要设下草帽计?2。

贺龙是怎样实施草帽计的?3.草帽计的结果怎样?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上三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是紧密联系的,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教师通过朗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相对比较明显,通过范读学生能顺利回答.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使知识一步步落实。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草帽计5课件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草帽计5课件北师大版

心想 决定
给敌人设计 扔掉草帽
经过: 红军(贺龙)设计 第2自然段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当收到命令要扔掉 草帽,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红军战士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到, 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红军纪律严明,信任指挥官
经过: 白军中计 第3-4自然段
白军的军官和士兵面对红军扔下的草帽是 什么反应,他们是怎么做的?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我们,还在路上……
白军急急赶来,早就晒得人困马乏了,发现路边 有红军丢弃的草帽,个个满心欢喜,心想:
,于是

经过: 白军中计 第3-4自然段
白军的飞机驾驶员为什么会对自己人开炮?
白军的结局如何?
不战而败 全军覆没
请你找出本课出现的成语: 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经过: 白军中计 第3-4自然段
和红军比较,白军:
喜出望外
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忘乎所以。 得意忘形
形容仓皇猥琐地逃跑的不堪丑态 狼狈而逃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 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缩写草帽计》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缩写草帽计》

3、安排好语言顺序
缩写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 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注意安排 好语言的逻辑顺序。
4、检查修改
写好后,要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并且要书写工整,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现错别 字和病句。
范文导读: 缩写《草帽计》
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期,贺龙同志率领 一支红军队伍向贵州进发。这时情况十 分危急,白军在后面追赶,敌机在天空 跟踪轰炸、扫射。 这时,天气十分炎热,红军人人都戴 了一顶草帽。走着走着,来到一块平坦 的山场。贺龙同志要全体队员把草帽丢 在路旁,战士们疑惑不解,议论纷纷, 但最终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旁。
作文题目——
缩写《草帽计》
后面的白军追上来了,他们都没有草 帽,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看到 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就一窝蜂似的 往前抢草帽,匪军官也认为红军是丢盔弃 甲,狼狈而逃,就没有阻拦他们了。这时, 敌机来了,看到下面的军队戴着 印有红 五星的草帽,就对他们进行轰炸,扫射, 打得白军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红军战士听到这个消息,个个称赞贺 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有这样一个故事: 雍正皇帝让一个大臣汇报工作, 该大臣云天雾地,说了半天,还没扯 到正题。雍正一气之下下令把该大臣 痛打一顿,并告诫他说话要简明,要 能够突出重点。
回顾《草帽计》
贺龙的 草 帽 计
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长征途中, 贺龙带领战士们用丢草帽的办法引 诱敌人上当,不仅躲过了对方的追 赶,还让误戴红军草帽的敌人遭到 了自己战机轰炸的故事。
记叙文的六要素:
长征时的一个夏天 时间:
段 1
向贵州进发途中 地点:
人物: 贺龙的红军和蒋介石的白军
故事起因: 敌机搜索 敌人追赶(段2) 故事经过: 巧用“草帽计”(段4、5)

《草帽计》课文

《草帽计》课文

《草帽计》课文导读: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蒋介石的白军一面死死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扫射。

那时,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指战员们虽然人人头上戴了一顶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

走着,走着,忽然,天空中传来了嗡嗡嗡的飞机声,敌机来了。

贺龙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

敌机飞了一圈,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便摇头摆尾地离开了。

战士们刚要起身赶路,侦察员前来报告说:“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

队伍翻过了一座大山,眼前是一块平坦的山场,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

这时,正是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时候,战士们听到这首命令,都面面相觑,感到莫名其妙。

有的说草帽是我们的随身宝,既能遮太阳,又能挡风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有的说,这草帽是从根据地带出来的,怎么能随便丢掉呢?有的说贺龙同志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实在叫人猜不透!有的说,贺龙同志要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

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不把草帽统统仍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

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

这时,蒋介石的一团反动军队从后面急急赶来。

白军都没有草帽,在酷热的太阳下,早已晒得人困马乏,眼冒金花,突然,,发现这个山场里遍地都是红军扔掉的草帽,顿觉喜从天降,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

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就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这支白军戴上红军扔下的草帽后,个个眉开眼笑,背着枪追赶红军去了。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白军毫不介意,知道飞机是来配合他们追赶红军的。

可敌人的飞机驾驶员却不是这样想的。

这些天他们天天飞呀,飞呀,到处寻找红军,连一点红军的影子都没看到,为此,他们没少挨长官骂。

《草帽计》PPT课件 2 省一等奖课件

《草帽计》PPT课件 2  省一等奖课件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历时13个月, 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 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 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的茫茫 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 流,打过大中型战斗300多次。红军长征 的胜利,为开展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新 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草帽计
神机妙算: 扔草帽:天气酷热 地形平坦
贺龙下令 扔掉草帽 抢草帽:人困马乏 得意忘形
狂轰滥炸 叫苦连天
临危不惧 沿着镇定 对比 随机应变 足智多谋
草帽计
请概括“草帽计”的全过程: 提醒:请按照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
草帽计
“草帽计” 过程:
1934年夏天,贺龙带领红军队伍由湘西向贵 州进发。途中,蒋介石的陆、空两支部队紧紧追 赶,形势十分严峻。在这紧要关头,贺龙同志选 择了有利地形,让战士们将草帽全部丢在了路边。 晒得人困马乏的白军戴上这些草帽后,竟然被自 己的飞机误当作了红军,炸得血肉横飞。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草帽计
汇报预习: 4.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使
用“草帽计”的?请你概括课 文的主要内容。
草帽计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贺龙在长征途中带领一
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遭到蒋介 石的陆、空两支部队紧紧追赶。在敌 强我弱的紧要关头,贺龙同志巧施 “草帽计”,使白军自相残杀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
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师生读)
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
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
2.“马”和”驴”有相同点吗?(识途)
一、导入新课
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把字补充完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他们已晒得人困马乏,发现路边有草帽,自然满心欢喜,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捡起草帽往头上戴。
(敌人是怎么中“草帽计”的?地面上的白军不知是计,戴上了红军的草帽,空中的敌人以为发现了红军的队伍狂轰滥炸。)
四、熟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习题3、4
六、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节读文;
课后第一题的练习帮助我们归纳要点。请同学把第三节中每句话标上句子序号,然后在书上划出答案。交流。
3.第三步,详细复述课文
板书:③详细复述
4.各自准备,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熟读课文、归纳要点、详细复述”这三步法来详细复述课文。下面,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详细复述第四节。
(二)复述第四节
(说明红军隐蔽得好,这是一支具有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素质良好的军队。)
★敌机发现了戴着红五星草帽的部队,立刻呼啸着俯冲下来,一阵狂轰滥炸,把白军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敌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中计。)
白军:
★不一会儿,侦察员跑来报告:“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
(“一个团”说明敌人兵力之多。“赶上来了”说明敌人来的速度之快。这给正在行军的红军带来威胁,眼看一场“遭遇战”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贺龙同志指挥若定,充分看出他的坚毅果断。)
4.那贺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又是怎样使用“草帽计”的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回答问题。
2.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正音。回答问题。
三、整体进入
1.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这个计策怎么样?
2.课文中也有一句话写了“草帽计”怎么样,请你用直线划出来,并读好它。
3.出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
“关上三天、痛打四十大板”——驴的本性慢、比较迟钝,为了让驴“受够了惊吓”,才能飞奔回家。
“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号人……个个都想来看看热闹。”①这么多人来看,万一审不好怎么办?——了解驴的本性、胸有成竹。②不怕罪犯知道,把驴藏起来?——制造“审驴”的假象,可以让小偷放松警惕。
小结:看来,我们的包大人确实是遇事冷静、足智多谋呀!
2.出示课题:《18、草帽计》,师点出“计”,组词:计划、计算、计谋、计策
问:什么叫“草帽计”?(利用草帽设计的计谋。)
3.你知道这个草帽计是谁想出来的吗?(贺龙)你对贺龙了解多少?
简介贺龙: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省桑植县人。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担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
学生评议。
三、总结并朗读全文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详细复述了课文的3、4两节。
2.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行军一共368天,余下来的100天大多都在战斗中渡过。长征正是依*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和广大指战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坚定无畏的丰碑,它永远是铭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地球上的红飘带。
5.学生排练、表演,随机总结。
四、总结全文
1.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2.其实,包公不仅审过“驴”,还审过“石头”,还有很多奇案呢?大家想再读一些包公审案的小故事吗?提供网站、书籍。
★贺龙笑了笑,指挥部队迅速转移。
(“笑了笑”一词传神地写出当时贺龙同志对自己的巧计有充分的把握。
红军:
★红军战士虽然都戴着画有红五星的草帽,还是热得汗流浃背。
(为下文贺龙实施“草帽计”作了铺垫。)
★战士们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服从命令,把草帽丢在路边。
(一是红军训练有素,服从命令。二是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得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猜猜我是谁”
每个小组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来说,一人来猜!说的同学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但不要说出所猜的人的名字里所含的字。(出示:“福尔摩斯(柯南)”、“包公”、“马”、“驴”)猜完学生板书。
随即采访:
1.“包公”他性包名公?就像“关公”一样,这是古人的尊称。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一学生谈、小组可以旁边补充。唱歌也可。)
★顿时,红军的草帽凌乱地扔了一地。
(“凌乱”的反义词是什么?整齐。“凌乱”一词写出当时红军战士对贺龙的命令执行得很好。诱敌:让敌人以为是红军逃跑时扔下的。)
一词写出敌机盯得很紧,来去无常,形势对红军非常不利。)
★敌机飞了好几圈,没有发现红军的踪影,便飞走了。
板书:
包公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驴 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
2.简要地说说“草帽计”神在哪儿?
二、学习详细复述课文
1.出示本单元的训练目标:详细复述课文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详细复述课文”。我们复述3、4两个小节。
(一)复述第三小节
1.要详细复述课文,首先,我们就要熟读课文
板书:①熟读课文
请同学自由朗读第三节,把课文读熟。
2.第二步,就要来归纳要点
板书:②归纳要点
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
三、细读探究
(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
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就这样,一桩不大不小的案子摆在了包大人面前。
2.小组合作研究讨论。
3.交流汇报提问
(1)有没有挺难解决但你们小组齐心协力解决的很精彩的问题,和大家汇报一下。(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一生问,其他思考、回答)
学生汇报中抓住包公的表现:
“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的案子很奇,开始也犯难,但马上找到了解决办法。
师点出“神”,请同学查字典解释“神”。(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
4.课文中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贺龙的“草帽计”真神呢?请同学分别从——
(板书:贺龙、红军、敌机、白军)这几个角度来考虑。
在书上找找圈圈划划,分小组讨论。
交流:
贺龙:
★贺龙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随手扔掉。
(“仔细观察地形”看出贺龙的指挥才能,从他作出的命令看出他胸有成竹。)
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详细复述课文片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计”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
草帽计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要求:
l、让学生了解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作战巧计破敌的情况,学习贺龙同志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品格。
2、默读课文,在理解第三、四节意思,理清层次的基础上,详细复述这两节。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隐蔽、踪影、凌乱、举世闻名、人困马乏、争先恐后”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10个。
教学重点、难点:
四、布置作业3.让我们齐读课文,再一次地体会贺龙“草帽计”的神妙之处。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之一
太平路小学纪海燕
教材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