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①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②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喜闻乐见的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③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孕育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④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文段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明

B.喜闻乐见

C.孕育

D.盛行

(2)文段中划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喜闻乐见:喜欢听,喜欢看。形容很受大众欢迎。把“喜闻乐见”改为“丰富多彩”。故答案为C。

(2)③处,省略号和“等”在表达列举未完时,是不能同时使用的。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C;⑵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⑵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九华山,山山相连,连绵起伏,山腰那曲折险峻的实木栈道,如缕缕飘带缠绕在青山绿水间,成为一道旖旎的风景;幽深的峡谷中氤氲的山气,如神奇的轻纱帷幔,绘成了一幅山水画卷。粗犷的山峦,敦实的栈道,别样的情趣,人在景中走,景随人流动。及至山diān,俯瞰栈道蜿蜒曲折,远眺山气撩绕缥缈,心中荡漾着回归的欢乐。真可谓人在天庭走,胸生万里云。

(1)给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敦________实

②山diān________

③俯瞰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粗犷的山峦”中,“犷”的意思是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________。

【答案】(1)dūn;巅;kàn

(2)“撩绕”;“缭绕”

(3)粗野

(4)心中怎能不荡漾着回归的欢乐?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以及多音字的辨别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和多音字。注意“俯瞰”的读音。

(2)撩绕——缭绕。“缭绕”意思是一圈圈向上飘起。

(3)“粗犷”的意思是豪放,豪壮;“犷”的意思是粗野。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心中荡漾着回归的欢乐”改成反问句:心中怎能不荡漾着回归的欢乐?

故答案为:⑴dūn;巅;kàn

⑵“撩绕”;“缭绕

⑶粗野

⑷心中怎能不荡漾着回归的欢乐?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⑵此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阅读短文,根据语镜、词义判断一些易错的汉字,仔细辨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复习时要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⑷此题考查学生转换句式的能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3.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年级(3)班准备开展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读新闻】阅读下面资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9月6日,正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生雷希颖在新浪微博发起这样的倡议:“拍张与五星红旗的合影,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我和国旗合个影’为主题,用我们的微博传递一个声音:我爱你,中国!”倡议一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人和海外留学生纷纷响应,截至9月23日,“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话题已突破6000万阅读量,6万余条讨

论。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网友上传自己与国旗的合影,将爱国之情“大声说出来”,传递爱国正能量。

(2)【析图案】一段时间,一款“爱国”主题的T恤为不少时尚青年所追捧。下面是该T恤上的徽标图案,请你说说其设计的巧妙之处。

(3)【说心语】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请你仿照下面所给的示例,用诗化的语言回答祖国是什么。

示例:祖国是什么?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祖国是什么?________回答:________。

【答案】(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仔细阅读材料,把握新闻的主要事实和意义;然后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归纳,语言简明,符合字数要求即可。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解答此题,先要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画面所有内容,初步感知画面信息;然后合理想象,

(3)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们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本题示例:祖国是什么?青松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故答案为:(1)“我和国旗合个影”活动点燃青年爱国热情。

(2)该图案以象征中国的华表作为单词“I”,用含有中国地图的图案喻示“爱”,外加一个英文单词“YOU”,巧妙地表达了“我爱你,中国”的主题。

(3)青松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大海(或:松涛)是五彩缤纷的美丽花园(或:是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

【点评】解答图文转换此类试题描述画面时,要展开想象,使用合理的说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分析寓意时,要挖掘画面的隐含信息,由物及人,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图案中的华表意向为字母I,心形图案喻为爱,组合单词YOU,自然凸显主题。

4.“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弘扬优良传统,你班将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孟佩杰。她从8岁起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

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替养母刘芳英洗漱梳头、换洗尿布、全身涂抹三种褥疮药膏。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

材料二: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将母亲绑在身后,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顾母亲和教学工作两不误,连续多年,风雨无阻。

材料三: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朱晓晖。从2002年起,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朱晓晖以行动感动社会,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誉为“大孝之女”。

材料四: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以上四则材料中不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些“孝亲敬老”模范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述。

【答案】(1)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2)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分析】(1)从材料四中“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可知,这则材料表现的是屠呦呦积极进取、永不言弃的精神,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不符。

(2)从“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连续多年,风雨无阻”“朱晓晖一人挑起家庭重担,精心照顾弥漫性脑梗的父亲13年”可以提炼出人物的共同特点,注意分条概括。

故答案为:⑴材料四;材料四表现的是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的科研精神,与“孝亲敬老”的主题不一致。

⑵ ①任劳任怨,不离不弃;②勇于克服困难;③持之以恒(答对两点即可)

【点评】⑴本题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四则材料,把握主要内容,明确属于“孝亲敬老”这一主题的一则材料,并言之成理。

⑵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和概述,注意把握四则材料“孝亲敬老”模范人物的共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5.2019年3月12日是第41个植树节,某班举办“中国绿”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近日,省绿化委、省林业局授予蕉城区、福鼎市“福建省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屏南县、周宁县、拓荣县、霞浦县、寿宁县、古田县“福建省森林县城”荣誉称号。这些荣誉仅仅是宁德市大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心城建成区绿地率37.29%,人均公国绿地面积15.26平方米,全市造林绿化累计投入9.67亿元。

材料二:

材料三: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三代建设者高原接力,在塞罕坝创造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为此,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如今塞罕坝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首先塞罕坝林场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效益。同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的一项是()

A.目前宁德市的绿地率高达37.29%,受到省绿化委、省林业局表彰。

B.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绿色奇迹,获得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C.2000—2017年中国绿叶面积居全球首位,远超其他九个国家和地区。

D.根据材料二得知,除图中上人同家和地区外,其他国家绿叶面积都没增长。

(2)阅读材料三,概括塞罕坝无可者代的效益。

【答案】(1)B

(2)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取得重大社会效益。

【解析】【分析】(1)A项,错误,与原文是“目前,中心城建成区绿地率37.29%”不符。C项,错误,2000—2017年绿叶净增长面积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居首位。D 项,“其他国家绿叶面积都没增长”错误,图中不显示,并不等于没增长。故选B。

(2)仔细阅读材料三,不难找到相关句子“首先塞罕坝林场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亿多元,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是阻沙源、保水源,维护京津生态安全。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每年可产生120亿元的生态效益。”“同时取得重大社会效益,在人才培养、科技推广与示范、生态与思想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传播了生态文化,弘扬了生态文明。”分条概括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⑴ B

⑵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取得重大社会效益。

【点评】⑴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材料,把握内容,揣摩选项正误。

⑵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炼,注意明确材料内容,抓住关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某校七年级开展“爱我中华”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今年是建国70周年,如果让你在“共和国壮丽70年”班会上当主持人,发表一段开场白,你将怎样说?

(2)班主任让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________。

(3)同学小明说;“作为中学生,我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国家大事与我无关。”显然,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你对小明的错误思想进行正确教导。

【答案】(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年是建国70周年。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激动,全中国都在欢呼!全中国都在庆祝,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共祝祖国70岁生日,共祝中华繁荣富强!下面我们进入“共和国壮丽70年”主题活动。

(2)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深深”写传奇。

(3)示例:小明你好,你的思想是错误的。虽然说“作为中学生,我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基础上,好好学习,这样个人的前途命运是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爱国的表现。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围绕“共和国壮丽70年”这个主题展开,语言运用恰当,衔接自然,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即可。

(2)要求学生结合对联的特点分析。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同语词性相同。该则材料的内容主要是对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及其成就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根据上联的格式,可拟写下联为: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深深”展风采。

(3)要求学生注意称呼,理由(根据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作答该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离不开社会)充分,语气委婉即可。

故答案为:⑴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年是建国70周年。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激动,全中国都在欢呼!全中国都在庆祝,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共祝祖国70岁生日,共祝中华繁荣富强!下面我们进入“共和国壮丽70年”主题活动。

⑵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深深”写传奇。

⑶示例:小明你好,你的思想是错误的。虽然说“作为中学生,我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但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关心国家大事的基础上,好好学习,这样个人的前途命运

是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爱国的表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拟写开场白时,一般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即可。语意清晰,语序合理。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注意拟写对联的基本要求。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理解,注意劝说语言要委婉、得体,达到劝说的目的。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那时候,他已经诗作不兴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__________,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__,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有“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节选自臧克家(《说和做》)(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

①锲而不舍________ ②目不窥园________ ③兀兀穷年________

(2)根据拼音填汉字组词。

①yǎng zhī mí gāo________

②zuān zhī mí jiān________

(3)请写出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

①寻求宝藏________ ②炯炯目光________

【答案】(1)qiè;kuī;wù

(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3)动宾;偏正

【解析】【分析】(1)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这些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等,在学习和识记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类整理。本题注意“锲”的正确读音是“qiè”;“兀”的读音是“wù”。

(2)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本题注意“仰”和“弥”的写法。

(3)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动词+宾语。宾语是回答动词“谁”或者“什么”“哪儿”的问题。“寻求宝藏”中“寻求”是动词,“宝藏”是被支配的对象,构成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一般是修饰语+中心词,“炯炯目光”中的中心词是“目光”,“炯炯”是修饰语。所以是偏正短语。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⑴①qiè ;② kuī ;③ wù

⑵①仰之弥高;② 钻之弥坚

⑶① 动宾;② 偏正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⑵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

字词的音形义。

⑶本题考查短语类型的辨析,注意常见的有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

8.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桥联)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家。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

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

下联调整为:________

(2)(桥事)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

(3)(桥画)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答案】(1)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2)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惋惜(或:无奈)。(意近即可)

(3)名校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

【解析】【分析】(1)【桥联】了解对联常识,明确对联特点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

(2)【桥事】能从惊讶和惋惜角度理解回答即可

(3)【桥画】读图漫话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⑴暂留过客,莫辜负九曲风光;

⑵流露出对拆桥一事的惊讶、惋惜(或:无奈)。(意近即可);

⑶名校招生,竞争激烈,家长望子成龙,互不相让,争走名校这道“独木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与掌握,上联与下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对或相关,词性相同;

⑵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试题,考查了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词性、朗读语气等多个知识点。需要在平时注意及时归纳总结;

⑶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说描述图片要注意照顾到图片中的所有的内容,然后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抓住题干要求的重心,重点描述图片中的对象的特征。

9.班级举行“孝亲敬老”系列活动,共有以下四个活动项目:

( )

A.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

B.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

C.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送温暖

(2)在第④项活动中,同学们对《木兰诗》的活动主题有了争议,到底是表现对国家的忠,还是表现对父母的孝?下面是两种意见的交锋记录表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写出支持第二种意见的理由。(60字左右)

是“天下之本在国,________,家之本在身”。

【答案】(1)A,B,C

(2)【示例1】诗歌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只是略写,而运用反复渲染、强调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充分表现了一个孝女对于父母的牵挂之情。

【示例2】“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并不在意英雄的功名,只愿及早归家尽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3)国之本在家

【解析】【分析】(1)“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是“父亲母亲生我养育我”的意思,表达对父母亲的感恩之情,所以可以开展活动B;写回忆父母养育之恩的征文;“寸草心回报三春晖”,“寸草心”指孩子的心意、孝心,“三春晖”指母亲伟大的养育之恩,此句是说要用孝心回报伟大母爱。活动可以选择A;给父母做一份爱心早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第一个“老”是作动词“赡养”,后两个作名词“老人”,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

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对应活动C。

(2)《木兰诗》第二章写木兰辞家出征,“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反复以“不闻、但闻”表现出征行军速度快、军情紧迫,以及对父母亲的思念,孝敬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征战归来,极力写战功之大,赏赐之多,但是木兰面对功名与可汗的询问,木兰却回答“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迫不及待想回到父母亲的身边,孝敬父母,与家人团聚。

(3)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五章》——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人们有句口头语,都说‘天下国家。’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故答案为:⑴ A B C

⑵【示例1】诗歌对木兰的征战生活只是略写,而运用反复渲染、强调木兰对爷娘的思念,充分表现了一个孝女对于父母的牵挂之情。

【示例2】“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见木兰并不在意英雄的功名,只愿及早归家尽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⑶国之本在家

【点评】⑴本题考查活动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活动主题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选项。

⑵本题考查论据的把握,注意要围绕论点“ 表现对父母的孝”,颜值成立即可。

⑶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注意根据孟子上半句的提示,明确所填写内容。

1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7月26日,南宁海关隶属东兴海关委托环保发电企业对7车共计75吨“洋垃圾”进行无害化集中销毁。这些“洋垃圾”为2013年以来该海关及分局在6次缉私行动中查获的进口废旧纺织物,包括废旧衣服及废布条,俗称“洋垃圾”。这些废旧纺织物不仅带有明显的污渍,还有可能成为诸多疾病的传染源。国家禁止进口这种固体废物。为防止“洋垃圾”流入国内市场,东兴海关联系环保发电企业,通过无害化手段对这批洋垃圾进行处置,此次销毁预计可发电2.5万度。

(1)请给上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上面材料,给“洋垃圾”下个定义,不超过30字。

【答案】(1)南宁海关销毁75吨“洋垃圾”。

(2)“洋垃圾”是以走私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流入国内的固体废物。

【解析】【分析】(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7月26日,南宁海关隶属东兴海关委托环保发电企业对7车共计75吨“洋垃圾”进行无害化集中销毁。提取这个句子的关键词:南宁海关;75吨“洋垃圾”;集中销毁。把这些关键词组合成完整的话即可。

(2)给一个概念下定义首先要明确这个概念的特征,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给概念下定义。从选文中提取洋垃圾的特征:进口废旧纺织物;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据此,可给洋垃圾下一个定义为:“洋垃圾”是以走私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流入国内的固体废物。

故答案为:⑴南宁海关销毁75吨“洋垃圾”。

⑵洋垃圾”是以走私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流入国内的固体废物。

【点评】⑴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⑵本题考查下定义的能力。首先要知道其属于哪一个范畴,然后要知道它的本质特征,最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下定义。

11.学校新近为学生创建了阅览室,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下列活动,请你参与回答问题。(1)为阅览室起一个文雅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2)为阅览室拟一副对联。

(3)谈谈阅读对初中生的益处。

【答案】(1)含英咀华。理由:含英咀华的原意思是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也就是从读书吸取其精华之意。此名字很好地体现了阅览室的作用;且言简意赅,文雅生动。

(2)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书山觅宝叹观止,学海泛舟乐胜游;书似长梯送我攀登知识峰顶,学如航船带人漫步真理海洋。

(3)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多读书提高了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阅览室的特点、功用来拟写,还要注意体现文学韵味即可。如含英咀华。理由:含英咀华的原意思是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也就是从读书吸取其精华之意。此名字很好地体现了阅览室的作用;且言简意赅,文雅生动。

(2)解答此题要注意所拟对联中最好要“阅读”“书”之类的字眼。如“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书山觅宝叹观止,学海泛舟乐胜游”“书似长梯送我攀登知识峰顶,学如航船带人漫步真理海洋”等。

(3)开放性试题。如: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多读书提高了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故答案为:⑴含英咀华。理由:含英咀华的原意思是嘴里含的花朵,品味花的芬芳。后比喻品味,体会诗文中所包含的精华。也就是从读书吸取其精华之意。此名字很好地体现了

阅览室的作用;且言简意赅,文雅生动;

⑵室雅何须大,书香不在多;书山觅宝叹观止,学海泛舟乐胜游;书似长梯送我攀登知识峰顶,学如航船带人漫步真理海洋;

⑶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多读书提高了初中生的写作能力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课外阅读不仅对初中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称的拟写。根据阅览室的特点或用处来拟写名称即可。

⑵对联的基本特点: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此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⑶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4年之后的下届冬奥会将在中国的北京和张家口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国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它将中国的传统元素和创新融合在一起。这场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熊猫信使”,它们和多名艺术家一起在闭幕式上为世人奉献了美妙的演出。与此同时,24块移动屏幕展现了中国的美好形象、科技成果、传统舞蹈、知名企业以及2022年冬奥会标志。中国利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向世界展示了现代而创新的形象,并为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助力。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5字。

(2)请为平昌冬奥会设计一条标语,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

(2)冰雪平昌,燃情冬奥。

【解析】【分析】(1)通读文段可知,2018年2月25日,中国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接过了奥运会旗帜,就此正式开启了第24届冬奥会的奥运周期,并献上了“北京8分钟”的精彩表演。据此根据题干提示提取主要词语作答即可,注意不能超过25个字。

(2)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要求“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然后明确这是冬奥会,季节实在冬季,地点是平昌。据此作答即可。注意语意明确,中心突出。

故答案为:⑴ “北京8分钟”惊艳世界,开启冬奥会新周期。

⑵冰雪平昌,燃情冬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