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
宁明花山岩画介绍

宁明花山岩画介绍
宁明花山岩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属于中国岩画艺术的珍品。
它集中国传统绘画、雕刻、篆刻、诗词、历史文化等元素于一身,表现了宁明地区在不同时期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神秘信仰。
花山岩画因位于宁明县花山村而得名,其岩画分为悬崖式和洞壑式两类。
先人们在陡峭的山崖上或深邃的山洞中刻画或涂色,用精湛的技艺和鲜艳的颜料描绘了众多的动植物、人物、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展示了岩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和深刻内涵。
花山岩画修建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时期,演变成当地百姓信仰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仍为当地民间传承和欣赏,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它已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文化名片》之一。
岩画有趣知识点总结大全

岩画有趣知识点总结大全1. 岩画的历史岩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那个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在岩石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岩画的形式和内容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
比如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地都有大量的岩画遗存。
2. 岩画的分布全世界各地都有岩画的分布,尤以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最为集中。
欧洲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是岩画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可以看到数以千计的岩画遗存。
此外,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和澳大利亚的北领地、昆士兰等地区也有大量的岩画遗存。
3. 岩画的种类岩画的种类非常多样,可以根据绘制的内容和风格来进行分类。
常见的岩画种类包括手印画、狩猎画、舞蹈画、宗教画等等。
这些岩画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文化和宗教信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4. 岩画的绘制技术古代人类在岩石表面上绘制岩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术和工具。
古代人类常常使用动物毛发、植物纤维、矿物质颜料等作为绘画工具和颜料,在岩石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
他们还可能通过临摹、刻画等手法进行绘制,以表现出他们所要展现的内容。
5. 岩画的主题岩画的主题丰富多样,反映了古代人类的生活、文化和信仰。
比如在岩画中可以看到古代人类狩猎的场景、舞蹈的场景、宗教仪式的场景等等。
这些图案和图像都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资料,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
6. 岩画的保存与保护古代岩画的保存与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岩画的保护工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缓其受到自然和人为破坏的速度。
比如在岩画遗址周围划设保护区、设立警卫、加强宣传教育等等。
7. 岩画的研究与展览岩画的研究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非常重要,因此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有专门的机构和团体来从事岩画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此外,一些岩画也被移至博物馆等地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岩画制作方法

岩画制作方法
岩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在岩石表面绘制的图案和图像。
这些图案和图像可以是动物、人物、自然景观等,它们通常是用天然颜料制成的。
岩画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
岩画制作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岩石
需要选择一块适合制作岩画的岩石。
岩石应该是平坦的,表面没有太多的凹凸不平。
最好选择一块没有太多裂缝和破损的岩石,这样可以确保岩画的质量和持久性。
2. 准备颜料
接下来,需要准备颜料。
岩画通常使用天然颜料,如土、矿物质、植物染料等。
这些颜料需要研磨成粉末,并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以便制成颜料浆。
3. 绘制图案
一旦准备好颜料,就可以开始绘制图案了。
绘制图案的方法可以是用手指、棍子或刷子等工具直接在岩石表面绘制,也可以使用模板或图案纸来辅助绘制。
在绘制过程中,需要注意颜料的浓度和均匀
性,以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持久性。
4. 固定颜料
完成绘制后,需要固定颜料,以确保岩画的持久性。
固定颜料的方法可以是用蜡或树脂等物质来覆盖岩石表面,也可以使用化学固定剂来固定颜料。
固定颜料的方法需要根据颜料的种类和岩石的特性来选择。
岩画制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工作。
它需要艺术家对颜料、岩石和绘画技巧的深入了解,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岩画作品。
岩画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了古代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岩画-文化

十、岩画文化岩画是远古先民狩猎、放牧时留下的珍贵艺术瑰宝,展现远古时代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环境环境变化的情况。
岩画是远古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文字记录的人类文明史至多不过五六千年,而凿刻或涂绘在岩石上的岩画,有些却已历经万年乃至数万年的风雨。
祁连山终年积雪,水量充沛,森林密布,土地肥沃。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这里已出现马家窑、马厂、四坝、沙井等文化。
春秋战国之际,乌孙、月氏、羌、匈奴等民族聚集在这里,牧猎耕耘,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祁连山千沟万壑中的岩画艺术,便是他们留下的不朽之作。
祁连山岩画中大象是较为少见的物种,有人推测我国北方地区的象约在1万年以前由于气候条件变化而绝灭了。
凉州的岩画作品虽然不多,历史年代不详,但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研究价值,如甘泉沟石马踢战岩画,在约4平方米的岩石上,画有二鹿三马一牛和数羊。
因有二马后足踢战,故称石马踢战。
莲花山兽纹石似一只猛虎卧于山坡。
当地传说,汉将军李广在一次打猎中,误把此石当作猛虎,一箭劲射,连羽入石。
所以,史书有“李广疑石为虎,射之没羽”的记载。
莲花山岩画石,按图形为动物和太阳,动物岩画平面0.3平方米,太阳岩画平面0.42平方米。
为数不多的岩画,既填补了凉州岩画的空白,也反映了凉州先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对农耕生产的重视。
2017年6月1日,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花庄村昭子山大沟峡谷新发现一处早期岩画,根据所刻画图形,初步推断为新石器时代岩画。
这些岩画若得到正式考古确认,将对研究当地居民早期的生产生活及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原始崇拜思想与审美意识提供重要依据。
该岩画位于古浪县东北约93公里的昭子山大沟峡谷的峭壁陡崖上。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28′20〞,北纬37°24′40〞,海拔2034米。
岩画分布在峡谷一处南北长约30米、高约10米的悬崖半山腰间,共有5幅,由北向南依次分布。
岩画的制作技巧

岩画的制作技巧
岩画是一种在岩石表面绘制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岩画制作的技巧:
1. 岩石选择:选择平整并不易脱落或崩溃的岩石表面作为画布。
最常用的岩石类型包括花岗岩、石灰石和砂岩等。
2. 准备工作:在开始绘画之前,先将岩石表面清洁干净,并确保其干燥。
3. 草图:在岩石上先用铅笔或碳笔草绘出要绘制的图案,可以先用淡的线条勾勒轮廓。
4. 使用合适的工具:根据绘制的图案和效果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
常用的工具包括刷子、毛笔、针尖、细刀等。
5. 颜料选择:选择具有耐候性的颜料,如岩画专用颜料或户外用途的颜料。
这些颜料能够在室外环境中长时间保持色彩。
6. 绘制技巧:绘画时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法来创造不同的效果,如平涂、薄涂、重涂、拂打等。
根据需要添加阴影和高光,以增加立体感。
7. 固化和保护:完成绘画后,使用适当的固化剂或透明涂料来保护画面。
这有助于防止岩画受到风化或损坏。
8. 定期保养维护:对于户外岩画,经常检查和清洁,必要时补充和修复。
另外,避免使用化学清洁剂或剧烈刷洗,以免损坏岩画。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制作出精美而持久的岩画作品。
然而,由于岩石表面的特殊性,制作岩画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建议初学者先从简单的设计和岩石上进行练习,逐渐掌握技巧后再尝试复杂的岩画作品。
岩画的名词解释

岩画的名词解释岩画是先民们在岩石上用简单的图案表现自己的生活场景和意念。
如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等,大概有200多个种类。
早期岩画遗迹主要集中在法国南部,延伸到南、北加斯科尼。
在加斯科尼,有用兽骨堆砌的直径达7米的圆圈,每年都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看。
因此有人称加斯科尼为“人类最早的画廊”。
在阿尔卑斯山地区,第四纪冰川曾经切割过岩层,留下了许多沟槽和缝隙,从而形成了这种类似于铅笔线条的图案。
在我国新疆一些洞穴的顶壁上,也刻有一些图画,可惜大多数已经模糊不清了。
岩画一般都是人物、动物或者花草,其中又以人物为多,形象写实,但有夸张和变形的,线条刚劲流畅,内容有狩猎、舞蹈、骑马、射箭、采集等。
早期的岩画多属于当地的土著居民,有着鲜明的特色,后期的岩画则多是征服者的创作。
多数学者认为:在西班牙东南海岸的奥尔梅克文化,曾在公元前2000~1000年之间繁盛起来。
它主要发展于伊比利亚半岛,以格拉纳达为中心,随后传播到整个半岛。
该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奥瑞纳文化之后,欧洲最早出现的以农业为主、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
奥尔梅克文化时期的岩画以刻在陡峭石壁上的人像为主,并伴有动物形象。
在我国浙江省的宁波地区有一种水下的壁画,据说是“外星人”所为。
这种壁画与古代典籍记载的龙卷风有关。
原来古人的意识中,把强烈的旋风比喻成龙卷风。
龙卷风产生时,如果空气旋转得足够快,甚至能够将太阳的光芒遮住。
当旋风袭击海面时,它便会造成一种奇特的现象——水底出现一道道长长的影子,犹如鬼魂一般。
一旦被卷入其中,人很难逃脱,即使是现在最为先进的潜水艇,也只能眼睁睁地望着船底越陷越深。
在澳大利亚西北沿海的大洋路岩石上,有一些粗犷、抽象的线条和几何形纹饰。
这些图案令人费解,不知是代表什么意思。
目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些图案代表的是史前居民向图腾膜拜的场景。
那么,在很久以前的远古时代,人们究竟向何处去膜拜呢?他们又怎样去认识和分辨世界万物呢?在他们想象力所及的范围内,恐怕只有日月星辰、雷电雨露和各种神灵吧!看来,由原始社会跨入奴隶制度社会的标志,就是逐渐形成某种宗教信仰了。
岩画

我国岩画的内容与解析
动物形象
新疆阿尔泰山岩画
内蒙阴山岩画
狩猎
放牧
广西花山岩画祭祀舞蹈
云南沧源岩画战争
人面像
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新疆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
《大雅·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何如?克禋 克祀,以弗(祓)无子,履帝武敏歆。”
中国岩画审美特征:
岩画,指刻或画在岩石表面上的图形,也称“崖 壁画”。岩画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延续时间大约 从三万年前直至今天。目前世界上大约有120多 个国家数千个地点发现了岩画,已经记录下来的 图像约有2千万个。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丰富 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已有十八个省区约八十个 县发现了岩画,遗址总数有数百个,记录下来的 岩画大概不下几十万幅。中国岩画的分布,绝大 多数分布在边远山地,尤以临近沙漠或半沙漠地 区为多,这同其他国家岩画的分布规律相一致。
功能:传授知识、记事、宗教神 灵崇拜
在深山幽谷转折处,放牧必经之地,刻划 动物形象以指示方向;于猛兽经常出没之 所,刻上虎豹狼等形象,以示警戒或祈求; 在两部落经常发生纠纷的地方,刻划各自 的图腾标记以示界限;在本部落取得战争 胜利之后,刻画押解俘虏凯旋而归的场面, 以示纪念;在祈求丰收之地,刻画神灵图 像,以示崇拜;在急流险滩陡峭崖壁上, 刻画祭祀舞蹈场面,以求水神保祐,如此 等等。
中国古代艺术精品鉴赏
艺术起源
模仿说(柏拉图 : “理念”、 “影子的影 子” ) 游戏说 (康德、席勒、斯宾塞 :“自由的 游戏”,“过剩精力” ) 劳动说 巫术说、宗教说 心理说、幻觉说
旧石器时代晚期产生了最初的原 始审美意识
山顶洞人装饰品
岩画

人物图
贺 兰 山 岩 画 《 太 阳 神 》
贺兰山岩画
《虎》
贺兰山岩画《牛》
贺兰山岩画 《 图腾、狩猎图》
贺兰山岩画《人首像》
贺兰山岩画 《鹿》
贺兰山岩画 《骆驼》
你能看出这幅岩画画的是什么吗?
内蒙古大麦地岩画——放牧
内蒙古大麦地岩画
黑 山 岩 画 《 祈 天 图 》
《黑 畜山 牧岩 图画 》
法国哥摩洞窟崖壁画《犀牛图》
法国哥摩洞窟崖壁画中威武的野牛
加拿大岩画
岩西 画班 《牙 群波 舟罕 》斯 浪
画北 非 阿 欢 尔 乐 女及 神利 亚 岩
——
南 非 布 须 曼 人 岩 画
填空
1.岩画是 先民在 上绘 制和凿刻的画。 2.岩画反映了古代先民的 。 3.我国是世界上岩画最 的 国家之一。 4.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正 式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岩画是 。 5.西班牙的 岩画 是世界文化遗产。
说一说
1.岩画有什么特点? 2.观察下面的岩画,加上你的想象,说说 画的是什么?
黑 山 岩 画 《 舞 蹈 图 》
黑山岩画《人物》
西 藏 岩 画 《 豹 逐 鹿 》
西 藏 岩 画 《 奔 牛 图 》
四 川 僰 人 岩 画
新疆墩墩湾岩画
广西花山岩画
云南沧源岩画
西班牙岩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外景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牛
野猪
公鹿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野牛》
——
中国的岩画
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数量最 多、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几千年 前就有发现。中国岩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பைடு நூலகம்西南地区,那里是我国早期游牧民族生活 的地方,岩画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生活习俗 和情趣,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 追求。读着这些岩画,我们仿佛回到了那 遥远的过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艺术的本能,是把纯粹的抽象作为迷惘和不 确定的万物中,获得慰藉的唯一可能去追求的。
三.印度岩画
印度年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据风格,印度岩画大致分为五期: (1)自然主义的岩画:以描绘单独的野生动物为主,造型 古朴写实。 (2)风格化的岩画:开始从色块中提炼出线条,用简略粗 重的线条勾勒人和动物的轮廓。或者是剪影式的平涂与粗线 条的浅描并用。 (3)装饰性的岩画:线条趋向装饰化,往往在人和动物的 外轮廓中交织着直线,斜线,蛇形曲线,大量描绘狩猎,舞 蹈,奔跑等各种剧烈运动
驯养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中石器时代
五个弓手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庄严性和壮美性。
非 洲 岩 画
阿非利加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 ,“阳光灼热” 之意
非洲岩画
作为非洲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岩画主要分布于撒哈拉地区和 南非,约始于公元前9000年,撒哈拉沙漠和南部非洲是发现较多的 地区。多数属于新石器时代,而这种传统一直没有中断,直到近现 代仍有绘制。
撒哈拉岩画(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 一个史前艺术博物馆)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洲北部,是地球上最不 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撒哈拉,阿拉伯语意即“大荒漠”。
撒哈拉自古并非不毛之地,而是一个年轻的沙漠。在八千年前, 撒哈拉水源丰富,湖光涟漪,林木繁盛,是一片青葱肥沃的大 草原,也为大量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正因如此,才使 得后人能在撒哈拉众多的洞穴石壁上,看到河马、大象、长颈 鹿、犀牛、狮子、水牛、野牛、羚羊、鸵鸟、豪猪等众多的野 生动物百兽嬉戏的景象。
牛(岩画)[利比亚]阿杰尔高原 约公元前4500-公元前2000年(饲养公牛时期) 在非洲的氏族部落里,有些野生动物,最初是作为图腾来崇拜的,因原始人相信,人 与动物有着一种血缘关系。只有当原始社会的劳动分工使生产力得到发展之后,这种 对动物的原始崇拜才渐渐变成某种宗教信仰,所以非洲各地出现的岩石艺术,不单纯 是一种欣赏艺术活动。我们这里欣赏的是发现于利比亚西南部的一种带彩色的非洲岩 画。其形象的生动性与描绘的正确性,为非洲岩画中所罕见。
“布须曼人”这一称呼, 实际上源自于当年的荷 兰殖民者,意为灌木丛 中的人。他们的皮肤呈 黄褐色,不属黑种人, 黄种人。居住于沙漠中 的小草房,当地一种坚 果类植物果实为日常主 食。他们与自然和谐相 处,依照自然规律生产 生活。
大德 量拉 的根 布斯 须堡 曼山 人地 岩区 画有
通过收获各种野生食物,保持着大 部分应有的营养和水分。
1万年前的壁画上雕刻着类似宇航员的神祭
•撒哈拉沙漠岩画 《黑人跳舞》
【名称】双角女神 【类别】岩画 【年代】约公元前4500-前2000年 【原属】阿尔及利亚岩画
继牧养公牛时期之后,在撒哈拉还有一 些不同类型的岩画风格出现。在有些岩 画作品中能够看到与埃及艺术相似的成 分。岩画《双角女神》就是如此。这是 一个掌管五谷的女神,她头上有羽毛饰 带,面部周围有斑点状帷帘及一片播撒 种子的庄稼地。
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岩画点
以舞姿传递布须曼人信仰与实践的南非岩画
史前非洲岩画时期划分
大野牛时期 (古代水牛时期) (约公元前9000~ 前6000年)
以单独动物、大动物 群及绝种动物的写实 图像为代表,是古代 狩猎生活的反映,非 洲史前史 “狩猎时期 ”
牧养公牛时期 马时期 (牧人时期) (约公元前3500~ (约公元前1500年 前1500年) 至公元2世纪)
追击(岩画)[阿扎尼亚] 约公元前2000年 。
纳米比亚 布兰德山岩画 7000年前黑非洲的“白妇 人”画像(中)
保护幼象的大象(岩刻)[费赞]年代待考
布须曼岩画——母羚羊与幼仔[南非纳塔尔]年代待考
布须曼人的岩画记录了自己的历史,也记录了美的概念。这种美的概念是现 代非洲各种艺术的灵感源泉。我们看到的非洲面具、非洲石雕、木雕,甚至 是到处可见的抽象风格的油画,都脱离不了这种美的气息、这种气息飘游在 天地之间,融于大自然中,距离我们的心很近很近。
面具舞蹈(岩画)[南非]约公元前2000年中期 非洲的岩画以南部为最丰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岩画被一层一层地覆盖,颜色已形成很厚的层次,在最底下的几层通 常都是单色的,。后来几层,颜色渐趋多样了,画面也宏大一些,有的形象还合乎一定的透视和结构原理。多色岩画,大 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开始的。 我们现在这里看到的一幅,是非洲原始妇女头戴羚羊与猎犬面具进行舞蹈的场面。面具与妇女衣饰,是用不同颜色来提示 的。由于古代妇女人种的臀部较宽大,岩画上也强调得很明显,但也不显得过分。 布须曼人很喜欢这种人身兽首的图像。这幅画显然是古代化装舞会的一种绘画再现。类似这种舞蹈场面在其他地方也有, 如猎人披上鸵鸟的皮,伪装成鸵鸟形象,另一些猎人则持弓搭箭走近前去。就布须曼族的神话内容看,这种面具舞蹈在一 定程度上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
这幅撒哈拉沙漠岩画上头 伸双角、面无五官的巨大 人像,是身穿太空服的宇 航员吗?
长颈鹿(岩画)[利比亚]约公元前4000年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期,撒哈拉的岩刻 技法出现了变化,刻与绘并用是这个时期的一 大特色。 它被发现于利比亚西南部的艾卡库 斯山内。
布须曼岩画
非洲最著名的岩画出现在南部非洲,大多为布 须曼人绘制,因此被称为布须曼岩画。
大型的写实家畜图像, 包括风格化的人物图 以风格化的大动物群 像、马拉的板车及大 图像为代表,包括大 型马车、钟形样式的 批的公牛图像,有点 服装、风格化的公牛 风格化的细线刻,程 及其他家畜图像。 式化的大型野生动物 图像。
骆驼时期 (约始于2世纪)
在线刻的骆驼图像中, 以概括的几何图案居 多。这一时期用简单 粗糙技术刻成的小型 晚期图像,混合有题 记和象征性标志。
中石器岩画 北欧岩画:写实,抽象 拉文特岩画
狩猎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中石器时代
(写实风格)
原始岩画不仅记录了原始时代的历 史情境,也含蕴了原始时代的巫术意 识,还表现了原始时代的艺术形态。
鲸鱼 北欧岩画:(抽象风格)
北欧岩画具有抽象装饰意味,以刻画为主,线条分明,轮廓确定,形象硕大。在 剪影式的动物形象的轮廓内布满了疏密有致的网纹和奇妙的图形。
一.欧洲岩画
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描绘或刻制在天然山 洞中的大型绘画,主要表现的是动物形象。 洞窟壁画的表现手段主要是刻线雕制和勾 线涂绘,构图比较随意,属于狩猎者的艺 术 主要有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受伤的 野牛》;法国南部拉斯科洞窟的《野牛与 人》、《大野牛图》。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被称做“史前卢浮宫” 拉斯科洞窟位于法国南部,发现 于1940年。全洞由主洞、后洞、边 洞以及连接各洞的通道组成。洞内 各处的天顶上绘有大量的野牛、野 马、野鹿等动物形象。
国外古代视觉传达设计时间段
时间: 史前时期 古代时期 中世纪 17.18.19世纪 现代时期 后现代时期
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旧石器时代:洞窟岩画 中石器时代:北欧岩画,拉文特岩画 新石器时代:巨石建筑
岩画
国外岩画作为一种石刻文化遗存,是 文字发明以前,原始人类最早的以视 觉方式呈现的“文献”和“视觉文 本”。溯其历史,最早的已有四万年。
法国拉斯科洞窟外景
拉斯科洞窟主厅内景
拉斯科洞窟内景
野牛 法国拉 斯科洞窟壁画
野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野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群兽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群鹿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野牛与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野牛与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群马图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群鹿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野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漫长的人类历史,艰辛、苦难又充满辉煌。 长久以来,南部非洲神秘的过去处于沉夜之中。要不是 因为布须曼人的岩画,或许这种沉夜将会水远延续下去。
鸵鸟与伪装者(岩画)[阿扎尼亚]年代待考
围猎大象(岩画)【阿扎尼亚】年代待考 布须曼岩画 不采用远小近大的透视方法去表达画面空间,而用浓淡的色彩层次来展示形象的立体感猎人形象却特别生 动:有奔跑的,有冲上去准备投矛的,也有被击倒的,有正在狼狈逃窜的,还有一个猎人已失去了头和一 条右腿。 它很可能与巫术活动有关。
野牛 西班 牙阿尔塔米 拉洞窟壁画
野牛 西班牙阿 尔塔米拉 洞窟壁画
受伤的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旧石器时代:雕塑 《威伦道夫的维纳斯》
天气变化,越来越暖,一家人要出去郊游,因此要写在岩石 上写到此一游
中石器时代岩画产生的背景
欧洲岩画艺术的发生与欧亚大 陆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有 着直接的联系。 中石器时代的新生产方式也必 然导致人类意识活动的进化。 岩画艺术是原始人类在新的自 然生态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和思 维意识观念中从事的新的精神活 动形式。
野牛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野牛与人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野牛与人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犀牛 法国阿德什洞窟壁画
野牛 法国尼奥洞窟壁画
野牛 法国尼奥洞窟壁画
长毛象 法国佩什 ·墨尔洞窟壁画
猛犸 法国佩什 ·墨尔洞窟壁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又称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
阿尔塔米拉洞窟位于西班牙北部桑坦德以东30公里处,发 现于1870年。 整个洞窟由主洞和侧洞组成,深达300多米。宽敞的四壁和 洞顶画满了大量的野牛、野马、野鹿和野猪以及其它动 物。 人类的祖先将他们祈求猎获的对象,以硕大而明确的造型, 浑朴而厚重的色彩,粗放而狂野的线条,随意而无序的 布局,或刻画或涂抹或勾勒,生动而丰富地再现了远古 生灵的悍猛精神和粗犷动态。
麋鹿 北欧挪威岩画
狩猎 西班牙拉文特岩 画/中石器时代 剪影式的 带状式的
以真实的手法记录 了中石器时代人类的 生产与生活情境。以 生动的形象语言记述 了人类紧张而勇敢的 战斗精神。
剪影式的
带状式的
驯养 西班牙拉文特岩画/中石器 时代