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与“冷战”
主题48美苏争锋(两极格局、冷战)

雅尔塔三巨头会议
“冷战”的概念(Cold war)
• 是指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展开的 除战争以外的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 态、经济等方面的较量和对抗。
局 部 热 战
美苏全球对抗的冷战格局
二. “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表现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
项目 原子弹
热核炸弹 洲际弹道导弹(ICBM )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多弹头导弹(MRV) 反弹道导弹(ABM) 多弹头分导式导弹(MIRV) 远程巡航导弹
全面冷战
苏联(年)
1949 1953 1957 1968 1968 1968 1975 1984
1949年, 美国 、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 的代表在 华盛顿 集会,签定了《 》, 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得力工具,它是遏制 苏联的 军事政治 集团。
知识小结
对象: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美 国 的 “ 冷 战 政 策 ”
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 形式: 形式,进行遏制 杜鲁门主义 (全面开始)
美国(年) 1945
1952 1958 1960 1966 1972 1970 1982
-------- L· S· 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 《全球通史》(下)
表现二、德国分裂——柏林墙
全面冷战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 柏林墙全长169.5公 里。沿墙修建了253 个了望塔、136个碉 堡、270个警犬桩。 此外,还有一接触时 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 栏119.5公里。
世界新格局:冷战与两极

建立 时间
组成国家
性质
军 事 政 治 集 团
美国为首的 西方12个国 1949 家(资本主义 国家) 苏联为首和7 1955 个东欧国家 (社会主义 国家)
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 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针 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 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
思考:北约和华约组织成员主要集中在什么地 二战后欧洲政治军事集团的分布 区?针对的是什么地区或国家?
(2)《雅尔塔协定》
内容: ⑴美、苏、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法 西斯主义及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 ⑵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 战; (“外蒙”独立合法化,旅顺、大连被苏 军租用30年。) ⑶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 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全理会的 否决权。 (4)以美、苏为主角,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练习:
1、 “铁幕演说”是冷战开始的重要标志,发表这一演说 的是( B )
A、美国的罗斯福 C、苏联的斯大林 B、英国的丘吉尔 D、法国的戴高乐
2、“雅尔塔协定”是建立在: ( B
)
A、美英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的 B、美苏两国实力均势基础上 的 C、美强苏弱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
D、苏强美弱的力量对比基础上的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 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 雅斯特,一幅横贯欧 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在这条线的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 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 柏林、布拉格、维也 纳、布达佩斯、贝尔 格来德、布加勒斯特、 和索非亚——所有这 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 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之内。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 什切青——波兰的西北部 ;里雅斯特——意大利的东北 部。
思考:根据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 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第18讲+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 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成长 (1)表现
①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欧洲共同体 的成立和发展, 日本 经济的“起飞”及
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 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1989 -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华约解体,雅尔塔体系崩溃,两极格 局基本解体。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冷战”与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
消极: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 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 2、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 的威胁之下。 3、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积极:1、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 的世界大战。 2、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解析:D 从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 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利用纽约画派自由创作的风 格,进行对外宣传,意在渗透其崇尚自由、民主的思维,反映出美国政府借助 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民众的态度,排除A项;纽 约画派本身并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只是美国政府利用其进行宣传,排除B项;美 国政府旨在利用其进行冷战对抗,排除C项。
(5)冷战的原因 ①根源:美苏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截然对立。 ②二 战 结 束 后 , 美 苏 丧 失 合 作 基 础 。 ③ 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战后 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其关心自 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尖锐 矛盾。) ④ 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两个超级大国。
冷战世界两极对立的时代

冷战世界两极对立的时代冷战是二战后全球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对立。
在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成为代表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世界的两个超级大国。
他们之间展开的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上的斗争,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冷战的起因和特点冷战很大程度上源于二战后各方的意识形态冲突和经济利益的博弈。
美国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领头羊,试图通过世界各地的军事干涉和援助来遏制共产主义的传播。
苏联则以自身的社会主义模式为示范,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就在不断升级。
冷战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敌对:美国和苏联之间存在严重的敌对关系。
双方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存在巨大分歧,还相互竞争军事力量的优势。
2. 势力范围的角逐: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
两者通过军事援助、干涉和政治斗争来争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
3. 核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空前的核军备竞赛。
双方不断研发和测试核武器,以提升自身的威慑力。
4. 情报战争: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情报战争。
双方互相派遣间谍,以获取对方的军事、政治和科研信息。
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冷战时期的两极对立格局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1. 分裂世界:冷战时期,世界被分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两个阵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政治和经济对立,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2. 战争风险: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着核战争的威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战争风险。
任何一方的误判都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核冲突。
3. 经济激励:为了争夺势力范围,美苏两国在经济上对其他国家给予援助和支持。
这导致了一些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
4. 科技竞争: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在科技领域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这种竞争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三、冷战后的影响冷战于1991年结束,苏联解体成为独立的国家。
冷战结束后,世界迎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时期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时期,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大超级强国之间的对抗。
冷战期间,世界呈现出两极格局,即东西方阵营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明显对立。
本文将探讨冷战对两极格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历史背景、原因和特点。
一、冷战背景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实力迅速崛起,分别代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在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区域势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对立。
随着争夺欧洲势力范围、经济实力竞争、核武器军备竞赛等因素的加剧,冷战逐渐形成并持续了几十年。
二、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1. 政治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形成了明显的政治对抗态势。
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奉行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国际上主张包括经济资本主义在内的自由主义,而苏联领导的东方阵营奉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倡导国家计划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
2. 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的研发和部署。
双方在军事领域展开持续对抗,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3. 经济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经济上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实施经济援助,扩大了其在欧洲的影响力;苏联则通过对东欧国家实施经济援助,扩大了其在东欧地区的影响力。
4. 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西方民主自由的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与东方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发生冲突,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对立。
三、冷战两极格局的特点1. 对抗性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对抗呈现出极为强烈的特点。
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意识形态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立,互相遏制和竞争,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区域势力分裂:冷战时期,世界呈现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的明显分裂。
各国在国际事务中选择站队,形成了两极格局,国际关系呈现出一种明显的对抗性格。
3. 战略军备竞赛: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展开了大规模的战略军备竞赛。
世界历史中的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世界历史中的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是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国际政治事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世界历史中的冷战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所引发的历史演变。
一、冷战时期:两极对峙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世界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个对立的势力范围。
扩张主义政策的施行使得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
这种对抗的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冷战,因为这场对抗没有直接爆发实质性的战争。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以及它们的盟友们展开了激烈的政治、军事、经济竞争。
双方互不信任,互相对抗。
这种紧张的状态持续了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裂痕。
二、冷战的演变: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冷战逐渐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演变成了一个由全球多个地区冲突构成的体系。
这些战争包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被视为冷战的“代理人战争”。
冷战时期的冲突还在中东地区和非洲大陆激化。
苏联和美国相互援助和参与这些地区的冲突,努力在这些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这些战争造成无数的生命伤亡,世界各地的人民深受其害。
三、冷战的结束:新的世界局势1985年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联开始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试图结束冷战带来的紧张局势。
戈尔巴乔夫提出“互助和统一”的理念,试图推进与西方国家的和解与合作。
受到戈尔巴乔夫政策的影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发生政治改革,这在历史上被称为“东欧剧变”。
这些改变最终导致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东西方隔离状况的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正式结束。
这次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还带来了全球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方面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四、后冷战时期:全球化与新的挑战冷战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全球化的进程给世界带来了更为广泛的联系和交流,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称这“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
简称“华约”。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战与争霸:北约建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称,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标志)。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的霸权主义也膨胀起来,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
(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争霸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的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冷战是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
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和利益冲突。
随着苏联的扩张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美国感到了威胁,开始采取了一系列遏制苏联的政策。
这导致了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首先,冷战导致了世界的分裂。
苏联和美国成为了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的领导者,形成了东西方两个阵营。
东方阵营以苏联为核心,包括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等国家;西方阵营以美国为核心,包括西欧国家、日本和南韩等国家。
这种分裂让世界陷入了对抗与对立的状态,国际关系紧张。
其次,冷战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两个经济体系。
西方阵营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而东方阵营则实行计划经济和封闭贸易。
这种经济体系的分裂导致了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分割,使得国际合作受到了限制。
此外,冷战也对世界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导致了核武器的大规模扩散,使世界面临了核战争的威胁。
同时,两个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代理战争和干涉行动,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这些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道主义灾难。
冷战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角力使得世界其他国家成为了两个阵营中的一员,被迫选择立场。
这导致了一系列政治冲突和领土争端,使得世界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同时,冷战也加速了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解殖民和独立运动,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最后,冷战对世界文化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苏两国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导致了文化领域的分裂。
西方阵营推崇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东方阵营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国家利益。
这种分裂使得世界文化交流受到了限制,文化多样性受到了挑战。
总之,冷战对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是多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国与最牛国的对抗
1、最牛国联合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建立北约 针对苏联(1949年) 2、牛国带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华约 抗衡北约(1955年)
请同学们说说北约和华约的情况(包括建立 的时间,参与的国家,总部以及职能)
北约和华约的出现,标志着东西 方对峙格局的开成。
“铁幕”演说
(1946年3月)
——邱吉尔
1947年3月,杜鲁门 在国会发表演说, “美国对受到共产 主义威胁需要援助 国家给以金钱、原 料和技术等方面军 的支持。” 美国总统杜鲁门
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 家”两个敌对堡垒。美国对外政策的总原 则是:帮助自由民族保持他们自由制度和 国家完整,对抗想把共产主义强加给他们 的侵略活动。美国对受到共产主义威胁需 要援助的国家给予金钱、原料和技术等方 面的支持。
美 国 的 争 霸 政 策政治上Βιβλιοθήκη 杜鲁门主义核心推行冷战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核心
控制欧洲
七嘴八舌说历史
1、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经济实 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 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2、为什么美国将称霸的重点放在欧洲呢?
二战后的牛国——苏联
1、强大的军事力量:拥有军队1140万人, 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2、强大的政治力量:在苏联影响和帮助 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 主政权。(东欧8个,亚洲3个。看图1-1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的最牛国——美国 1、军事力量:30艘航母,1000多艘战舰。
2、政治力量:自由世界的救世主。
表现三:美国侵略越南
《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决议》 在巴黎正式签署(1973年)
两极与冷战
• 一、背景:《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 二、战后格局(冷战)的形成: 1、冷战开始的序幕: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 3、冷战格局的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 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 三、冷战的含义、表现及特点 • 1、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军事 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 2、具体表现:A战后对德的处置B古巴导弹危机C美国 侵越战争 • 3、特点:(P7)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 中遭到严重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 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 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 一、背景: 《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 生了深刻的影响 • 二、战后格局(冷战)的形成: 1、冷战开始的序幕:邱吉尔的铁幕演说 •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 • 3、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冷战 • 4、冷战格局的正式形成:北约和华约两 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 形成
课堂大讨论:
•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两极对峙中,世界上的 局部战争都与美苏两个大国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但两国却未曾发生直接的大规模军 事冲突。你能说说其中的一些原因吗?
“两极” 出现
是哪两极?
二 “ 冷 战 ” 政 策 的 形 成
“冷战”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 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以 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 以“遏制”共产主义。人 们称之为“冷战”政策。
• “从波罗的海的 什切青到亚得 里亚海的的里 雅斯特,一幅
横贯欧洲大陆
的铁幕已经降
落下来……”。
牛国对抗的具体表现
表现一:对战后德国的处置
东部: 苏联占领区 西南部: 美国占领区 西北部: 法国占领区 西部: 英国占领区
漫天奇光异彩,
有如圣灵逞威,
只有一千个太阳,
才能与其争辉。
表现二: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由于鼓励对古巴入侵遭到失败 (猪湾入侵事件)而陷入为难状态之后,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 赫鲁晓夫自以为美 谢·
1、法西斯同盟:德、意、日 2、反法西斯同盟: 美、苏、英、法、中等26国
二战 中的 两大 联盟
会议三巨头:
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两极与冷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深刻影响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雅尔塔协定》
请说出雅尔塔会议召开的时间、参与国及主要历史人物的 名称。 •时间:1945年2月4—11日 •参与国:苏联、美国、英国 •主要历史人物: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 •结果:签定《雅尔塔协定》
两极与冷战
课堂活动:请学生讨论: 根据你的理解说出什么叫杜鲁门主义,及其对 世界的影响。
•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 家的纲领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破裂,拉开了 美苏“冷战”的序幕。
美国的“冷战”政策实质是争霸政策 重点:控制欧洲 核心:推行冷战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
国不会阻止在古巴部署苏联的中近程和中
远程弹道导弹,并允诺以苏联武器保护古
巴。1962年7月,美国得悉苏联开始用船将
导弹运往古巴。
古 巴 导 弹 事 件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 苏什么态势?优 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物 分别是谁?
○ 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没有导致战争爆发?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都具备相当 的军事实力,拥有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武 器,当时确实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但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互相威慑,彼此牵 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1《雅尔塔协定》的内容及影响
内容: • ⑴美、苏、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以消灭法西斯 主义及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 • ⑵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 ⑶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 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全理事会的否 决权。
影响: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